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颜氏家训
8626600000002

第2章 导言

自古以来,为父母者都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功成名就。而古人中的名家之所以能被后世所景仰,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父母、叔伯等长辈对他们的培养、教育。

《礼记·大学》篇明确地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指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显然这是把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必要条件,而又把修身看作是齐家的根本因素,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孩子对自己的长者和亲者都非常信任,所以容易接受他们的教诲。这是所有儿童的特点,因此也使得家庭教育具备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所无法具备的优势。而“家训”正是能体现这一优势的特殊家庭教育形式。

比较完整的家训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时社会动荡,许多名士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经验教训,以教育子孙在求学、做官、为人、处世上少走弯路,从而安身立命。这个时期,此方面的专著纷纷问世,诸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嵇康的《家诫》、西晋杜预的《家诫》、陶渊明的《责子》、王僧虔的《诫子书》等。不过,诸多家训专著中最完整、最有影响的当属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了。

颜之推(531-约595),字介,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先世随东晋南渡,寓居建康(今江苏南京),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曾在梁朝、齐朝和隋朝做官,仕途坎坷。颜之推一生历梁、周、齐、隋四朝,三度成为亡国之人,这些经历使得他在保持少欲知足、谦虚自损、处世为官的同时,主张士大夫应当经世致用。

颜之推深受儒家名教礼法的影响,却也推崇佛家思想。他学养深厚,学风严谨,尤其擅长文字,加上他博学笃行的节操和辗转流离的丰富阅历,为他有所著述奠定了基础。他一生著作很多,但以《颜氏家训》影响最大。

《颜氏家训》共七卷,二十篇。内容丰富,涉及范围也很广,它论述为学、立身、治家之法,辩证南北时俗之谬,兼及字画音训,考证典故,品第文艺,以训子孙,自成一家之言。作者以儒家思想为根据,强调立己、达人、爱人、谅人,恪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的伦常秩序;同时主张经世致用,反对不学无术、荒诞疏狂的门阀世风和脱离实际的穿凿附会;强调士大夫应“明六经之指”,学以致用,成为国家所需的朝廷之臣、文史之臣、军旅之臣、使命之臣、兴造之臣等多方面的人才。

此外,作者还注意到环境对家教的影响,认为教育贵须早,为人父母者应注意言传身教,仁慈爱子而不失尊严,更不能溺爱子女。在盛行服食丹药的魏晋南北朝时代,颜之推还教育子孙以日常保养为养生之道,不能靠丹药苟且偷生。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颜之推认为妇女应参加劳动,反对重男轻女和买卖婚姻。他还教育孩子要有仁爱之心、不要滥杀小动物等。这些思想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当然,作者的思想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他将影响兄弟之间关系的原因过多地归于“妯娌之情”,这是有失公允的,并且他还拿雀鼠比喻仆妾、风雨比喻妻子,同时将妇女参与政事比喻为“母鸡报晓”,这些都具有轻视妇女的嫌疑。另外,他对算术等自然科学重视不够,当然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原因,而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也是影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范文澜先生说颜之推是“当时南北两朝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学者”。王利器先生也对《颜氏家训》的学术地位予以很高的评价,他说:“颜氏家训》是一部很有用的典籍,它以训家名理为名目,其实讲的内容很宽,有些甚至现在看来是绝学,如音韵学。”这也是《颜氏家训》与后来那些仅仅重视人生修养和伦理道德训诫的家训的不同之处。内容和见解的驳杂,其实并不足为病;并非纯儒,更是自有其价值。

基于上述原因,《颜氏家训》自问世以来,就备受推崇,盛传不衰。宋代著名藏书家陈振孙在其《直斋书录解题》中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王钺在《读书丛残》中评价它为“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还有“家法最正,相传最远”的评价;近世也有人认为此书乃“封建社会的处世良轨”。这些评价尽管难免有溢美之嫌,但《颜氏家训》的特点和优点确实是其他任何家训都无法比拟的。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而系统、体制宏大而完备、兼具学术价值的家训,《颜氏家训》所提出的为人处世、为文从艺、仕宦出处等思想至今仍具有借鉴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颜氏家训》本身虽是教科书,但并非一味地说教,它不仅语言顺畅,而且还运用了大量的故事、典故、逸事,往往从小处入手,将所阐述的道理蕴含其中,这不仅使书的可读性增强了,而且所讲的道理也容易被读者接受。

本书的编撰体例为原文、译文、评析三个部分,其中评析部分评析详细,并配以相应的故事,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原著,也使内容更具可读性。同时将书中的思想和做法与现实相联系,以求本书更具时代性,给现代人以借鉴的方向。一位教育专家曾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家长。希望此书能真正帮助读者“修身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帮助今天的家长实现“望子成龙”的夙愿。

编译者

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