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8747500000055

第55章 留学美国散记/方醒(2)

当年一到学校,首先张开双臂欢迎我们的就是学校的华裔同学会。在会长的带领之下,所有的老生通力合作,为我们打造“家”的感觉。外子和我飞了20多个小时,头昏脑涨,拉着行李,举目无亲,心情好不落寞无助。没想到那些同学会派来的同学举牌欢迎我们,为我们提行李,把我们安顿在自己家中,并且警告我们千万不要谢他们,只要明年做接机的志工就好了。

同学会除了接机送行以外,逢年过节,也必定会举办联欢会。那时候没有政党蓝绿之分,连两岸三地的留学生也都捐弃成见,同舟共济,把同学会建立成一个大家庭,每个留学生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只想着互助合作,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加的第一次迎新时,我们是新生,除了尽情地白吃白喝一番,同时还有机会认识各路英雄好汉。有人介绍买旧车的门路,有人告知买二手用品家具的方式,有人安排周末上超市买菜的便车,有人简报各个教授的怪异习性,对单身的同学还有红娘服务想为他们速配成对。所以虽然当初没有现在的资讯网路系统,但是华裔同学会提供的多种帮助相形之下,毫不逊色呢!

到了第二年的秋天,新生报到的季节,我们依约加入了志工的行列。外子不分早晚,经常到机场接机,迎来新生。我们的破旧居所也有幸接待了不少位新生,短住几天,等待学校宿舍或公寓。在迎新的餐会上,我被分配烘烤蛋糕,一式六大个,前后一共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到了会场,大伙儿把在家亲手制作的佳肴饭点端上饭桌,看着同学们大快朵颐,心中感到特别踏实。一点儿小小的贡献,让我们成为这个团体的一分子,我们是一家人,不是客人。

异文化的交流也给我们紧张的学习生活注入了新鲜的感受。在留学生办公室的鼓励之下,我们大多参加了“接待家庭”的活动。原来只是想虚应故事,捧个人场,没想到在美国德州偏远地带的德州佬却是来真的。接待外子和我的家庭是一对年近半百的本地人,有四个年长的子女和一大群孙子女。我们第一次应邀去他们家喝咖啡,他们夫妇二人穿戴整齐,并由太太亲自烘制苹果派,色香味俱全。见面之后,我们奉上一个从国内带来的七彩纸制小雨伞吊饰作为小礼物。那位太太当场爱不释手,并且带领我们参观他们所有珍藏的小礼物。

二十多年前,他们的长子留学德国受到接待家庭的照顾,有一次他生了重病,也是在接待家庭的悉心照料之下才得以康复。他们心存感激,下决心把家的温暖带给留学当地离乡背井的学子。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他们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族裔的留学生。他们谦虚地说:“其实,我们能做的很有限,却能在年轻人身上学习到不同的有趣文化传统,更加佩服他们努力向上不畏艰苦的求学精神,我们所得到的比付出的多多了!”

在那两年的每个重大的美国节庆,我们必定受邀参与他们的家庭聚会,不是在家中享用大餐,就是在公园内烤肉,都是在欢乐的气氛中度过。那位先生还带着外子和他们的儿子一起去打高尔夫球,耐心地把小白球的技术倾囊相授。可是他们也不只是盲目地宠爱我们,在适当的时候他们还是能恪尽为人长辈的责任。

记得我们第一次拿到交通的超速罚单,心中十分不满,便找他们想方法来逃脱罪名,避免受罚。他们听明白前因后果之后,一反常态,收起笑脸,严肃地告诫我们:若是我们真有超速,若是警察的言行合法合理,我们就应该接受惩罚,并且从中学习,记取教训。我们当时觉得有些不满,有些受伤,但是后来冷静思考,这不正是我们的父母会告诉我们的吗?于是我们不禁心生感激,他们真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儿女,提供最正确的教导,虽然不太中听,但绝对是正确的。

另外一对令我们难忘的好心人是我们的房东夫妇,他们年过60,在我们20多岁的学生眼里已经是老人了。也是凑巧,我们由一对即将毕业的香港同学介绍,得知一栋由车库改建的一房一厅一厨一浴的公寓,租金便宜,包水电瓦斯,可步行上下学。我们就立刻打电话约定时间去面谈。这一对老人非常随和,先生粗壮,声如洪钟,太太细瘦,小家碧玉,看似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牵手40余年,膝下并无一男半女。他们童心未泯,想尽办法和年轻人交流,就自己动手把后院一角的车库改建改装一番,以极低的租金租给学生。我们相谈甚欢,立刻签订合约,月租仅120元,比我们原本的公寓省下了快一半呢!

我们搬进车库公寓去以后,更发现房东先生的能耐,不论是屋顶墙壁,还是水管电线,各种大小问题,他都能够手到心到,一一解决。三天两头的,房东太太会打电话请我们过去吃晚餐或点心,若是我们功课忙,没时间过去,她就会把餐点打包妥当,给我们送过来。他们两人每日用至少四个小时整理前后院中的花草树木,一年四季,园中各色鲜花盛开。他们鼓励我们摘取鲜花装饰点缀室内环境,于是我们家中经常鲜花不断,满室生香。

外子是学习工程的,但是他对音乐颇有兴趣,会拉一点儿小提琴。他的这个特殊才艺一被房东夫妇发现,就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原来他们两位身体力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隔周六下午会去一所养老院拜访并表演音乐节目,房东先生演奏手风琴,太太弹钢琴,他们邀请我们共襄盛举。从那时候开始,只要我们有时间,就和他们一起去做义工。

那所养老院坐落于小城的郊区,地广人稀,林木茂盛,十分清静。我们先在活动中心内排列桌椅,用鲜花点缀一番,并冲泡咖啡冰茶,最后才拿出香味四溢的自制糕饼。外子随着房东先生游走院中,用手风琴和小提琴的乐声邀请老人来参加我们的小小音乐会。我则随着房东太太欢迎老人,一边闲话家常,一边奉上茶水点心。大约一刻钟之后,活动中心也有八成满了,房东夫妇和外子在众人掌声之中开始表演,一首接着一首的诗歌,乡村音乐,甚至国语歌曲,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德州黄玫瑰》一曲。我则眼观四面,耳听八方,随时欢迎新来的听众,并且一边给大伙儿添加茶水,送上点心,要是有老人要提早离开,我就过去帮助开门和推轮椅。

表演分上下两个部分,各有30分钟,中场休息时间,老人们有的说些赞美的话,有的提出曲目的要求,有的闭目养神。等到第二部分结束,老人们依依不舍,并且千叮咛万嘱咐,要我们常常去看他们。在感谢鼓掌声中,我们满心欢喜地步上归途,房东夫妇总会说:“感觉真好,真舒畅!等我们‘老’的时候,希望也有人会来看我们,和我们聊天,为我们表演!”在一般人眼中的一对平凡老人,竟然能够为那么多老人带来如此多的欢乐和盼望,真是不可思议,也真是我们的楷模。

回想我们的留学生活虽然辛苦,可是能有华裔同学会的陪伴,有接待家庭的帮助,和那对房东夫妇的照顾,使我们能够平顺地度过一切。就在我们离家最远的时候,最想念家人的时候,他们适时地给予我们“家”的感觉,让我们的赤子之心得以满足,这真是留学生涯中最宝贵的经验。

有得吃就是福

年轻时候的我,细瘦轻盈,身体不是很强壮。办好了留学北美的手续后,妈妈送我上飞机的时候,她两眼通红,像是一夜未眠。她依依不舍,叮嘱我要照顾好自己,并悄悄地把一块生姜交给我,要我煮汤的时候用,说这样才能保护我性寒的脾胃。我把那块生姜放在夹克口袋里,在飞机上,只要手一碰到它,我的泪水就流个不停,想家想得厉害。

在檀香山入境美国的时候,移民官员质问我有没有带植物及肉类食品,我心虚地交出了那块生姜。移民官员招来了农产品专家来检定那块生姜,他们说要等两个小时才能够化验出那块生姜有没有带病菌,为了赶飞机,我只好放弃。回到了飞机上,我不禁泪如雨下,好像比在机场和家人话别还难受。外子轻声地安慰我,并且拉着我的手放在他的外套口袋里。哇!我真是太高兴了,我的手摸到了另一块生姜!原来老妈使出狡兔三窟的手法,也给了外子一块生姜,移民官员没有查问外子,这第二块生姜就成了漏网之鱼!

从檀香山我们又转了两次飞机,才到达美国德州西北角的陆别克市,我一路晕机,茶饭不思,但因为手里握着那块幸存的生姜,心里感受到父母的慈爱和家人的支持,这给了我极大的力量,使我精力充沛。下了飞机,学校的华裔同学会派来学长把我们安置在他的家中。学长夫人第三天带着我们去买菜,我一进超市就看到架子上摆满了硕大的生姜,真是喜出望外!回去之后立刻打电话告诉妈妈,美国也有生姜,她可以放心了。

美国的超市既干净又舒适,在留学的两年之内,每周一次上超市购物成了我们期盼的一个活动,在添购食品的同时,还可以散心解闷。只可惜当年财力有限,生活费用除了房租和汽油之外,所剩无几,必须小心花用,才不至于捉襟见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肉类以鸡肉最为经济,菜类以高丽菜最为实惠,水果则以当季特价品最新鲜便宜。于是无论我们在超市溜达多久,吹多久的冷气,我们的菜篮里永远都是两只全鸡、四颗高丽菜和一大袋特价的水果,这些食物我们大概可以吃上一个礼拜。

回到家后我们得尽快把鸡肉处理好,把鸡腿、鸡翅卸下来,用盐巴、胡椒和姜丝腌上个把小时再蒸熟冷藏备用;把鸡胸肉卸下切片,用酱油、生姜和芡粉快炒冷藏备用。高丽菜则一分为二,剥片风干,一般可以醋溜小炒,有客人的时候可以和鸡肉片大炒。剩下来的鸡骨架可以放入生姜炖汤,用来下面条或是煮面疙瘩都十分鲜美。所以虽然有半年多我们食物的材料总是鸡肉和高丽菜,但是因为配料调味以及烹饪方法的灵活应用,让我们和客人都吃得津津有味,不觉得腻味。

碰上大考或者要赶交报告的时候就没有时间自己做饭了,我们必须向学长们请教生存之道。他们建议买一种名为“阿比”的法式汉堡裹腹,那是两块汉堡面包中间夹着薄如纸片的烤牛肉片,因为没有生菜、番茄,也就不会出水,易于冷藏,经常减价,一美元一个。同学们在考试期间都会大肆收购,外子和我一买就是20个,如此一来,两个人一个星期五天的午餐和晚餐就都解决了。配上生菜和水果食用的“阿比”汉堡简单美味,营养健康,是我们功课特别忙碌时期的食物,也是一种奖赏。

记得学校侧门对面有一家墨裔家庭开设的汉堡店,那只是一个小木屋的外卖店,没有座位。外子和我若是遇到值得庆祝的大事,例如考试得到高分或是报告得到教授的赞赏,甚至我们的生日或是结婚纪念日,就会驱车前往购买整套的汉堡餐。然后我们会开车到一个市立公园,冬天的时候就坐在车内,春夏秋天的时候则坐在野餐桌椅上享用汉堡、薯条和汽水。我们一边慢慢地吃着,一边聊着未来的计划、心中的理想,在宁静中享受两人世界。

若是华裔同学会举办活动就一定少不了一顿吃食,我们是一定会去参加的。除了同学们各自表演的拿手菜以外,还有同学会会长从各大中外餐馆募捐来的菜肴点心。会场里满桌子的佳肴,中西菜式、点心,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指大动。留学生们欢聚一堂,大吃大喝一顿,说说唱唱,满足口腹之欲之外,更能一解思乡之苦。固定的聚餐有一年三节配合迎新送旧,其中以中国新年最为盛大热闹,有时还有抽奖发红包的压轴节目呢!

后来我们申请到了助教奖学金,凭着助教证,可以用优惠的价格购买饭票,在学校的宿舍随你吃到饱的自助餐厅用餐。当年没有现在的网络资讯系统,只有靠着住在宿舍的同学通风报信。若是当天的主食是烤牛肉或炸虾之类的高档菜色,我们就会一呼百应,花三块半买张特价餐券,下定决心要吃个够,来来回回吃上十盘八盘是家常便饭。我们十来个留学生分坐两张饭桌,边吃边喝,又说又笑,一直吃到下午三点打烊时分。当然我们当晚的晚餐,甚至第二天的早餐也就都省了。

同学之间互助互惠是天经地义的,华裔留学生之间更是如此。我曾经在学校的学生活动中心打工,开始工作的时候体重才区区90多磅,等到半年后辞工的时候体重已经飙升到110磅,增长速度惊人是有原因的。一般餐饮部上工的时间是下午四点,在点心部打工的华裔同学会为我们免费做一份点心,而且会为我们自动加料,多两片起司,多一个蛋,多许多肉。打工的时间和下工的时候免费的汽水薯片任我们拿取食用,若是有多做的主食或三明治,也会要我们拿回家,而且是多多益善。在食用过多的高热量美式食物之后,如果没有大量的运动来消耗过多的卡路里,结果是不堪回首的,不但我的腰围大了好几号,连外子也连带遭殃,长了不少赘肉。

俗话说得好,“能吃就是福”,我则认为“有得吃就是福”。在留学的那两年,我们经历了不少挑战,受了不少罪,但是在“吃”的方面却是一帆风顺。可见外子和我还真是很有福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