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十三经开讲:诗经开讲
8749300000016

第16章 洋洋大观的《诗经》(6)

瞻望弗及,远望不见她的人影,

实劳我心。我的内心多么忧伤。

仲氏任只,二妹真是好姑娘,

其心塞渊。心地诚实有思想。

终温且惠,性格温和又恭顺,

淑慎其身。贤淑本份人善良。

先君之思,常记先君不忘祖,

以勖寡人。以此勉励我向上。

邶,据王国维先生考证就是燕地(“北,盖古之邶国也。自来说邶国者,虽以为在殷之北,然皆于朝歌左右求之,……则邶之故地自不得不更于其北求之,今余谓邶即燕……邶之为燕,可以北伯诸器出土之地证之。”

邶在我国北方,是殷民族的发祥地。它的得名正是来自图腾崇拜对象——燕子。《燕燕》这首诗,是卫国的国君送别远嫁的二妹(“仲”为排行中的老二)时作的,表现了深厚的手足之情。这首诗最为人称道的是它创设了情景交融的送别场面。“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颉之颃之”、“燕燕于飞,下上其音”,对小燕子的身姿、动作、声音都作了形象精致的刻画。双飞比翼的燕子,多像亲密相处的兄妹,妹妹如今却要离我而去!这几句虽是兴辞,也带着比喻的作用。用“燕燕于飞”起兴,还因为燕子是祖先的象征,隐含着对宗族、故国、父母的感念之情。

《诗经》中用鸟起兴的,还有如《召南·鹊巢》中的“维鹊有巢,维鸠居之”,《鄘风·鹑之奔奔》中的“鹑之奔奔,鹊之强强”等等。闻一多先生根据先秦民歌中的这一现象,作了一个合乎实际的结论:歌谣中称鸟者,在歌者之心理,最初本只自视为鸟,非假鸟以为喻也。假鸟为喻,但为一种修辞术;自视为鸟,则图腾意识之残余。历时愈久,图腾意识愈淡,而修辞意味愈浓。

这一段话指出了鸟图腾崇拜在《诗经》中的表现。先秦时代的图腾,不止限于鸟类,周民族的史诗《大雅·生民》提到了另一种图腾——熊:

【原文】【今译】

厥初生民,当初生育周始祖,

时维姜嫄。母亲姜嫄有福气。

生民如何?怎样生下周始祖?

克禋克祀,郊外虔诚来祭祀,

以弗无子。去除不祥降后嗣。

履帝武敏歆,欣然踩上帝足迹,

攸介攸止。内心欢畅得福祉。

载震载夙,姜嫄孕期慎言行,

载生载育,贵子一朝诞人间,

时维后稷。就是始祖叫后稷。

这是《生民》的第一章。姜嫄是周人记忆中最早的一位老祖宗,是周族的先妣。因为是她生育了后代,所以被尊作主司结婚生子的“高禖神”。诗里说,姜嫄因为无子,而进行求子的祭祀活动。地上有大神的足印,姜嫄踩到大拇趾印的时候,心有所感,不久就生了周族的始祖后稷。

姜嫄“履”的是什么迹呢?在原始社会里,还没有产生上帝的信仰,关于“帝迹”(帝武)的说法显然是后人的附会或粉饰之辞。根据《史记》、《郑笺》等书记载,姜嫄踩的是“大人迹”。这种大人迹,就是熊迹。因为周人以熊为图腾。后稷是周族第一个男性始祖,这说明在姜嫄的时代,还处在“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阶段,人们既然不明白生男育女的原因,就很自然地把对民族有突出贡献的始祖,看作是受所崇拜的神物感应而生的人。

《小雅·斯干》是周宣王的寝宫落成以后举行祭祀典礼时,乐工们唱的诗。诗里唱道:

【原文】【今译】

下筦上簟,竹席铺在蒲席上,

乃安斯寝。从此睡觉很安祥。

乃寝乃兴,一觉醒来天已亮,

乃占我梦。占占昨夜梦怎样?

吉梦维何?梦见什么好征兆?

维熊维罴,梦见熊罴有好事,

维虺维蛇。梦见虺蛇好运道。

大人占之:请来太卜细端详:

维熊维罴,熊罴个大有力量,

男子之祥;象征生个男子汉;

维虺维蛇,虺蛇体长性柔顺,

女子之祥。预示生个小姑娘。

这是诗的第六、七章。诗里说,周王在新宫里睡觉,如果梦见熊罴,就预示将生一个儿子;如果梦见虺蛇,可能就会生一个千金。

为什么梦见熊罴就预示着生儿子,梦见虺蛇则预示生姑娘呢?这是从周人以熊为图腾的信仰发展而来的,而周人多娶姒姓女子为妻,姒为夏人之后,原始夏人以龙蛇作为图腾,所以说梦见蛇将生姑娘。

婚姻生育民俗

《孟子·滕文公》说:“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随着封建意识在人的头脑中渐次发生深刻的影响,封建婚姻制度也越来越成为青年男女身心的枷锁,两千多年,为害匪浅。

《郑风·将仲子》抒发了一个恋爱中的女子,有所爱又不敢爱的矛盾心理:

【原文】【今译】

将仲子兮,二哥哥啊,

无踰我里,不要爬上我家的墙,

无折我树杞。不要折断杞树干。

岂敢爱之?杞树算什么啊?

畏我父母。只怕父母骂我俩。

仲可怀也,二哥哥我怀念你啊,

父母之言,父母的责备,

亦可畏也。不能不放心上。

这只是诗的第一章。诗的女主人公多情、善良,但又怯弱。她爱仲子,却又畏惧父母之命和兄弟、邻人的指斥,这一切都是封建礼俗观念的反映。那么先秦时代婚姻礼俗有哪些内容呢?

首先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齐风·南山》:“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没有父母的俯允,没有媒人的从中撮合,所有的婚姻都不会得到社会、习俗的承认。

结婚的时间,从《诗经》中看来,是以春秋两季为佳,特别是春天。《周南·桃夭》是一首贺人出嫁的诗:

【原文】【今译】

桃之夭夭,桃树多么茁壮,

灼灼其华。花儿灿烂如霞。

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出嫁,

宜其室家。好运带给婆家。

桃之夭夭,桃树多么茁壮,

有其实。果实丰满鲜艳。

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出嫁,

宜其家室。婆家福气绵绵。

桃之夭夭,桃树多么茁壮,

其叶蓁蓁。叶子繁茂油亮。

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出嫁,

宜其家人。婆家一定兴旺。

春风怡人,桃花灿烂,美丽的姑娘出嫁了。朱熹《诗集传》注此诗曰:“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白虎通义·嫁娶篇》亦云:“嫁娶必以春何?春者,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接之时也。”《周礼·地官·媒氏》也有关于春分时节嫁娶的记载:“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中春之月,会合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这样看来,说《桃夭》一诗反映了先秦社会的婚俗是不错的。

桃木在古代被认为有驱妖逐邪的作用。《淮南子·诠言训》:“羿死于桃棓。”高诱注曰:“棓,大杖,以桃木为之,由是以来鬼畏桃也。”古代巫师在驱邪时,也使用“桃弧棘矢”,就是桃木制的弓,枣木作的箭。以“桃弧棘矢”分射四方,就可保护四方安定。这是婚礼歌中咏唱桃树的原因之一。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十九云:“桃性早花,易植而子繁,故字从兆,十亿曰兆,言其多也。或云从兆,谐声也。”李时珍对桃字来历的解释并不正确,但是他认识到“桃性易植而子繁”是对的,古人也看到了这一点,因此用“有其实”来祝愿新娘子早生、多生贵子。同时,新娘子年轻美貌,又盛装打扮,多像开满鲜花的桃树!这是这首诗用桃花、桃枝、桃叶来祝贺婚礼的原因。在婚宴上,诗人唱起了这首充满赞美之意的歌,谁听了心里不欢悦呢?

婚期确定之后,就要准备迎娶工作。古代迎新的场面,也相当热闹、相当隆重。迎新要用车子。《小雅·车舝》中写道:

【原文】【今译】

间关车之舝兮,车辖吱呀不住响,

思娈季女逝兮。今天去接我新娘。

匪饥匪渴,从此再无饥渴感,

德音来括。贤惠少女到身旁。

虽无好友,我虽难与你匹配,

式燕且喜。宴席摆开喜洋洋。

在此诗的最后一章,诗人又唱道:

【原文】【今译】四牡,四马拉着迎亲车,

六辔如琴。抖开缰绳像琴弦。

觏尔新昏,今天你我成婚配,

以慰我心。我的心里似蜜甜。

据考证,“舝”是一种迎亲的车子。《卫风·氓》中:“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这种迎亲的车,大概都是男方派来的。

婚礼过程中要奏乐。《周南·关雎》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都告诉我们,古人婚礼上琴瑟交响,钟鼓齐鸣,似乎比今天一般人的结婚还要讲排场呢!除了用音乐来制造喜庆的气氛外,婚礼上还点起蜡烛、烧起柴火,光明如昼:“陟彼高冈,析其柞薪”。(《车舝》)析薪的目的,正是要扎火把去迎接新娘。

新娘迎来了,婚礼仪式开始了,其中一项仪式是新郎、新娘喝“合卺酒”,也叫“交杯酒”。《豳风·东山》中写道:“有敦瓜苦,烝在栗薪。”敦,是团团之意;瓜苦,即葫芦,这里指酒瓢。把一个干瓠瓜剖成两半,新婚夫妇各执一半,以酒漱口。这个礼俗,在《礼记·昏仪》中也有记载:“共牢而食,合卺而慆。”喝交杯酒的习俗,后代婚礼上也常见到。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中,记北宋时,人家娶妇:“用两盏以彩连结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有的地方喝完酒后,还将杯掷地,以俯仰情况,占卜夫妇生活是否和谐。

在婚礼上,兴高采烈的客人们唱起了快乐的歌,这些歌有的是调侃,有的是祝愿。下面是《唐风·绸缪》:

【原文】【今译】

绸缪束薪,捆捆木柴扎起来,

三星在天。天上三星放光彩。

今夕何夕,今夜什么好时辰啊,

见此良人?见到新郎多精神。

子兮子兮,你啊,你啊,

如此良人何?怎么对待心上人?

绸缪束刍,捆捆柴草扎得牢,

三星在隅。三星偏向天一角。

今夕何夕,今夜什么好时辰啊,

见此邂逅?遇到新娘真俊俏。

子兮子兮,你啊,你啊,

如此邂逅何?怎么对待心上人?

绸缪束楚,紧紧扎住荆树枝,

三星在户。三星照在庭院里。

今夕何夕,今夜什么好时辰啊,

见此粲者?见到这个美人儿。

子兮子兮,你啊,你啊,

如此粲者何?怎么对待这美人?

这一首诗写得诙谐、活泼,闹新房的人们对着新郎喊道:“你啊!你啊,你把这个漂亮的新娘怎么办呢?”嬉笑之中,既有庆贺,也有戏谑之意。

刘大白《白屋说诗》中,有一节讲解这一首诗,很值得参考。他说:“《唐风·绸缪》一篇,实在是一篇闹房的诗,虽然所闹的似乎是新郎而不是新娘。因为闹房的习惯法中,本来颇有兼闹新郎的。”他又举家乡绍兴的民俗为例,解释说:“现在我们绍兴的婚礼中,还有‘柴新郎,炭新妇’的礼节。它的办法,是在迎娶的时候,男家把柴用红绒缠绕着送到女家去;女家也把炭用红绒缠绕着,送到男家来。这‘柴新郎’的办法正与‘绸缪束薪’相合。也许‘柴新郎’是古代结婚时‘绸缪束薪’的遗俗,也许是受了毛诗‘绸缪束薪’的暗示,而演成‘柴新郎’的风俗,都未可定。至于‘三星在天’、‘三星在隅’、‘三星在户’,现在演变而为挂起福禄寿三星图,而被新郎新娘所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