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8743600000003

第3章 2013年的变奏曲:乱、稳和变(2)

俄罗斯什么态度呢?这次它的态度非常明确,那就是一个强大的伊朗对于保证俄罗斯在中东的地位是有帮助的,因此俄罗斯完全反对以美国、欧洲为主导的对伊朗所谓的制裁甚至战争的威胁,但是俄罗斯又不希望伊朗过于强大并拥有核武器。所以俄罗斯的态度有两点:第一,维持一个强大的伊朗对俄罗斯是有利的,俄罗斯不希望伊朗被击溃,不希望伊朗发生战争;第二,伊朗又不能过于强大,不能拥有核武器,否则俄罗斯也是不放心的。因此,俄罗斯亮剑的结果反而取得和平。最后鲁哈尼上台以后与六国签订条约,美国国会有意见,说对伊朗还是不信任,可能会进一步制裁。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说你们不要这么干,这样做会使事态进一步恶化,毕竟美国也希望解决危机。最后的结果就是,英国跟伊朗很可能恢复代办级的外交关系,制裁也可能会终止,法国对伊朗的制裁也可能会终止,因此欧盟对伊朗取消制裁应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大家会发现伊朗问题最终慢慢走向了和平。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在美国和欧洲亮剑之后俄罗斯也亮剑了。

可我们对待伊朗问题还是像以前一样,态度不够明确,基本是没有立场,没有亮剑。大家一定都知道,伊朗这个国家对我们中国有多么重要,伊朗50%的石油都是出口给中国,对于中国而言10%的进口石油都是来自伊朗,因此中国跟伊朗之间在能源方面的关系,可以称为生命共同体。但是伊朗核问题爆发之后我们是怎么说的呢?说中国同伊朗的能源合作与核问题无关。怎么可能无关?这是非常有关系的,伊朗一旦被攻击我们就是直接的受害者,我们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失。因此,我们应该像美国、俄罗斯一样亮剑,亮剑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利益,维护中国老百姓的利益,这是唯一的考虑。你如果以自己的利益为前提的话,别人就不会怪你,这一点非常好理解。

从2008年6月份开始,就伊朗核问题进行的谈判达二十几次,中国都参加了,却一直是配角,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表明立场。这让我感到大惑不解:你不表明立场,别人怎么晓得你想要什么,而别人不晓得你想要什么,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照顾到你的利益。就伊朗核问题来说,如果俄罗斯不亮剑的话,必然导致战争。这也是为什么在2013年之前爆发那么多战争的缘故,因为国际强权没有纷纷亮出底牌。

不管怎么讲,最终还是因为俄罗斯的亮剑以及鲁哈尼的上台缓解了局势,维持了伊朗的和平。这不就是一个奇迹嘛!之所以会有奇迹,就是因为整个国际局势已经由过去的乱,通过亮剑转变成今天的稳。

对中国周边地区麻烦问题的解决,我认为这次政府所提出的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这种亮剑的做法,才是一个治本之道。要维持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必须表明立场,必须亮剑,我们不希望再看到中国对于重大议题提出弃权。你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这都是立场,但是不能弃权,弃权就不是亮剑,而不亮剑必然导致局势的复杂化和恶化。

§§§第二节中国经济:由乱到变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2013年国内经济形势,那就是由乱到变。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是乱,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开始变。

2008年年底金融海啸爆发之后,美国、欧洲和中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最后,美国复苏了,以德法为主的欧盟也复苏了,只有中国深陷萧条当中。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就是为了解决2008年爆发金融海啸所带来的一切危机,解决过去五年来政策错误所导致的经济困局。所以就目前的经济乱局而言,“乱”字就是源于2008年的金融海啸,源于对金融海啸的处理不当。

一、制造业兴则经济兴

我们先看看中、美、欧是怎么处理2008年金融海啸的。

2008年年底金融海啸爆发之后,2009年3月份美国经济跌至谷底,陷入前所未有的大萧条当中。为了拉动经济,新任总统奥巴马推出了两项经济政策。

第一个就是2010年奥巴马推出的《制造业促进法案》,也叫作《制造业再生法案》。奥巴马希望通过促进制造业拉动美国经济。这项政策一经推出,令全世界尤其是中国感到大惑不解:制造业不是已经丧失了竞争优势吗,你怎么还拉动制造业呢?你们完全错了,美国一直都是制造业强国、大国,控制着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因为制造业是经济的灵魂。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在某行业每投入一块钱,就能够在其他行业创造一定回报,其中第一名就是制造行业。也就是说,在美国每投入一块钱在制造业,就可以在其他产业创造1.48倍的产值,是最高的。第二名是农业,在农业每投入一块钱就可以在其他行业创造1.25倍的产值,而房地产、服务业等其他行业则全部都在1以下。其中,房地产为0.97,足足比制造业少了近一半;零售、批发等行业,则比制造业足足少了近70%。所以,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全世界,制造业都是最重要的,制造业不好的国家就根本谈不上复苏。

第二个就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其目的就是压低利率,压到多低呢,大概接近0~0.25%。压低利率也就意味着降低了融资成本,从而可以鼓励企业多借钱。

最终,美国通过《制造业促进法案》和旨在压低利率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得美国经济从2012年开始领先全世界回暖。2013年12月美国股市相比2007年股市最高点已经上涨了14.9%,就2013年为例美国股市也上涨了21%。而中国呢?与2007年股市最高点相比是当时的35%而已,足足下跌了65%,2013年更是负增长8%。通过这个对比可以发现,美国所采取的政策显然是成功的。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欧洲。大家应该都还记得,2008年金融海啸刺激的结果导致2010年爆发了欧债危机。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欧盟也在2013年开始回暖了。为什么?当然也是因为制造业复苏。

以德国为例。德国一直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德国80%的高中毕业生都到技术学校学技术,而且德国330多万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是全球无可替代的,这些都是德国作为制造业王国的基础。面对金融海啸,德国依然是继续大力发展制造业,这和美国的《制造业促进法案》异曲同工。同时,德国虽然没有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是从2000年到2011年的12年间,德国工人的薪水增长率为负增长,从-0.5%到-1%。也就是说,德国政府希望这些制造业工厂不要裁员,情愿给工人更低的薪水维持他们的工作,继续发展制造业,最后证明这样做是成功的。这和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是一样的,劳动成本负增长同样也是一个利好。所以德国第一靠着和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一样的政策拉动了制造业,第二靠着和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样的措施使得劳动成本负增长,最终德国经济也回暖了。

法国的制造业虽然不如德国,但是相比其他欧盟国家要好得多,法国经济也跟着回暖了。

投入1块钱在制造业就可以在其他产业创造1.48倍的产值,这种贡献是不可想象的。所以美国2012年复苏了,以德国、法国为首的欧盟2013年也复苏了。为什么?因为政策正确,第一鼓励制造业,第二降低成本。美国是降低融资成本,德国是降低人工成本,这是殊途同归,结果都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

二、“变”能否变出希望

从全球经济来看,美国经济已由2008年开始的乱,转为2013年的稳,以德、法为主的欧盟也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海啸、2010年欧债危机的两次乱后,到2013年开始回稳了。它们都是由乱到稳,那么我们中国呢?面对2008年的金融海啸,中国采取了最奇怪的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这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在推动这项政策的时候,全中国只有我一个人敢对此提出质疑。事实也证明我都说对了,所以从2012年开始全国绝大多数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官员都开始支持我的观点。2013年5月13日李克强总理在电视电话会议上也说了,“我们已经没有再施行刺激政策的空间了”,言下之意是什么,各位自己去想。在这一届政府上台之前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所导致的悲剧已经完全爆发,最严重的就是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国企危机、民企危机和银行危机,2013年则开始走入可怕的滞胀:滞——经济停滞,胀——通货膨胀。

2012年德国的股市超过2007年股市最高点15.2%,2013年更是上涨了20%。基本上,德国跟美国的股市情况是差不多的,和2007年股市最高点相比,两个国家都上涨了15%左右,而2013年差不多也都涨了20%左右,只有我们中国相比2007年股市最高点暴跌了65%,2013年更是-8%的增长率。为什么?因为美国和德国两个国家的政策是对的,而我们的政策是错的,就这么简单。而这也正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所面临的难题: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所以我已经给中国经济状况引入一个全新的名词叫“变”,通过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其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政府必须提出一个“变”的方案来,解决乱的问题。我很高兴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六大方针,其中有两个史无前例地专门针对四万亿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提出了解决办法。第一个是控制产能过剩,第二个是防止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恶化。

关于控制产能过剩,我把原文引用一下,“化解产能过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强调,要不折不扣的实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讲得非常具体,也就是说过去政府的工作是不对的,这届中央政府是不满意的,现在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这种新的政策,那就是化解产能过剩。怎么化解呢?地方政府设定硬指标,比如说设定环保、安全的硬性指标,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解决产能过剩,这是一个原则。

关于解决地方债务危机,我也把原文引用一下,“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过去这个都不讨论的,现在要重新规划。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三板斧”。第一板斧,2013年8月1日之后审计署进驻各级政府查账,对所有债务进行统一口径合并管理。过去有些地方政府搞所谓的融资平台自己偷偷摸摸借的钱不计其数,还有些地方政府搞BT(BT,即先由企业垫资建设,再由政府分期偿还),像这些所谓的隐性债务全部统一口径合并管理,可以让中央政府知道各级地方政府到底借了多少钱。第二板斧,谁借谁负责。过去我们很多地方政府官员上任之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借钱搞建设,欠下的债务转由下一任去还,可下一任才不会管,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这种恶劣风气一定要扼制,所以这次我很高兴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行决议,谁借钱谁负责,就算是离职之后也还是要负责任。第三板斧,改变考核制度,不再以GDP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比如风景名胜区,为了搞GDP而考核当地官员的话,就逼得官员引进一些污染性的项目到风景名胜区,搞得大家都受污染,这是绝对愚蠢的政策,过去十年就是这么干的,基本上把中国摧毁了一半,甚至一大半。

关于中国经济由乱到变的逻辑,各位读者可以阅读我2014年年初出版的《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我在此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