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我最想上的情商课:读懂情商的第一本书
8465400000012

第12章 高情商让你变身为职场达人

情商决定团队影响力

对有实力的公司来说,现在的发展环境已经今非昔比。在情商概念刚被提及时,大多数人都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更不要说理解团队影响力了,但到20世纪末,新的竞争态势已使EQ成为了职场致胜的关键因素。心理学家夏沙那·鲁伯夫曾说:“企业界在本世纪经历了剧烈的变化,情感层面也出现相应的改变。曾经有相当长的时间,受企业管理阶层重用的人必擅长操控他人。但到了80年代,在国际化与资讯科技化的双重压力下,这一严谨的管理结构开始逐渐瓦解。娴熟的人际关系技巧已经成为企业的未来。”

试想一下,假如团体中有一个人总是无法克制大发脾气或是不愿顾及他人的感受,对整个团队会有何影响?一个高情商的人,他的团队影响力必然是优秀的;而一个低情商的人,他则很难在团队中立足,更不要说游刃有余地处理办公室关系了。当一个人情绪低落或者极不理性时,他的记忆力、注意力、学习力及清晰决策的能力都会大大地减弱,并且会影响团队的效率。压力很容易让人变成这样的笨蛋,而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压力通通释放出来,这往往需要一定的情商。

等情商能力提升后,在工作中,我们就会比较容易进入神驰状态,也能掌握同事和客户的情绪;在发生争议时,我们也能妥善地处理问题,以避免恶化和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对被领导者来说,情商直接关系到他在团队中的地位,因为不管是个人事业的管理或规划,还是对目前工作的真正感受、如何让自己对工作更满意都有情商决定。对领导者来说更是如此,因为管理并不意味着压制,而是说服别人为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假如一位领导在办公室总是一本正经,那我敢说,就算他不被开除或降职,他的团队效率也高不了。所以,情商就是影响力,就是一家公司的未来。

身在职场,必须重视“组织艺术”和“团体智商”。

彼得·杜拉克是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大师,在谈到组织协调的重要性时,他说:“工作单位是团队而非个人的总和。”这也是为什么在当今的企业界,促进人际和谐的情商被当做最重要的企业资产,它甚至比数百亿美金都能吸引那些有长远眼光的公司CEO。

可以说,所有具有合作关系的团体都有一个“团体智商”,即全部成员的才华与技术的总和。因此,团队智商的高低直接影响团体表现的良劣,但是,团体智商高低并不是由成员的平均智力来决定,而是所有人的情商,即成员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和谐程度。

第一个提出团体智商观念的人,是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史登堡和研究生温蒂·威廉斯。通过比较不同团体的表现,他们得出了这个新的解释角度。他们的观点是:当一群人集合起来共同努力时,每个人必然贡献出不同的才华,比如流畅的口才、创造力、专业技术等。一般来说,团体的总表现往往很难超出这些个别才华的总和,尤其内部运作不协调时,团体表现极有可能大打折扣。

而且,他们用实验印证了这个道理。

他们谎称有一种销售前景乐观的新式代用糖将上市,并请两组人分别设计广告。实验的结果令人非常惊讶,如团体的表现被急于参与的人给拉低了,因为这些注重自我表现的人喜欢控制或主宰别人,在基本人际规则方面,这些人显得情商较低。此外,缺乏热忱的人同样制约团体的发展。

由此可见,影响团体表现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成员是否能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使自己和别人的才华都能发挥到极致。假如一个团体存在着严重的情感障碍,那所有成员的才能不可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一项关于贝尔实验室优秀研究员的调查也能说明这一问题。贝尔实验室位于普林斯顿附近,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实验室,聘用的工程师与科学家都有很高的智商,然而,这些优秀的人才并不能都成为学界泰斗,甚至有些人一生都表现平平。研究证实,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跟智力无关,而在情商的高低。

这一点不难理解,那些表现较佳的人都懂得自我激励,也善于运用自己的团队资源建立临时的编组,将每个人所长为己所用,从而实现效率最大化。这就是团队影响力。

想研究实验室的优秀人才,首先就要锁定目标。这项研究的负责人是罗伯特·凯利和珍娜·凯普兰,他们先来到负责设计一种电子转换器的部门。由于该设计工作比较烦琐,一个人根本完成不了,按情况不同最少需要5名到150名工程师分工合作,于是,他们请实验室管理者及同僚推举最杰出的10~15%的优秀人才。

接下来,他们将这些人才与其他实验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是两者差异非常小。在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中,凯普兰表示:“我们比较智力、性格等多项因素,发现他们本质并没有太大的不同。由此可见,学术上的能力或智力都不是预测事业成就的准确标准。”

之后,实验者又跟研究人员进行了详尽的个别谈话。通过谈话,他发现优秀人才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会采用不同的人际关系策略。优秀人才会花很多时间用在培养人际关系方面,尤其是对那些可能在关键的时刻帮到自己的人,这样在面临问题或危机时,他们就比较容易化险为夷。

于是,实验者总结道:“一位表现平平的研究员说,当他遇到棘手的技术问题时,会努力去请教专家,之后却往往因苦候没有回音而浪费很多时间,而顶尖人才则很少遇到这种问题,这是由于他们在平时还用不到的时候,就建立起丰富的资源网,一旦有事请教马上就能得到答案。”

在21世纪,团队或公司要生存下去,或者想成为行业的翘楚,必须要从提升团队情商入手。对个人来说,答案则更加清晰:情商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他的团队影响力。

罗宾汉闯不了职场

罗宾汉代表着个人英雄主义,在遥远的古代,这种个人英雄主义或许还有生存的余地,但在今天这样一个分工精细的时代,不懂合作的人在职场很难有立锥之地。俗话说得好,“独木不成林”“孤掌难鸣”,尤其在高度协作的现代化社会,“罗宾汉式”的人物只能面对被淘汰的命运。

很多企业的生产线,都是一环扣一环,不管哪一个环节出现了故障,都有可能致使整条生产线瘫痪,所以,无论一个人多么能干,无论在什么样的企业,一个人都不可能挑起所有的担子。

所有人都想知道地狱与天堂的区别。有一天,张三巧遇一位天使,他向天使提出想看看天堂与地狱生活的心愿。见张三很是虔诚,天使就答应带他到天堂与地狱一游。

天使先带张三来到阴森森的地府,他看见很多骨瘦如柴、饱受饥饿的小鬼儿。张三问天使:“他们为什么都这么瘦呢?”“你看!”

原来是午餐时间到了,只见那些饿鬼都涌到一个巨大的锅旁,而且,他们的双手上都被绑上了一双足足有6尺长的木匙。尽管恶鬼们争先恐后地抢夺食物,但由于被长匙所约束,他们很难将食物送进口中,一多半食物都被泼洒在地上。

看到这番景象,张三才明白为什么这些饿鬼永远都骨瘦如柴。

眨眼功夫,天使又带张三来到天堂。天堂里到处鸟语花香,仙人们也都脸色红润、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张三问天使:“他们每天吃什么食物呢?”“食物并没有差别,不同的是这里的人不像地狱饿鬼那样贪婪、自私。你看!”

不一会儿,仙人们的用餐时间到了,他们也围着一口巨大的锅,他们的双手同样绑着一双长达6尺的木匙,跟饿鬼的待遇一样。但不同的是,当用木匙取到食物后,他们是将食物送往其他人的嘴里,而另一方也将食物送给他们。由于大家能够默契合作,所以每个人都吃得饱饱的。

见此情景,张三恍然大悟:“天堂与地狱的生活不同之处原来在这里啊!”

懂得合作,地狱也能变成天堂;而孤立与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只能让天堂沦为地狱。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也是在讲合作的重要性。每个人的精力、资源都是有限的,要想实现资源共享,实现1+1>;;2,只有彼此合作,因此,在招聘职员时,很多公司都把“与人合作及协调能力”作为一项考核指标。

合作不仅能实现优势互补,还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美国,一些拥有良好投资理念的人,通常会和拥有巨大财富的人联手,进而互相帮助、以财生财,这样,双方都能得到更大的利益。

有一个年轻人,在一所著名大学念书。从上大学之初,他就立志要出国读法律,并为此考了“托福”“LSAT”。他的成绩很棒,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都寄来了录取通知书,但两个学校都只提供半奖。这代表他每年还要支付1.5万美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尽管到美国后可以半工半读赚取这部分钱,但第一年去总得带上一二十万的现金。对他来说,这个数目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在一次同乡会上,他结识了一位在北京经商的老乡,而且还是个亿万富翁。这个小伙子到这位老乡家里拜访了两次,跟这位有钱的老乡聊人生、聊理想,虚心地向对方请教人生经验,并将自己面临的问题——要么借钱去留学,成就一番事业;要么放弃这个机会,在国内努力寻求其他发展,拿出来跟这位老乡探讨。

了解到小老乡的困难后,这位亿万富翁痛快地许诺:“我愿意借给你20万元,等以后在美国混出息了再还就行了。假如混得不好,这20万元就当做资助你了。”有了这20万元,年轻人成功地去了耶鲁大学法学院。

后来,年轻人毕业了,并在一家著名跨国公司的法律部担任要职。这时,对他来说,20万元人民币不过是一个小数目。然而,假如当初没有那位老乡的支援,就算他在国内也干得很成功,但他的美国梦可能早就破灭了。所以,他给一直保持联系的老乡提供了很多法律方面的帮助。

单打独斗的年代已经是过去式了,只有懂得合作的人,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懂得借别人之力成就自己的高情商者,往往能有实现双赢的机会。罗宾汉闯不了职场,因为,当今崇尚的是合作。到了摒弃个人主义的时候了,合作可以让你的职场之路更宽敞。

你还在自寻烦恼吗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一个人会经常不由自主地怀有一些自我否定的想法和感觉,并产生一些自我否定的行动。”这种现象在职场中很常见,很多人都身陷烦恼,并将烦恼的根源归于同事、上司,总觉得同事在排挤自己、领导在刁难自己,进而时时哀叹职场的险恶、人心的堕落。其实,让你不快乐的根源不在别人,让你难过的也不是别人,只是你自己。

仔细回想就会发现,没有人跟你过不去,更没有人阻止你寻找快乐,能给你带来难过和烦恼的只有你自己,而帮你解脱的人也只有你自己。

有一个小伙子到处寻找摆脱烦恼的方法,为此,他跋山涉水,走了很多的路。这一天,他来到一个山脚下,发现一个牧童骑着牛在绿草从中游荡,还吹着悠扬的横笛,看上去逍遥自在,似乎不知烦恼的滋味。

小伙子上前询问:“你看起来那么快乐,能告诉我摆脱烦恼的办法吗?”牧童说:“只要能骑在牛背上吹笛子,就没有任何烦恼了。”

小伙子照着牧童的办法试了一下,并不灵。于是,他继续向前走,接着寻找摆脱烦恼方法。这一天,他经过一条河边,看见一位老者正坐在那里钓鱼,一副神情怡然、自得其乐的样子。

小伙子上前询问:“您能告诉我摆脱烦恼的方法吗?”老者看了他一眼,慢悠悠地说:“孩子,跟我一块钓鱼吧,你一定会没有烦恼的。”

小伙子接过了老人的鱼竿,坐了一会,但也不灵。于是,他继续寻找。后来,他走进了一个山洞,里面有一个留着长胡子的老者在打坐,那人面带笑容,一副满足、快乐的样子。小伙子便向这个老者说明了来意。

摸了摸自己的长胡子,老者问:“如此说来,你是来寻求解脱的?”小伙子赶紧答道:“没错,希望前辈能告诉我方法。”老者笑了,又问:“你被谁捆绑住了吗?”“没有。”“既然没有人捆绑你,又谈什么解脱呢?”

自寻烦恼百害而无一利,自己为难自己只会让你的生活暗无天日,再怎么样的忧虑都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让自己的心情更糟、想法更消极罢了。有的人总觉得生活太累,其实累的并不是生活本身,而是说生活太累的那个人。有的人老觉得如果能够换个环境,跟新的同事、朋友相处,生活就会愉快很多,其实这并不是环境的问题,身边的人也没有问题,不快乐的根源只有你自己,该换掉的也只有你的心。

或许真的有人看你不顺眼、跟你过不去,但你也没必要因此影响自己的心情,因为你的喜怒哀乐最终还是由你自己决定,因为它一直掌握在你的手里。没有人可以让你难过,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可以夺走你的快乐,除了你自己。别人制造的麻烦都可以转化成乐趣,只要选择乐观地看待一切事物即可。除了你自己,没有谁能够做到让你不快乐。

人的一生就如同乘坐列车,经过的地方是过去和历史,我们已经无法改变;没有经过的风景属于未来,我们无法掌握。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为此时此刻用心,做好手边的这份工作。只要保持快乐的心态、认真的态度,用心做好当时当刻的工作,你就可以体会快乐工作的真谛。

欣赏并认可你的同事

在人类的举止中,有一条最重要的法则,假如遵循这条法则的话,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出问题;假如遵循这条法则的话,我们就能得到无数的朋友和无限的幸福。然而,一旦违反了这条法则,我们就会惹上无尽的麻烦。这条法则就是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并认可他人的成就。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优点,谁也不可能是全才,所以我们完全没必要因为具备了某种才能而自大。在办公室中,每个同事都会有值得你肯定和学习的地方,只是你还没有发现罢了。

张宇上大学时,班上有个很懂得欣赏别人的同学,常能听到他对别的同学赞不绝口。当时,他觉得那个同学挺庸俗,年纪轻轻就精于世故,整天就知道“阿谀奉承”,真没有意思。

让张宇不解的是,这个“庸俗”的同学在同学中人缘极好,在竞争意识很浓、谁也不服谁、彼此“封锁”信息的环境里,这位同学似乎是个例外,他很吃得开,能跟大多数同学进行交流沟通。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这位同学的成绩由入学时的倒数一路飙升。等毕业的时候,他已在年级中名列前茅了。就算这样,张宇还是能听到他对别人的赞扬。

与其说这位“庸俗”者的成功是因为“阿谀奉承”,不如说是由于他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所以才成就了自己。如果是“伪称赞”,不可能获得那么多人的认可的,只有真心地欣赏一个人,才能被对方所认可。

有一次,德鲁克到纽约的第33街和第8街交叉的那家邮局排队寄一封挂号信。德鲁克发现,那位管挂号的职员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很不耐烦,就像机器一样重复着自己的工作,称信件、卖邮票、找零钱、发收据。

德鲁克对自己说:“我要得到这位仁兄欣赏。显然,要让他欣赏我,我必须说一些好听的话,而且不是关于我自己的,是关于他的。”接下来,德鲁克又问自己,“他真有什么值得我欣赏的地方吗?”

很多时候,这是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尤其当对方是陌生人的时候,但这一次巧得很,德鲁克马上就发现了对方值得自己欣赏的一点。

等轮到德鲁克称信件时,他很热情地对那位职员说:“我真希望有你这种头发。”对方抬起头,有点惊讶,然后露出微笑。

他谦虚地对德鲁克说:“嗯,不像以前那么好看了!”德鲁克对他说:“尽管你的头发失去了一点原有的光泽,但仍然很好看。”对方看上去高兴极了,于是,他们愉快地交谈了起来,而他对德鲁克谈的最后一句话是:“有很多人称赞过我的头发。”德鲁克敢打赌,这位仁兄一整天都会保持愉快的心情。

德鲁克曾公开谈起这段经过,并说事后曾有人问他:“你想从他那儿得到什么呢?”

德鲁克一定要得到什么吗?假如每个人都如此自私,一心想从别人那儿得到什么同等的回报,那他就不会给予别人一点快乐、一点发自内心的欣赏。假如一个人的气度如此狭小,那他肯定得不到任何欣赏和认同,迎接他的也只有失败。

在一封信中,林肯曾这样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威廉·詹姆斯也曾说:“人类天性的本质就是渴望受人重视。”他没有用“希望”“要求”“盼望”等字眼,而是选择“渴望”,这足以说明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

时至今日,被欣赏、被认同仍是一种亟待满足的人类需求,可惜的是,只有少数人懂得满足人类的渴望,并借此将他人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些人就是高情商的人,也是在职场有所成就的人。

数千年来,哲学家从未停止过推测人性关系的规则,并且只导出了一条重要的法则。这条法则就是: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并认可他人的成就。既然每个人都想获得别人的欣赏和认可,我们为何不慷慨点,先去欣赏和认同自己的同事呢?

摒弃浮躁的心态

在一生中,有很多遗憾都是由于我们内心浮躁而造成的:在学业上,由于不懂得倾听内心的声音,结果盲目选择别人认为最有潜力与前景的专业;在工作上,由于无法沉下心来做好手头的工作,错失了最佳的晋升机会;在爱情上,常过于匆忙而忽略了内心的声音,结果错失了最合适的那个人……我们总担心自己晚人一步,总担心被时代淘汰,总担心再等下去会错失机会,所以我们一直浮躁地生活。殊不知,浮躁的心态才是最可怕的,因为它会让我们迷失方向。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泰勒·本—沙哈尔曾说:“平时生活中忙里偷闲有规律地做一些冥想练习,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而清晰。冥想的根本,就是让我们在排斥杂念的同时,认真聆听内心的声音。和自己的内心沟通,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打好地基再盖房子才能更稳固。同样,只有和内心沟通良好的人,才能开始构建与他人的关系。”如果一个人想在慌乱中找到人生的出路,那他通常会失去方向。只有能让浮躁的心静下来的人,才能发现前方的出路。

在工作的时候,有一个木匠不小心把手表掉落在满是木屑的地上。他一边大声抱怨自己倒霉,一边用手拨动地上的木屑,希望找到他那只心爱的手表。许多工友都提了灯走过来,帮他一起找,可是,找了好长时间都一无所获。等大家都回家吃饭的时候,木匠的孩子又一次来到屋子里,不一会的工夫,他就帮父亲找到了手表。

木匠真是又高兴又惊喜,他疑惑地问孩子:“你是如何找到的?”

孩子笑着说:“我只是安静地坐在地上,一会儿我就听到‘滴答’的声音,就知道手表在哪里了。”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浮躁是一种交织着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的不良心态。在情绪方面,浮躁主要表现为心神不定、不安分、见异思迁、焦躁、急功近利等;在行动上,浮躁则表现为情绪主宰理智、在行动之前思考不充分、总想投机取巧、盲动冒险等。一旦陷入浮躁,我们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远。心浮气躁不仅无益于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人迷失掉方向。

心急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当你静下心来的那一刻,也许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人之所会浮躁,可能是因为同他人的比较,看到别人发财,自己就想放弃一直以来的努力,渴望寻求迅速致富的途径;看到别人升职,自己就想急于求成,不再安心提升自己的能力。

虽然比较是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但比较是否得法很关键,只有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掌握了这一条,心理失衡现象就不会出现得那么频繁,也不会出现那种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的浮躁感觉了。

不可否认,繁忙紧张的生活极易让人心境失衡。当一个人总是太着急去得到,得不到便开始不安,并且无法以宁静的心灵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时,他就会产生心力交瘁或迷惘躁动的感觉。一厢情愿的奢望、祈求和羡慕,只会加重生命的负荷,加速心态的浮躁,使你离自己想要前往的方向越来越远。

不管做什么工作,都不能有半点儿浮躁之心。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和体力,假如带着一颗浮躁的心工作,你做事的质量必然大打折扣。一个人浮躁,个人便前途不明;一个团队浮躁,团队就会无所适从。只有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地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我们才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

对职场人来说,浮躁只会阻碍工作的进展,只会让人迷失正确的方向,只会让人碌碌无为、毫无所获。只有摒弃浮躁的心态,我们才能早日走出困境,在事业上做出一番成绩。

做上司的贴心人

在培养团队情商的时候,领导者的作用自然是第一位的,但这并不表示下属只能被动地适应。只要是正确的、对公司有利的想法,我们都可以以合适的方式让上司知道。身在职场,必须学会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上级,让上司领会、同意、支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那些高情商的下属,都能抓住上司的性格特点和脾气秉性。尽管上司是领导,但他也是一个人,只要是人,他就会有自己的性格、爱好、语言习惯等。有的上司性格爽快、干脆,有的上司则沉默寡言、思维缜密。只有先了解清楚上司的性格特点,你的意见才能更容易被他接受。

一般来说,上司可分为听者型、读者型两大类。面对读者型的上司,你说得再多也没有用,只有等他阅读完材料之后,才能有心思听取你的意见。面对听者型的上司,假如你写了一份长篇报告交给他,那只能是浪费你自己的时间,因为只有在听取口头汇报的时候,他才能掌握要点。

就汇报工作而言,有的上司提倡下属简明扼要地汇报,有的上司喜欢了解所有细节;有的上司希望下属拿出一份详尽的书面报告,有的上司只想听取口头陈述。有些时候,还应考虑向上司汇报工作的最佳时间。美国总统布什之所以对赖斯很中意,就是因为赖斯了解他不喜欢长篇大论,赖斯的报告往往只有一页,不过大致整合一下资源而已,面谈时再进行详细的叙述。

假如你已经懂得了观察的重要性,那你就要花时间去了解上司的目标、压力和优缺点。如上司的个人目标、工作目标、面临的压力、他的优缺点、他的工作方式、他对下属的期望……了解了这些,清楚了这些,你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在适当的时候向上司伸出友谊之手。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上司也不例外。有的事情他自己就可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但有的事情他也希望得到下属的支持和协助。假如你的上司精通市场业务,但对财会工作不甚了解,那你就可以事先帮上司做好细致的财会分析,以便他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在跟上司相处时,高情商者还会注意方式方法,如说话做事的分寸,这样,在帮助上司解决困扰的同时,就不会让上司对自己产生危机感,更不会混淆上下级之间的界限。在帮上司做工作的同时,你守住了本分,他自然会把你当成贴心人。

二战期间,斯大林在军事上特别倚重两个人,军事天才朱可夫和苏军大本营的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

斯大林的个性非常鲜明,“唯我独尊”,他既不允许别人比他高明,又不能接受下属的不同意见。由于这种过分的“自我尊严”感,斯大林曾使红军在二战中大吃苦头,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重创。多次提出正确建议的朱可夫就曾被愤怒的斯大林赶出大本营。

当然会有例外,这个例外就是华西列夫斯基,他通常能让斯大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建议,采取正确的作战计划。

在斯大林的办公室里,华西列夫斯基经常跟斯大林海阔天空地“闲聊”,并且时不时还会“不经意”地“随便”谈谈军事问题,既不是郑重其事地大谈特谈,也不是一套一套地讲知识。等华西列夫斯基离开后,受到启发的斯大林往往会制定出一个好计划。很快,斯大林就在军事会议上部署了这一计划。

这就是华西列夫斯基的进言妙招,即潜移默化地在休息中施加影响。在跟斯大林交谈时,华西列夫斯基还会有意识地犯一些错误,给斯大林纠正自己的机会,以展现其英明。随后,华西列夫斯基会将自己最有价值的想法含混地表达,由斯大林形成详细的战略计划公之于众。当时,斯大林的很多重要决策都是这样产生的。

凭借跟领导之间的随意交流、逐步启发,华西列夫斯基使自己的种种想法付诸实施。有的时候,连斯大林本人也觉得这些好主意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可见华西列夫斯基的情商之高。就这样,华西列夫斯基成了斯大林的左膀右臂,在战争期间为苏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很多下属的好想法,可能最后都会成为上司的决定,并以上司的名义提出,这种情况已经相当不错,因为你的想法得到了认可。切忌四处宣扬这是你的主意,更不要因此而消极抵抗。假如你让上司觉得离不开你,觉得你的给予很重要,那你跟上司的关系就不可能再融洽了。这时,上司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了尊严,更没有了安全感。

而高情商的下属就不同了,他可以改变这种局面,他能让上司感觉到,自己的优秀是因为他的存在。能否处理好跟上司的关系,关键在你是否和上司形成了“鱼水情”。鱼因在水中而存活,水因鱼有灵气。当你是“水”时,不要觉得“鱼”离不开你,并因此居功自傲;当你是“鱼”时,也不要觉得“水”离不开自己。达到这一境界,你就能在上司心中拥有一席之地。

如果你跟上级之间有了矛盾,一定要尽快想办法弥补;如果是误会,要及时解释清楚;如果是分歧,尽可能达成共识。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如果硬顶,最终倒霉的那个人往往是做下属的那一个。

当然,要想做上司的贴心人,还必须让上司真正地了解自己。只有如此,上司才能知道你能完成哪些目标和任务、你的强项在哪方面、你不擅长什么……毕竟你的上司也有自己的工作,那就是对自己下属的工作负责。只有充分了解你的能力之后,他才能放心地给你分派工作。在某些关键的时刻,他才会力挺你:“我担保他能做好这项工作。”

所以,请不要小瞧做下属的自己,高情商的下属也能成为上司的贴心人,影响上司的决策,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团队的情商。

笑对人生的成败得失

在物质和成功的诱惑面前,很多人放不下;在失败和挫折面前,很多人想不开。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能因为改变心态,从而改变自己的一生。”确实如此,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幸福与坎坷、快乐与悲伤,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在一生中,每个人都会有经历过成功和失败的时候。在适逢成功时,假如能够从容淡定地继续生活,而不是欢喜雀跃、得意忘形;在遭遇失败时,假如能够毫不气馁,一如既往地努力,而不是自暴自弃,一旦有了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气度,那他的人生必然能够快乐而幸福地度过。

1832年,林肯失业了。伤心之余,他便下定决心要做一名政治家,竞选州议员。更糟糕的是,他的竞选惨遭滑铁卢。在一年中遭受两次打击,林肯似乎应该痛苦万分,但是,林肯拿得起放得下。之后,林肯开始自己开办公司,但不到一年,他的公司又倒闭了。

在接下来的17年间,林肯不得不为偿还公司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四处奔波、历经磨难,但是,林肯依旧拿得起放得下。后来,林肯又决定参加州议员竞选,这次,他取得了成功。他内心深处有了一丝希望,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要成功了!”

1835年,他订婚了,但距结婚仅有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离世。这对林肯精神上的打击非常大,他心力憔悴,长时间卧床不起。1836年,他患上了神经衰弱症。

1838年,林肯觉得身体状况好一些了,于是着手准备竞选州议会议长,可是,他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美国国会议员的竞选,结果空忙一场。尽管林肯一次次不停地尝试,但他也遭受了一次次的失败:企业倒闭、未婚妻离世、竞选败北,可是,林肯始终没有放弃,因为他拿得起放得下。1846年,他又报名参加竞选国会议员,并且成功当选。

2年任期很快就满了,他决定努力争取连任。林肯觉得自己作为国会议员表现非常出色,相信选民会继续支持自己,但结果很遗憾,他没能连任。因为这次竞选,林肯损失了一大笔钱。无奈之下,林肯退而求其次,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官员,可是,州政府将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面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没有满足这些要求。”

虽然接连遭遇两次失败,但林肯并没有服输。1854年,他又一次竞选参议员,但未果;1856年,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最后被对手击败;1858年,他又一次竞选参议员,结果又失败了。

前后尝试了11次,可他只成功了2次。但是,林肯一直拿得起、放得下,他从未放弃自己的追求,始终主宰着自己的生活。终于,他在18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圆了自己的事业梦。

面对失败,假如林肯没有“拿得起放得下”的魄力,他如何能够当选为美国总统呢?世事无常,失败就像家常便饭一样,总是会不时出现在我们身边,只要能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一切就都会慢慢好起来。每个人都应该忘掉那些失败的经历,都应当从记忆中抹去那些让自己消沉、痛苦的过往,因为只有将曾经的不愉快忘却,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始下一段旅程。

当然,忘却并不意味着回避。对那些曾经的失败,我们应该正视它,并从中吸取教训,从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终日想着那些不幸的经历和曾经的成功,只会束缚自己前进的脚步,不如先将身上的灰尘拍落,笑对人生的成败和得失,这样自然能够轻松应战。

从我的经验和一些最近的研究结果看来,领导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所谓的“情商”。据研究,在对个人工作业绩的影响方面,情商的影响力是智商的两倍;在高级管理者中,情商对个人成败的影响力是智商的九倍。

——李开复 华裔美国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