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速奔泄的水能冲走石块,这是因为水借势的结果。
势,简单的说,就是力的表现。火有火势,水有水势,时有时势。同样的军旅由静而动,所发出来的力量,就是兵势。
平时,我们常说“形势”,“形”与“势”名词连用,可见二者密不可分。“形”是静态,是力量尚未散发出来之前的状态;“势”是动态,是迅速运动造成的威力。以水为例,积水是“形”,呈静止不动状态;看似柔弱,可是当堤防决口,或是水自高处飞激而下,就形成威力无穷的水势;猛禽野兽攻击前的准备工作是“形”,一旦完成准备,奋力一击,就是“势”的运用。
善于“任势”的人,与敌作战,好像转动圆木和石头一样。圆木和石头的特性是:放在平坦的地方就静止,放在陡斜的地方就容易滚动,遇方正即停止,遇圆滑即滚动。所以高明的将帅所造成的态势,就像把圆石从千丈高山滚下来那样,势不可挡,这就是军事上所谓的“势”。
商业竞争也同样如此,积累财富、扩大生产、占领市场是商战中任何一个参战者都要达到的目的,但是每一个经营者并非都是实力庞大,资金雄厚,尤其是创业初期,许多人往往是一贫如洗。因此在自己有限的资本不能与其他竞争对手抗衡时,成功的技巧之一就是“借”,缺资金借资金,缺人才借人才,缺技术借技术,一切为我所用。
【引子】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孙武《孙子兵法》
孙子说:激流快疾奔泻,足以冲走石块,是由于流速飞快的缘故。猛禽高飞疾下,足以撕毁兽骨,是因为善于凝聚力,全力一击。
【原理】
你留意过天空的鸟儿吗?它们飞翔在蓝天白云之间,那么闲适,那么俊美,那是因为它们善于借助空气的动力。善于借力可以让鸟儿飞得更远,善于借力同样会让你取得更大成就。
世上仅存的植物当中,最雄伟的当属美国加州的红杉。红杉的高度大约是100米,相当于30层楼高。
科学家深入研究红杉,发现许多奇特的事实。一般来说,越高大的植物,它的根理应扎得越深。但科学家却发现,红杉的根只是浅浅地浮在地面而已。
理论上,根扎得不够深的高大植物,是非常脆弱的,只要一阵大风,就能将它连根拔起,可红杉又如何能长得如此高大,且屹立不摇呢?
研究发现,红杉必定生长在一大片的红杉林中,并没有独立壮大的红杉。这一大片红杉彼此的根紧密相连,一株接着一株,结成一大片。自然界中再大的飓风,也无法撼动几千株根部紧密连结,占地超过上千公顷的红杉林。除非飓风强到足以将整块地掀起,否则再也没有任何自然力量可以动摇红杉分毫。
红杉的浅根,也正是它能长得如此高大的利器。它的根浮于地表,方便快速而大量地吸收赖以成长的水分,使红杉得以快速茁壮,同时,它也不需耗费能量像一般植物扎下深根,用扎深根的能量来向上成长。
如果你尚未壮大,不妨伸出你学习的根,和成功者紧密连结,加入成功、积极的团体,阅读成功者撰述的书籍,吸收他们的经验,了解成功者的态度,让自己更快速地成长。只要你熟谙这项借力与合作的诀窍,很快地你将会成为成功之林的雄伟巨木。
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强大。成功需要依靠别人,只有能帮助更多人成功,你自己才能更成功。
【故事】
善于借势——子贡资助孔子周游列国
在中国,第一个借赞助活动扩大自己知名度的商人,可能是孔子的学生子贡。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子贡是他的字。子贡不但是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而且也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著名的外交家。来孔门之前,子贡已经是一名富商。他所以拜在孔子的门下,崇尚孔子的为人,信仰孔子所倡导的儒家学说,当然是主要的,但也有提高自己的身价,扩大自己知名度因素在内。
子贡是一个珠宝商,他打交道的主要是各国的贵族,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喜欢收藏稀有的珠宝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珠宝又是没有固定价格的,它的售价可因买主身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同一个珠宝,卖给大夫可能只卖十两黄金,卖给诸侯就可能以百两黄金的高价成交。同样,这些贵族买主也很看重销售者的身份和地位。同一个珠宝,在普通商人手里,他们就会认为是一般的货色,不肯出高价去购买,而到了富商大贾手里,特别是到了有名望的大商人手里,他们就会认为这是稀世珍宝,用十倍,甚至百倍的价钱买来之后,还觉得很高兴。适应顾客的这种消费心理,子贡做买卖时阔绰得很,他常常是“结驷连骑”,车马成行,带领大队人马上路,所到之处,还要带上贵重的礼物去拜见那里的国君。
与此同时,子贡还很重视从事慈善活动。一次,在做买卖的路上,子贡看到有一群人被鞭打着做苦工,一打听,原来他们都是流落在他国的鲁国奴隶,于是子贡就自掏腰包替他们赎了身,并把他们送回鲁国。按照鲁国当时的法令,赎回在他国为奴隶的鲁国人是可以向官府领取赎金的,可是子贡没有去领取,这件事不但为他带来了“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美名,而且因为他名声的提高,也为他带来了更多身份高贵的买主。
这件事对子贡的教育非浅,他认识到,从事有益的社会活动可以和做买卖相辅相成。他早就想资助孔子到各国去宣扬儒家的政治理想,但这将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担心自己会负担不起,所以一直没有敢提出来。现在,他改变了看法。他确信,资助孔子“周游列国”虽然要花费掉一部分金钱,可是作为补偿,它也会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声誉,为自己的商业经营带来更大的效益。何况自己在陪同孔子周游列国的同时,还可以继续从事商业经营呢?于是他提出了资助孔子周游列国的建议,并亲自陪同孔子前往。
众多的史书都可以证明,子贡在陪同孔子周游列国时确实一直在做着买卖。《史记》说,孔子师徒被围困于陈蔡之间,并且断了粮,后来,子贡卖掉一部分所携带的货物,孔子师徒才吃饱肚子。《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贡有一块上好的美玉,他拿不定主意,是把它卖掉,再买进其他货物,使资金尽快周转好呢?还是把它收藏起来,等待日后价格看涨的时候再卖掉好呢?就去和自己的老师商量。
孔子因为和子贡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也懂得了一些做买卖的门道,就回答说:“当然应该及时卖掉它,但要遇上识货的买主。”然后又自我嘲讽地说:“我(的学说)如果遇上识货的买主还要马上卖掉呢?”听到这位老夫子话语之间很有些商人味道,子贡会心地笑了。
的确,孔子对于子贡的经营,是给予一定关注的,对于子贡进行市场预测的本领,他很佩服,曾用赞许的口气夸奖子贡:“臆(猜测)则屡中”,每每猜中行情。这些都可以证明,子贡是一面陪同孔子周游列国,一面从事买卖经营的。
子贡的经商和孔子的传道相结合,使他们都得到了好处。由于子贡的经济资助,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广为传播,使儒家学说逐渐发展成为当时的“显学”,孔子的名气也愈来愈大,后来竟成了“万世师表”。而子贡则因为是孔门中的大弟子,是“名儒”,社会知名度也大为提高。据司马迁介绍,当带领大队车马和随从的子贡去拜会所到之国的君主时,这些君主对子贡也不敢怠慢,都以上宾之礼来款待他。
司马迂在评论这件事时,曾一针见血的指出,“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是子贡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子贡也因为这件事而名声显赫,并说这是“相得益彰”。现代一些精明的企业家,常常利用资助文体活动,或其他事业的办法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以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其实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的子贡已经在这样做了。他们都用了水道善于借势的谋略。
子贡拜孔子为师,并资助孔子“周游列国”,不但取得了商业经营上的好处,政治上的收益也不小;他曾先后在鲁国和卫国作官,并多次谴国君派往国外,以外交家和政治活动家的身份在列国之间发挥政治影响。子贡既富且贵,使后世的商人很羡慕,不少人把“端木生涯”当作条幅的内容,显示这是自己追求的理想。其实子贡的成功,正是因为他善于学习水道的借势啊。
善于借势——文彦博洞中取球
北宋著名宰相文彦博小时候爱踢皮球。一天,文彦博与村上的小朋友在稻场上踢球。大家你争我夺,正踢得兴高采烈时,那只球不歪不斜地被踢进一棵古老的白果树树洞里去了。大家叫声“糟糕”,一齐跑上去。洞里黑黝黝的,什么也看不见。
一个小朋友自告奋勇地捋起衣袖,身子趴伏在洞口,将手臂深深地伸到洞里。摸呀,转呀,够不到底。怎么办呢?
又一位小朋友赶回家去,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跑来,撑到洞里去探呀,拨呀。哎,不行,那洞道弯弯曲曲,说怎么也探不到虚实。
第三个小朋友干脆去向大人们求援。叔叔伯伯来了好几个,朝又深又黑的树洞望着。这个抽着旱烟筒,敲敲鞋帮子;那个摸摸光脑袋,点点太阳穴。大人们微微苦笑,面面相觑。
久不作声的文彦博这时叫道:“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各人回家去拿桶盆装水来!”
咕嘟嘟一桶桶水直往树洞里灌。很快,树洞给灌满了,球儿浮到洞口上来了。
文彦博借助浮力,借势而为,顺利取出了球。这是典型的利用水道借势的智谋。
再看一则商战案例。
WN是湖北省某市日化总厂1983年研制生产的第三代新式洗衣粉,产品在香港市场上一炮打红后,却迟迟打不开内地市场的销路,就连某市人本身也不知道身边有这么一个轰动香港的宝贝,出现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局面。为了迅速开辟内地市场,扩大WN在国人中的影响,某市日化总厂在促销上大胆迈了三步。
第一步,出资在某市体育场举办“第一届WN足球赛”。全国几大足球甲级劲旅在某市体育场摆开了厮杀的阵势,从来没有机会观看这样精彩球赛的某市人,今天有缘第一次亲眼看到足球健将们在球场内龙腾虎跃,求购门票的球迷们几乎挤破了某市日化总厂的大门。日化总厂使因缺乏资金而几乎陷于瘫痪的体育场获得了生机,预期的促销目的也顺利达到了。
第二步,为了继续扩大某市日化总厂的影响,他们每年出资7万元承包了湖北省足球队,队员的待遇完全跟厂内职工一样,红包、奖金一分不少。这一举动,令整个湖北省为之震动。日化总厂已经走出了小小的某市,把眼光投向大武汉,投向整个湖北省。他们要实现贺龙元帅的“三大球不上去,死也不瞑目!”的遗愿,为中国足球的振兴铺路搭桥。
第三步,让湖北省足球队杀回省城武汉,迎战荷兰国家足球队。某市日化总厂的名字第一次走向世界。为了扩大影响,凡是观看这场比赛者,见票每人免费赠一包“WN”超浓缩无泡洗衣粉。整个武汉三镇沸腾了,WN成了新闻热点。
三大步跨出,WN名声大振,从前摆在柜台人未识的WN,一个星期内就在武汉销出60吨,一个月内销出300吨。作为东西南北枢纽的武汉市,又通过水路、旱路、空中之路把某市日化的名字带向全国。1986年,WN的销量占了全国同类产品总销量的23以上,企业创利750万元。湖北WN足球队也获得了全国足球甲级联赛亚军的可喜成绩。
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小某市日化,与足球联姻之后知名度迅速提高,不仅企业创下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将产品的知名度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这是成功地运用水道善于借势的典型案例,足球就是日化总厂的水势。
善于借势——伍子胥借吴报父仇
在诸侯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扩张了土地。可是大国的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给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势力大了起来。他们之间也经常发生斗争。大国国内的矛盾尖锐起来,都想把争夺霸权的战争暂时停止下来。为了这个缘故,宋国大夫向戍在晋、楚两国之间奔走,做调停人。
公元前546年,晋楚两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在宋国举行了“弭兵会议”(弭兵就是停止战争)。在这次会议上,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代表南北两个集团讲了和,订了盟约。规定除齐、秦两个大国外,各小国都要向晋、楚两国同样朝贡。晋楚两国平分霸权,以后50多年里,没发生大的战争。
到楚庄王的孙子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国渐渐衰落了。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来的太子建废掉。这时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镇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来,诬说太子建正在谋反。伍奢说什么也不承认,立刻被关进监狱。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回来,以便一起除掉。大儿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就跟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太子建事先得到风声,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到宋国去了。
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子胥,也从楚国逃出来,他赶到宋国,找到了太子建。不巧宋国发生内乱,伍子胥又带着太子建、公子胜逃到郑国,想请郑国帮他们报仇。可是郑国国君郑定公没有同意。
太子建报仇心切,竟勾结郑国的一些大臣想夺郑定公的权,被郑定公杀了。伍子胥只好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投奔吴国(都城在今江苏苏州)。
楚平王早就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叫人画了伍子胥的像,挂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各地官吏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