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是孩子的问题
8687100000004

第4章 36计之4让孩子体验没有网络的快乐生活

现在我们接着讲第一大难题中的第四计,让孩子体验没有网络的快乐生活。

这点大家特别要注意,我想着重强调这个问题。今天这个社会,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网络社会,大家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如果哪一天停电,哪一天要是不能上网,心里就有点没着没落的。我现在都有点问题了,我的网站、博客、微博,每天都想看一看大家对我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我们是成年人,我们的生活很丰富,我们有工作需要去做,所以可能还不至于有网瘾。但作为一个孩子,他的自控力本身就不高,就很可能沉溺于网络拔不出来。当孩子越失败,人际关系越糟糕的时候,他就很容易逃避到网络世界中去。当然,他躲到网络中去还不是最坏的结果。有人说,网瘾也好,网络的迷恋也好,还是一个安全岛呢,他是有与网络相关的很多问题,但是他还没去危害社会,他自己有网瘾但不去伤害别人,只是在自己伤害自己。实际上,网络成瘾只是孩子在用这种方式向社会呼救:我现在有病了,我现在有苦难了,我拔不出来了。网络成瘾的人,不能与其他人正常交往,不能正常生活,不能正常学习工作。父母就面对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让孩子避免网络对孩子的这种伤害。

其实,因为科技发展上的领先,欧美国家的网络比国内更发达,但是欧美国家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或者沉迷于网络虽然也有,却没有我们中国那么多。原因很简单,就是国外青少年的生活比较丰富多彩,没必要光盯着网络。而我们中国的学生容易网络成瘾,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生活比较单调,家长们可能更重视上学时如何把学习搞好,放学时如何上好课外辅导班,能让孩子自由安排时间的决定特别少,孩子感到不自由。

所以,父母就面临这样的任务,怎样让孩子体验到没有网络的快乐生活?

我可以给大家讲一件事。在日本,有一个活动非常有意思。孩子上一年级了,老师说让孩子们每人都带粒花种来,种下后,让大家都来观察种子如何发芽如何开花。孩子们当然都很有兴趣,种子种下后,总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发芽。这期间,大家都很着急,你的发芽了吗?没有,你的呢?我也没有,你浇水了吗?我浇了啊,可怎么还不发芽啊?全班都来交流经验。终于,有一天,某个同学嚷嚷:我的发芽了!同学们都过来看,然后再赶紧去观察自己的种子。对于小孩来说,这些事就是大事。于是,很多家庭都在关心自己家的种子发芽了没有,长成什么样了,大人小孩子都很兴奋。慢慢地,你的发芽了,我的也发芽了,几片叶了?三片了,你那个怎么还是两片?你说这个生活多么有意思啊!种子发芽了、长高了、开花了,最后就结籽了,大家就学着采籽收藏,这样闹腾了几个月。各位想想看,这种经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那是很难忘的,充满了期待,每天都需要关心,每天都有发现,那种喜悦和等待,可以说能让一个人牢记一生。

这是一种生命的体验,能够亲近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我觉得这种情感对一个孩子来说,可以受益终身,是一种美的体验、生命的体验、成长的体验。

在国外,这种生命的教育非常有意思。我觉得国内可以多借鉴一下这些方式。比如说,为了让孩子体验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要求孩子带着一个生鸡蛋上学。带多长时间呢?带五天,星期一带到星期五。只有一个要求,不要把它弄破了。至于怎么避免弄破鸡蛋,那是孩子自己需要考虑的事情。

想想看,这小孩上学带着鸡蛋往哪放?放在书包里一挤就破了,放在盒里一晃荡也破了,好多孩子就拿着,课间也捧着,上体育课得先找个地方放好鸡蛋。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如果哪个小孩把鸡蛋弄破了,那任务就失败了。孩子肯定非常伤心难过,但又不能做假,重新弄个新鸡蛋过来。老师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孩子明白,生命像鸡蛋一样脆弱,要能好好呵护它是多么不容易啊。你们能长大,你们的父母为此付出的努力比保护一个鸡蛋要复杂得多。

所以,通过这种体验可以让孩子感到生命离自己如此之近,如此可以理解。

在美国,也有类似的教育体验。老师居然让中学生每人带一个娃娃上学,不管男生女生,都带一个和真正婴儿一样重的布娃娃上学。这种体验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就是给孩子进行生命的教育,让孩子体验到,如果一个婴儿你必须随时照顾他,是很不容易的。用这种方式让孩子知道了,生命的存在需要花费我们很多很多的心思。

我觉得现在中国这方面的教育,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有欠缺。但是,在家庭中我觉得父母可以首先做一些改变,帮助孩子用丰富多彩的生活代替单调的生活,用成功的体验代替失败的体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方法。

我可以给大家谈一谈我自己的体会,很多人觉得我现在是个教育专家,还是个作家,出了很多书,怎么这么幸运呢?你是个什么经历啊?其实我跟大家坦白地说,我的学历并不高,小的时候家境也很贫寒。但是我最大的财富是什么,就是童年时的生活无拘无束丰富多彩。我生活在山东青岛,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发生“文化大革命”,那个时候就停课闹革命,当时还是小孩,哪懂什么革命啊就玩呗,所以有大量的时间在山上在海边玩。我的文章有好多那个时候的回忆,一手拿着钢叉,趟着没过膝盖的海水插螃蟹插鱼,我们都很有经验,螃蟹往哪儿跑就往哪儿插肯定插不着的,你得往它前边插,判断插下去的时间正好是螃蟹跑过去的时间。挖蛤蜊、抓蝈蝈、爬浮山,那生活到现在都非常难忘。记得有一次,几个差不多大的男孩子在一块较劲,看谁有本事能从井底下挖一把泥上来。我们就下去了,但是下得太深了,之后虽然抓到泥了,但在往上爬的时候发现老半天都不能露出水面,憋得两个腮帮都鼓起来,感觉非常难受,但最后终于出来了。就是这样很多很多的经历,会使你对生活充满热爱,非常快乐。这种快乐的生活会使你的生活中充满一种激情。

我们的孩子如果缺少了亲近大自然的体验,没有在自然中快乐的体验,也没有游戏的快乐,没有亲情的深深的烙印,那他就很容易苍白。有一首诗我很喜欢,是我家乡的一位诗人刘饶民写的,真是终身难忘,我把它看做我生命的护身符。具体是这样的:大海大海我问你,你为什么这样蓝?大海笑着来回答,我的怀里抱着天。大家想想看,在青岛的海边,躺在海面上几乎不动,仰望着天空,真觉得天海一色,人被溶化在其中了,会有天有多大海就有多大的感觉。这就是一种对大自然的体验,对生命的体验,我想如果这种体验很丰厚的一个人,一般来说就不容易网络成瘾,不会受到网络的伤害。

大思想家卢梭说,人在15岁以前要在大自然中长大,要在农村长大,但现在城市的孩子们根本做不到。有那么一句话:“凡是热爱大自然的人都不会学坏。”你会发现,一个很喜欢自然的人,情感会很完善,会有审美观,会很善良。所以说,父母们不要光觉得孩子学习各种特长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心理的健康,这是他一生幸福的基础。

我以前看到过这么一个报道,说有一个城市突然停电,停电本来是件让人很烦恼的事情,结果很多人发现,停电之后反而给大家带来了意外的快乐。还有孩子问:“爸爸,什么时候再停电啊,我就喜欢停电。”为什么会喜欢停电呢?他家平时是这样的一个情况,晚上爸爸上网,妈妈看电视或者打电话,而孩子就写作业。其实这种情形在很多家庭里都经常出现,一家人在同一个屋檐下,但各干各的事,没有交流。这时突然停电了,谁也干不成自己的事了。家里也没有蜡烛,什么都没准备,就只能围坐在沙发上或者地毯上。干吗呢?就靠在一块儿讲故事吧,轮着讲故事,父母们回忆自己小时候的事,自然是感慨万千,孩子也觉得很新奇,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所以这一家人突然感到,停电的时候反而让他们感受到了难得的温情。据说当地很多居民都有这个感受,所以还向政府建议每周停电一个晚上,这一个晚上就作为亲情交流日。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并不是有房子有爸爸妈妈有孩子,这就是家。有一个人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很多家庭有一个问题,有家人却没有亲人。”家人之间有夫妻关系有血缘关系,但是没有交流没有亲情没有沟通,所以算不得是亲人。这样是有问题的,所以说,让孩子体验到生活中没有网络的快乐,对今天网络时代的孩子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体验。

湖南卫视有一次搞了一个叫“变形记”的节目,请我给他们当顾问。什么叫“变形记”呢?很有意思,城里有个孩子迷恋网络,节目组征得他同意后,将他送到西北一个山沟里的人家,和这家人生活了一个月。同时,让那家人的孩子到他家来生活,相当于互换生活,这也叫民宿。这个城里的孩子正上初二,到了这样一个大山沟里,到哪儿去找网络啊,只有县城里有网络,可这山沟离县城还有好几十里路呢。没有网络的生活让他觉得很难捱,但是他马上就被新的生活所震撼了。这家人平时喝水都很困难,要喝水得走很远去担水,吃饭有的时候都吃不饱,而且那家男主人的腰还不好。这个城里的孩子简直没想到还有这样的生活,当他知道这家父亲为了照顾好他,每天都去远处挑水,因为腰不好摔在地上水也洒了,受到了特别大的震动。而相对应的,那个农村孩子到了城市里,也一下子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他简直没法理解的世界,那家也很有钱,开着车来接他,让他见识了城市里灯红酒绿的生活。尽管如此,但是他很想家,不放心他的父母。后来这两家建立了很好的友谊,城里这家父母说我们希望你好好学习,将来我们支持你考大学,你上学的所有费用我们来出,两家的关系变得非常好。通过这样一种交流方式,城里孩子觉得人家父母那么困难还要努力照顾好他,他非常感动,于是甚至也去帮着搬砖打工来挣钱回报这个家庭。最后走的时候居然给人家父母跪下了,一个不相识的人这么照顾他这么喜欢他,实在是太感动了。

这件事给我的启发就是今天的孩子太需要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没有网络的生活,让他感受到这个世界很大,我们的人生可以很丰富。网络只是个工具,我们不能被网络所左右,因为有网瘾之后,你会发现人就会成为工具的一个奴隶,这是一种异化的生活。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生活单调,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无处可去就在网上打发时间,实际上他很孤独。他这种孤独实际上就成为一种依赖,越失败越孤独的人越依赖于网络。或者说他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失败很容易受到挫折,只有在网络游戏中,他才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当我们变反复失败为反复成功,又用丰富多彩的生活代替单调的生活,并给孩子提供了支持性的人际关系之后,我想我们的孩子是不会网络成瘾的。

§§独时代的教育需要

36计之5:变小家为大家,变独养为群养

36计之6:易子而教

36计之7:借个孩子去旅行

36计之8:三代人的互动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

所谓“独时代”,就是独生子女时代。这个时代有其特殊的教育需要。由于每家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们缺失了同龄人的陪伴,会失去很多只有在兄弟姐妹间才能进行的体验,因此需要独生子女父母联合起来。这个问题我认为特别需要关心,这里就开始讲刚才所说的支持性人际关系中的第三点,同伴关系。

我们调查发现,有网瘾的学生中,经常感觉被人看不起的占49.3%,感觉不受同学欢迎的占49.4%,都分别比没有网瘾的中小学生高出23.8%和21.1%。不受同学欢迎、不被人看得起,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很难以接受的。所以这个问题特别值得注意,那么怎么做呢?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曾经请我去做演讲,我讲的题目是“独生子女的同伴交往”。大家在网上搜这个视频就可以搜到了。在这个节目中,我讲的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叫王晓龙的大学生的故事。西北有一个学生叫王晓龙,非常优秀,优秀到什么水平呢?全国中学生化学大赛西北赛区第一名,保送北京大学化学系。可是谁能想到这个保送北大的学生王晓龙,在北大读三年级的时候被法院判了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他到底犯了什么罪呢?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案例,你在心里猜上三遍,我想你都很难猜出来他犯了什么罪,因为王晓龙一不偷二不抢三不耍流氓,他犯的是故意杀人罪。为什么故意杀人呢?关于北大,大家都知道,那是社会活动很频繁的一所大学,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没有朋友,那肯定是呆得很不舒服的。这个王晓龙到了北大很快就发现自己有压力,他说我一定得交个朋友。但很可惜的是,由于从小到大只知道读书,他都不知道该如何交朋友。他觉得同宿舍一个男同学好像不错,那就跟他交朋友吧。于是,他就天天跟着人家,你上哪儿我上哪儿,我有什么好东西先给你用,你有什么困难我第一个帮助你,我就要成为你的朋友,真是把一颗心交给别人了。但是,时间长了,周围的人就议论了,说这两个男生老在一块儿形影不离什么意思啊,感觉真怪。那个小伙子一听心里就别扭了,你别再跟着我,我不跟你在一起了。王晓龙着急啊,我们友谊很珍贵的不能分开。他给那男孩子写信说我们两个一定要维持友谊等等,那男生说,不行,我不跟你交朋友了,你不是我的朋友,不能老跟我在一起。王晓龙一听,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这么绝情,你等着,我一定得报复你。王晓龙要报复一个人很可怕,他是不打人不骂人,他高智商,他要用他学过的专业知识报复人。他不是学化学的吗,他就找来了一种剧毒的化学品,铊盐。这个铊盐多可怕呢?1995年,清华大学发生全国第一例铊盐中毒事件,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同学朱令被人投铊盐,到现在十多年过去了,朱令还是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现在王晓龙就把铊盐投到了同学的杯子里。那个同学当然不知道就喝了,喝了就反应剧烈疼痛难忍。王晓龙一看先被吓坏了,就赶快打个车送他去医院抢救。当年国内医务界对铊中毒的症状一无所知,出现朱令事件后,就有点经验了,所以一看这个症状,又见送中毒者来的这个人神情慌张,说问他:怎么回事?是你放什么东西了?于是王晓龙就一五一十地把放什么东西什么时候放的都说了。虽然抢救得比较及时,但是也要住院治疗一年,今后怎么样还不能完全确定。那被害人就把王晓龙告上法庭,法庭一审理,非常简单,这就是故意杀人罪,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

消息传到家乡,他的父母一听,简直是没法理解,这么好的孩子,居然犯了故意杀人罪?后来他父母反思,只关注了孩子学习上的事情,而忽略了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这孩子从小学到中学,放了学就回家,回了家就安安静静地做作业,从不惹事生非,看上去一点问题都没有,除了没有朋友。

在央视做“百家讲坛”节目的时候,我说我送给天下父母一句话:“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朋友,比他考试不及格还要严重。”为什么呢?因为人长大的过程是一个由自然人变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是个社会化的过程,儿童的社会化是离不开同伴的交往的。没有朋友这个问题很严重,怎么办?下面我们就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