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曾国藩家书
8628500000046

第46章 交友处世篇(10)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若但知自了,而不知教养庶民,是于天之所以厚我者,辜负甚大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者,自立不惧,发富人百物有余,不假外求;达者,四达不悖,如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四应。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后世论求仁者,莫精于张子之《西铭》。彼其视民胞物与,宏济群伦,皆事天者性分当然之事。必如此乃可谓之人,不如此,则曰悖德,曰贼。诚如其说,则虽尽立天下之人,尽达天下之人,而曾无善劳之足言,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

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之周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之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军兴以来,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其绝无材技,不惯作劳者,皆唾弃于时,饥冻就毙。故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余衰年多病,目疾日深,万难挽回,汝及诸侄辈身体强壮者少,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强,而后有振兴之象,必使人悦神钦,而后有骈集之祥。今书此四条,老年用自儆惕,以补昔岁之愆;并令二子各自勖勉,每夜以此四条相课,每月终以此四条相稽。仍寄诸侄共守,以期有成焉。

同治十年金陵节署中日记

【译文】

第一是要慎独,慎独心里自然就会安心平静。提升自我修养的方法,最难的莫过于养心了。虽然自己心中能够洞悉善恶,却不能尽自己的力量去扬善除恶,这样的做法就是自欺。是否自欺,别人无从知晓,只有自己心里明白。所以《大学》的《诚意》一章,两次说到慎独的重要。若真的能够做到喜好善美如同喜好漂亮的女色,厌恶丑恶就像厌恶难闻恶臭,尽力去人欲,存天理,那么《大学》中所说的自觉满足而心安理得,《中庸》所说的戒除恐惧的境界,就都能够实现了。这就是曾子所说的自我反省而收敛,孟子所说的上无愧于老天,下无愧于内心。所谓养心,没有比清心寡欲更高的境界了。以上所说的各种境界都是这个道理。所以,若能慎独,那么自我反省时便不会有自满自足之感,可以面对天地、质问鬼神,绝不会有行为无可悔恨而心却畏缩的情况出现。如果一个人没有做过感到愧疚的事,那他面对天地时,自然是神色泰然、镇定自若,这样的心就会是快乐、满足、宽厚、平和的,这就是人生的第一自强之道,也是寻乐的首选,更是保守身心的第一件要事。

第二是要求敬,敬身体自然愈加强健。“敬”这个字,孔门圣人靠它来教育后人,春秋的大夫也经常提及此字,到了程颐朱熹,他们的学说中,纵有千言万语也都不脱离这个宗旨。保持内心的专一宁静,外貌的整齐严肃,这是达到敬所要做的必要的功夫;每次出门都像要去会见贵宾,即便是役使百姓也像举行大祭祀一样庄重,这是敬的气象;自我修养以使百姓平安,忠实恭顺而使天下太平,这是敬的效验。程颐说,若上下致力于恭敬,那么天地就自然运行有序,万物就会发育成长,气数和谐有致,四灵一齐到来,聪明睿智自会衍生,并以此来侍奉天帝,意思就是说敬就没有不完美的。我认为敬字最贴近我们的功用,尤其在于能使人肌肤筋骨得到锻炼。庄重端敬则日益强健,安逸放纵则日渐怠惰,都是自然的征兆的验证。即使年老体弱之人,一旦参加了坛庙祭祀之事,或恰逢战阵危急之际,也会在不自觉间就变得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这些足以说明敬能强身健体。若不论多少人,不论大小事,我们都以恭敬之心相待,无懈怠之心,那么做到身体始终强健无恙,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第三是要求仁,求仁自然可使人喜悦。常人出生于世,都得到天地之理,以成各自的心性,得天地之气而成形体,所以我与众民、万物一样,从根本上说,都是出自同一源头。如果只知道求一己之私利,而不知道对百姓宽仁,爱护万物,这等于是违逆了同出本源的道理。至于高官厚禄,高居人上,就有拯救人民于水火、饥饿之中的责任。读书学习,效仿古人,自然对大义之所在有了大致粗浅的认识,就有使后知后觉的人觉悟起来的责任。如果只是自己知晓,而不知要教化百姓,这就大大辜负了天地厚待我的初衷。

孔门教人,求仁被列为最重要的位置,而其中最为切要的,就是“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之句,立者,自立就不畏惧,像富人财物有余,不需向外借贷寻求;达者,四通八达,没有违逆,像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回应。有谁会不愿意自立自达?如果能推而广之到使人立、使人达,那就可以与万物媲美共辉了。后代论求仁的文章,要数张载的《西铭》最为精辟。他把泛爱一切人与物,宠爱救济万物看作天性分内的事。只有这样做,才能称为人;不这样做,就是违背德,称之为贼。果真如此,那么即使尽立天下人,尽达天下人,却没有一句自显行善、劳苦的话,还会有人不尊敬,还会有人不心甘情愿归附的吗?

第四要说的是务必做到习惯于劳苦,劳则鬼神都会敬重。世人的性情,都是好逸恶劳的。无论贵贱智愚老少,大多贪图安逸,逃避劳苦,古今都是如此。如果一个人每天的穿衣饮食与他所做的事所出的力相称,那么别人就会敬重他,连鬼神也会加以赞许,认为他是自食其力的人。农夫、织妇终年勤勤恳恳,收获几石粟粮,织成几尺家布,但富贵之家从不亲历亲为,终年只知安逸享乐,而食必佳肴美味,穿必绫罗绸缎,高枕而卧,一呼百应,这是天下最不公平的事,鬼神也不会称许,这样的情况又如何能长久呢?

古代的圣君贤相时刻以勤劳自勉,如商汤,天还没亮就开始操劳,整日不闲;如文王,太阳偏西,还不见有一刻闲暇;如周公,更是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天逸》一篇,推之于勤劳就可增寿,安逸则早亡,此规律屡试不爽。若要为自身的一生打算,就一定要练习技艺,磨炼筋骨,在困境中奋勉前行,操心竭虑,之后才能增智慧、长才识。若为天下人打算,一定要做到忘我,即使自己饥渴、自己身落水中,也要先想着拯救别人,若有一人未获得救护,也要当作自己的罪恶。大禹治水四年,过家门而不入;墨子为了推行兼爱,身心俱是损伤,以使天下得利,都是严于律己,奉献自身,只想着勤劳地助救百姓的,所以荀子会对大禹、墨翟的行为赞不绝口,原因就是他们的勤勉。

自从军队兴建以来,凡有人身怀一才一技,又能耐艰苦,没有不被别人重用,也没有不受到时人称颂的。而那些既无才能技艺,又不惯劳作的,都被时人所唾弃,最终的下场大多是受饥冻而死。所以勤劳使人长寿,安逸使人早亡,勤劳有才华而被人举用,安逸无能而被人唾弃,勤劳则能够广济百姓,神灵敬仰,安逸则于人无益,鬼神也不会庇佑。因此君子如果要担起人神所赋予的重任,勤奋劳作应该是第一要事。

我老年多病,眼病也日益严重,无法再挽回了。各位子侄的身体都不是很强壮,古代的君子修身治家,一定要先使自己身体强壮,而后才有振兴的能力,一定要使别人高兴,鬼神敬重,然后才会出现吉祥之兆。今天写下了这四条,用来警惕自己已进年老之心,并尽量弥补以往的过失。两个儿子也要以此各自努力,互相勉励,每夜用这四条作为功课答问,每个月底都用这四条来相互检验,并将此文重复寄给各侄子共守,以期望他们都能有所成就。

同治十年金陵节署中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