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
8512300000008

第8章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译文】

六三:和最坏的人亲和。

《象传》说:“和最坏的人亲和”,不也是可悲的吗?

【启示】

这一爻说明要尽量与人亲善,但不是不辨好坏的亲善,而是有鉴别地与人亲善。【原文】

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译文】

六四:外边的人乐于亲近他们,去占卜会得到吉祥的预兆。

《象传》说:外边的人亲近他们,是因为他们贤能,就好像臣下顺从他们贤明的君王。

【启示】

这一爻说明,只要坚守正道,努力完善自身,就会使周围的人因仰慕他的崇高品质而来投奔自己,为自己效力。【原文】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译文】

九五:非常亲近他人。君王去田野捕获猎物,从三个方向追赶,网开一面,让被追赶的禽兽从网开的一面逃走。村子里的人对君王的狩猎一点也不惊惧,这是吉利的。

《象传》说:非常亲近他人的吉利之处在于双方都是自愿的。舍掉不自愿的,迎接自愿的,就好像君王捕获猎物一样,让迎面来的落网,让从网前面逃的动物跑掉。村子里的人对君王的狩猎毫不惊惧。这是因为君王坚守了中正的原则。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求和的前提是双方自愿,死缠只会讨人嫌,使双方的关系进一步恶化,迁就只会使自己处于被动。【原文】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译文】

上六:没有头脑地亲近别人是凶险的。

《象传》说:没有头脑地亲近别人,不会有结果的。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和别人亲近时,要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疑难解析】

比之无首,凶

我们一般不愿意与有心机的人亲近,而这里却说:“没有头脑地亲近别人是凶险的。”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注意“有心机的人”的突出特点是:想利用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其本质就是自私。而“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人亲近的人”的突出特点是:和别人友好地交往,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帮助,达到双赢。

其次,我们从“比之无首”所处的卦象来看,它是比卦上六(阴爻阴位)的爻辞,这就好像一个才能平庸的人处于至尊的地位,既不能运用自己的头脑选择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亲近,也不能防止小人的暗箭,更不能辨别真伪,取长补短。

此时,我们不难看出凶险的缘由是:

一、由于他处于至尊的地位,小人都想利用他的这个特殊的地位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会使用更多更巧妙的阴谋诡计迷惑他,陷害他,而他没有头脑,自然就会不知不觉掉入小人的陷阱。

二、没有头脑地与别人亲近,哪怕双方的意图都是善意的,也会招致凶险,因为没有头脑的人往往不自信,不能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这样别人的善意的错误就有了生存的土壤。

三、由于他处于至尊的地位,想向别人学习,但又没有名正言顺的理由。一般人认为,处于上位的人就应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即使他屈尊向其下属学习,他的下属要么直接拒绝,要么捉弄他,要么讥笑他,使他的威信扫地,从而再也不能控制他们。

【事例】

本卦强调自愿地相互亲善。诸葛亮以其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能让孟获心服口服,使之自愿归顺蜀汉,成为蜀汉攻打北魏的强大后盾。

孟获的归附

刘备想为结拜兄弟报仇,结果大败而归,不久病死。孟获得到这个消息后,便造起反来。诸葛亮为巩固大后方,分兵两路讨伐,一举将孟获活捉。孟获不服,道:“我是中了你们的埋伏才被捉住的。如果是正大光明地打,你们不是我的对手。”诸葛亮笑道:“好,那就放你回去,我们再打一仗。”

诸葛亮放走孟获,许多将领有些不解。诸葛亮说:“我之所以放孟获回去,是因为他是个人才,只有他才能安抚南中的百姓,如他归附我们蜀汉,那么南中也就归顺我们了,以后就不会再发生叛乱。”

孟获离开蜀营,收拾残兵败将渡过泸水,将所有船筏都渡靠南岸,又命令大小酋长率本部人马修筑土城,企图借泸水天险和土城死守。诸葛亮从当地人那里了解到泸水下游150里处的沙口水浅,可以扎筏渡过去,于是派大将马岱率3000人马在土人带领下夜半渡水,奇袭孟获,再次把孟获活捉。孟获仍旧不服,诸葛亮再次将孟获释放。

诸葛亮一连六次活捉孟获,又一连六次释放孟获。孟获屡战屡败,他所带的兵卒都认为诸葛亮胸怀宽广,无心再战,愿意归附蜀汉,但孟获还有点不服气,便向马戈国主请来3万藤甲军。藤甲军身穿藤甲,刀枪不入,弩箭射在藤甲上也不能穿透,蜀兵接连吃了败仗。但是,藤甲军的藤甲有一个致命弱点,藤甲是用油反复浸泡过的——怕火。诸葛亮发现了藤甲军的致命弱点,将藤甲军引入一个狭窄的山谷中,截断藤甲军的归路,在山谷中放起火来,藤甲军被烧得焦头烂额,全军覆没,孟获再一次被活捉。

诸葛亮传下命令:放孟获回去,让他整顿兵马,再决一胜负。孟获满面惭愧,说:“七擒七纵,这是自古以来没有过的事情。我虽然不是读书之人,但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么能这样不知羞耻呢!”说完,跪倒在地,脱掉一只衣袖,露出胳膊,向诸葛亮请罪。诸葛亮问:“你真心愿意臣服吗?”孟获回答:“我们世世代代要铭记丞相的再生之恩,怎么敢不服。”诸葛亮于是传令摆下酒宴,宴请孟获及各路酋长,仍旧让孟获任南中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头领。

就这样,诸葛亮以他的诚信和卓越的才干,赢得了孟获的心,亲近了南中的黎民百姓,使南中成为蜀汉的强大的后盾。

小畜卦第九

小畜卦

巽上

乾下【原文】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译文】

《小畜卦》:亨通顺利。天空布满了乌云,但雨还未下来。黑云从西边的郊外压过来。

《彖传》说:《小畜卦》的卦象表明阴柔者处于恰当的位置,阳爻和阴爻相互应和,所以把它称为《小畜卦》。刚健而又谦恭有礼,并守正道,便可以实现自己的志向,亨通顺利。“浓云密布但未下雨”,表明水汽正在上升积聚。“黑云从西边的郊外压过来”,表明阴阳二气还未相交,故雨还未降下来。

《象传》说:《小畜卦》的卦象是乾在下、巽在上,乾为天、巽为风,这表明风在天上吹着云,由于空气中的水的含量还未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积累水汽才能下雨,所以把它叫作《小畜卦》。君子看到这情景,就要修身养性。

【启示】

这一卦说明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原文】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译文】

初九:继续做自己还未完成的事业,哪里会有什么过错呢?这是吉利的。

《象传》说:继续做自己还未完成的事业,这样做是有道理的,所以吉利。

【启示】

这一爻暗示我们做事要有恒心。【原文】

九二:牵复,吉。

《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译文】

九二: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干还未完成的事业,是大吉大利的。

《象传》说: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干还未完成的事业之所以吉利,是因为这一爻阳爻阴位,位于下卦正中,即顺应了事情的发展规律,这当然不会有什么过失。

【启示】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朋友跟自己一道渡难关,哪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所以前途是光明的。【原文】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译文】

九三:走到中途,突然车子的轮子脱离了车身,夫妻俩相互仇视。

《象传》说:夫妻俩相互仇视,这表明没有处理好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启示】

两个人为实现同一目标努力拼杀,中途由于意见不合,反目成仇,这是因为没有摆正双方的位置。【原文】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译文】

六四:有诚信,则能去掉忧恤,解除警惕,没有什么灾难发生。

《象传》说:有诚信,消除双方的疑虑和担忧,表明志同道合。

【启示】

两人一起干事业,如果双方都有诚信,心怀坦荡,即使有什么矛盾,也会化解。【原文】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译文】

九五:有诚信就能使大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因为有周围的人帮忙而变富有了。

《象传》说:“有诚信之所以能使大家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没有独自享受荣华富贵。

【启示】

你对周围的人以诚相待,赢得他们的信任,从而使他们报之以诚,这样就会促使你登上成功的宝座。【原文】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译文】

上九:雨下了又停止,就好像快积满功德的男人,妻子去占卜必得凶兆。阴历快到十五日,君子出远门,一定会遭遇凶险。

《象传》说:“雨下了又停止”,这说明快积满功德的男人已快到了事业的顶峰,稍有不慎,就会走下坡路。“君子如果盲目出外远行,一定会发生凶险”,是因为他很快就要登上成功的宝座,回望光辉历程,不禁沾沾自喜,往往怀疑别人的点子的正确性。

【启示】

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往往会爆发出一种神奇的力量,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然而,当大功快告成时,他往往刚愎自用,变得非常愚蠢,或者不能克服最后的困难,导致“功亏一篑”。

【疑难解析】

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的大意是:一个人在快积满功德时,去占卜得到凶险的预兆。在快到阴历十五时出远门,也是凶险的。这就好比一个人快到大功告成的阶段,此时他是处于危险中。一个人经历了一番辛苦,终于到了成功的边缘,这本应是可喜可贺的,为什么这还是最危险的时候呢?这是因为:

一、一个人在创业的初期,深知前方的道路非常艰险,稍有不慎,就会半途而废。所以,他非常小心,处处提防飞来的横祸,时时预测将有可能遭遇的灾难,并想好应付的策略。而在大功快告成时,他一看前面,就剩下那么一小段路,就非常高兴:终于快到目的地了,反正成功是迟早的事,先放松一下吧。此时,灾难便乘虚而入。

二、在大功快告成时,他回望来路,到处留下了自己的辉煌的痕迹,显示出自己的聪明能干,就不免为之自豪,不知不觉变得不可一世,谁的忠言也不愿意听,而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自然难免作出错误的决策。再说,他身边的贤人也受不了他的自负,要么离开他,要么另立山头,与他为敌,这样在危险的时候,他不但孤立无援,而且还要遭受更大的敌对力量的冲击。

三、最后一小段路,看起来短,但走过去却是十分难的。一方面,一个人在经历了一番艰苦的奋斗之后,往往筋疲力尽,几乎到了生命的极限,极想停下来歇歇,他之所以向前走,完全是一种惯性,只要遭遇一丁点大的困难,他就会摔倒,如没有超人的意志力,他是难以爬起来的。另一方面,黎明前是最黑暗的,最后的一步也是最艰难的,要跨越它,往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因为这不是量的积累,而是质的飞跃。

【事例】

“有孚挛如,富以其邻”告诉我们,只要诚心待人,就能赢得人家的信任。刘备一生诚信待人,赢得了许多贤人的信任,徐庶就是其中的一个。

刘备大仁大义服徐庶

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大军攻取荆州,派曹仁等将领带领兵马数十万杀向新野。

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刘备听取徐庶的计谋,接连两次把曹军打得丢盔弃甲,损兵折将。

曹操断定刘备一定有高人辅佐,经打探得知是徐庶,于是决定把徐庶招揽过来。他打听得知徐庶为人忠孝,幼年丧父,只有老母在家,无人侍奉,便命人将徐母骗至许昌,要求徐母写信招降徐庶,结果被徐母拒绝。遭到拒绝后,曹操又伪造徐母笔迹,写信送至新野,让徐庶前来伺候。徐庶接到信后,哭着向刘备辞行。

刘备深知,他去后肯定不能回来。但是,他知道拉拢人才,首先要尊重人才,只能以仁感人,不能强夺。于是刘备没有强留,只是流着眼泪劝慰徐庶道:“母子情深,人之常理,你尽管伺候老母去吧,不要牵挂我。”

但刘备手下众人都不同意。孙乾对刘备说:“徐庶是天下难得的奇才,又知道我们军队的状况,如果今天放他走,一定会被曹操利用,不如留住他。如果曹操杀掉他的母亲,他一定会尽力为母亲报仇,全力对付曹操。这样岂不是更好?”

刘备连忙说:“这怎么能行呢!不让他回去导致曹操杀掉他母亲,我们反而用她的儿子,这是不仁啊;留下他不让他回去,使他不能孝敬母亲,以致违背了母子之间的情义,这是不义啊。我怎么能做这种不仁不义的事情呢?”

于是刘备准备好酒宴为徐庶饯行,两人相对而泣。两人骑马到十里长亭,刘备又翻身下马相送,一直送他很远。刘备的举动深深感动了徐庶,他当即向刘备表示,这次到曹操那儿去,即使曹操逼迫,也绝对不会为他出谋划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