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情绪管理SPA:
(1)找到需要简化的“地方”
简约生活其实很简单,想看到自己需要在哪里做必要的调整,就要先看看身体,然后再检查自己的心理和自己的情绪,找到最需要简化的“地方”,然后拿出勇气“大刀阔斧”。
(2)关注身体信息与生活方式
在对自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的同时,我们还要有耐心对待身体传递出来的信息,积极地与它对话和互动,找到自身的症结。当然,还要关注一下现在的生活方式,有没有跟简约生活背道而驰的地方。为了保证身体的最佳状态,我们必须过简单的生活。如果你不听话,身体就会反馈给你它的各种不适,警告你一定要改变。
(3)“病金丝雀测验”(SickCanaryTest)
金丝雀是一种非常敏感又脆弱的鸟,矿工下到矿坑里时,为了测试危险,总喜欢带着金丝雀,如果矿坑里真的有毒气,非常敏感的金丝雀就会倒下来,一命呜呼,矿工看到鸟死了,就知道坑道里有毒气,马上逃离危险的地方。我们的身体其实就是一只敏感的金丝雀,生活简约,它会唱歌;生活累赘、烦琐、“有毒”,它就……所以,快点简化吧!
3.适当自嘲,让很扫兴变成挺高兴
敢于自嘲的人,心态都很好。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敢随便运用自嘲技术的,自嘲说白了,就是自己“骂”自己。自己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都能成为自嘲的“靶子”。越是丑处和羞处,越是不能遮掩、躲避,反而还得放大、夸张,然后巧妙地引申发挥、自圆其说,博得听众一笑。如果心胸不豁达、不乐观、不超脱是做不到的。可想而知,自以为是、斤斤计较、尖酸刻薄、爱慕虚荣的人难以望其项背。
就像北大才子,他们很清楚自身的实力,所以从不害怕自嘲。况且,自嘲谁也不伤害,还可以活跃气氛、消除紧张感。而且,自嘲可以让扫兴变得高兴,那么何乐而不为?
说起自嘲,有一件有趣的事。刚刚上任的北大新校长周其凤首次在师生面前亮相。主持人却在介绍嘉宾时因为一时口误,把俞敏洪说成了北京大学校长,场面乱起来,台下有笑声还有窃窃私语,主持人也觉得非常尴尬,觉得无法自圆其说了。
但新校长周其凤上台讲话时,他用自嘲的方式缓解了全场的尴尬和主持人的尴尬:“偶尔口误没什么的,这很正常嘛,我现在就时时提醒自己,千万别一开口自我介绍就把自己说成吉林大学校长。比如,我刚去吉林大学时,就总说自己是北京大学的,说错了也意识不到,还特别希望别人鼓掌,结果他们都哈哈大笑。你看,刚才主持人其实跟我一样幽默。”一番自嘲,立刻赢得台下师生热烈的掌声。主持人也放轻松了,感激周其凤为自己解了围。
周其凤的自嘲,既表现出对主持人的宽容和对其口误的理解,还化解了尴尬,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可谓巧妙。
是的,自嘲就有是这种魔力,不仅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还能使自嘲者轻松洒脱,非常可爱并具有人情味,更有效地维护了面子、缓解了尴尬。因为跳出了自己的尴尬之外来自嘲,自嘲了自身尴尬的同时,实际上就是解决了尴尬。
当然,自嘲要把握分寸。力求个性化和形象化。如果你的各方面优势让其他人产生了妒忌和畏惧的感受,那么,试着用自嘲去改变这些不好的看法吧。
周杰伦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曾自嘲从没读过大学,希望在座的学生不要见怪;当年,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当有记者问及他的感受时,尼克松自嘲地说:“失败固然令人悲哀。然而,最大的悲哀是在生命的征途中既没有胜利,也没有失败。”一句简单的自嘲显示出尼克松的非凡智慧;美国前任总统小布什也自嘲说:“我卸任后在家被夫人劳拉使唤做家务,刷盘子成了我的‘新内政’,我闲时遛狗时还不得不提着塑料袋亲自为狗做‘善后’工作,当初我为躲着不做这些事就去当了八年总统……”
其实不管你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自嘲对自己都是有帮助的。大人物通过自嘲可以免去别人的嫉妒,小人物通过自嘲可以让自己看到希望。
人不自嘲,显得小气。无论自己身处何样的境地,都要抱有乐观的态度,用微笑面对人生中的一切。做人做事,应多想自己的不足,经常自嘲一下;而不是处处彰显自己的所谓优势,这就是豁达。
人要学会用自嘲的心态“欣赏”自己的倒霉。一位叫陈敏捷的北大毕业生,把所有积蓄投资于股票市场,因为操作不慎赔光了。消息传来,他非常淡定,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夜之间便赔光了,不能不说“去得快”,但真的“来得快”吗?不,我们知道那是他全部的积蓄。显然,他这是在自嘲而已。他在自嘲悲剧的同时,实际上就是战胜了悲剧。
这就是北大人的精神胜利法,虽然他们在很多领域都是成功者,但也有失败的时候,他们绝不会陷入消极情绪之中,而是选择自嘲,一笑而过。
北大情绪管理SPA:
(1)自嘲,却从不顾影自怜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自嘲不是尖刻,不是把自己讽刺得一无是处,然后让自身感到委屈和屈辱。相反,如果我们内心充满了爱,在这种情形下嘲笑自己,就能达到某种和蔼可亲的超脱。而不是让自己别扭,虽然自嘲了却失去了自嘲的意义。
(2)大胆自讽彰显自信
在社交场合,往往是因为自身的原因才陷入难堪,比如外貌不好,太胖或者太矮,口吃、说错了话等言行的失误等,自信的人往往能较好地处理这方面的问题,自卑的人就会陷入慌乱之中。能够对自身的各种不足大胆自嘲,能让大家看到你的自信,能利用自嘲的魅力摆脱窘境,一定能让人对你刮目相看。
(3)失误后适时自嘲
当你的失误引发了你和别人的对立情绪时,如果能适时地自嘲一番,一般能够获得别人的原谅。这就像两个剑拔弩张的人,如果一方先自嘲、先示弱了,另一方就不好意思再较真下去了,敌意也很容易就不见了,说不定还会重新给予你友好。
(4)豁然的态度总会帮你走出人生迷局
无论身陷多么倒霉的境遇,如果能够适当自嘲,一般都会更容易把关注的目光放在解决问题方面,而不会继续纠结在“倒霉”的情绪中,往往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人生的困境。
(5)自嘲也是谦虚的象征
例如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自我嘲笑的过程中不但能使自己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还能让外来的因素对你刮目相看。所以说,自嘲也是现在社交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要素。自嘲的方式能够很好地遮盖你的锋芒,让人觉得你很谦和,不至于成为他的敌人。
4.以退为进,打不开一道门就去开一扇窗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了巨大的阻碍,而且这个阻碍是不可抗拒的,像大山一样沉重的,怎么办?是陷入悲伤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还是采取“硬碰硬”的方式去解决?有一句话说得好:“以退为进,打不开一道门就去开一扇窗。”是的,知难而退、另辟蹊径也未尝不是好办法。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可能有很多障碍,你会觉得竞争太残酷,自己恐怕承受不住。如果真的是这样,你不妨放弃这条拥挤的小路,去开拓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是的,与其在一种失败面前沉沦,不如去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领域,然后不懈地奋斗。
许多人都去炒股,你去炒股就不一定成功;许多人都去开饭店,你开饭店就不一定成功;许多人去做了程序研发人员,你做了程序研发员就不一定行得通……
北大人,当处处碰壁的时候,他们不会继续一条路走到黑,而是先坐下来冷静地想一想,是改旗易帜,还是坚持原来的决定。
能够独辟蹊径是很多北大人的特点,他们以退为进,然后发现了更多的机会。有进必有退,退中还有进。知退、能退、善退,是退的境界。后退,很多时候是前进的一种姿势,是前进的前提,甚至是进攻的姿势。学会“以退为进”不只是转换思路的小方法,更是指引人生方向的大智慧。
比如俞敏洪就是以退为进的典范,北大改变了他的一生,在挫折和挣扎之间,俞敏洪首先学会的就是以退为进。他在北大读书的时候普通话不好,英语水平也是一塌糊涂,读书也少得可怜,而且还得了一场重病,在医院里住了一年,他完全可以把“北大”当通行证就行了。但他没有,他认为如果上不去,就要退下来,在角落里默默地赶超,然后直到自己非常优秀。在他眼里,退就是进。所以在他默默无闻“退缩”的过程中,他用了五年的时间读了八百多本书。他认为,以退为进也是扩大心胸的一种方式,退下来之后再继续努力,往往能够收获更加灿烂的精彩。
从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来看,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来没有笔直的。善退,是一种豁达的情怀。怀此豁达情怀,方能进退从容、恬然自得。“退”是人生道路上的转乘站,我们可以把“退”视为新起点。爱因斯坦曾说:“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客观条件的能力。”达尔文说得更透彻:“适者生存。”他们所说的“适”,就是适应、顺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会“以退为进”。
红极一时的影星克里斯多夫·李维在一次马术比赛中意外坠落,成了高位截瘫者。他一度绝望过,也曾想就此了结生命。他的亲朋好友都以为,他会陷落在消极悲伤的情绪里,无法挽救了,而这种消极悲伤的情绪是比他的高位截瘫还要可怕的。但在挫折面前,他最终选择了“以退为进”,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他导演的影片还获得了金球奖。他还坚持用牙咬着笔,写出了他人生的第一部书《依然是我》,后来这部书还成为畅销书。克里斯多夫·李维坚信:以退为进,打不开一道门就去开一扇窗时,一样能收获人生的精彩。
“以退为进”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成语,因为对这个成语的理解不同,由此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文革”时被勒令守楼听电话,这对别人来说可能是无法忍受的屈辱,可季老却在困境中发现了有利因素,便利用三年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鸿篇巨制,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丰碑。
当一条路走不通时,退一步也许就会海阔天空,与其让自己陷入烦恼消极的情绪之中,不如寻找新的机会。社会上,越是聪明的人,例如北大才子,他们会更多选择退让重新找机会,而那些愚笨之人则更喜欢“坚持到底”,结果越走越黑,最终无路可走。
北大情绪管理SPA:
(1)人生当善于以退为进
“退”的真正含义不是推脱、退缩,而是以退为进。这种退,是消极向积极态度的转变,这意味着当我们按照原计划中的路线与方向前进时,却发现原路走不通了,那么,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固执地“一条道走到黑”,而是让自己学会“拐”,拐到另一个新的起点,寻找新的道路,最终能抵达我们的目标。“退”,不仅是方法,更是人生智慧,会“退”,才会超越自我,开创新天地。
(2)在反复“以退为进”中成长
不要抗拒也不要害怕暂时的“后退”,更多的时候,“退”是一种考验。只有不停地“退”,不断地修正自己,我们才能获得成功与快乐。
(3)退是一种圆通的智慧
人生的道路上必定有曲折与坎坷,而成功同样如此,也要经历曲折与反复。当我们不具备往前走的条件时,与其凭着一腔热血盲目前进,不如静下转换思维角度,重新寻找方法。“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暂时的退后、适当的避让与迂回,是人生大智慧。
5.凝聚信念,你崇拜谁就可以成为谁
何谓信念?信念是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之中的精神支撑,是一个人应对困难和挫折乃至迎接人生挑战的重要依托。信念是一种心理态度,从心理学上来说,信念是人们对某些理念深信不疑,并且对这种理念给予肯定的接受。然后,用这种理念来指导自己。
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自己信念的影响、调节和支配。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一个人通过信念的调节,往往能够疏导自己内心烦恼、愤怒的情绪。
信念支撑着一个人维持不变的信仰和前进的方向,信念跟一个人的情感和意志融合在一起,对人的生活立场、行动起着指导性的用。然后这个人就有一种比较明晰的价值观,对自己信得过的理念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深刻的感情。一个人也只有凝聚自己的信念,才能使自己的个性坚定不移,而不是恍惚不清。只有凝聚自己的信念,才不至于让自己的步履左右摇晃,才不至于面对人生的挫折与磨难时,出现选择的偏差。同时,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榜样的社会,如果凝聚信念,那么崇拜谁就可以成为谁。
是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一个故事、一篇文章,看似平凡简单,却能点燃许多人心中的激情与梦想。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散播一种榜样,我们就能够经常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如果人人都向海伦·凯勒学习,我们这个社会就不再会有面对悲剧的软弱者,人们将变得更加顽强。如果人人都向马云学习,必将产生更多的创业者,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物质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