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唯有宽大容物才能成就自己。
——圣严法师
有人认为,忍是一种退让,是胆小和懦弱的表现;忍,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欺侮,正所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是俗世的看法,在佛家看来,“有容乃大,忍者无敌”。
圣严法师深知这个道理,他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多次提出:“做人,唯有宽大容物才能成就自己。”大师明确告诉我们,忍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什么。的确,在现实中,胸襟宽广,就能够团结一切人,能够成就大事。反之,心胸狭窄,容不得他人,只会使自己局限于一隅,难以有所建树。
圆通禅师要讲法,法远禅师知道后就让义青禅师去圆通禅师那里求法。
义青禅师认为圆通禅师并不高明,所以极不愿意去听,但是又不愿违逆法远禅师,便只好去了。到了圆通禅师那里,义青禅师并不参问,只是贪睡。
执事僧看不过去,就告诉圆通禅师说:“有个僧人总是白天睡觉,应当按法规处理了。”
圆通禅师以前还不曾听说谁在堂上睡觉,便很惊讶地问:“是谁?”
执事僧回答:“义青上座。”
圆通禅师想了想,便说:“待我去问一问再说。”
圆通进了僧堂,果然看到义青在睡觉。圆通禅师便敲着义青禅师的禅床说道:
“我这里可没有闲饭给只会睡大觉的上座吃。”
义青禅师睡眼惺忪地问道:“和尚叫我干什么?”
圆通禅师便问:“为什么不去参禅?”
义青禅师回答:“食物虽美,饱汉却没胃口。”
圆通禅师听出义青禅师话里有话,便说:“可是反对上座的人很多。”
义青禅师则胸有成竹地回答:“赞成了,又有什么用?”
圆通禅师听其话,知其来历一定不凡,就问:“上座曾经见过什么人?”
义青禅师回答:“法远禅师。”
圆通禅师笑道:“难怪这样顽赖!”
随即,二人相握着手,相对而笑,一同进了方丈室。义青禅师从此名声远扬。
能忍就能安己安人、和众共济,所以宽容是建立和乐人间的最佳准则。圆通禅师能够让法远禅师敬重,并让义青禅师前去听法,就是因为圆通禅师的容人雅量。义青禅师在圆通禅师面前的自信,多少显示出对圆通禅师的轻视,圆通禅师不是没有察觉。若圆通禅师没有容人的雅量,不能对义青禅师的轻慢一笑置之,估计义青禅师是免不了被扫地出门的。圆通禅师不仅能够容忍他的轻慢之举,而且能够肯定他,抬举他,给他应有的地位。
容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思想修为,更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必须有容人的雅量。反过来讲,只有自己能容人,别人才能容自己。很多时候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被人敬仰,受人尊敬,不在于他的能力有多高,相貌有多体面,知识有多渊博,而在于他有宽广的胸襟,能够容人之不能。在圣严法师看来,能互相体谅、容忍,表现一分宽心、爱心,即是悲心。
一天晚上,一位老禅师在寺院里散步,忽然发现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一看就知道有出家人违犯寺规翻墙溜出去了。
这位老禅师不动声色地走到墙角边,把椅子移开,就地蹲着。没过多久,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墙进来,他不知道下面是老禅师,于是在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落地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原来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老禅师。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木鸡般地呆立在那里,心想:“这下糟糕了,肯定要被杖责了。”但是,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老禅师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平静而关切地对他说:“夜深天凉,快回去多穿点衣服吧。”
老禅师宽恕了小和尚的过错。因为他知道,此时此刻,小和尚已经知错了,那就没有必要再饶舌训斥了。之后,老禅师也没有再提及这件事,可是寺院里的所有弟子都知道了这件事,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夜里翻墙出去闲逛了。
这就是老禅师的度量,他给犯过错的弟子提供反省的空间,使其悔悟,自戒自律。宽容地对待别人的过错,这是何等的胸怀。学会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气度,因为你能容他人所不能容,所以你也必将拥有了别人所不能拥有的。
圣严法师说:“一个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没有失误,也不可能不犯错误,能容人之错,使之有改过之机,则可谓贤者。因为贤,所以会有许多人跟从他。世间万物,有容乃大,一个人有容人之量,则可成就大业。”生活中,宽容是一种美,因为有了宽容才使许多人有了浪子回头的决心。因为宽容才使那颗犯错的心有了安全的回旋余地。当你选择宽容时,对整个社会,乃至所有的众生,都是有大功德的。
圣严法师曾说过:“佛教徒相信,天下没有不能感化的坏人,如果能够给犯错的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个人可能会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变成社会大善人。”这就是宽容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