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做一个懂教育有方法的好家长
8525600000049

第49章 技巧49 让孩子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我们经常听到身边有父母这样告诉孩子,“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这是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经常说的话。为了纠正父母这一错误的教子方法,专家提出:不能忽视孩子对爱的感受,要对孩子进行关于善良的教育。父母要用自己的爱,让孩子的心里充满关爱与善良,教育孩子“从善如流”,让孩子从小就有一种博爱、同情、友善的品德与情怀。

生活中,许多父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什么都当着孩子的面说,例如灌输“社会如何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如何钩心斗角”等。也许父母那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会对孩子形成一种不良的指向。那么,我们应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什么样的种子呢?

有专家指出:关于善良的教育,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保护自然环境和动物;

(2)同情并帮助弱者,创造机会让孩子帮助有困难的人;

(3)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人;

(4)唾弃暴力,不给孩子提供暴力玩具,远离暴力镜头,在处理问题时不用暴力行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因此,从小培养孩子善良的情感,是强化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一环。

烈日炎炎,在一家繁华的商场门前,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小女孩,向一对衣着光鲜的时髦青年男女乞讨时,被男青年一脚踢破关于善良的教育,包括四个方面:保护自然环境和动物;同情并帮助弱者;包容他人;唾弃暴力。

了额头。小女孩被踢倒在地后,青年男女骂骂咧咧地拂袖而去,小女孩额头上的血一直在流,直到昏倒在地。

来来往往的行人慢慢地在小女孩的身旁聚成一圈,叹气声、怜惜声、议论声……就是没有人想到为小女孩止血,或送小女孩去医院。在人越围越多的时候,一名路过的医科大学的女大学生挤进人群,抱起小女孩,将她送进了医院。

小女孩得救后,女大学生得知小女孩是在被人贩子拐卖的途中逃跑出来,流落到了这座城市。女大学生为了帮助小女孩找到她记不清地址的家,与这座城市的媒体取得了联系。几经周折,小女孩最后终于回到了父母身边。

一时间,女大学生成了媒体追踪的对象。记者问女大学生:“当时围观的人那么多,却没有人出手,你为什么会送小女孩去医院呢?”这名记者显然是希望女大学生会说出慷慨激昂的“原因”。可女大学生一头雾水的回答却简单得很:“为什么?不为什么啊!”

善良是内心修养的一种境界;善良的举动亦是内心一种自然而然的真诚流露。所以善良不需要理由,它是孩子内心的关爱与温暖指导下的关怀、帮助他人的一种高尚的品德与美好的情感。

平时要让孩子对人善良、给予关爱,同时也要对他人给予自己的友好与善良,回报以感恩和谢意,这样人与人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善良,才有形成良性的、美好的循环关系的可能。这样,孩子才会在接受善良、友善的同时,丰富自己内心的善良,向外界传递更大的友善与帮助。

在一个闹饥荒的城市,一个家境殷实而且心地善良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几十个孩子聚集到一块,然后拿出一个盛有面包的篮子,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个。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个面包。”

瞬间,这些饥饿的孩子仿佛一窝蜂地拥了上来,他们围着篮子推来挤去大声叫嚷着,谁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当他们每人都拿到了面包后,竟然没有一个人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转身就走了。但是有一个叫依娃的小女孩却例外,她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之外,等别的孩子都拿到以后,才把剩在篮子里最小的一个面包拿起来。而且她并没有急于离去,她向面包师表示了感谢,并亲吻了面包师的手之后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面包师又把盛面包的篮子放到了孩子们的面前,其他孩子依旧如昨日一样疯抢着,羞怯、可怜的依娃只得到一个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妈妈惊奇地说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面包师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依娃,赶快去!”当依娃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面包师面露慈爱地说:“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平和、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

我们常常对别人的善良与恩惠不以为意,认为是应该的,因为自私、狭隘,生活的美意也变少了。但如果用善良、感恩的心加以回馈,那么生活中的爱与温暖就会感染更多的人。

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善良的品德。那么,如何培养呢?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具体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为孩子创造友善、和谐的成长环境。

第二,让孩子变得善良,将自己的好意与好心情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让人们因为自己的友善与努力,而变得更加得愉快。

第三,为孩子营造表达善意的实践机会。

第四,赏识孩子善意的举动。

善良、友善的孩子是可爱的,来自他们的爱与关怀都是出于一颗热情而友好的心。让我们在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性的同时,既对孩子善良的行为予以肯定与鼓励,也用善良来回应孩子的友善的言行举止,这样美好的善良就会越变越大,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