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师的作文课
8479700000044

第44章 文体篇(2)

现在要说明这四个原则,非举例不可,但是举例很难。战记是记事文中最复杂的,现在举《左传》《通鉴》中间几个大战为例(注意共同的原则)。

第一理法战记例分三段:(1)战事初机和战前预备(事前),(2)战时实况(事际),(3)战后结果(事后)。《左传》和《通鉴》记战前最详,常常占全篇十分之七以上,最少也在二分之一以上。叙战后结果至多占全篇十分之二三,最多至二分之一。叙战况少则不到十分之一,最多不到二分之一。

第二理法战记以说明胜败的原因为主要目的。所以说明胜败原因的,虽小必叙,否则,虽大必弃。

第三理法战事有纯粹出于一个人的意志的,有出于群众心理的,应当观察清楚。

第四理法战事胜败。心理的感召居第一位,物质的感召次之。即如老袁做皇帝,大家说他必败。这次张作霖和吴佩孚打仗,连他的部下在未战之前已预料必败。所以做战记固然要写物质上的胜败,而最注重的还是两造的心理。

下面再举十几个例,拿《左传》和《通鉴》中八大战(《左传》韩原、城濮、邲、鄢陵,《通鉴》巨鹿、昆阳、赤壁、淝水)互相比较,说明这四条原则。

例一:韩原、城濮、邲、赤壁、淝水诸战,记战前的事都极为详细(差不多占着全篇的三分之二),记战事很略。韩原之战,四十一字。城濮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不过一百多字。邲之战最略,只有七字,并且这七字也是空的,只说:“车驰卒奔乘晋军。”此外别无战争实况。因为这场战争,双方都不愿打仗,议和空气很充满,忽然打起来,完全是无意中弄出,所以只能用这空洞的话表当时实况(实际本是如此,不能多说)。

例二:鄢陵之战、昆阳之战,写战事最详,差不多占全篇三分之一以上,将近二分之一,各有特种原因,下面再为说明。

例三:韩原之战、淝水之战,记战事都很详细,韩原之战占篇三分之一以上,淝水之战占全篇三分之一,也各有特种原因。

韩原之战秦国虽打败了晋国,但是本没有立定主意打胜仗,晋国虽败,但是晋国人并没有败,只是晋惠公一个人愚蠢打了败仗。又因为晋惠公本是秦穆公的小舅子,穆公打了胜仗,本想把惠公捉回国内去,穆公夫人听见捉他的弟弟来了,气得要寻死,弄得事情不好办,后来想出许多的方法,才将这事解决下来。照这样结果,很是麻烦,非预料所及,所以不能不详细。

淝水之战秦国打了败仗倒也罢了,想不到因这一场败仗,本国便分裂了。本国分裂,本不在战事范围以内;然因分裂是直接受战败影响,不能单独叙出,所以不得不详叙在这一场战事之后。

例四:城濮之战、赤壁之战,所记的都是很庄严的大事,一点玩意儿都没有,这是因为这两场战事两边都是大员,大家用心计划,并且战时都照着原定的计划而行,所以专记正经大事。

例五:邲之战,专记两方开玩笑的事。一面要打仗,一面要和;一面议和,一面挑战;一面打猎,一面进酒。这是因为战记最要将胜败的原因写出,而邲之战胜败的原因,完全是从开玩笑来的,所以不能不这般叙出。

例六:巨鹿之战、昆阳之战,记得很可笑。巨鹿之战,只见一项羽;昆阳之战,只见一光武,彷佛戏台上唱独角戏一般。这是因为这两场战事,的确都是一个人主动,其余的人不过摇旗呐喊之辈,并且这二人一生的功名发轫于此,所以叙战况不得不详。正如唱独角戏时,台上只有他一个人,他的唱做不得不长。

例七:韩原之战、淝水之战,也是专叙一人。晋惠公和苻坚都是主帅,因为他们两个举动不对,便打了败仗,这便是胜败原因所在,所以专叙这两人。

例八:赤壁之战,吴蜀联兵是主体,所以写两方面君臣(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鲁肃五个人)都很详细,写得同样的重要,并且写出协同动作精神。至于对面曹操如何动作,不便特叙,只由孔明、周瑜的口中讲出,这叫作宾主分明。

例九:鄢陵之战,是主帅无计策,完全由人自为战得胜。所以写出许多有才的将官,在一共同目的下,各人自由动作,好像合一大群人跳舞,或分组跳舞一般。

例十:邲之战写得有趣。一部分人轻躁、暴烈,一部分人很好,分主战主和两派,后来主和派失败,结果晋国打了败仗。败的原因是由于主帅无能,不能驾驭群师。所以这篇文写几个暴烈分子,都很有本领,战败之后各人的动作,都很好,反衬出主将不得其人。

例十一:城濮之战、鄢陵之战,战胜国所处的地位都是非胜不可,并且人人有必胜之心。城濮之战所对的最是劲敌,所以极力写他对外的手腕,军队的布置,种种心理上的计划。赤壁之战,写法亦同。

例十二:巨鹿之战、昆阳之战,敌人势力浩大,似乎万万没有能胜之理,反衬出项羽、光武二人心力之雄大。

例十三:韩原之战、淝水之战,都写本军空气之坏,惠公未战之前已有人料他必败,苻坚要攻打晋国,他的夫人不赞成,太子不赞成,满朝的人不赞成,乃至小孩子与和尚都劝他不要去,读者一望而知苻坚是不能打仗的了,在这种心理作用范围之下如何能胜,亏他把这种情形传出。

(选自《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华书局,1925年)

记事文(章衣萍)

普通的作文法,都把记事文分为两种:一是记事文(Description,又译作描写文),二是叙事文(Narration)。其实,在实际应用上,记事文与叙事文常常混合的。但这个分类很普遍了,我们现在且采用这个分类把记事文与叙事文分开来说。

记事文的意义

什么是记事文呢?

记事文是将人或物在某时期中的形态、颜色、性质、位置等,依照作者感觉或想象所及的情形记述的文字。

例如:

话说匡超人睡在楼上,听见有客来拜,慌忙穿衣起来下楼,见一个人坐在楼下,头戴吏巾,身穿元缎直裰,脚下虾蟆头厚底皂靴,黄胡子,高颧骨,黄黑面皮,一双直眼。

(《儒林外史》十九回)

这是描写人的形态的。

广余踏着雪,经过长安街,纵目一望,屋顶是白的,树是白的,路是白的,路上的电线杆也一根根地戴着厚厚的白帽子。

(《友情》)

这是描写雪的形态和位置的。

那权花生得聪明美丽,善得人欢。真是千人见,千人爱;万人见,万人爱。权花自幼便爱好文学的,旧诗词做得很好。

(《友情》)

这是描写人的性质的。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争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吴均:《与朱元思书》)

这是描写地方(自富阳到桐庐)的形态和位置的。

这种例子也不必多举了。但一篇文章中,很少完全是记事文的。

我们在长篇小说中,常看见许多处的记事文,但这些记事文多数是很短的。一个小说家常常用很少的句子来描写某时期中的人或物的形态,这些描写以简短而灵活有力为主。在游记中,常常记事文与叙事文或解说文(Exposition)联用,以增加游记中文章的活力。

我们现在所讲的记事文,不过指一篇文章中性质或分量上多数是记事的罢了,当然免不了夹了少数叙事、说明或议论的句子的。

记事文的分类及写法

记事文可为两类:科学的记事文(Scientific…description),艺术的记事文(Artistic…description)。

一科学的记事文

什么是科学的记事文呢?

科学的记事文是用类别或机械的记述,以详细正确为目的。譬如记述一所房屋,科学的记事文是记述该房屋的一定大小,一定地位,一定形式,或者别的机械的情形。科学的记事文的目的是使人一见了然,要写得精细,要写得真实。

普通的教科书,如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地理等书籍,用科学的记事文最多。但科学的记事文做得好,也可有文学上的艺术意味。正如达尔文的《物种由来》,赫胥黎的《天演论》,有些人也以为是文学的科学作品。又如法布尔(Jean-Henie…Fabre)的《昆虫故事》(有林兰女士的节译本,北新书局刊行),以生动有趣的笔墨,记载昆虫界的各种现象,非特在科学上价值很高,即在文学上看来,也是不朽的作品,比一切无聊小说好得多。在中国,只有吴稚晖先生的《上下古今谈》四卷,是十分有趣味的谈科学常识的作品。(注意,上举的各书,记事文中也有说明文、叙事文等相混。)

我们现在且举一些例子:

第一位老大是水星。一颗大粟子,离开太阳一百十兆里。从水星到太阳,每昼夜走二千里的轮船,要走一百五十年。已经是最寿长的,也不能去得一次。

第二位老二是太白金星。一颗次号的豌豆,离开太阳二百兆里。从金星到太阳,轮船走二百九十年。

第三位老三就是我们地球。一颗长足的豌豆,离开太阳二百八十兆里。从地球坐轮船到太阳,说过了,是要四百年。

第四位老四就是火星。一颗大绿豆,离开太阳四百五十兆里。从火星到太阳,轮船要走六百年。老四老五的中间,有五百余颗的小行星。若问到底实数多少,还是没有查清。去年西洋天文台的清单上,是查得五百四十颗。因为小得厉害,差不多都要用千里镜才能看见。定然还有小的,要慢慢地逐渐考察出来。拿他最大的两颗说起来,尺寸便小得厉害。一颗的真尺寸是一千四百里对径,只有月亮的五分之一;一颗是对径九百里,只有月亮七分之一。月亮算做细米,那他们连糠屑算不上了。这五百四十个小儿子,离得太阳爷爷最近的一颗,有五百八十兆里;离得最远一颗,有一千二百兆里。从最近的一颗到太阳,轮船要走八百年。若从最远的一颗走去,要走一千七百年。从诸葛亮造木牛流马的时候走起,到如今,刚刚恰好。

第五位老五是木星。一颗拳头大的橘子,木星又叫作岁星。说鬼话的风水先生,就把他叫作太岁爷爷。他在八位大弟兄里面,尺寸要算最大,比我们地球是大了一千几百倍。他离开太阳星一千四百兆里。刨去了一点零头计算,轮船要走一千九百年。从耶稣出世的时候,在木星里开船,现在正在太阳里上岸。

第六位老六是土星。一颗中号的橘子,比地球差不多大了一千倍。他离开太阳是二千七百兆里。轮船走起来,要三千七百年。当着商朝的成汤皇帝,正要起兵革命,若土星里的人,在彼时解缆动身,直到如今,还要过了三十年,方到得太阳边上去抛锚。

第七位老七是天王星。一颗中号的梅子,离开太阳是五千三百兆里。轮船要走七千四百年。若从我们伏羲皇帝画八卦的时候开船,那至少还要过了一千年,等我们第三十世的元孙手里,方才能听见说太阳里到了天王星的客人。

第八位老八是海王星。一颗大梅子,离开太阳,去了些零头,好算一点,乃是八千兆里。从海王星乘了轮船,每昼夜走二千里,要走一万一千年。地球同太阳,差不多来往了二十六七次,海王星里的朋友,方才到得太阳一次。

(《上下古今谈》前编,卷二十二,第十三页)

这个例子引得太长了。但我的意思是要人知道,天空的八大行星的记载,写它们的面积大小,远近的位置,当然是最枯燥无味的了。但在吴老头子的手里,便成一段绝妙的文字,带记带叙,十分有趣。《上下古今谈》是一部青年必读书,比看张资平的流行的无聊小说有趣而且有益得多了。

二艺术的记事文

什么是艺术的记事文呢?

艺术的记事文又叫作文学的记事文(Literary…description),又叫作情绪的记事文(Emotional…description)。艺术的记事文在小说中用得最多。因为艺术的记事文是要受作者情绪的影响的,作者的感情随时变化,对于某人或某物的观察与描写也就心境各异。艺术的记事文是诉诸作者对某人或某物的情绪的,并且以使看文章的人能够感动为主要目的。科学的记事文注重客观的描写,艺术的记事文则不免加入作者的主观印象。作者的印象因个人的性格、年龄、人生观而各不同。我且不避“自己喝彩”的嫌疑,举出我自己的一段散文做个例子:

静穆的午夜已经走了,积雪还没有尽消,柏树显着祈祷的神气站在那里。

玄青色的天空,稀疏的星星,明月乘着白云的小车在天空行走。

这是我的小品文《小别赠言》的一小段。这篇文章先在北京《京报副刊》上发表。后来收在我的散文集《樱花集》中。当我将这篇小文在《京报副刊》发表的时候,我看见鲁迅先生,鲁迅先生说:“你这篇文章做得很好!”鲁迅先生是素来不容易称许人的,颇使我觉得受宠若惊。他又说:“你这文中写景写得很好!可是你的感觉完全与我不同。在我看来,我觉得雪飘飘地飞,天昏昏沉沉的,反觉得很有趣味。”

鲁迅先生小说中写景文的有力是很难学到的。我现在且举出一段小文来做例子: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地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筒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时候了。

老人男人坐在矮凳上,摇着大芭蕉扇闲谈,孩子飞也似的跑,或者蹲在乌桕树下赌玩石子。

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