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悟道:一位IT高管20年的职场心经
8546000000083

第83章 张弛之道

一个同事朋友说她最近感到郁闷,原因是觉得工作压力太大、节奏太快,不管她有多么努力,总也满足不了老板的要求。结果发现越赶越紧,几近崩溃。

由此想到一个故事。在美国的华盛顿州的西雅图,有两个全球闻名的公司,一个叫做微软,一个叫做波音。某一天,两个公司的职员在一起喝咖啡,微软的员工抱怨说,哎呀,我们忙啊,你如果跟老板说你的工作计划需要三个月完成,老板一定会说,三个月怎么行?你必须要在三个星期内完成!波音的员工听了说,好啊好啊,你们的工作效率多高啊,我们这里和你正好相反,如果我说我要在三个星期内完成一个工作计划,老板一定说,三个星期怎么行?你要认真的考虑,给你三个月的时间!我们急呀。

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真伪。也许这正代表了所谓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区别。然而抛开企业文化的争论,在公司的运营之中,是不是任何事都是越快越好?是不是任何事都是慢功出细活,越慢越好?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前两年业界曾经流行一句话,叫做“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对此老刘一直有些怀疑。航空母舰在海上一定不是跑的最快的,但是,任何比他跑得快的舰船恐怕都拿他无可奈何,玩儿阴招的核潜艇可能是一个例外。航空母舰的战略特性在于不动则已,动则影响整个战局,因此,它永远不会像一架直升飞机一样说走就走,而是谋定而后动。

美国人说,Planning is everything,说明“谋”的重要。谋的过程,讲求的不是快,而是谋的结果是否能使得行动获得最大的利益。因此,在“谋”的过程中,不但需要花很多功夫了解里里外外各种必须的数据和信息,而且需要花很多功夫对其做深入的分析。这种分析,往往不是计算机能够做的出来的,而是还要靠人的脑袋。相对来说,人脑在紧张的时候效率较高,但是出错的几率也高,松弛的时候更容易冷静,不但错误率较低,而且更容易想出各种创新的主意。

真正动起来的时候是不是就越快越好了呢?非也。就如同行军打仗,一切要根据战场上的状况而定,跑起来要“动如脱兔”,慢下来要“静如处子”。如此才是胜利之道。

回过头来说那位同事。我说节奏过快是你一手造成的。她瞪眼:怎么可能?我说,怎么不可能?因为在很多情况下,节奏是“赶”出来的,你快,他更快,于是你还要加速,就像是运动场上的赛跑。你有没有想过,这件事把节奏放缓一些,其结果会受到什么影响?譬如老板说你今天晚上一定要交出报告,你说,好不好给我些时间让我晚上好好思考一下,明天早上再给你?这样做的结果是你可能晚上少睡了觉思考你的报告如何写的更好,但是好过你睡觉前把报告丢出去然后担心报告中有哪些错误的地方没有改正或者哪些地方没有考虑周到。

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很少人能够把马拉松跑下来的,更没有人可以以百米的速度去跑马拉松。公司也是一样,需要有“抢占大渡河”的飞毛腿,也需要坐地修整的“三湾改编”。

“大家都着急的时候你不能着急”,老刘曾经这样说过,是期望有人能够在快跑的氛围中保持清醒。同时,“大家都不着急了你可不能不着急”,因为这样的时候往往是因为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你去解决。需要你去加油加速。

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延伸一些思考,不管对于工作还是生活,也可以说“文武之道,亦张亦驰”,或者“文武之道,宜张宜驰”。

以为然否?

(2009.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