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食材更养肤
8518900000002

第2章 食材好养肤(1)

女人对于青春和美貌有着一种近似于偏执的狂热,她们甚至希望这个世上能有一种不老仙丹或美颜圣品,可使自己青春永驻。其实,这种能够长久地留住青春和美丽的恩物就是我们自身的气血,只要我们好好养护它,就能在人生的每个季节里都活得精彩纷呈。

女人的美不单靠外在的修饰,还要靠从内到外的调养。因此,吃是很重要的,吃得好更能美颜养肤。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西施爱吃西施舌,貂蝉爱吃豆腐,王昭君爱吃昭君鸭,而杨玉环则爱吃贵妃鸡。古代女子虽然没有高档的化妆品和高科技护肤品,可是她们依然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美丽,因为她们不仅有各自的美容秘方,更有一套食材养肤的学问。

古老的食材养肤学

古往今来,人们都欣赏女性容貌的美丽,毫不吝惜地将各种褒美之词献给心目中的美人。“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一点樱桃启绛唇,两行碎玉锁阳春”;“肌如凝脂,齿如碎玉,蛾眉方额,樱嘴桃腮”;等等。那时候自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化妆品。那么,古人又是如何进行养肤美容的呢?答案都在流传至今的传统医学里。除了治病救人,强身健体,传统医学还是一个令女性容貌娇美、青春常驻的宝库。而爱美羨美的古代美女们,无一例外拥有自己独到的养肤美容秘籍。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许多古籍医书都有中草药配合食材美容的记载,可见用食材养肤已经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公元125年,张骞从西域带回了核桃,宫中的女子就把核桃皮做成了染发剂。1971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随葬品中就有桂皮等多种芳香药材。《清宫秘方》里面也有面手脂膏、入珍珠和猪蹄抗皱的记载。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历史上的美人,她们在养肤美容上有什么秘诀吧。南朝后主陈叔宝,是一位有名的风流天子,他不仅擅长音律,而且对化妆也颇有研究。正因为这样,他的嫔妃们都非常讲究服饰和化妆。陈后主有个爱妃名叫张丽华,为了博得后主的欢心,她千方百计地寻找美容秘方,终于得到了陈后主的宠幸。此方为鸡蛋1个,丹砂50克。调制时先将丹砂研成细末,再在鸡蛋上开一小孔,去黄留清,装入丹砂细末,然后用蜡封固小孔,随同其他鸡蛋一起,让母鸡孵化,待另外雏鸡孵出后,取出蜡封鸡蛋,除去蛋壳,研细敷面。据《肘后备急方》记载:“此蛋粉敷面,令人细嫩光滑,娇媚异常。”丹砂即朱砂,在这里主要是作为红色颜料使用。用此敷面可使面色白里透红,光滑细腻,不仅可以去除面部的色素沉着,而且可防止皮肤衰老及皱纹产生。后人称之为“张贵妃面膏”。到了明代时,成祖朱棣将朱砂改为胭脂,并加入少量卤砂,在宫中广为使用,后妃们使用之后,个个容颜如玉,所以,此方又获得了“美人红”的美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杨贵妃的名句。杨贵妃姿色超群,通晓音律,能歌善舞。被唐明皇召入宫中,“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与她善于保养是密不可分的。

杨贵妃擅长制作各种“面脂”,也就是今天的面膜。面脂在唐代非常流行,以十几种中药材为主要成分,加猪膏(即猪油)炼成。药材要切碎,然后用酒浸泡一晚,再煎制,待其慢慢凝固后,才成为“面脂”。杨贵妃曾经自创多种面膜,尤其用蜂蜜做成的护肤膜最多,达数十种。蜂蜜是一种水溶性的保湿剂,能在短时间内供给皮肤营养和水分,并能持久锁住水分,令肌肤润泽柔软。相比食用,直接把蜂蜜外用在肌肤上更加有效。由于蜂蜜性质温和,敏感肌肤也可使用。

明朝万历年间,朱三畏所著的《鲁府禁方》,书里收集了不少天下秘方秘术,其中记载了许多美容方法,有洗脸方、洗头方、沐浴方,其中如孙仙少女膏,就是用去掉外层粗皮的黄檗10克,土瓜根10克研成细粉,加入大枣7枚调和成膏状,每天早晨用开水化开一些,加入温水洗脸。本方能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润肤白面,原书中称用此方洗脸,十余日以后,颜如少女,故此得名“孙仙少女膏”。除了洗脸以外,孙仙少女膏也可以作为沐浴用药,用法和洗脸基本相同,对于许多皮肤病如疖、癣等均有一定的疗效。原书记载此方“以之洗浴,尤为神妙”。

到了清末,当时主宰中国的慈禧太后也有自己独到的美容秘方。每天晚上,她命太监将鸡蛋清涂在脸部易生皱纹的地方,直到睡觉前半小时才用温水将蛋清洗净。接着抹上一种用忍冬花蒸馏制成的养颜花液。这种忍冬花液富有收敛性,涂上后能使皮肤毛孔收缩,这样就使得脸上刚才被蛋清绷得很紧的一部分皮肤重新恢复弹性,同时又能使那些已生成的细小皱纹不再伸长或扩大,功效十分神奇。

《黄帝内经》中神秘的“五”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里记载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伍原则。其主要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这与现代医学讲究膳食平衡,以五谷为主食的理论相一致。几千年来,这些原则一直作为中华民族膳食结构的指导思想,为保障全民族的身体健康和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那么,何谓五谷、五果、五畜与五菜呢?《黄帝内经·灵枢·五味篇》中有记载:“五谷:糠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这里不仅介绍了五谷、五果、五畜与五菜的动植物,还介绍了它们的五味属性。下面,就逐一看看五谷、五果、五畜与五菜的具体内容。

一、五谷为养

现在,“五谷”有多种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黍指玉米,也包括黄米;稷指粟(高粱);菽指豆类。“五谷”其实也就是五谷杂粮的总称。“五谷为养”是指各种主食是一日三餐中不可缺少的。米、麦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也是对人体最为滋养的食物。五谷被看做是各种食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每顿饭中,中医认为应当多吃主食。人体所需要的80%的热量和50%的蛋白质是由粮食供给的,全谷制成的食品,是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同时还供给无机盐。首先谷物含有丰富的糖类和膳食纤维,其次是植物蛋白质,脂肪含量不高,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这种膳食结构模式和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的膳食结构模式相比,其人群的心、脑、血管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明显低得多。

在五种谷类之中,小米最被国人推崇。小米属热性,黄色,最补脾胃,适合在早晨食用;米属凉性,适合在傍晚食用;面属热性,最补心气,冬种夏收,夏季食用最好。另外,各种豆类比较适合在冬季食用。古人在“腊八节”那天要熬腊八粥,粥中就加入了芸豆、红豆等豆类,这也是非常顺应天时的。豆类作为五谷之一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因为谷类蛋白质缺乏赖氨酸,豆类蛋白质缺少蛋氨酸,谷类、豆类一起食用,能起到蛋白质相互补益的作用。

二、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是指蔬菜水果对脏腑有充养、辅助作用。果蔬含有人体必需的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与人体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的一些重要的酶也主要依赖果蔬的供给。

《黄帝内经》中描述“五果”为甘枣、酸李、咸栗、苦杏、辛桃,是指大枣、李子、栗子、杏、桃,现在泛指各种水果。“五菜”为甘葵、酸韭、咸藿、苦薤、辛葱,现在也泛指各种蔬菜。

“五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还有一部分植物蛋白质。“五果”尽量生吃,才能保证养分中的维生素不受烹调的破坏。鲜果加工成干果,便于运输和贮存,虽然水溶性维生素有流失,但蛋白质与糖类反而因脱水而增多。硬果类如花生、核桃、瓜子、杏仁、栗子,所含蛋白质类似豆类,可弥补谷类蛋白质的不足。“五菜”能营养人体、充实脏气,使体内各种营养素更完善、更充实。蔬菜种类多,根、茎、叶、花、瓜、果均可食用。它们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也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三、五畜为益

五畜指牛、犬、猪、羊、鸡等五种畜类,现在泛指畜、禽、鱼、蛋、奶之类的动物性食物。

“五畜为益”,益为补益的意思,五畜有益于五脏精气,表明动物性肉食可以作为人体营养必要的补充。每天进食适量的肉、蛋、奶、鱼等食品,有益于成人大补精血,儿童的发育、成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营养补充,营养缺乏及体衰患者恢复体质。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可以弥补植物蛋白质的不足。对于肠胃较弱的老人来说,由于各种肉类不易于消化,可以在吃肉的同时小酌淡酒,并在烹饪的过程中加入葱、姜、蒜等,以帮助肠胃更好地消化、吸收。中医将其视为“血肉有情之品”,补益作用确比草木之类为佳。但是,长期高脂饮食,也会带来危害,所以提倡宜“谨和五味”,不可“贪嗜太过”。

食材的“五味”

中国传统医学把辛、甘、酸、咸、苦五种不同的味道称为“食物五味”。“五味”对机体脏腑有着特定联系和选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