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与男孩有效沟通的108个细节
8431000000056

第56章 成了“破坏王”,告诉男孩:“与其破坏,不如修补”

有些男孩在感到无聊的时候,会变成一个“破坏王”,不是撕扯书本,就是将本来完好的玩具大卸八块。这时候,家长就要及时提醒他们,与其破坏,不如修补。

案例1

周末时,永元将自己小时候的玩具都拿到了客厅里。很快,这些玩具便被永元。妈妈看到了问:“怎么将这些小时候的玩具拿出来了?你都小学四年级了,还玩这些。”永元却说:“待着无聊,找点事情做!”

听儿子这样说,妈妈便说:“与其破坏,不如修补!为什么不对这些玩具进行修补呢?”

永元听妈妈说的话有道理,便找出几个破损了的玩具,修补起来。

永元生性好动,更喜欢拆分玩具。但妈妈建议他,与其破坏,不如对玩具进行修补。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对玩具进行修补对能力的培养是有好处的。

有利于男孩想象力的培养

有些家长,一看到男孩摆弄自己的玩具,就会大风雷霆,尤其是看到男孩将自己的玩具肢解得七零八落的时候,更是如此。其实,在修补玩具的过程中,需要男孩动脑筋、想办法,这对于培养男孩的想象力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果家长能够鼓励男孩对玩具进行拆分、修补,可以进一步激发男孩的想象力。

有利于男孩形成节俭的好习惯

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往往都会给男孩购买很多玩具。有些男孩一见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就会让家长买,可是,新鲜劲儿一过,便会将其丢在一边。长此以往,很容易让男孩养成浪费的不良习惯。如果男孩将玩具修好后再拿来玩,这样,家长就不用再给他们购买新玩具了,有利于男孩节俭习惯的养成。

案例2

有个男孩叫通晓,是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通晓的脾气很倔,只要稍有不满,就会摔杯子、摔碗。一次,中午休息的时候,通晓不想睡觉,他在客厅里一个人玩。可是,妈妈睡觉了,他觉得自己特无聊,便抓起手里的玩具狠狠地向墙上扔去。

妈妈被惊醒了,斥责说:“不好好玩,干什么呢?”遭到了妈妈的训斥,通晓更生气了。

男孩生性好动,任何一个男孩都有想要触摸东西,并把东西拆开的强烈愿望。无聊中的男孩更是如此。研究发现,男孩之所以会出现“破坏性”行为,有些是因为对某样东西感到好奇,有些则是故意破坏。因此,家长要根据男孩的“破坏”动机,区别对待。

如果男孩是因为探索而破坏,家长应先给予肯定,然后再教育他们要爱惜物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当男孩拆毁、摔砸物品,纯粹是破坏行为时,如砸椅子、故意摔碗等,这时家长千万不能姑息包庇,在弄明白男孩破坏物品的原因后,要让他们自己承担这种行为所引起的后果。

一般来说,如果父母能够把男孩的这种破坏性行为引向正路,任何一个男孩长大后,都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尊重男孩的破坏力,作出客观的分析

很多时候,若父母理解他、尊重他,男孩就会听家长的话,他们会用正确的方法、手段去探索让自己感到好奇的事物。因此,对待男孩的“破坏性”行为,家长应作出客观的分析,当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之后,就可以把男孩引向正途。

发现并挖掘男孩“破坏性”行为背后的天赋

很多时候,在男孩的“破坏性”行为背后,隐藏着很多的天赋,比如:探索能力、创造才能、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因此,做父母的千万不要小瞧男孩的“破坏性”行为。如果能用正确的方法给予积极的引导,相信男孩一定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

小学阶段的男孩毕竟还小,他们还意识不到自己的才能和天赋。因此,家长要采取积极的手段,把他们的天赋引导出来。

小警示

男孩的破坏性行为,有时候闪耀着智慧之光,家长一定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男孩将玩具弄得七零八落,就要鼓励他们进行重新组合。好调动男孩的积极性,父母可以主动参与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