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国烽火岁月
8613300000001

第1章 黄氏发家1

民国16年3月24日,千年古都南京城头被插上了一面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南方的北伐军终于攻下了这座极具政治意义的城市。南京的百姓们看着一队队正进城的北伐军士兵内心的滋味万千,百姓们不知道这群革命军和之前的那些革命军有何区别。

乌衣巷深处,黄府大院,家仆们正往府门上插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这些年来南京城头变幻大王旗的经历让黄家这些家仆们脸色平静,这年头这种事情太正常,不管是哪家军阀占了南京城,老百姓还是要吃饭纳税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何况黄府的两位少爷都是北伐军军官,这次两位少爷可谓是衣锦还乡了。

乌衣巷黄家,这是南京城里有数的豪门,黄家发家史也是南京人茶余饭后最喜欢的谈资。黄家祖籍苏州阊门,明初移民至苏北盐城。盐城历来都是产盐地,黄家便以贩私盐起家,经过十几代人的经历,到咸丰年间时黄家已经是盐城地区数一数二的大盐商和地主了。

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清廷为了阻击太平军北进在江北扬州建立的江北大营,整个淮安府成了江北大营的钱粮袋子,作为淮安府盐城大盐商的黄家自然就是清廷极力拉拢的地方豪强。清廷特许黄家在盐城组建团练,并赏赐黄家族长绿营守备的顶戴花翎。黄家是贩私盐出身,又有盐帮的背景,在得到清廷允许后黄家立刻拉起了一支团练,成为了淮安府一带的武装豪强。

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黄家投靠了淮军首领李鸿章,黄家军也一度越打越大。不过黄家是江苏人,在淮军系统里李鸿章更看重起家的安徽老乡,所以黄家在淮军系统也就个旁系杂牌。在镇压太平军以及捻军的战斗中,黄家军实力被李鸿章消耗得元气大伤,黄家子弟死伤殆尽,最后在围剿捻军决战中黄家军全军覆灭。

在历次征战中黄家两任家主战死,家族男丁战死过半,元气大伤。战后李鸿章向清廷为黄家讨来了封赏,黄家继任家主被赏了个总兵的顶戴花翎,黄家在战争中的表现奠定了家族在淮军系统的地位,更成为了淮安府世家豪门。此后数十年间黄家的财力得到极大的发展,在淮安府各地拥有土地近十五万亩,盐米商行更是遍布江苏。

淮军自建军开始就雇佣了大量西洋军官,淮军大量装备西洋火炮和枪支,黄家子弟也不断接触学习了西洋文化。这些子弟返乡后成为家族的顶梁柱,在此后的数十年内洋务运动中,黄家在族学里开设了西学课程,倾力支持族中优秀子弟出国留洋。

淮军头领李鸿章升任北洋大臣后非常重视和德国的经济军事交流,而黄家由于族中子弟多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所以得到了李鸿章的重用,参与了北洋各种重工业建设,李鸿章在上海开办江南制造局,黄家就掌握了数个要害部门,期间和德国在华各大商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黄家开办了数家大型机械加工厂配合江南制造局的生产,黄家至此开始涉足重工业。

到了光绪末年,在德国留学生活多年的黄恒生成为黄家新一代家主,黄恒生在德国留学时学习的是机械专业,毕业后在克虏伯公司学习工作近十年。黄恒生接任族长之后立刻与晚清状元张謇在南通合资开办大生纱厂,大生面粉厂,大生纺织厂。之后黄恒生开始在南京上海开办了技术培训学校,筹集资金准备投资造船厂。

清廷一直都对北洋系统警惕不已,一直都想方设法打击北洋系统的发展,甲午战争爆发,日本举全国之力决战北洋,而北洋几乎以一己之力对抗日本。黄海海战之后北洋在军事方面全面崩溃,日军一路打到了辽东,并在山东半岛登陆全歼了北洋海军。甲午战争战败,李鸿章为清廷顶了黑锅签署了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从此李鸿章被国人称为汉奸,清廷又不断的打压北洋,一时间北洋系统风雨飘摇。

甲午战争后,北洋各种重工业产业发展陷入了困境,李鸿章再也支撑不住北洋庞大的工业系统。黄恒生看准时机给李鸿章献款三十万两白银军费,李鸿章则任命黄恒生为江南制造总局的行政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