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
8628600000004

第4章 周纪 三家分晋(3)

周显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商鞅对秦孝公说:“秦国与魏国的关系,就像人有了心腹大患一样,不是魏国吞并秦国,就是秦国兼并魏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魏国东面是险山恶岭,建都于安邑城,与秦国以黄河为界,独自获得崤山以东的有利地形。它强盛的时候就向西侵入秦国,窘困时就向东收缩自保。现在秦国在您的贤明领导下,国势渐强,而魏国去年大败于齐国,各国都背弃了与它的盟约,我们可以乘机攻伐魏国。魏国无法抵抗,必然向东撤退。那时秦国就占据了黄河、崤山的险要,向东可以制服各诸侯国,就奠定了称霸的大业。”秦孝公听从了商鞅的建议,派他率兵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卬为将军前来迎击。

【原文】

军既相距,卫鞅遗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之民。”公子卬以为然,乃相与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袭虏公子卬,因攻魏师,大破之。魏惠王恐,使使献河西之地于秦以和。因去安邑,徙都大梁。乃叹曰:“吾恨不用公叔之言!”

秦封卫鞅商於十五邑,号曰商君。

周显王三十一年。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商君亡之魏。魏人不受,复内之秦。商君乃与其徒之商於,发兵北击郑。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赵良见商君,商君问曰:“子观我治秦,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诺。”

【译文】

两军对垒,商鞅派人送信给公子卬,写道:“当年我与公子交情很好,如今都成为两军大将。我不忍心互相攻杀,想见面后互相起誓结盟,畅饮之后罢兵回国,使秦国、魏国两国以后相安无事。”公子卬信以为真,便前来赴会。两方盟誓结束,正饮酒时,商鞅事先埋伏好的士兵冲出来,俘虏了公子卬,又乘势攻击魏军,使其大败。魏惠王闻知败讯,十分惊恐,派人向秦国献出黄河以西一带的土地以求和。此后他离开安邑,迁都到大梁。这时,他才懊恼地说:“我真后悔当年不听公叔痤的话杀掉公孙鞅!”秦国封给商鞅商、於等地的十五个邑,封号为商君。

周显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后,其子即位为秦惠文王。因为公子虔的门下指控商鞅要谋反,就派官吏前去捕捉他。商鞅急忙逃往魏国,魏国人拒不接纳,把他送回到秦国。商鞅只好与他的门徒来到封地商於,起兵向北攻打郑国。秦国军队进攻商鞅,将他斩杀,车裂分尸,全家老小也被杀光。

起初,商鞅在秦国做国相时,制定的法律极为严酷,他曾亲临渭河处决犯人,血流得河水都变红了。他担任国相十年,招致很多人的怨恨。一次,赵良来见商鞅,商鞅问他:“你看我治理秦国,与当年的五羖大夫百里奚谁更高明?”赵良说:“一千个人唯唯诺诺,不如有一个人敢于直言不讳。请允许我全部说出心里的意见,而您不加以怪罪,可以吗?”商鞅说:“好吧!”

【原文】

赵良曰:“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穆公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君,一救荆祸。其为相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今君之见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其从政也,凌轹公族,残伤百姓。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懽而黥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此数者,非恃德也。君之危若朝露,而尚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政,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商君弗从。居五月而难作。

【译文】

赵良坦然而言:“五羖大夫百里奚,原来是楚国的一个乡下人,秦穆公把他从卑贱的养牛郎提拔到万民之上,地位无人可及。他在秦国做国相六七年,向东讨伐了郑国,三次为晋国扶立国君,还有一次拯救楚国于危难之中。他做国相,劳累了不乘车,炎热的夏天也不打起伞盖。他在国中巡察,从没有众多车马随从,也不舞刀弄剑。他去世的时候,秦国的男女老少都痛哭流涕,连孩子也悲伤地不唱歌谣,舂米的人也不再唱舂杵的谣曲了,以此自觉遵守丧礼。现在再来看您,您靠着结交国君的宠臣景监才得以面见秦王,待到您掌权执政,就凌辱践踏贵族,残害百姓。弄得公子虔被迫闭门不出已经有八年之久。您又杀死祝懽,给公孙贾以刺面的刑罚。《诗经》中说:‘得人心者兴旺,失人心者灭亡。’上述几件事,您可算不上得人心。您出行的时候,后面尾随大批车辆,孔武有力的侍卫在身边护卫,持矛操戟的武士在车旁疾驰。这些防卫措施缺了一样,您肯定不敢出门。《尚书》中说:‘倚仗仁德者昌盛,凭借暴力者灭亡。’上述的几件事,可算不上以德服人。您的危险处境就像早晨的露水,很快就会消失了,却还贪恋商於的富庶收入,在秦国独断专行,积累百姓的怨恨。到时候一旦秦王舍弃宾客而不能当朝,秦国想要报复您的罪名会少吗?”商鞅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五个月后大难临头了。

【评析】

商鞅本来复姓公孙,是个难得的人才,在卫国却没有得到重用。来到秦国之后,秦孝公急于改变秦国落后的状态,就广开言路,商鞅才受到了重用,开始了他的变法。秦国因变法被治理得路不拾遗、军强民富,但商鞅本人却因为变法被处死了。他的新法取得了成功,秦国强大起来,终于在战国末年统一了六国。

围魏救赵

【原文】

周显王十六年

初,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及孙膑,乃召之。至,则以法断其两足而黥之,欲使终身废弃。齐使者至魏,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者。齐使者窃载与之齐。田忌善而客待之,进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于是威王谋救赵,以孙膑为将,辞以刑余之人不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子不若引兵疾走魏都,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以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十月,邯郸降魏。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

周显王二十八年。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成侯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

【译文】

周显王十六年(公元前353年)

当初,孙膑与庞涓一起研习兵法。庞涓到魏国做了将军,自己深知才能不如孙膑,便召孙膑前来魏国。孙膑刚到魏国,庞涓便设计以法砍断孙膑的双脚,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终身成为废人。齐国使者出使魏国,孙膑以受刑待罪人的身份暗中与他相见,说动了齐国的使者,齐使偷偷地把孙膑装在车上带回了齐国。齐国的大臣田忌把他奉为座上宾,后又把他引荐给齐威王。威王向他讨教兵法,于是请他当老师。这时齐威王打算出兵援救赵国,便任命孙膑为大将,孙膑以自己是个残疾人坚决推辞,齐威王便改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让他坐在帘车里,为作战出谋划策。

田忌将要率兵前往赵国,孙膑说:“排解双方的争斗,不能用拳脚将他们打开,更不能出手帮着一方打,只能因势利导,出其不意,紧张的形势受到禁锢,就自然会解除。如今两国攻战正激烈,精兵良将倾巢而出,国中只剩下老弱病残。您不如率兵突袭魏国都城,占据有利地势,冲击魏国空虚的后方,魏军一定会放弃攻打赵国而回兵援救。这样我们就能一举两得,既解了赵国之围,又给魏国以痛击。”田忌听从了孙膑的谋划。同年十月,赵国的邯郸城投降魏国。而魏军又急忙回师援救都城,在桂陵与齐国军队遭遇激战,结果魏军大败。

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国的庞涓领兵攻打韩国,韩国派使者向齐国求援。齐威王便召集大臣商讨道:“是早救好呢,还是晚救好呢?”成侯邹忌建议道:“还不如不救好。”田忌不同意,说:“如果我们坐视不管,韩国很快就会灭亡,被魏国吞并,还是早点出兵救援为好。”

【原文】

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曰:“善!”乃阴许韩使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

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田盼将之,孙子为师,以救韩,直走魏都。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魏人大发兵,以太子申为将,以御齐师。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乃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于是令齐师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到斫木下,见白书,以火烛之。读未毕,万弩俱发,魏师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大破魏师,虏太子申。

【译文】

孙膑却说:“如今韩国、魏国的军队士气正旺,我们前去救援,其实是我们代替韩国承受魏国的打击,反而显得我们听命于韩国了。这次魏国有一定要吞并韩国的野心,等到韩国感到亡国已经迫在眉睫时,必定会再向东恳求齐国,那时我们再发兵,一方面可以加深与韩国的亲密关系,另一方面则可以趁魏国军队的疲弊给以痛击,这正是一石二鸟之举,名利兼收。”齐威王说:“说得好!”于是就暗中答应韩国使臣的求救,让他先回去,却迟迟不发兵。韩国自恃有齐国的援救,便奋力抵抗,但经过五次大战都以失败而终,不得已只好把国家全部希望寄托在齐国身上。

齐国这时才发兵,任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前去救援韩国,他们仍旧采用老办法,直捣魏国的都城。庞涓听说后,急忙放弃攻打韩国,而回兵援救国都。魏国集中了所有兵力,任太子申为将军,抵抗齐国军队。孙膑对田忌说:“魏、赵、韩一带的兵士素来剽悍勇猛,轻视齐国士兵,不过齐国士兵的口碑也确实不佳。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军必须做到因势利导,取长补短。《孙子兵法》说:‘从一百里外去奔袭会损失上将军,从五十里外去奔袭则只有一半军队能到达。’”于是就下令齐国军队进入魏国地界后,做饭修造十万个灶,第二天则减为五万个,第三天再减为两万个。庞涓率兵追击齐军三天,见到如此情形,便大喜过望,说道:“我早就知道齐兵生性胆怯,刚进入我国境内三天时间,士兵就已逃散了一多半。”于是舍弃步兵,亲自率领精锐轻兵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估计魏军当晚将到达马陵。马陵这个地方道路狭窄而多险关隘口,可以埋伏重兵,孙膑于是派人刮去一棵大树的树皮,在白白的树干上写上几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下!”又从齐国军队中挑选万名优秀射手沿路埋伏,相约天黑后看见有火把亮光就万箭齐发。庞涓果然在夜里赶到了那棵树下,看见白树干上隐隐约约有字,便令人举火把照看,还未读完,便见两边矢如雨下,突遭乱箭,魏军顿时乱作一团,溃不成军。庞涓深知大势已去,便拔剑自刎,临死前叹息道:“到底让孙膑这小子出头了!”齐军趁机痛击魏军,俘虏了魏国大将太子申。

【评析】

孙膑和庞涓是同门师兄弟,两人同时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后来,庞涓到了魏国,孙膑到了齐国。两个人不可避免地在战场上相见了。齐国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大获全胜,从根本上削弱了魏国的作战实力。“孙膑减灶灭庞涓”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客死秦国

【原文】

周赧王二年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

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