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金星英雄”李顺达传
8726200000047

第47章 农业学大寨(3)

李顺达站在俊虎的身后,俊虎后脑门上的那个疤痕,使顺达联想起俊虎大公无私的小故事。有一次,俊虎后脑门上长了瘤子,正在血管上,做了手术以后,由于劳动,把缝合的线绷断了,引起大出血,情况非常危急。县委、公社干部都为他的健康担心,探望俊虎的人川流不息。俊虎有时昏迷、有时清醒。当他清醒时,他把大小队干部都叫到自己炕前,给他们一一安排工作。他担心的是:万一自己出了意外,大队的工作不至于受到影响。俊虎分到一笔救济款和救济粮,是因为他家人口多,生病休养期间误了工,需要照顾。大队干部把救济款和救济粮送到他家以后,俊虎却让家里人退回大队,这样一送一退好几次,直到大队收回为止。他理解俊虎的心情:当一名干部,为群众服务是本分,要集体照顾是特殊。

俊虎聚精会神读着毛主席的书,然后从口袋里掏出钢笔和红皮皮笔记本,伏在炕边上嚓嚓地写着自己的心得。他是李顺达培养的干部,那时学毛选是当干部的必修课。

李顺达端过那碗早已放凉的饭,走到锅台边,想给他换一碗热乎的饭。

“不用换它了。”俊虎套上笔套说。

“在家里不比地里,吃了凉饭要肚疼。”顺达回答。

俊虎猛地抬起头,看看锅台边的人不是他的女人而是李顺达,他傻了眼,用手揉了揉眼睛,站起来接过碗:“你多会儿来的?没吃饭吧?就在这里吃!”李顺达没有直接回答,他的思想不在这些事情上:“你边吃边说吧,俊虎,学习了毛主席著作,有什么新的体会?”俊虎喝了两口,把嘴一抹,放下了碗。“是这样的,老李,我在捉摸改造三类地的问题,有人说,三类地是拉腿地,我认为不对,拉腿的不是三类地,而是我们头脑里那守旧摊摊、不敢继续创业的保守思想;干石河滩为什么能变成苹果园?靠的是移山造地的干劲;咱们能把土一担一担挑去垫在石头河滩里,为什么不能把小石头从三类地清理出来?看来,对三类地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得从改造三类地着手!”俊虎说完自己的看法,等着听老李的意见。李顺达看到俊虎眼巴巴地望着自己,想等自己说话哩。顺达高兴地拍着俊虎的肩膀:

“咱们俩又想到一块儿了!要改造三类地,首先得破除三类地是拉腿地的懦夫懒汉思想。”说到这里,李顺达叮咛俊虎:“咦,你别光顾说话,忘了吃饭。”俊虎端上碗吃起来。

“事不宜迟,学大寨不能像小脚女人走路,必须迈大步。要马上召开支委会,把甩掉拉腿地的思想,好好分析分析,让同志们来认识,和穷山恶水斗,没有到头的时候。咱们西沟治山治了二十多年,只是开了头。要发扬咱西沟群众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活一天就和穷山恶水斗一天!”学大寨,修梯田李顺达停了一会儿,又问俊虎:“你头上长过瘤子,做过手术,那是小手术,你知道外科医生做大手术么?”俊虎摇摇头,他不理解李顺达为什么提出了这么个问题。

“外科医生做大手术,有时要剖开肚皮,切除有毛病的胃呀、肠子呀。咱们要对三类地动大手术,咱的手术刀就是一把镢头。得刨深哩,把石头子儿拣出来,翻过来、倒过去地拣,和纪兰商量一下,把妇女儿童都发动起来,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来和三类地斗,叫它三类地变成高产地,你看怎么样?”俊虎点点头,他自己捉摸了很久的问题,老李都考虑过了,老李提出的这些计划,他却还没有想到。

开过支委会以后,队干部领着社员上了三类地,一小块一小块的三类地,沿着山势往上走。瞧惯了河滩的大块土地,再来瞧这小块块地,实在不起眼儿,地块小,又是石头又是沙。赶上牛来犁地,转个弯也难。只得靠镢头刨。人们传说这么件事:有个社员犁了二十三块地,数着数着,总是短了一块,等到赶上牛回家时,才发现牛身下卧了块地,忘了数进去。

社员们分布在零零星星的三类地里拾着石头。刨出大块的石头垒在边沿上,小块的填补空隙。有的社员一边拾着石头,一边想,这么锅台大的地,种下几棵,能收下几斤粮食?要能把小块地连成大片土地有多好!和李顺达一起拣石头的社员向他提建议:“老李,咱们能在河滩造地,为什么不能把零星小块地连接成大片土地?”“这个意见好!过些时候要连成一片的。现在不能叫这小块地歇着。先改造改造,要叫它长出好庄稼!”顺达说。

“可地块太小,一块地种不上几棵!”有个社员说。

顺达想:难怪大伙拣石头的劲头不太大,恐怕是对小块地的认识不那么高。咱这山沟里,原先没几块上亩数的大块地,都是这小块块地。现在垫上大片河滩地,倒瞧不起山坡上的小块块地,这可不成。顺达想到这里,他爬到另一块地上,一个叫人吃惊的景象摆在他眼前。是什么?一块大石头躺在一小块地的正中央。看来,这是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头。犁地的社员绕过石头犁了两遭,竟没有搬动这块石头,顺达想:这可真是个大问题,他放开嗓门,大声唤俊虎。

纪兰、俊虎汗涔涔地跑了过来,看到地中央躺的这块大石头,以为是顺达叫他们帮忙抬石头了。两个人蹲起架势,就要去抬石头。顺达摇摇手:“慢点,这个问题,值得咱西沟人都来动动脑筋,咱西沟是缺土的地方,上年纪的人好说,咱这里土地金贵,庄稼人要了黄金没用处,有了土才能种庄稼!为了修一点地,咱们老远老远去担土垫地。耕地上躺了块大石头,犁地的不去搬掉它,犁铧绕着石头走,怎么行啊?”俊虎不声不响地动着脑筋,他看了看老李那严峻的目光,提出自己的意见:“我建议在这里开现场会,让全大队的社员群众通过这块躺在地里的石头受一场教育,包括我自己在内,有部分干部社员存在着轻视小块地的思想。单从一小块地来看,种不上几棵庄稼,收不了多少粮食,但是,咱西沟有几百亩小块地,加在一起,是一个大数目,大是由小变成的,多是由少积累的,在每一小块土地上,下够了功夫,照样夺高产。”李顺达点点头:“你说得对,正是这个意思。咱们没有河滩地的时候,靠的是山上的小块地,咱们有了大面积河滩地,也不能丢了小块地,要利用它,改造它!咱们西沟人的脑子里,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我们的长期战略是:寸土必争!不要过分追究犁地人的责任。要通过这块石头,提高全体干部社员的认识,咱们要珍惜每一把土,发扬寸土必争的精神。”以寸土必争为题目的现场会开过以后,改造三类地的活儿搞得更加热火了。要给三类地吃偏饭,抓肥料成了当前的中心任务。西沟大队掀起了割蒿积肥的高潮,一个劳力一万斤,但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不分配任务。

大队干部们是经过充分讨论,才做出这一决定的。在干部会上,有人提起了宋金山。这是多好的老共产党员啊!在大跃进前夕的积肥运动中,宋金山带领着几个社员在一个多年没人住的土窑里捣墙土。因为这种墙土既能加厚土层,又是好肥料。宋金山一心为了多积肥,使劲捣了一镢头,土墙就“轰”地一声朝他站的地方倒下来。宋金山年纪大了,没来得及躲开,就这样光荣牺牲了。大队失掉了这样一个优秀的干部,党支部失掉了一个忠心耿耿的好同志!每当回忆起这件事,大队干部们的心情就非常沉痛。这个教训一定要记取,要特别爱护我们老一辈的共产党员、老贫农,要对他们的安全负责!不能让他们担负超重的担子。

可是,对大队干部做的这一决定,许多老党员都想不通,路文全就是其中的一个。和李顺达一同办互助组的老战友路文全已经六十大几了,他家里三口人,儿子闺女都是好劳力,按说他是可以少参加劳动。但是,谁也不能给他提这个建议,一提他就火。

他说:“不叫劳动,就是不叫革命!”他看了一年苹果园以后,自己认为身体还很壮实。向大队干部左要求、右要求,一定要回到建筑队修房圈窑,给大队盖房子。路文全每当想到自己的年纪一年比一年大,心里就愈发着急。想尽快把自己的泥瓦工手艺传授给大队的年轻人,眼下,大队建筑队没有修工任务。路文全要求当了饲养员,割蒿积肥运动开始,路文全在家里把镰刀找出来,磨得锋快,等了一黑夜,没人通知他。第二天清早,听儿子说,大队没给路文全分配任务。因为路文全不仅已经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还担任着饲养员,光割饲草任务就很重。路文全满脸怒容地冲着儿子说:“偏偏就是这几天能割饲草?谁规定的这条,割了饲草就不能割蒿?”儿子受了屈,嘴里在嘟嘟囔囔:“又不是我规定的!”“你听说了,就不能去反映?不能给大队干部提个意见?你还满有理!”路文全比儿子更受屈。不过,老路这人脑子想得开,他有自己的主意。他已经准备了干粮,赶上牲口上了山,他自言自语地说:“不给俺分配任务,俺自己给自己分配!”牲口在吃草,路文全往手心唾了口唾沫,弯下腰就割蒿。他是李顺达最信得过的朋友,在共同治山中积累了满肚子经验。他们都知道蒿草沤的绿肥质量高,肥效大,给三类地吃偏饭最好不过了。老路心里清楚,他的一双手只管割着,一大片一大片蒿草倒下了。他一边割一边想:如今是割蒿的好时节啊,大队干部把任务布置得及时,他对大队领导班子打心眼里满意!但是,他们不给我老路分配任务。这件事做得不大漂亮,我老路年龄是大了点,为人民服务的时间不多了,更应该抓紧时间多为人民办事!再说我年龄虽然六十多,身体还硬朗哩,到大队挑上几个壮劳力,俺敢和他们比试比试!不是为了显示自己,俺是要想叫大队领导人在分配活儿的时候,千千万万不能照顾我!拣那重担子,往我老路肩上搁,俺就打心眼里高兴!老路想到这里,浑身都是劲,就像那队里加大油门的四吨半的拖拉机,匍匐在山坡上,奋勇向前。

“嚓嚓嚓!”像秋风扫落叶一样,一大片一大片蒿草躺倒了。

“嚓嚓嚓!”老路割下的蒿草成堆成堆地躺在山坡上。

路文全腰不直、头不抬,任汗水顺着皱纹淌下来,滴落在蒿草上。透过被汗水模糊了的眼睛,他好像看到了金灿灿的粮山,大队的卡车忙着给国家交售比往年更多的爱国粮,那是咱西沟人民对党、对毛主席的一片心意!我老路就凭着这一颗热腾腾的心,为革命尽自己的一分力!

积肥运动胜利地结束了。一个劳力一万斤的割蒿任务超额完成了,没有分配任务的路文全,在放牲口的同时,割蒿草三万一千斤。

李顺达向大队干部们谈论着路文全的模范事迹,眼眶里潮乎乎的,他对社员说:“俺这个劳动模范的荣誉是大伙儿共同赢得的,论功劳是咱西沟全大队的,我一个人有多大能耐哩?”学大寨的运动在李顺达一班人的带动下,让四十四个山庄都行动起来了。深刨深翻的活动,鼓舞着西沟儿女扛上铁锹镢头去参战。

深翻到底有多大效益,他们没时间琢磨,反正毛主席号召学大寨,那不能含糊,学呗。他们的带头人李顺达是这样,西沟的庄稼人紧跟在后!

雄鸡还没有报晓,水上村的一户人家头一个打开了屋门。路文全把又宽又长的布腰带往棉袄上系牢了。双手把铁锹和镢头举起来,往肩上一扛,转身掩住了屋门。在村里吆喊:“起来啊,翻地啊!”雄鸡被这吆喝惊动,“喔喔喔”地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