书城文化传说哈密
8785300000029

第29章 风俗传说(5)

世上无巧不成书。家里正要去找新郎,傻子的媳妇找上来了。叫帮个忙抬轿子,天都黑掉了,咋还不叫人回家?这就两个媳妇等下,家里就去找两个傻子,找到天亮才知道两个傻子掉到河坝里淹死了。两个媳妇一听男人死掉了,那个时候寡妇不能改嫁,你想她们的伤心劲还用说吗!两人就大声地哭开了。咋么哭呢?要有个娃还能叫“娃他大”,都是刚结婚,哪来的娃呢?两个男人都是“天啊!天啊!”喊着跑掉的,那就把男人叫“天”吧。两个媳妇这就“我的天啊!我的命好苦呀;嫁个男人娃子还没有,你就升了天啦!”

后来男人死了,女人哭男人都说:“我的天啊!我的天啊!”久而久之,就有了“男为天女为地”的说法了。女人哭“天”就成了习惯了。

讲述:杜秀珍 采录:张丹

原汤化原食

从前,有一个饭馆,面好吃,汤也好喝,凡是在这个饭馆吃面的顾客,吃过面后都要喝一碗面汤。这就形成一个规矩。

有一天,一个进京赶考的秀才,匆匆忙忙地吃过面,没等店家端来面汤,就匆匆忙忙地赶路去了。店家就把这碗汤留下了。秀才在京里考完了试,就觉肚子疼得很,吃啥药也治不好,也没心思在京城里逛了,考完试就上了路。一天又回到了吃过面的这个饭店。掌柜的一看,说:“你的肚子疼吧?”

秀才点点头,掌柜马上把那碗汤热了端来。秀才喝后就觉肚子里咕咕地响,跑到厕所拉了一通,就觉得肚子轻松多了,过了会就不痛了。

这个事一直传到现在,后人把它叫作原汤化原食。吃了拉条子的,都要喝碗面汤,就是这个道理。

讲述:杜秀珍 采录:张廷国、郭晓东

正月十五闹花灯(二则)

从前,有一年,庄稼丰收了。打的粮食把房子装满了,把场上也堆满了。户家人乐坏了,整天唱戏、跳舞、放鞭炮,到处是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场面;到处都是锣鼓声、鞭炮声;整天是欢声震天,鼓声震天,鞭炮声震天。弄得天上玉皇大帝吃不安稳、睡不宁静。

一天,玉皇大帝对巡天夜叉说:“你下去看看,下界咋么整天闹哄哄的,弄得天上也不安宁。”巡天夜叉下来一看,是农田丰收了,户家人在庆贺,回去就给玉皇大帝说了。玉皇大帝一听,生气了:“这些下界的人呀,就不能过上三天好日子。三天好日子一过,他就要生是非、找麻搭。一次丰收了,咋能几个月庆贺呢?齐天大圣孙悟空下去把粮食烧掉去!留下将够吃的就行了。”齐天大圣一个跟头下来,一看户家人那个高兴劲,哪忍心把粮食烧掉呢?不烧掉,又咋向玉皇大帝交旨呢?孙悟空鬼点子多,脑子一转,想出了一个主意。就和户家人说:“到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每个人都提上灯笼,打上火把,集中到场上、路上,我给玉皇大帝交旨。一定要记住。要不,我就要烧你们粮食了。”

到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孙悟空给玉皇大帝说:“下界的粮食,我都给烧掉了,现在正烧呢。”玉帝向下界一看,啊!下边一片火海,玉帝高兴地说:“还是悟空办法多!”

打那一年开始,户家人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都要点上灯笼,集中到场上、路上、街道上去玩。时节一长,就形成了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惯。哈密年年正月十五搞花灯展出,就是这个习惯。

讲述:杜秀珍 采录:张丹

一年,腊月二十四祭灶,灶王爷上天向玉皇报告凡间的事情。灶王爷愁眉不展,头也不抬。玉皇爷奇怪地问:“往年你都是欢天喜地的,今年你咋忧愁得头都不抬?“咋,你不知道,各州城的人都好得很,就是蒲州城的人坏得很,我正发愁呢。”“噢!我当啥事呢。不要紧,我打发火神娘娘下去,把蒲州城一起烧掉去!多会儿烧去呢?”“正月十五。”

十三这天,玉皇就打发火神娘娘下凡间来了。火神娘娘一下来,变成一个尕脚老婆子,装着走不动的样子,坐在路边。正好过来了一辆牛车,端端就是蒲州城的一个户家人的。火神娘娘说:“大哥,你走哪里去呢?”“我走蒲州城去。”“哎呀,我也走蒲州城去。我的脚痛得很,走不动咧。请你把我拉上,要多少钱都行呢。”吆车的也没言传,火神娘娘就上去了。

一直拉到蒲州城门上了,天也就黑了。一下车,他说:“你一个女人家,我又是个空车,要的啥钱?就算我做个好事,要上钱干啥呢?”火神娘娘一听,心想:哎!说是蒲州城没有一个好人,咋我下来就遇了个好人?赶紧对吆车的说:“大哥,你真是个好人!你把我拉了八九十里路,一个钱不要,不是好人吗?大哥,实话告诉你,我是火神娘娘。玉皇派我下来,在正月十五的那天黑里要把蒲州城一下烧光呢。你赶十五的晚上在你家门上挂个红灯笼,火就不烧你家了。”吆车的就记下了。

十四这天,他早早起来就糊灯笼。正在糊,来了个亲戚,惊奇地问:“你糊灯笼做啥呢?”“哎,你不知道,火神娘娘下凡来了,要火烧我们蒲州城。她叫我糊个灯笼挂在门上,说明我是个好人,火就不烧我们家咧。”“呀!我也赶紧去糊一个挂在门上,火不就不烧我家了吗?“对,你赶紧糊去!”就这样,一天的时间,一家传十家,十家传百家,百家传千家,蒲州城的人一下都知道了。到正月十五的时节,家家都挂上了红灯笼。

十五这天,玉皇在南天门上往下一看,家家门上都挂了个红灯笼,觉得奇怪:火神娘娘报说蒲州城只有一个好人,咋现在都成了好人呢?马上传火神娘娘问一问。火神娘娘后悔地说:“是我错了,我把话没说明白,我只告诉遇见的那个好人叫他在家门上挂个红灯笼,没说叫他不要告诉别人,他就去一家传一家,弄得全城都知道了,一起挂上了红灯笼。”玉皇听了大怒,叫拉出去搁到斩仙台上斩掉。

这就把火神娘娘拉到斩仙台上斩掉了。火神娘娘的鲜血溅的到处都是,也溅到了蒲州。蒲州人很伤心,对火神娘娘很感激,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挂灯笼,打火把,张灯结彩上街集会纪念火神娘娘。时节长了,别的州县也学着这样做,这就形成了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惯。

讲述:金生云 采录:张廷国卢华英

社火的来历

现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扭秧歌、耍狮子、耍龙、骑毛驴、玩旱船,人们把这些事起个总名字叫社火。说起玩社火,还是周文王传下来的呢。

周文王是个孝子。他的大大妈妈年纪大得很了,住在深宫里,一天也见不到几个人,整天是没欢没乐的,一个笑脸也看不见。文王看了心里很不安,总想咋么能逗个趣,让他大大妈妈也高兴高兴呢。

一天,周文王叫宫女们排了个新舞,跳给他大大妈妈看。他大大妈妈看了,叹口气:“唉,过来了是这几个宫女,过去了还是这几个宫女,跳啥呢?”

说话就过年了,下人们整天忙忙碌碌,做这个吃的,缝那个穿的。文王他大大妈妈都是老头子老婆子了,也没那个心思,就像没过年一个样子。文王想:宫里的戏、舞,大大妈妈也看得多了,也难怪他们不愿看。地上人他们见得少,说不定地上人唱个戏呀跳个舞呀,他们能高兴呢。就对大臣们说了。到了正月初十,大臣们就照户家人唱戏的样子,装扮了起来,奏了户家人的鼓乐,扭个秧歌,耍个狮子。文王和皇后都戴个面具,一个是户家老汉,一个是户家老婆子,拄个拐棍,挎个篮子,扭着秧歌赶集呢。他的大大妈妈看了,捧腹大笑。

文王一看,他的大大妈妈这么高兴,传旨热闹五天,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打那以后,皇宫里年年都由大臣们按乡戏的样子,自己化妆扭秧歌、耍狮子。这个事情很快又反过来传到乡下,形成一个万民欢乐的形式。户家人哪能像皇宫那样玩乐五天呢?就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在元宵节前三天开始,连玩三天。这个事情一直流传到现在。

讲述:许茂成 采录:张廷国郭晓东

门神

从前,有个算卦先生,算得灵得很。每年春种的时候,雨多不多,什么时候有雨,在哪下雨都算得准确得很。今年雨多就多种麦子,种点瓜,户家人都爱来算卦。

有一天,精河的龙王跑到街上来转,一看算卦的人多得很,龙王爷也凑过来,看这算卦的神气得很,龙王爷心想:哪天下大雨、下小雨是我决定的,你还能得很!

说也巧,就在这个时节,那个算卦老道给一个人讲。“今年清风细雨下长安,大风大雨下乡间,你们今年种瓜的种瓜,种豆的种豆,雨顺得很。”咦!你还神气得很。龙王回去,偏把大风、大雨下给了长安,把个长安就淹了,百姓和商人怨气冲天。龙王又跑上来问算卦先生:“你不是说清风细雨下长安吗?怎么变成大风大雨。”老道说:“你赶快回去吧!你该砍头,你错行了风雨。”咦!还算的真灵,赶回去,玉皇爷的圣旨来了,要砍他的头!错行了风雨,非斩不行!

龙王爷赶快去找算卦先生:“你快救一下我,我确实错行了风雨。”那算卦先生说:“我不能救你,唐皇能救你。监斩官是人曹官,就是唐皇的丞相魏征。”龙王亲自给唐皇送了好多东海龙宫里的珍品宝贝。唐皇答应说:“好!明天魏征要在正当午时斩你,我和他下棋,叫他出不去,不就没机会斩你了吗?”第二天,唐皇把魏征召进宫来,和魏征慢慢地下棋。快到正当午时,魏征瞌睡得不行,手里还拿着棋子儿就睡着了。唐皇想:睡了就叫睡去,你在我这里睡觉呢,咋去斩老龙?唐皇看魏征头上大汗淋漓,就用扇子给他扇凉,叫他好好睡。过了正午时,魏征醒来了,大叫:“哎呀!把我热炸咧,累炸咧。”“咋咧?”“我把精河龙王斩掉了,龙头在宫门上挂着呢,你去看!”出去一看,着实龙头在宫门上挂着呢!龙王的幽灵不散,来找唐皇的麻搭来了,龙王说:“你是人王,说话不算数,我给你了那么多宝物,你答应救我。你倒好,魏征斩我,你还给他扇凉呢!”“没有!我怕魏征醒来斩你去呢!不让他醒来,才给他扇凉的。你说只要把魏征拖住过了正当午时,就把你救下了,谁知道魏征在梦里也把你斩掉呢?”龙王冤枉得很,不罢休,天天晚上来缠唐皇,弄得唐皇睡不成觉,吃不好饭,两眼一闭上,龙王就来了,没办法就让两员大将秦琼和尉迟敬德在门口站着。只要有这两员大将站着,龙王幽灵见了就不敢来了,唐皇就能睡得好。

时间长了,两员大将也不能老是站到宫门上,咋办呢?魏征叫在门上画上秦琼和尉迟敬德的像。嘿!也有效呢,画上像,龙王也不敢来了。这事以后传到民间,户家人认为秦琼和尉迟敬德的像避邪呢,过年过节,图个吉利,就把秦琼和尉迟敬德的像也画在门上,有的还进香上供。时间长了,惊动天宫,玉皇大帝知道了,世上都是这样敬,已成事实,干脆就把秦琼、尉迟敬德封成门神吧!就这样,唐皇的两员大将,长年给户家人看门守院。就是现在,户家人过年还是爱贴门神呢。

讲述:杜秀珍 采录:张丹

红盖头

从前,有个宰相,老婆被皇帝封为诰命夫人。她有了皇封,就对宰相管得很严,宰相从来不敢在外边寻花问柳。一次看戏,一个唱戏的长得很美,给宰相看上了。他就带回相府,藏在一个房子里,一退朝就钻到这个房子里,和这个美女喧谎、说笑。时节一长,被宰相夫人知道了,夫人大怒,就把这个美女杀了。宰相退朝回来,知道美女被夫人杀了,很伤心,觉得是自己害了这个美女,对不起这个美女,一夜未睡。

二一天早朝,宰相脸色很不好。皇帝就问:“爱卿,为何脸色如此难看!”宰相赶紧跪下,就把夫人杀美女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皇帝一听,说:“杀人偿命,自古一理。你回去以后,用白布蒙住夫人的头,把她杀掉。明日早朝,以血布复旨。”

宰相回家,更是愁零干了。越思想越觉得后悔,平白无故地把美女带回家,把美女给害死了。一波没平,一波又起,皇上又要他亲手把夫人也杀掉。想想自己,真是鬼迷心窍,昏了头,好好的日子不过,一下子闹出这么多的是非来。想想夫人,也是好心。“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亲终生。”咋能亲手把她杀死呢?宰相思来想去,没手逗,就给管家说了。

管家就给宰相出了个点子:用猪血把白布染红。第二天早朝,宰相就拿血布上殿复旨去了。谁知宰相回家,皇帝就派太监去私访,宰相的做法皇帝都是清清楚楚的。为了吸取宰相的教训,皇帝规定大臣们结婚,新娘子都要顶上这块血布,让新郎亲自来揭,不忘宰相蒙头杀妻旧教训。

大臣们结婚,新娘子要顶血布的做法,很快就传到了民间。民间没有血布咋办?那就用红布代替吧。后人就把新娘顶的红布叫盖头,新郎揭红布的做法叫揭盖头。

直到现在,不论城里人,还是乡下的人,新娘子还要顶盖头。

讲述:杜秀珍 采录:张丹

“”字的由来

现在人结婚,不论是城里人还是户家人,也不论是干部还是工人、农民,都要在门窗上贴个“囍”字。在姑娘的嫁妆上,也要剪个“囍”字摆上,表示衷心的祝愿。喜字咋么变成“囍”字的?说起来还有一个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