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书就是好老师好妈妈(学习卷)
8506600000008

第8章 第8种好习惯:培养孩子兴趣学习的习惯

习惯点滴

我们总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希望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生活中却常常事与愿违。

当我们想要踢球的时候,老师却让我们背单词;当我们想要去游乐场的时候,妈妈却让我们去补习班;当我们想要休息的时候,还有成堆的作业要做……哎,学习呀,怎么就这么难呢?

小的时候我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梦想,总是觉得小小的身体里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可以实现许许多多的理想。可是,刚刚上小学,就发现有做不完的数学题,背不完的英语单词,还要诵记古诗词,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喜欢的画笔很少拿起来了,妈妈说等你上大学了,就有时间画画了;喜欢的飞机模型再也没有飞起来过,妈妈说科学家要有牢固的科学知识,英文更要好;“等你上大学了……”,“等你长大了……”,妈妈总是这么说。

可是我有做不完的卷子,听不完的英语听力,还有,等待长大的煎熬。

突然不想当画家,也不想当科学家,只想痛痛快快地踢场球,看看动画片,再美美地睡一觉。跟小伙伴们快乐去学校上学玩耍,多好啊!

习惯故事

爸爸妈妈对学习成绩总是很在乎,搞得孩子们也紧张兮兮的。他们认为只有学习成绩才能代表孩子们对于学习的兴趣或者孩子们的智力,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些就是天才小姑娘诺拉脑子里一直在纠结的问题。

放学回家的路上,史蒂芬问诺拉:“诺拉,给我看嘛,我的成绩单已经给你看了。我想知道我的数学有没有赢你,把你的成绩单给我看一眼吧。”诺拉禁不住史蒂芬的请求,还是给他看了。

在诺拉眼里,史蒂芬是她最好的朋友。可是,这两个月以来,史蒂芬却只是非常努力地拼功课,整个脑袋都被成绩给塞满了。

所以,当史蒂芬看到诺拉的成绩单后,惊呆了——居然有五门功课不及格,只有一门勉强及格。史蒂芬认为是老师判错了卷子,在他眼里,诺拉这么热爱学习,怎么可能只考这么点分数,真是太奇怪了。

可事实是,诺拉实际上是个天才,是个善于隐藏自己智慧的天才。她六岁的时候就能把姐姐的极其复杂的拼图完美地拼好,能够独立地阅读思考。但她不得不对家长和老师同学保密,因为她不想被他们当成“异类”,不想失去作为一个孩子的乐趣,尤其是作为一个普通学生的学习乐趣。所以她取得这样的成绩完全是故意的。

诺拉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喜欢读《大英百科全书》,能够背诵三十八首《童诗花园》,自学西班牙文,对地理、历史、考古、天文等充满了兴趣。可是她不想让老师或者家长把她当作一个另类的“天才”来看待,所以就装成一只猫,以为这样大家就不会管她,只会觉得她是个贪玩的孩子而已。没想到这样的举动却招来了父母的担心,为了使父母放心,诺拉开始“学乖”——模仿那些“乖同学”的一举一动,而她模仿的对象正是现在的好朋友,史蒂芬。

史蒂芬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小男孩儿,甚至可以说有点笨笨的,起码在学习过程中是这样的。例如,他做数学题的时候,总是反应比较慢,要通过很大的努力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当他们四年级的时候,学校通过一种大规模的“康奈迪克精熟测验”来测验孩子们的智力。史蒂芬没有拿到令人满意的分数,诺拉当然早就清楚地知道了这一点,因为她看到了考试过程中史蒂芬吃力的样子。他的表情扭曲,咬着铅笔,而且每隔几分钟就看一下时钟。这一切诺拉都看在眼里,她明白史蒂芬很畏惧学习,尤其是考试,各种各样以成绩为目的的考试都会令史蒂芬万分煎熬。所以史蒂芬在测试中的排名始终比较靠后,这样的结果也让史蒂芬的学习生活变得异常紧张。而诺拉则事先在网上找到了精熟测验的例题,熟悉题目之后,想取得什么样的分数,全凭诺拉自己的意愿。她故意做错题目,取得较低的分数,排名在史蒂芬附近。她认为陪在史蒂芬旁边是对他最好的鼓励,她也希望不停地鼓励史蒂芬,帮助史蒂芬建立起真正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为了成绩而学习。

诺拉清楚地看到,当所有学生都开始为了成绩而学习,所有的学生都开始记录考试分数和家庭作业成绩的时候,学校突然变成了竞赛的地方,而不是快乐学习的地方。而分数就是唯一分辨胜负的方式,无论功课或者考试都成了一种比赛,诺拉亲眼看到有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作弊,她对这样的现象感到难过。

她知道史蒂芬担心她的成绩,也知道史蒂芬非常关心她。而且他总是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要多出好多。所以,诺拉认为,依史蒂芬这样的个性,最好有像她这样的人来护着他才好。所以,诺拉让自己有这么多门功课不及格,完全是为了史蒂芬。尽管她知道这会给她带来很多麻烦,可是她才不在乎呢。

然而,诺拉的爸爸妈妈可不这么想。

当爸妈看到诺拉这张“虚假”的成绩单时,内心十分愤怒。于是,诺拉被父母禁足了。爸妈认为学校没有把自己的子女教育好,所以商量着让诺拉转学,并且还到学校找校长“兴师问罪”。

结果,诺拉被单独拉去做了“康奈迪克精熟测验”,诺拉没有办法提前准备,结果令老师们大跌眼镜,而诺拉是天才的秘密也慢慢传开了。尤其在食堂的时候,一个叫蒙顿的同学老爱吹牛,说自己有多么聪明,还经常卖弄一些根本就是错误的常识,并且取笑那些考试成绩差的同学。诺拉实在看不下去他捉弄史蒂芬,就站出来帮史蒂芬理论,用科学的见解击败了蒙顿,大家这才恍然意识到,原来诺拉真的是个天才。

消息不胫而走,传得沸沸扬扬。大家都知道了诺拉是天才的事实,学校立即把诺拉分配到了“天才班”,而即使在这样的班级,诺拉依然遥遥领先。于是父母决定让诺拉去接受大学的考试,说不定小小年纪的她,能够被大学录取,还能获得奖学金,爸妈心里都非常高兴。

诺拉可不这么想。

她说服史蒂芬开始了一个“零分计划”——尽可能找更多的学生一起,考零分——考试、作业都是零分。在接下来的几次考试中,诺拉的几门考试成绩都是零。校长找到诺拉,非常严肃地说:“这些考试要求学生背很多资料,可是这些资料都是常识,都是必须掌握的。”但诺拉明白校长这么说,只是想让大家拿高分罢了。所以诺拉便想出了这个考零分的计划,只要大家都考零分,学校便不能再拿测验的分数作为证明大家的学习能力,而且分数本身也不能说明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不能证明谁是天才谁是笨蛋。学习应该是一件有趣味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竞争,更不是苦难。

“很多学生因为成绩问题而苦恼。我担心的不是成绩的好坏,而是成绩本身,还有跟成绩有关的想法。因为成绩和考试分数会让学生们觉得自己是输家或者赢家。我不喜欢这样。在测验之后,有的同学开始认为自己是笨蛋,可是他们并不是。所以我想要改变这种想法。我知道学校很重要,而且把功课做好也很重要。但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很多老师跟我一样在思考成绩跟分数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合作,让事情变得更好。”诺拉站在讲台上,郑重其事地对大家这样说。

事实证明,诺拉他们取得了大多数同学的支持。在大家心目中,考试和成绩都成为令大家焦虑不安的事情,更让他们觉得很沮丧,仿佛成绩才能证明他们的努力,才能证明父母对他们的爱。考试结束后,随着越来越多零分的出现,校长很生气地找到诺拉跟史蒂芬,追究责任。

史蒂芬并没有推卸责任,而是跟诺拉一起承担。诺拉告诉校长,她并不是在逃避自己的高智力,而只是想成为一个喜欢学习、喜欢学校的普通孩子。没有谁知道一个人的潜能到底可以发挥到什么程度,智力测试同样不能。

而诺拉真正想做的不是所谓的天才,而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每天都可以快乐读书、和朋友一起玩,踢足球、看报纸、听音乐、长大、工作、结婚的普通人。“我希望我一直聪明。可是我不想被向前推,被强迫做大家认为像我这样的智力的人应该做的事。我想要用我的方式使用我的智力。现在,我想做个普通的小孩儿。”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史蒂芬跟诺拉没有深入地讨论学校、考试、分数的事情,而是像朋友一样交谈。就像所有普通、快乐、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小孩儿那样。他们都认为这才是世界上最快乐的时刻。因为他们是由于兴趣和快乐而成为朋友,并不是为了枯燥的成绩。

教育良方

培养孩子学习快感

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时会越以直接兴趣为主。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首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有些家长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儿”,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积月累,孩子总觉得自己差,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

其次,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成人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明确学习目的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优秀家长的经验也证明:学习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所以家长们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其勤奋学习,更要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来提高孩子的间接兴趣。兴趣在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已为不少心理学家所承认。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兴趣说成是“能量的调节者”。

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成人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有的孩子把闹钟拆开,有的孩子不停问为什么,家长若不了解孩子的特点把这看成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另外对孩子的提问要积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弄明白后再告诉他,但是说到要做到切不可敷衍了事。如果家长是骗骗他,以后孩子不懂的问题他也就不问了,这样就会伤到孩子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而自已却常常通宵达旦地打麻将,那么孩子感兴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学习,而是如何玩好牌;学习的恐怕不是科学知识而是玩牌窍门了,若父母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清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

延伸阅读

友情在孩子们心中是宝贵的

诺拉虽然很小就知道自己是天才,但在以成绩判定学生优劣的学校里,她不愿意将这件事情告诉老师和家长。因为一旦这件事情公之于众的话,她就会被分配到优等生班级里面,而不能跟好朋友史蒂芬在一起了。而她从幼儿园开始就跟史蒂芬在一个班,史蒂芬不够聪明,还经常被一些自大的同学欺负。为了照顾史蒂芬的感情也是诺拉隐藏自己是天才的重要原因。

最后诺拉也是为了帮助史蒂芬才暴露了自己是天才的事实,而史蒂芬也跟诺拉一起开展“零分计划”,他们共同证明了自己,也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成长应该是一件有序的事情

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被父母盲目地拔高了,父母为了把孩子们培养成天才,不惜付出巨大的努力,在不知不觉中也把孩子变成了分数的奴隶。

诺拉的父母也一样,他们要求孩子们认真学习,争取每门功课都能是优秀,然后顺利进入大学。当他们发现诺拉是天才时,开心地认为女儿进入优等生班级,进行集中学习,然后就能提前进入优秀的大学。

可是,这个时候他们却没有在乎诺拉的感情,诺拉不想要被拔高成长,她希望能够和普通的小学生一样,有普通的生活,普通的朋友。而不是每天活在书本之间,靠分数来证明自己。事实证明,她是正确的,她热爱自己的老师同学,也热爱自己普普通通的生活,她希望自己是个普通快乐的女学生。

分数不是证明自己的唯一途径

很多家长、老师都认为分数是很重要的,是一个人升学的衡量标准。所以就强迫孩子们不停地看书、做习题,考试,争取取得更高的分数,要比自己的同学取得更高的分数。却不知道孩子成长的方式有很多种,孩子证明自己的方式也有很多种。

例如像蒙顿这样的学生,自以为自己能够在考试当中取得比较高的分数,就以为自己非常聪明,然后嘲笑那些学习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既伤害了同学感情,又是一种没有必要的炫耀。被分数禁锢了的孩子,却还蒙在鼓里,自以为了不得,殊不知进入社会之后才发现原来证明自己的分数其实没有那么重要。结果内心失落,迷失自己,无法很快找到正确的立足点,无法良好地适应社会。

教育应该充满人文关怀

由于升学的压力,我们的学校教育越来越变成了制造高分的机器,学校教育以帮助学生取得更高的分数,升入所谓的更好的中学为目的。分数成为孩子们唯一的竞争目标,为了分数有的同学甚至做出不道德的事情,例如作弊。这大大违背了我们教育的初衷,所谓教书育人,更关注的应该是道德层面的培养与人格的关爱。而分数让孩子们、老师们忘掉了教育的初衷,失去人文的关怀,更甚者会失去道德的底线与社会的良心,令人寒心。

推荐版本:《成绩单》,(美)安德鲁·克莱门斯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年。

(申旭兵编写)

习惯箴言

世上不知有多少人,为着疏懒误了自己的人生。奋发、活动、做事、谈话考虑问题之类,对某种人是很困难的事。(“法”莫泊桑)

懒惰是一切邪恶之门——一个懒惰的人,正如一所没有墙壁的房子,恶魔可以从任何一个方面进来。(“英”乔叟)

一个怠惰而不想转动的人,即使遇到最宽厚的命运,也正像那个最勤奋但是手中无旋盘的陶工那样,是不会捏烧成器的;这时即使命运在他身上怎样不惜浓颜丽色,怎样彩釉镶金,他仍不免是滥坯一块,它够不上一个盘子;不,它只不过是凹凸不一、胡揣乱捏、弯弯曲曲、歪歪扭扭、边角欹斜、没有规格的滥坯一块而已——虽彩釉其外,器皿之耻也!这点希望怠惰的人能够三思。(“英”卡莱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