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做孩子性格好: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秘诀
8738400000012

第12章 自立的孩子,未来的领导者(1)

儿童心理学教授霍林有一句名言:“告诉孩子:有时候大多数人的意见反而是错误的。要敢于坚持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因为害怕与众不同而发表违心的意见。”

让孩子有自己的主见

儿童心理学教授霍林有一句名言:“告诉孩子:有时候大多数人的意见反而是错误的。要敢于坚持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因为害怕与众不同而发表违心的意见。”

孩子是一个重要的家庭成员,但很多父母在做决定时,都把孩子排斥在外。他们理所当然地以为孩子太小,根本就没有必要参与到讨论中来,父母的这种想法,让孩子失去了很多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机会。其实,父母不妨在做决定时参考一下孩子的想法,尤其是决定与孩子有关时,更要尊重孩子的发言权。这样,孩子才能在一次次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中,慢慢变得有主见。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商量,商量,再商量》一文中,表达了父母应与孩子多对话、沟通,从而相互了解,凡事商量着来,才能形成双方都能接受的意见和方案。

邀请孩子参与讨论的方式很多,比如说:“这件事爸爸妈妈想听听你的意见。”“孩子,这是件很重要的事,咱们商量一下看怎么办才好。”如此一来,孩子自然就会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即使孩子的想法很幼稚,或者根本不足以对决定起到任何作用,父母也应该对其参与的精神表示赞同,并且耐心听取孩子的想法,再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多次交流,一定能找到双方之间意见一致的地方。

薇薇是个自主能力很强的女孩,这一切与父母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从小,爸爸妈妈就会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她的自主能力,并且很注重让她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她3岁多的时候,每天晚上睡觉前,妈妈总会让她自己到衣柜前选择第二天穿的衣服,并且让她说出理由。刚开始,薇薇站在衣柜前好不容易选出衣服后,却说不出理由,只是简单地说“喜欢”而已。后来,她就能说出一些具体的理由了,比如“颜色好”“小朋友们喜欢”等等。

薇薇长大一些,妈妈带她外出购物的时候,只要买和她有关的物品时,都会征求她的意见,如果薇薇说得有道理,妈妈就会马上采纳。一段时间以后,有时候薇薇选的商品比妈妈最初选择的还好。

在选择幼儿园、报特长班、使用压岁钱等方面,只要薇薇的建议合理,爸爸、妈妈都会尊重。薇薇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了。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也会经常征求薇薇的意见,比如:“你现在不想睡觉吗?”“如果明早你不能按时起床,上学迟到了好不好呢?”“你又要这么多钱做什么?”“少给你一些可以吗?”“给你买件新衣服,可这不在我们家这个月的消费计划里,你看怎么办呢?”“儿童节到了,你想要一件玩具吗?是好看的呢还是能锻炼你脑瓜的呢?”……

就在这样的培养和教育之下,薇薇变得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院子里的小朋友一块玩时,她经常充当“领袖”角色。上学以后,薇薇还当上了学生干部,在组织活动、收发作业、登记同学们的兴趣小组中,她的能力都让同学们心服口服,不久以后,就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

由此可见,要培养有主见的孩子,就要让孩子有机会在轻松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培养孩子敢于表达的能力。

让孩子敢于、乐于表达的前提是不管他的意见如何都能被尊重和理解,不能要求孩子说出的话百分之百正确。即使孩子的表达有问题,也不宜立即进行批评,否则容易导致孩子性格怯懦。当孩子说的意见不正确或表达有问题时,父母要在认真听完的基础上采用恰当的方法指出来,帮孩子分析,再教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方法,这样,孩子才能慢慢学会拿主意,懂得取舍之道。

此外,父母还要让孩子明白有主见是件好事,但不能每次都自己说了算,要允许别人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别人的意见是对的,你也应该听从。只有这样,才能既让孩子有主见,又不至于养成他独断专行的性格。

爱心指导让孩子有主见的4个方法

1父母应该丰富对孩子正面评价的词语,比如“懂礼貌”、“有爱心”、“有创意”、“肯上进”等等。父母的鼓励对孩子来说具有神奇的作用,得到鼓励和肯定的孩子,自信心会受到激发并不断增长,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并敢于付诸实施。而父母若能够在鼓励的基础上丰富正面评价的词语,就会激发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潜能。

2当你想用“听话”称赞孩子的时候,请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别的词语,让他感到他自己是主动的。父母如果用“听话”来要求孩子的话,无形中就是在打压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做事,这样孩子就会懒于思考、越来越没有生气,以致依赖性增强。

3如果孩子一个劲同你辩解,请不要用“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来斥责孩子,而应请他说出自己的意见,然后陪他一起分析。用理智、开明的态度和孩子探讨问题无疑会增强孩子拿主意的能力。

4当孩子向你征求意见时,你不妨说:“这件事由你自己决定,相信你一定会做好的。”你这么说,孩子一定会感到十分欢喜,并且尽力把事情做好。

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责任感。由于家庭条件的好转,很多父母成了孩子的“后勤部长”,孩子长期在安乐中成长,逐渐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有的家庭非常富裕,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已经给孩子准备好了车子、房子等。事实上,这种做法只能让孩子产生无功受“禄”、坐享其成的思想,而从来不会意识到自己应当承担什么责任。一个没有责任意识的孩子,在以后的风雨人生路上是不可能走得十分顺畅的。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应该忘记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在艰苦的环境中,孩子们可以更多地参与家庭的生活筹划,让孩子幼小心灵萌发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当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后,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生活的价值,看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影响,感到自己是有用之人……这些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激励孩子的责任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责任心与自豪感的内容也会增长、扩大,延伸到社会,使孩子成为栋梁之才。

玲玲是个可爱的孩子,她蹒跚学步时跌倒了,妈妈就使劲用脚跺地,说:“都是地不好,让我们的小宝宝摔倒了。”玲玲撞到了桌子上,哭了,妈妈就使劲用手打桌角,说:“都是桌子不好,把我们的小宝宝碰痛了。”

玲玲5岁了,早已上幼儿园。她做错任何事,都能找出理由来。比如迟到了,她会说:“今天我去上课迟到了,都怪奶奶,她没及时叫醒我。”在幼儿园没受到老师表扬,她会说:“妈妈,今天我没受到表扬,是老师不好,我帮助小朋友值日,老师没看见。”

玲玲很喜欢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天冷了,妈妈让她穿上棉拖鞋,她跑着跑着,就把棉拖鞋跑丢了。妈妈给她穿上,可不到五分钟,棉拖鞋又不知道到哪儿去了。于是,妈妈在地板上铺上棉垫子,任她赤脚在棉垫子上玩,可她居然赤着脚去厕所。结果玲玲感冒了,发起高烧。送到医院后,医生说要打吊针,玲玲吓坏了,她一边用小拳头拼命捶打妈妈,一边大哭大叫:“是妈妈坏,是妈妈坏,谁叫你在厕所里不铺上垫子!”

看着女儿实实在在的怨恨,妈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样下去,假如女儿长大了,找不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她会不会也用这种怨恨的眼光看着她,然后说:“都是妈妈不好,你没本事给我安排一个好工作。”

想到这里,妈妈做出了一个决定:“再也不能让女儿寻找推脱责任的借口了,她必须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否则,等她长大了,她真要怪我:‘都是妈妈不好,从小没有教给我承担责任的勇气。’”

从医院回家后,妈妈第一件事就是将地上的棉垫子全都收起来,然后一字一顿地对女儿说:“你把棉拖鞋穿好,要再穿丢了,那就是你自己的责任!”

但玲玲还是穿丢了,就算她大哭大喊,妈妈也忍着泪水坚决不管。渐渐地,玲玲穿丢拖鞋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就算丢了也会自己捡起来。后来,她再没有穿丢过。后来,玲玲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经常会帮妈妈叠被子、扫地,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玲玲的妈妈意识到孩子习惯推卸责任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时,终于改变了自己的观念,努力将女儿培养成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其实就是一系列责任的载体,子女要对父母负责,父母要对子女负责;丈夫要对妻子负责,妻子要对丈夫负责;员工要对老板负责,老板要对员工负责,等等。没有责任意识或责任意识淡薄的孩子,很容易在这错综复杂的关系中迷失。只有拥有了责任心,孩子才会形成坚强、忍耐的性格,做到自强自立,从而走向幸福与成功。父母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人生必须由他自己去完成。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不能忽视对孩子责任意识的培养。

爱心指导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4个方法

1适当给孩子分配一些劳动任务。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父母们往往会这样想:“自己有空闲时间,为什么要劳累孩子呢?”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适当给孩子一些任务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父母应当明白,有意识地分派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如打扫卫生、负责为花草浇水等等,能够促使孩子的责任感形成。

2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要做的事情负责。比如想要孩子学会做一件事,与其父母经常提醒,还不如让孩子自己记下要做的事情。这样,孩子也慢慢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学会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才能逐步地养成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感。

3父母可以和孩子订立个“责任合同”,让孩子明白该做什么、怎样做,否则将会受到哪些惩罚等。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要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必须清楚告诉他做事的要求,并指出相应的处罚。比如把洗衬衫的家务活承包给孩子,要是没做好,就罚他第二天再洗一遍。这样,孩子才知道一个人是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4让孩子明白“损坏东西要赔偿”的道理。这是一种担当责任的表现,比如小孩损坏了别人的玩具,一定要让孩子买了还给人家。也许对方会认为损坏的玩具没多少钱,或认为小孩子损坏玩具是常有的事,或者不好意思收下孩子的赔偿,但家长应坚持让孩子给予对方补偿。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谁造成不良后果,就该由谁负责。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