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盛一直是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不仅仅因为王雪红勇于扛起打造民族品牌的大旗,更因为王雪红是一个坚强的“斗士”,她与英特尔之间的斗争一斗就是20年。
威盛与英特尔的“战争”不只体现在市场上的你争我夺,还体现在法庭上的针锋相对。英特尔一边在市场上对威盛赶尽杀绝,一边以专利诉讼为武器对威盛进行全球围剿,它们之间的诉讼战,一打就是20年。
1.英特尔的撒手锏:“威盛又侵权了”
前文提到,威盛刚刚成立的时候,英特尔并没有把它放在眼里,但出人意料的是,没过几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就对英特尔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1999 年,威盛竟然从它手中把 IBM、惠普、康柏等大客户悉数抢走,使英特尔流失了大量市场份额。当惯了市场老大的英特尔哪能容得了威盛如此“肆意妄为”?一怒之下,英特尔把威盛告上了法庭。
1999年6月,英特尔打着维护专利权的旗号,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对威盛提起了诉讼,希望美国商务部禁止威盛电子把与英特尔相容的芯片组输往美国。这是英特尔第一次向威盛发起控告,从此以后,威盛与英特尔之间的诉讼战就拉开了帷幕。
那时英特尔的 CPU 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 90%,而且美国还是当时世界上个人电脑的最大生产与消费国家,英特尔如此大动干戈,显然是想借着这个机会把威盛彻底打垮,一举将其从市场上消灭,以绝后患。
从那时起,威盛的噩梦就开始了。每当威盛电子开发出一款新产品,英特尔都会在第一时间站出来说:威盛又侵权了!
英特尔不分青红皂白的指控令威盛的员工们都很无奈,他们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苦和努力往往会被英特尔的一句话化为乌有;客户对威盛的信心也不可避免地打了折扣:谁知道什么时候英特尔会找上门来,说自己正在使用没有专利授权的产品?谁又愿意卷入与行业巨头英特尔的诉讼战?
令王雪红痛苦的是,英特尔在世界 IC 市场上稳坐第一把交椅,是名副其实的老大。而威盛是刚刚杀进市场的一匹“黑马”,如果老大英特尔说威盛侵犯了它的专利,就算事实并非如此,大家也会习惯性地选择相信老大,把矛头指向小公司威盛。背负着这样的指责,威盛在市场上变得越来越被动。
2.市场把票投给了威盛
尽管自己的处境越来越困难,王雪红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抗争,因为在她的字典里是没有“服输”这两个字的。王雪红非常清楚,摆在自己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逆来顺受,被英特尔压制着永远没有出头之日;要么勇敢反抗,或许这样还能得到一线生机最终翻盘。她当然选择后者。
从来都不会低头的王雪红振作起精神在全球范围内应对英特尔的诉讼。那一时期,她在世界各地辗转奔波,一共参加了一百多场听证会,忙得就像陀螺一样。她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飞机上度过的,就算是吃饭的时候,脑子也在高速运转,思考着下一步的应对策略。她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因为稍有疏忽对方就会抓住把柄大做文章,法庭上的法官可是从来不留情的。
令王雪红稍微松了一口气的是,虽然英特尔寄希望于用诉讼的手段阻挡威盛前进的脚步,但市场却把票投给了威盛。
这主要是因为英特尔的RDRAM产品实在是太不争气了,它不但进度一再地拖后,而且还给英特尔制造了很多麻烦。当英特尔推出第一代支持RDRAM的芯片组的时候,出现了性能不稳的严重问题,让支持RDRAM的主板生产商吃了很大的苦头。1999年8月之后,英特尔还出现了严重缺货现象,让自己和下游厂商都蒙受巨大损失。
谁愿意购买让自己屡屡遭受损失的产品呢?因此,原本站在英特尔这一边的很多主板生产商都转投到了威盛的阵营中,开始购买威盛提供的更好用的产品。
而且这段时间,英特尔不但要打与威盛的诉讼战,还面临着AMD的挑战。AMD是英特尔最忌惮的对手,万一AMD趁着它和威盛打官司的机会悄悄做大,那岂不是更加不妙?
在双重夹击之下,整个局面越来越向着不利于英特尔的方向发展。这当然是英特尔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不得已,英特尔只能改变战略。
2000年6月,英特尔与威盛达成了和解,并宣布撤销对威盛的侵权诉讼,甚至还做出了一个让步:同意把“奔腾3”的专利技术授权给威盛。希望能够借助威盛芯片组巨大的出货量,帮助自己在处理器市场上重新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
这场诉讼战不但没有把王雪红打倒,反而使威盛在市场上声名大振,在芯片组市场的占有率由诉讼前的19%大幅提升至40%以上。
3.风云再起,诉讼战再度爆发
然而,风波虽然暂时平息,但双方为着不同利益而握手言和并且趋于平静的市场,却并没有因此而走向真正的和谐。
随着科技的发展,英特尔“速度为王”的口号越来越受到质疑,这种质疑最终反映在了英特尔产品的销售曲线上。不断下滑的销售额使人们察觉到英特尔的市场情况已经越来越糟糕,它在各个行业的市场正在被不同的对手吞噬、瓜分。
逐渐强大起来的威盛在进入成熟阶段的同时恰好赶上了英特尔的衰老期,这是不是天赐良机?王雪红对打败英特尔再度燃起了希望。
2001年,为了走出股价下滑的艰难处境,英特尔推出了速度更快的“奔腾4”处理器。对于“奔腾4”处理器,英特尔寄予厚望,甚至把翻盘的赌注全都押在了这款产品上。
2001年3月,当同为台湾主板芯片组生产商的扬智和矽统相继获得英特尔“奔腾4”芯片组的专利授权的时候,威盛却迟迟无法取得同样的待遇。
显而易见,这是英特尔对威盛的一种“处罚”,摆在王雪红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是向英特尔求和,但这条路的可行性并不大,因为英特尔已经摆明了要置威盛于死地,当然不会把专利授权拱手相让,让威盛得到发展机会;那么就只剩下第二条路了——无视英特尔的警告,发布自己的产品,虽然有可能会惹上官司,也总比坐以待毙要好。
于是,2001年9月4日,威盛召开了一场主板发布会,推出了全新的、基于“奔腾4”的威盛芯片组的精英主板。
王雪红的这个举动在英特尔方面看来无疑是一次肆无忌惮的挑衅,这彻底激怒了英特尔,在发布会召开后的第三天,英特尔果断做出了回应:向美国联邦法院正式起诉,称威盛的P4系列芯片组(P4X266/P4M266)侵犯了英特尔的P4专利权,要求全面禁止威盛P4芯片组的流通。
这场诉讼战的爆发早就在王雪红的意料之中。既然英特尔再度下了战书,那就只能应战了。这一次,威盛反击的速度很快。王雪红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两天之后,威盛在中国台湾及美国两地也对英特尔提起了侵权诉讼,并于9月20日在中国台湾对英特尔的员工在台北电脑展上破坏威盛展台财产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就这样,你告我,我告你,双方的对抗愈演愈烈,诉讼大战再次在全球各国和地区上演。
经过了上一次与英特尔的诉讼战,王雪红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对于专利诉讼来说,真正的战场其实并不在法庭上,而是在市场上,如果市场能够像力挺威盛的PC-133内存规格一样接受P4DDR芯片组,那么,威盛就赢了。
可惜的是,英特尔已经学会了“吃一堑长一智”,在吃到上次的苦头之后,他们是不会让历史重演的。这一次,英特尔逼迫着下游的主板生产商表态:要么选英特尔,要么选威盛,只能选其一。
谁敢得罪“财大气粗”的英特尔呢?考虑到英特尔在市场上的强大影响力以及对英特尔产品的依赖性,最终下游生产商们全都站到了英特尔一边,这其中也包括华硕、技嘉、微星等一线主板大厂。毕竟,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而与英特尔的关系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市场份额与利润,他们可不想因小失大。
英特尔的这一记“撒手锏”沉重地打击了威盛,威盛的芯片组市场占有率如同坐了过山车一样,一路狂降。威盛的股价也因此而急速跌停,遭受重创。
英特尔对威盛的打击还远未结束,为了加大“奔腾4”处理器的出货量,也为了更有效地击垮威盛,英特尔对威盛的两家芯片组对手——扬智和矽统加大了支持的力度。扬智和矽统当然也不傻,他们抓住了这次机会,加快了“奔腾4”芯片组的生产进度,尽可能地弥补“奔腾4”芯片组少了威盛供货的缺口。
几个回合下来,威盛试图以小搏大,在别人看来似乎是一件没有希望的事情,但凭借着王雪红的坚韧意志与灵活指挥,威盛也算是争得了独立于市的立足之地。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只要活下来,就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