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解决学生学习的10个困惑
8748300000031

第31章 什么样的课堂能够吸引学生——优质课堂的核心要素(1)

王老师是一个从教5年的小学老师。经过几年的教学,王老师发现自己处于“瓶颈期”了,在教育教学的多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有相当多的问题解决不了,如怎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应对班上的几个“特殊学生”,能否用更温和、更人性化的方式代替强硬的方式管理班级而又不致混乱,什么样的课堂更吸引学生?王老师觉得自己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并“重新出发”了。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有12年的时间要在课堂里度过。课堂教学的质量不但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学生方方面面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什么是优质的课堂?下面我们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来探究怎样的课堂是高效的并且能够吸引学生。

1.安全与规矩

美国的两个年轻人芬博格和莱文创建了KIPP学校(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知识就是力量)。KIPP学校在美国成功上演了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传奇。KIPP学校的生源总体基础很差,但学习成绩提高幅度远远高于当地学区的其他学校(杰伊·马修斯著,李茂译:《每个孩子都爱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以下是他们刚创建这所学校时课堂上的一个场景。

混乱不堪的课堂,完全是无政府状态,孩子们在走廊里上蹿下跳,没有几个人做家庭作业,教室里噪声持续不断。昆西,虽然在读6年级,但身高将近1.8米,总是气急败坏、桀骜不驯的样子,还取笑、羞辱其他孩子,而且他从不理会老师对他的制止。那天,昆西像往常那样在教室里晃来晃去,不时地骚扰其他同学。“坐下,昆西。”莱文说。昆西完全就当莱文没有存在一样。“赶紧坐下!”仍没有反应。莱文再也受不了了,他从教室中间走过去,来到这个男孩身边,双手抓住他的腋下,把他整个人举起来,一直把他带到他的座位上用力一扔。

莱文注意到,昆西被放回他的原位后,全班学生明显安静下来。这个男孩是个欺凌弱小者。莱文在想,是不是由于自己平时未能很好地保护其他孩子免受昆西的伤害,才造成班里时不时都有紧张的气氛。

自此以后,在莱文和芬博格的课堂上,没有什么过错比伤害他人更严重的了,仅仅是取笑他人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安全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开始。确实,没有什么比创建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了,尤其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够好、比较混乱的班级而言。安全是所有人的第一需要,课堂首先必须是安全的,学生才愿意待在那儿。在课堂里,安全有以下含义:(1)每一个学生都不会在身体或情感上受到威胁或攻击在一个班级中,可能有几个学生显得比较强硬乃至霸道,如果他们在身体或情感上攻击其他学生,不仅会给其他学生造成伤害和恐惧,让学生们害怕待在教室里,害怕到学校,无法安心学习,还有一个更严重的后果是学生们会认为这个班里的规矩是由这些“恶人”制定的,其他正当的、应当遵守的规矩可以被忽视。无疑,这是引起班级混乱很重要的原因。

有时学生受到的攻击还会来自教师,这是最令人失望的。教师在身体和情感上攻击学生说明教师已无法用专业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学生,这不符合教师的专业身份,无法实现纳税人对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的期望。教师攻击学生实际上是给学生树立了一个糟糕的榜样,会引起班级的混乱和不安全感。

(2)每一个学生都不会因为自己的任何特征而被嘲笑或歧视以下是我的学生曾晓星在作业中提及的一件事:我记得那是我上一年级时的一个早晨,轮到我打扫教室门前的包干区,我无意中听到班主任和一个校领导在不远处讨论事情,这是我人生中听到的最肮脏的东西。班主任说:“我们班的H,我觉得她智力有点问题,大家都考九十多分,她只能考六七十分,她实在是拉我们班平均分太多了,能不能算平均分的时候排除她?”领导询问了几句后好像是同意了。我的心里明白,H绝不是智力低下,她只是因为单亲家庭和没上过幼儿园等种种原因,接受的基础训练没有我们多。她不懂要排队,不懂上课要坐端正,也没学会认真听讲,一开始她当然会跟不上!之后的考试,班主任真的把她的成绩排除在外了,当我听到班主任喜悦地向大家宣布“排除H,我们班这次平均成绩非常好,年级第一”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

这是在教育的殿堂里做反教育的事情!孩子因为成绩不好而受到歧视,因为长得不好看、个性不讨人喜欢、不讲卫生、家庭背景不好等等都有可能受到歧视,这确实如曾晓星所说,是“最肮脏的东西”!

一旦歧视在课堂里发生,其结果是很可怕的。歧视往往是多数人在嘲笑少数人的同时表达自己的优越感,而人本能地害怕成为少数或弱势群体,不知道哪一天自己会因为某个特点而成为被嘲笑的人,于是人人自危,因而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歧视别人的队伍中,以显示自己在主流入群中,这是造成课堂动荡、不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充满歧视的环境,每个人都感到危险,都很难生活得自在、有尊严。因此,教师对这样的现象要高度关注,绝对不能允许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因自己的某个特点而被嘲笑、被歧视。

有时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嘲笑同学是因为好奇心,对此教师可大大方方地让同学们观察、熟悉同学某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从而避免学生被嘲笑。有时教师还要主动引导学生,让他们对弱势学生表达温暖与友善,这也是培养学生善良品质的好机会。

(3)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的一个学生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特别想上学,有一天姑姑问她:“要是奶奶病了,家里的钱要么给奶奶治病,要么给你上学,你怎么办?”这个学生想了想说:“我要上学。”在场的亲戚们听了之后哈哈大笑,姑姑开玩笑地对奶奶说:“看看,你疼她有啥用,白疼了吧,你生病了都不给你钱。”这个学生至今对十几年前发生的这件事耿耿于怀,她当时觉得非常难堪和难受,她觉得自己从这件事之后说话就变得很小心谨慎了。虽然我们能理解姑姑当时是在开玩笑,但这确实让一个小孩子渐渐封闭了自己的心扉,因为她觉得某种表达是不安全的。

这里所说的表达不仅指口头言语表达,还包括作文、解数学题、撰写实践性报告、手工制作等等。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时间,对一件事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让他们听到不同的声音,这本身就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习。学生的很多想法或许显得幼稚、不成熟,但这是他们成长和发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教师和家长要尊重乃至欣赏他们的想法,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不要总是用成人的思想去控制学生的想法。

(4)每一个学生都有犯错误的权利

犯错误、改正错误是每个人成长的一部分,世界上没有哪个人不犯错误,更不用说一个未成年的学生。学生犯错误有三种:一种是无心之错,对此只需让学生明白错误的后果,注意下次不要再犯即可,有时对犯错的学生还要加以安抚,避免其心理压力过大。

第二种是知道规矩而存侥幸心理的犯错,这往往需要教师了解学生为什么要冒险犯错,这样的学生就像“中间派”,教师要用温和、鼓励、信任的态度将这样的学生“拉”回来,对此不建议用“高压”的方式,否则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可能反而迫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对头。

第三种是故意犯错,而且态度强硬。这样的学生可能是因为积习,也可能是因为现实的压力和矛盾而犯错。对这样的学生,千万不要用强,因为他一定已经做好准备与教师对抗了。教师要认识到这样的学生软弱和自卑的一面,他们很有可能在学业上失败,并且发现自己一无是处,因而自暴自弃,他们的内心对自己是极度失望的,他们很可能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教师要努力找到学生的闪光点,给他们信心,帮助他们在某一点获得进步或成功,一旦获得一点进步就热情鼓励,培植他们的自尊心,使得他们因为自尊而不再或减少犯错。

总之,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知道在犯错误时老师不会放弃他们,也不会歧视他们,这才是学生有勇气改正错误的前提和基础。

(5)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坦承自己的弱势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个方面与他人相比处于劣势,如成绩不好、算数差、运动能力弱、不会画画、唱歌跑调等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从事一项活动的动机有两种,一种是获得成功,另一种是避免失败。获得成功的动机是主动的、积极的,学生的努力是朝向这个活动本身的,即使结果失败也能坦然接受;而避免失败的动机则出于自我保护,不想让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或者怕丢面子,或者怕被惩罚,这样往往会产生焦虑,失败的结果会给学生很大的打击。

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学生能够大大方方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能够在获得成功的动机的驱动下主动追求发展以获得改进,这样的环境还有助于学生坦然承认并欣赏他人的优势。而在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中,如,过于强调竞争,学生就会以避免失败的动机学习,表面努力学习,内心却可能憎恨、害怕学习,即使获得成功也不会觉得欣喜,只会松一口气,“好险,没丢脸”,而一旦失败则会受到巨大的打击。

因此,在一个安全的课堂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知道,他们对自己的任何不足都不必遮掩,还可以提出来寻求帮助,这样做也不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轻视,相反,坦承自己的不足并且主动改进是值得赞赏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学生会觉得安全,可以将全部精力放在不断的改进上。

创建安全的课堂就要设立一定的规矩并且逐步引导学生遵守规矩。规矩绝对不是挂在墙上却没人在乎的东西,而是学生认可的,并且知道这些规矩应该并且可以“保护”他们、让他们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这就好像当少数人违反社会公德大家会谴责他们一样,因为这些规矩在保护我们大多数人。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规矩的价值和积极结果,千万不要制定规矩用来“对付”学生。

2.期望与高标准

KIPP学校八成的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95%的学生是黑人或拉美裔人。22个城市的28所KIPP学校的1400个学生,阅读平均成绩的百分位得分从5年级的34上升到7年级的58,数学平均成绩则从44上升到83。在这之前,从来没有哪一个项目能够让这么多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取得如此显著的进步。

KIPP学校能做到这样的核心就是“高标准,严要求”。一个孩子因为看电视耽误学习,老师在家访后直接把学生家里的电视机搬走!KIPP学校和家长签署协议——课后增加补习时间,假期也要补习。这一切为了什么?为了每个孩子的未来!重要的是,这种做法表达了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在向学生传递信息——我相信你能做到,你能做得更好。

老师要相信每个学生内心都有一个梦醒,想要做得更好,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发现这个梦想并且能够梦想成真。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表达你对学生的期望。在此我们要提及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实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一份随意拟定的学生名单交给教师,说这些学生是被他鉴定为很有潜力、天资聪慧的。教师对此深信不疑,无意中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8个月后,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这个实验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这座雕像。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爱抚她,装扮她,为她起名加拉泰亚,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因此,教师对学生热切的期望能够产生奇迹,教师因为相信学生能成功、能做得更好而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以更高的标准要求学生,这都会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的学生张新作业中的一个案例让人感慨。

初三时,我是一个“差班生”。那一年,学校生源特别好,需要从每个班抽出5名学生,组成一个新的班级。当我茫然地抱着书本,走到新班级的门口,看到的是讲台上陌生的老师和下面抽泣的女生们。我顿时明白了,说是随机抽签,但新班级明显是学习不好以及经常违纪的学生的集合。瞬间我也哭了,因为觉得自己遭到了“暗算”,一些道貌岸然的老师的暗算。之后,很多同学要求换班,学校却以“公平”的名义压了下去,后来一个女生换走了,原因众人皆知,她爸爸是银行行长。这时,我明显感到班上本就不守纪律的同学又多了一分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