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曾国藩家书
8628500000005

第5章 修身劝学篇(4)

每每写字之时,必要有笔势,务必做到一笔下去可走千里。三弟的字,笔笔无势,是因为太拘束不能放开的原因。去年曾和九弟说到这个问题,想来近日已淡忘了吧。九弟在来信中说想看我写的白折,只是最近所写的折子很少,暂时就不寄了。大铜尺现已找到。至于寄笔之事,目前实在没有合适的机会,待秋天一定寄回。

去年写给牧云的信没有寄去,信中的前半部分是对牧云进行劝勉,后半部分劝凌云莫看地,这是有道理在其中的。九弟可将此信重抄一遍,仍交给他,不过要将纺棉花一段删去。地仙为人主持丧葬之事,害人一家,丧良心不少,以致家破人亡的更不在少数,为此不可不尽力劝阻凌云。至于纺棉花一事,像直隶的三河县、灵寿县,无论男女老少,富贵贫穷,人人靠纺布为生,如同我们家乡人人以耕田为生一样。江南妇人种地,如同三河男人纺布一样,湖南如浏阳的夏布、祁阳的葛布、宜昌的棉布,也都是不论贫富男女,人人以此为业,不值得为之惊奇。各地的风俗难以一时就有改变,肯定有的是骇人听闻,不如删去这一段为妙。书不能尽言,容后再续。

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七禀父母:劝弟勿夜郎自大,除去骄傲习气

【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六月二十三日男发第七号信交折差,七月初一日发第八号交王仕四手,不知已收到否?六月廿日接六弟五月十二日书,七月十六接四弟、九弟五月廿九日书,皆言忙迫之至,寥寥数语,字迹潦草,即县试案首前列皆不写出。同乡有同日接信者,即考古考老生,皆已详载。同一折差也。各家发信,迟十余日而从容;诸弟发信,早十余日而忙迫,何也?且次次忙迫,无一次稍从容者,又何也?

男等在京大小平安,同乡诸家皆好。惟汤海秋于七月八日得病,初九日未刻即逝。六月二十八考教习,冯树堂、郭筠仙、朱啸山皆取。湖南今年考差,仅何子贞得差,余皆未放,惟陈岱云光景最苦。男因去年之病,反以不放为乐。王仕四已善为遣回,率五大约在粮船回,现尚未定。渠身体平安,二妹不必挂心。叔父之病,男累求详信直告,至今未得,实不放心。

甲三读《尔雅》,每日二十余字,颇肯率教。六弟今年正月信,欲从罗罗山处附课,男甚喜之!后来信绝不提及,不知何故?所付来京之文,殊不甚好。在省读书二年,不见长进,男心实忧之而无如何,只恨男不善教诲而已。大抵第一要除骄傲气习。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四弟、九弟虽不长进,亦不自满。求大人教六弟,总期不自满足为要。余俟续呈。

男谨禀

道光二十四年七月廿日

【译文】

儿子国藩跪着禀告: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儿于六月二十三日将第二封信交给信差,于七月初一将第八封信交给王仕四,让他顺便带回去,不知是否已经收到?我于六月二十日收到六弟写于五月十二日的信。七月十六日,又接到四弟、九弟写于五月二十九日的信。这些信中都说自己非常忙,整篇不过寥寥几句话而已,而且字迹也潦草不堪,甚至连县里考试的头名和前几名,都没有在信中告知。同乡中有同一天接到家信的,即使是考古考老生,也都一一详细地叙述。同是一个信差,各家也是同一时间发信,迟十多天也从容不迫,而弟弟们早十多天却如此忙碌无序,这是什么原因?况且每次信中都说很忙,没有一次悠闲从容的时候,这又是为什么?

儿等在京城生活安定,大小都很平安。同乡的各家情况也都不错,唯有汤海秋在七月初八生病,初九日未刻便离世了。六月二十八日考教习,冯树堂、郭筠仙、朱啸山都被录取了。湖南今年的考差,只有何子贞得了,其余的都没有放,只有陈岱云的光景最苦。儿子因去年的病,反而为不外放而高兴。王仕四已经妥善地遣送回去,率五大约乘粮船回,现在还没有定。他们身体平安,二妹不必挂念。叔父的病,儿子多次请求将详细据实告诉我,至今没有收到,实在不放心。

甲三读《尔雅》,每天二十多字,颇肯受教。六弟今年正月的信,想从罗罗山学习,儿子很高兴。后来的信绝不提这件事,不知为什么?所寄来的信,写得不好。他在省读书两年,看不见进步,儿子心里很忧虑,但又无计可施,只恨儿子不善于教诲。要有所进步,首先要去掉骄傲气习。腹中空空,又夜郎自大,这个最坏事。四弟、九弟虽说不长进,但不自满,求双亲大人教导六弟,要以不自满自足为第一紧要。其余下次再呈告。

儿子谨禀

道光二十四年七月二十日

八致诸弟:切勿恃才自傲

【原文】

四位老弟足下:

前次回信内有四弟诗,想已收到。九月家信有送率五诗五首,想已阅过。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己,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

余平生科名,极为顺遂;惟小考七次始售。然每次不进,未尝敢出一怨言,但深愧自己试场之诗文太丑而已。至今思之,如芒在背。当时之不敢怨言,诸弟问父亲、叔父及朱尧阶便知。盖场屋之中,只有文丑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此一定之理也。

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

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

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廿一日

【译文】

四位老弟足下:

前次回信,里面有四弟的诗,想必已收到了。九月里给家中的信中有送率五的诗五首,想必也都看过了。我们做学问,最重要的是虚心。我曾看到朋友中一些颇有才华的人,都恃才傲物,动不动就说别人不如自己。不论是乡试还是会试的文章,他都骂人家言语不通,不仅骂房官,也骂主考,考不取就骂学院。平心而论,这种人自己写的诗文也并没有过人之处,而且有些根本就羞于示人,但他们就是不肯反过来要求自己,总说别人不好。既骂考官,也骂同科率先考中之人。人要有了傲气,便不会有进步,结果只能失意潦倒一生,碌碌无为,人生也不会有任何转机。

我这一生在科名上还算顺利,只是在小考时考了七次才取上。不过,每次考不好都没有说过一句不满的话,只惭愧自己在考试时写的诗文太差。现在想起来,还感到难过。当时虽屡遭失败,但不敢出一句怨言,此事确属事实,几位弟弟问问父亲、叔父和朱尧阶就会知道。考场中只有以拙劣的文章而侥幸得中的人,没有以出色的文采而被埋没的人,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三房的十四叔,读书不是不勤快,只是傲气太重,自满自足,终究一无所成。

京城里有傲气的人也很多,有见识的人见了,只冷冷一笑而已。还有的人自诩名士,把科名看成粪土。他们有的喜欢作古诗,有的喜欢讲考据,有的还喜欢谈理学,招摇过市,喧闹张扬,自以为能压倒一切。在有见识的人看来,这些人其实没有什么造诣,只不过足以让人冷冷一笑罢了。我们应当一心用功,尽力消除傲气,防止自满,不让别人在一边冷笑,才能进步。几个弟弟平日都是恭恭敬敬,几次小考没有如意,我怕你们会因长期不满而养成骄惰的习气,所以特地写这封信给你们,希望注意防止这种情绪。你们定要想想我的这些话,深刻地反省一下,如若能够做到,那正是幸甚幸是。

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九致诸弟:勉读书行事以有恒为要

【原文】

四位老弟足下:

前月寄信,想已接到。余蒙祖宗遗泽、祖父教训,幸得科名,内顾无所忧,外遇无不如意,一无所觖矣。所望者再得诸弟强立,同心一力,何患令名之不显?何患家运之不兴?欲别立课程,多讲规条,使诸弟遵而行之,又恐诸弟习见而生厌心;欲默默而不言,又非长兄督责之道。是以往年常示诸弟以课程,近来则只教以有恒二字。所望于诸弟者,但将诸弟每月功课写明告我,则我心大慰矣。

乃诸弟每次写信,从不将自己之业写明,乃好言家事及京中诸事。此时家中重庆,外事又有我料理,诸弟一概不管可也。以后写信,但将每月作诗几首,作文几首,看书几卷,详细告我,则我欢喜无量。诸弟或能为科名中人,或能为学问中人,其为父母之令子一也,我之欢喜一也。慎弗以科名稍迟,而遂谓无可自力也。如霞仙今日之身份,则比等闲之秀才高矣。若学问愈进,身份愈高,则等闲之举人、进士又不足论矣。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

明年肄业之所,不知已有定否?或在家,或在外,无不可者。谓在家不可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吾今在京,日日事务纷冗,而犹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及此间之纷冗乎!树堂、筠仙自十月起,每十日作文一首,每日看书十五页,亦极有恒。诸弟试将朱子《纲目》过笔圈点,定以有恒,不过数月即圈完矣。若看注疏,每经亦不过数月即完。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课,又弗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虽走路之日,到店亦可看;考试之日,出场亦可看也。兄日夜悬望,独此有恒二字告诸弟,伏愿诸弟刻刻留心。幸甚幸甚。

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廿一日

【译文】

四位老弟足下:

上个月寄去的信,我想大概已经收到了吧。我有幸承蒙祖宗遗留的恩泽、祖父的教训,考取了科举功名,如今内顾无所忧,外遇无不如意,终此一生也别无所求了。我现在所希望的就是各位兄弟能够自强自立,同心同德,若真能如此,还怕不能声名远播吗?还怕不能家业兴旺吗?我最近计划另外开设些课程,多讲一些规矩,让各位兄弟遵照行事,又怕各位兄弟因为规矩多了而厌烦;想闭口不谈,又唯恐不能尽到兄长督促弟弟的责任。因此往年都要告诉各位兄弟具体该学些什么课程,近来就只教以“有恒”两字。我对各位兄弟的期望,只是把每个月的功课写明告诉我,这样我心里就觉得是莫大的安慰。

可是各位兄弟每次写信,从不将自己的学业情况在信里详细告知,只是喜欢说些家中的事和京城的事。现在家中的大小事情自有父母大人出面操持,外头的事自然由我来打理,各位兄弟完全可以不必过问。所以以后写信,只要将每月所作的几首诗、几篇作文,看几卷书,详细告诉我,就再好不过了。各位弟弟或者可以成为科名中的人,或者可以成为学问中的人,但为父母的对待子女都一样,我心里也都是一样的喜欢诸位弟弟。千万要慎重,不要以为科名迟了,便说自己不行。如霞仙一样,今天的身份,比一般的秀才就高一些。如果学问再进,身份更高,一般的举人、进士便不足道了。

学海无涯,没有穷尽,总要以有恒为主。

为兄往年最缺恒心,近年情况稍好,但仍然没有达到成熟的境界。从七月一日至今,没有一天间断,每天临帖一百个字,抄书一百个字,看书少则二十页,多则不论。从七月起,至今已看《王荆公文集》一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一百卷,都用红笔加以圈点批注。虽然时间紧促,也要保证完成每天的功课,不以昨天耽搁而今天补做,也不以明天有事而今天预先做。各位弟弟如果能像这样有恒心,则即使像四弟这样的中等天资,也会有所成就,何况六弟、九弟这种上等的天资呢?

不知明年学习的地方定下来没有?在家乡或者在外地,都是可以的。说在家读书不能用功,不过是推卸责任的借口而已。我现在在京城,天天事务繁多,而仍然坚持读书,从不间断,何况家中怎么也不会如我这里事务繁杂!树堂、筠仙二人自十月起,每十天作一篇文章,每天看十五页书,可见也很有恒心的。弟弟们请试试将朱子《纲目》用笔圈点,只要有恒心,不过几个月就可以圈点完。如看注疏,每部经书也不过几个月就可以看完。千万不要以家里的琐事为由而间断看书的功课,更不要以考试临近为借口而间断看书的功课。即使是在路途中,或出门在外,到了旅店也可看;即使面临考试,待考试结束后也可以看。为兄我日夜悬望之事,只有将“有恒”两个字忠告弟弟们。衷心希望弟弟们要时时刻刻留心二字,深悟其中的道理。幸甚幸甚。

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一〇致诸弟:勉事事应勤思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