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稳一点 做事要活一点
8430700000009

第9章 头脑灵活,善抓机遇

“机遇可遇不可求”这句话是一句貌似真理的谎言!

按照这句的理解,那人们都成了守株待兔的典范了。抓机遇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头脑,一些头脑不够灵活的人就是机遇和他们擦肩而过,他们都不知道,更不用谈让他们去寻找机遇、创造机遇了!

头脑灵活,善抓机遇

1.当机遇来敲门,你有没有准备好

机遇只是对有准备的人而言的。那些只是整日望天,期盼机遇从天而降的人,永远也无法得到真正的机遇。只有那些努力使自己具备了一切条件去迎接机遇的人,才能幸运地迎来机遇的光顾。

获得机会的愿望,人皆有之,但是在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好的机遇,成大事,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机会有两大特点:一是具有鲜明的瞬时性,即稍纵即逝;二是倾向性,它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即对机会是否有执著追求的精神。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机会只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机遇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不仅是客观事物所提供的条件,或者已经具备的某种环境。机会是主观灵感与客观可变环境的偶合,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曾经被人尊称作为“神秘传媒大亨”的刘长乐,是香港凤凰卫视台的创始人。他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北京的广播学院,曾做过记者和新闻评论员,1996年,他来到香港,并在香港成立了凤凰卫视,于2000年6月在香港的创业版上市。刘长乐的间接持股为35.69%,现在的身价有36亿元港币左右。刘长乐和他的凤凰卫视就是最成功的大翻盘之一。五年间,刘长乐把年年亏损的凤凰卫视,转亏为盈并集资上市,创造了文化业的神话,依靠的就是这种“机遇成本”的理念。

在台湾和香港,有许多人为了追求办电视、办报纸媒体这样的文化理想,倾家荡产,甚至连当初的初衷都输掉了。当时凤凰卫视也处在年年亏损的境地,但是刘长乐没有一味的悲观和盲目投资,他正是看到了这种现实,深刻地分析了文化业的利润点,并制定了一整套以收视率的提高为核心的利润增值与文化传播相平衡的战略路线。“通过现实,我看了另一个契机,我现在要做的是一个更实际的梦想,因为电视台的理念本身,必须有生意的概念。而文化的感觉和享受,除了应该有更大的空间、要有好的生活基础之外,仍然有现实的考虑。”刘长乐说。

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电视市场,在中国,有近77%的人收看电视,其中凤凰卫视的收视率约占全国收视群体的15%,达四千五百万户。刘长乐曾说:“中国市场大家都喜欢做,但是要做中国市场恐怕有相当大的难度,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熟悉他们的游戏规则以及一个让中国观众接受的过程。”目前刘长乐最大的希望是,凤凰卫视能成为华人的。所以,在凤凰卫视上市后,广告费用大幅度上调,平均每30秒广告费就是四千美元,黄金时段更是上涨五成。

人生的计划和行动,是你来我往,有赢有输的。这就好比在拳击台比赛一样:两个拳手相互较量,激战正酣,进退躲闪、扑让攻守,都有相当灵活的步伐和拳路,他们的一招一式都是为了胜利。可有的时候,恰恰就是在对方进攻你的时候,你找到了对方的弱点和缺口。这一招一式就叫突破。别看这一招一式来的短暂和猛烈,可这其中的功力都是多年积攒和等待的。否则的话,机遇就是中彩票了。可惜的是,有很多人并不能看到这一招一式的寓意。人生总要面临各种困境的挑战,甚至可以说困境就是“鬼门关”。一般人会在困境面前浑身发抖,甚至对这个世界增加防备,而成大事者则能把困境变为成功的有力跳板和机遇。

2.没头脑的人死等机遇,

有头脑的人寻找机遇机遇,一个让所有人都目眩神迷的精灵!它漂浮不定,四处游走,不时地穿梭在寻求成功的信徒之间。在这期间,有好多善捕能抓的好手,都成为了成功的幸运儿,并不是机遇对他们有特殊的好感,而是他们准备好了捕抓机遇的工具,时刻俘虏这个可爱的精灵。而那些没有头脑的人,只能定在一个地方嗟叹命运的不公。

好的机遇降临需要你有足够的准备,和把握住它的能力。成就大事的人是拥有这些能力的人,他们因此能和机遇成为朋友,甚至是去创造机遇。如果你是个聪明的人,就要认清这个事实:机遇的精灵无处不在,关键看你有没有抓住它的本事,抑或是一手将它们打造。机遇只是对有准备的人而言的。那些只是整日望天,期盼机遇从天而降的人,永远也无法得到真正的机遇。因为,一切对他们都毫无意义。只有那些努力使自己具备了一切条件去迎接机遇的人,才能幸运地迎来机遇的光顾。获得机遇的愿望,人皆有之,但是在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好的机遇,成大事,这是什么原因呢?

人们可能都知道是莫尔斯发明了电报,但是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如何走上发明这一道路的。其实,莫尔斯发明电报源于一次机遇,这个机遇成了他一生的转折点,也使他获得了巨大的荣誉和成就。

开始的时候,莫尔斯并不是学电报的,而是学习美术的,在绘画领域,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了蜚声全美的杰出画家,24岁他就担任了美国全国美术协会的主席。莫尔斯在欧洲各国漫游作画期间深深地被欧洲的科学技术成果所吸引,他接触了许多当时的先进发明创造,汲取了许多先进的科学理论营养,并一直保持着阅读科学类杂志的习惯。数年之后,他乘“萨丽”号客船由法国返回纽约。莫尔斯这时正处于艺术的颠峰,名誉、桂冠、巨酬、财富等纷至沓来,但而他并没有为此而陶醉其中。这时候,他思考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难道这就是自己的终极境界么?科学不也是一种高超的非凡的艺术吗?”一种追求科学发明的欲望,在莫尔斯心里突然萌动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恰好有一个名叫杰克逊的爱好无线电的医生正在船上的餐厅里向乘客们讲解一台电磁铁新器件的功能。最后,他振臂高呼:“科学就要创造新的奇迹,人们的生活将因此大大改观!”莫尔斯是杰克逊就是这其中的听众之一,他因为杰克逊的演讲而激动不已。突然,莫尔斯转过身去面向无垠的大海,并高声呼喊道:“我要告别我的艺术生涯,我将要发明电报!”

莫尔斯在船上的旅行和他接触到杰克逊的学说可以认为是一种可变的环境,它与莫尔斯多年的科学积累和意欲追求科学发明的灵感相结合,于是形成了发明电报的机遇。凭借着对科学发明的坚贞不渝的追求和足够的知识积累方面的准备,他终于获得了发明电报的机会。1844年5月24日,他在华盛顿举行了一次伟大的电报传递试验,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成为了震惊世界的巨大成就,正像杰克逊在“萨丽”号船上所说“人们的生活将为之大大地改观!”

毫无疑问,在莫尔斯发明电报中,有一定机缘巧合的成分,但也有其必然性。原因就在于:莫尔斯是科学发明的有心人,他有充足的准备,才会从杰克逊的讲话中激发了发明电报的灵感,捕捉到了发明的机会,并坚定不移地走到底。

但是,讲解电磁新器件的杰克逊本人,还有众多的从事此项研究的人,却都未能发明电报,而让一个美术家摘取了桂冠,难道都是因为机会没有降临么?还是他们没有准备好充足的条件来迎接机遇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后一个。

机遇有两大特点:一是具有鲜明的瞬时性,即稍纵即逝;二是倾向性,它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即对机会是否有执著追求的精神。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机会只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机遇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不仅是客观事物所提供的条件,或者已经具备的某种环境。机会是主观灵感与客观可变环境的偶合,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在相同的环境里,有的人能够获得机会而有的人则不能,其区别就在于后者没有与环境相偶合的灵感。相反的,很多富有灵感的人,如果没有相应的环境,也是不可能诱发有创意的机会来。

不要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没有机会,也不要自以为才华盖世而埋怨不遇良机。机遇不是彩票,全凭运气,它靠的是一种把握的事情的能力,它虽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但总的概率却是平均的。之所以有些人能够借助机遇成就辉煌,而许多人却只能每日嗟叹上天不公,机遇不至,是因为那些成功的人做足了准备,具备了机遇到来的所需的条件;而另外一些人,他们还没有准备好机遇的到来。当机遇来敲门的时候,你准备好了吗?

3.机遇来临,要做到眼准、手狠

人们都说,99分的努力,加上1分的机遇,加起来就等于成功,可是有些人往往付出了99分的努力,却单单错失那1分的机遇,从而和成功失之交臂,这可谓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机遇就像一个一个引子,如果抓住它,你拽出的背景将是大好前程,如果错失,你收获的是遗憾万分。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充满着机遇,可当我们看到那些机遇所带来的成功的时候,却早已成为过去式,我们只好扼腕感叹着,却没有认识到我们当时是多么的胆小,是多么的漠视机遇。

在欧洲的某个小村落,有一段时间下了非常大的雨,渐渐的雨水开始囤积,河流开始堵塞,不久以后洪水就淹没了整个村庄,村里的大人和孩子纷纷逃难,只有村子教堂里的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洪水越聚越多,眼看已经淹到他跪着的膝盖了。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大声地向神父喊道:“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

神父说:“不!我不走,我要在这里虔诚祈祷,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无奈,救生员只好先去救别人了,没过多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爬往祭坛,勉强站在祭坛上。

正在这个时候,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雨越下越大,你再不走的话,真的会被淹死的。”

神父说:“不,我不会走的,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要虔诚祈祷,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警察又劝了神父几句,可见他如此固执,只好去救别人了。又过了一会儿,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

整个村庄已经被淹没了,就在这个时候,一架直升飞机缓缓地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见到你被洪水淹死。”

神父还是意志坚定地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同在的。”正在说话的同时,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

神父来到了天堂,见到上帝后很生气的质问:“主啊,我终生奉献给您,您为什么不肯救我?”

上帝说:“我怎么没有救你?第一次,我派舢板去救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三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飞机去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想好好陪我。”

机遇来临的时候,许多人闭门不纳。他们不知道机遇稍纵即逝。或者固执地用自己内心的一套东西,在漠视着机遇,在等待着他们心智中所谓的机会。殊不知,机遇不会头顶着大字让你去认领的,这样的人,永远得不到救赎,永远达不到目标。你等待的船支不会在未来某一个未知的时刻驶来。把眼前唾手可得的机遇推拖到下一次,实在是一种浪费,你只在眼前、今天、此刻抓住这个机会。

20世纪80年代初,摆个地摊就能发财,可很多人不敢!90年代初,买支股票就能挣钱,可很多人不信!21世纪,开个网站就能赚钱,可很多人不试!

正当我们看到机遇的重要性的时候,一切已经为时已晚,不能怪机遇没有来过,只能说我们还没有意识到机遇来过。人生到处都充满机会,只是看我们是否善于把握。机遇的重要性,我们从这个小故事中就可以看出,有的时候机遇就是我们人生的节点,我们付出了99分的努力,但却败在那短缺的1分上,而错失百分的完满,英国著名小说家艾略特曾经写道:“生命巨流中的黄金时刻稍纵即逝,除了砂砾之外我们别无所见;天使前来探访,我们却当面不识,失之交臂。”20世纪的美国人也有一句俗谚:“通往失败的路上处处是错失了的机会。”

机遇一向是很低调的,机遇从来都不是“邂逅”,机遇从来都是“发现”。它不会大张旗鼓的张扬自己来过,只是在它创造了成功之后,它才会蔑视地看着那些曾经错失过它的人们,发现者的成功正是对这些愚钝的人的最好的讽刺。所以,擦亮你的眼睛吧,也许机遇就在那一个不经意的角落等待着你和它的相遇。

在世界知名的兰森鞋业公司成立初期,很少有女人穿软皮鞋,市场上卖的女士皮鞋种类也很单一。而且这时,女人穿皮鞋还没有形成风气,因此女式皮鞋的销量很小。在大多数商人眼里,女式皮鞋的生产与销售简直是死路一条。

但是,兰森公司的杰瑞却展开了深深的思考:如果能想办法把平凡的皮鞋业、尤其是女式软皮鞋这一萧条的生产和销售环节复活起来,就会获得快速的发展,这正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啊。想要赢必须出奇制胜。

杰瑞选择了冷门,选择发展别人不重视的女士皮鞋,他决定先从软皮鞋着手,逐步介入女式皮鞋市场,这一构想一经提出,首先就遭到了自己鞋店的老板本杰明的反对:“你就这一点点资本,你不去炒热门,偏偏走别人不愿意触碰的冷门?你就不必异想天开,还是老老实实、循规蹈矩的按传统的方式做吧。”

“你听我把话说完再下结论好不好?”杰瑞不由自主地提高声音分辩道,“如果一切都按规矩去做,做一辈子也不可能发展自己的事业。”

这句话似乎一下子触到了本杰明的痛处,自己不就是规规矩矩、辛辛苦苦做了一辈子的皮鞋,到头来仍然是个不起眼的小店,自己当了几十年的老板,也等于当了几十年的伙计。

“做生意从来就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只要我们相信我们的新产品会被消费者接受,我想我们就应当冒险一试。”杰瑞趁势说。

本杰明终于同意了杰瑞的想法。杰瑞对女式软皮鞋的第一步重大改革就,是在它的素淡鞋面上加添彩色,而鞋底和鞋带则改成纯白色的,这样看起来不但醒目,而且也会使穿这种鞋的女人显得更年轻、活泼。此外,这种“醒目”的效果,这也正是热情奔放的美国女人所追求的,再加上皮鞋的色彩搭配得当,款式新颖,穿上后能流露出一股青春的气息,充满着飘逸不羁的审美效果。所以,经杰瑞改革后的软皮鞋,一经上市,就受到很女士的青睐,不久,销路一路攀升。

这种新产品之所以畅销,并不只是上述描写的那么简单,最关键的是杰瑞在平凡中发现商机,那时候的美国,经济飞速发展,妇女们的穿着也逐渐从平凡中初显特色,杰瑞正是抓住了这一时代大背景,再加上他生产出来的女士皮鞋不仅具备必要的服饰审美效果,而且很有实用价值,受到女士们的欢迎当然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此外,这种鞋还有一个别的皮鞋所不具备的特点,那就是,无论穿什么衣服,它都可以配得上。穿正式的礼服可以,穿便服可以,穿工作装,挽起裤脚也可以。这一改革,使软皮鞋的实用性大大的增加了,自然也带动了销路。

产品销路完全打开之后,杰瑞又趁势做了一幅图片广告,借以扩大产品的影响。在广告中,画着一对头发已经花白的老年夫妇,他们挽着裤脚,手里拿着网球拍,并肩走在草地上,在他们脚下,各自所穿的白底白带的软皮鞋显得格外醒目。安逸的画面,加上鲜明的颜色,在平凡中显示出了鞋子的独特。

杰瑞在经营方面的确是多才多艺的,这不是得益于他有雄厚的资金,而是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平凡中绝地反击。他不仅创造了一种适合大众的皮鞋,而且他也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技巧来促进他们的购买欲。同时,他还使软皮鞋打破了以往普通皮鞋占优势的传统,成为任何人都可以穿的引领新的时尚潮流的产品。

成功的案例不仅如此,“小资”,这个名词似乎与超市根本搭不上架。吉之岛却发现了城市中的这一群体,成功营造了一种小资氛围而形成了独为其有的特色,吸引了一大帮由城市白领为主流的目标消费群。或许人人都听过“顾客是上帝”这句话,但是真正能理解这句话的企业并不多,而且能够灵活运用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无疑,著名零售企业吉之岛就是这为数不多的企业中的一个。这句被视作零售业的经典名言,通常只是针对产品的销售服务,但吉之岛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不但能把它运用到产品的销售上,而且还能够把它运用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后期服务上,吉之岛认为顾客的消费心理是指挥企业生产的唯一魔棒。它让顾客体验到的不是只有一会儿的上帝,吉之岛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为它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一方属于自己的天空,它一步步稳扎稳打的经营理念,让它在平凡中发现了更多的商机。

机遇是需要被唤醒的,它们通常都藏匿在一个安静平凡的角落,只要我们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一定能发现机遇,把握机遇。做生意从来就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只要我们相信我们的产品会被消费者接受,我想我们就应当冒险一试。

4.没有机遇,自己要学会制造机遇

机遇从来就不是像天上掉馅饼一样掉下来的,机遇是创造出来的。你每天经历的思想感情、言谈举止、各种活动都和机遇息息相关。你可能因为一句话而柳暗花明,也可能因为一次拜访就开启了你的灵感,还可能因为读了一篇动人心弦的文章而启发你的心智。

机会对成大事之人可谓意义非凡,但是若是你过于迷信机会,空等机会从天而降,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难成大事。

我们都知道“守株待兔”的故事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故事,但是我们身边的很多人,甚至于我们自己也在不断重复上演着这个故事。纵观因捕获到机会而走上成功之路的人,都是机会与成功这场战争中的发动者。

德国青年费希特很想拜当时著名哲学家康德为师,以求得到他的指导。并且打算深入地钻研康德哲学。谁知,当费希特满怀希望与信心去拜见康德的时候,康德却冷漠地拒绝了他。费希特失去了一次机会,但康德的冷漠并没有让他没有不灰心,费希特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到了原因。他心想:“我没有成果,两手空空,人家对我当然很冷漠”于是,他开始为自己设计第二次机会。他埋头苦学,完成了一篇名为《天启的批判》的论文,呈献给康德,并附上一封信。信中说:“我为了拜见自己最崇拜的大哲学家而来,但仔细一想,对本身是否有这种资格都未曾审慎考虑,所以我为自己第一次的冒昧感到万分抱歉。虽然我也可以索求其他名人函介,但我决心毛遂自荐,这篇论文就是我自己的‘介绍信’,希望您给我一个机会,能受您的指导和帮助。”

康德因为费希特的信而细读了费希特的论文,看玩之后不禁拍案叫绝。他深深地为其才华和独特的学习方式所震动,便决定“录取”他。随后,康德就亲笔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邀请费希特来一起探讨哲理。由此,费希特获得了他成功的机会,后来成为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创造机会,比等待机会降临更快捷、更行之有效。这种能力被许多成功者乐此不疲地发挥。在自己手中的成功是自己争取的。

我们若想获得成大事的机会,就应具有真才实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创造机会,一旦有了机会,便可驾长风而破万里浪。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打了一次胜仗之后,有人问他:“如果有机会,你想不想攻占第二个城市?”“什么?”他怒吼,“机会?机会是我自己创造的!”我们周围有些人总有点儿眼高手低,他们巴望着一个突然的机遇把自己从地狱送到天堂,眨眼之间便具有了值得大肆炫耀的成就,一夜成名。他们往往希望有机会摘取远处的玫瑰,而不踏出实际的脚步,忘记了事业要从小处着手。

事实上,会利用机会的人往往不是那些把机会奉若神明的人,他们从没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机遇上。他们明白,一砖一瓦建起来的楼房才会牢固,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出一条成形的道路。他们相信,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是最实在,最可靠的。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起先只是个牙买加黑人,在美国其实是受歧视的。他第一个工作是进一个大公司当清洁工。他做每一件事都很认真,很摸索到一种拖地板的姿势,拖得又快又好,又不容易累。老板观察很长时间后断定这人是个人才,然后很快就破例把他提升上去了。这就是他人生经历的第一个经验: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主动去寻找机遇,机遇才会眷顾你。

我们抱怨机遇的时候,机遇却在蔑视着我们。因为机遇就在我们的心中,就等着我们在创造我们生活的世界,既不是钱的世界,也不是权的世界,它是思维的世界!我们的思维创造我们的命运!我们的命运不是由上帝主宰的,而是由我们的思维主宰的。所以,我们要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地去把握我们的机遇,创造我们的成功。

5.勤奋就是坚持,坚持就会捕获到机遇

机遇就是矿山中的煤层,有的时候埋的很浅,有的时候却埋的很深,你必须经过兢兢业业的挖掘和勤勤恳恳的努力,才能受到机遇的幸临和眷顾。而“勤奋”这两个字的状态让我们想到的一个动作就是持久,勤奋其实就是一种持久的坚持,而坚持就是一种笃定,就是一种沉稳。

中国有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显然,勤奋是成功的基础。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5年,许慎写《说文解字》花了22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

驰名中外的冠生园主人冼冠生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里,早年的不幸让他从小就饱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是如此严酷的生活并没有打倒他,反而,正是这样的生活教给他许许多多如何做人和生活的道理,也使他从小就明白了要想生存发展只能靠个人的勤奋和努力。上天给了他一种可贵的品质,那就是勤奋,也正是这种勤奋,让冼冠生一直保持着一种对待生活的动作,那就是“坚持”。

苦难给予冼冠生另一种财富,命运也以另一种方式给了他宝贵的机遇,15岁的时候,年少的洗冠生渴望着有朝一日能走出家门去闯一闯外面的世界。一直盼望儿子他日有所作为的冼母何氏得知一个亲戚从上海回家探亲,于是,她数次登门拜访,央求这位亲戚将冠生带出家门让他也出去长长见识,谋求一个体面的职业。这位亲戚经不住何氏再三相求,答应带着年仅15岁的小冠生到大上海闯世界。初到上海,小冠生在生居消夜馆当了一名学徒。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冼冠生觉得烹饪是一门独立谋生的好手艺。因此,他暗暗留心、勤学苦练,虚心请教,技巧突飞猛进,不仅如此,他对人热情,慷慨大方,使不少在此学徒帮工的老老少少都很喜欢他,“有悟性且勤勉”是当时许多老厨师给他的评价。

繁华似锦,灯红酒绿的大上海让洗冠生大开眼界,眼前的一切深深吸引了他,他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在上海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是,冼冠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全家的生活已经陷入了困境,他不能坐吃山空,他必须承担起责任,想方设法来养活全家老小。冼冠生认定“人有一技之长和勤奋的精神,便可吃遍天下”。于他是捡起了熟悉的糕点技术。考虑到摊贩生意本钱小、灵活性强,既可在大街小巷设点,也可到繁华地带随意设摊,于是他重新做起了摊贩生意。

当过三年学徒的冼冠生已经学到了一手高超的烹饪技术,他自幼过惯了苦日子,生活也相当简朴,这为他省下了一笔工钱。尽管这笔积蓄数目不大,但足以令冼冠生踌躇满志,并决定离开生居消夜馆,独闯天下。起初由于他并不懂管理,先后开办的几个消夜馆都失败了。一些亲戚朋友逐渐对他失望了,有的抱怨他,有的甚至嘲笑他,认为他不是经商的料。但是冼冠生依旧没有放弃努力,他知道他自己的先天弱势的地方,他只能用不断的勤奋来补救。

冼冠生全家人在他的带领下起早贪黑,苦心经营,辛勤劳作。母亲妻子看到他这么努力,也帮着他在白天制作糕点、牛肉干、陈皮。晚饭后,他便挑着他的小吃担来到戏院门口摆摊。别看洗冠生的摊小、生意不大,但他做生意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讲信誉,他做的糕点以料鲜味美、量足质优而闻名。这自然招来络绎不绝的新老顾客。每当灯戏结束以后,他的小摊总要被围个水泄不通,往往供不应求。顾客既是上帝,也是最好的广告,没过多久,冼冠生糕点的名气就越来越响了。

经过冼冠生的苦心经营和辛勤劳作,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机遇终于在这个时候垂青于他,这个给他机遇的人就是当时上海滩著名的京剧演员薛小青的大少爷薛寿龄,他发现冼冠生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做人勤奋,于是就决定投资冼冠生开店,就是这样一个珍贵的机遇,成就了今天的冠生园。

每个人遇到机遇的情况都有不同,但是取得大成就的人,都离不开“勤奋”二字。对于机遇,运气固然重要,但勤奋却必不可少,尤其是在逆境中,这一点弥足珍贵。冼冠生在挫折面前不甘屈服,而是锲而不舍,锐意进取,向人们演绎了发现机遇的另一种法则。

6.给别人一个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当我们身处进退两难的境地时,与其拼命向前冲,还不如暂时退回来蓄势待发。小踏步的后退有的时候是为了大踏步的前进,这就等于是给了自己一个向生命高峰冲击的机会,帮助自己实现梦想。

合作就像一部机器,机器需要不同的零部件的配合。一个优秀的合作结构,不仅能够为合作伙伴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还会产生彼此都不拥有的一种新的力量,使单个人的能力得到放大、强化和延伸。一位著名企业家在做报告,一位观众问:“您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你身边坚固的团队是怎么形成?”

企业家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位观众的问题,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不同的是这个圆圈并没有画圆,而是在其中留下一个缺口。画完后企业家对着观众笑笑,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不完整的圆圈,没有完成的事业,遗憾,”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听了观众的答案,这个企业家不置可否,过了一会儿,他说:“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台下的观众听了企业家的话,都觉得不可思议,一般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力求完美,何况是做企业赚钱呢?而这个企业家为什么会这么说?

原来,留个缺口给他人,并不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实际上,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

给猴子一棵树,让它不停地攀登;给老虎一座山,让它自由纵横。也许,这就是企业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

成功者的身边从来就不是孤独的,他们会用他们强有力的气场去吸引合伙人一起创造事业。

一次电视台的创业节目采访了事业有成的王天年,记者问:“你是怎么获得成功的?”王天年不假思索地说:“我的成功缘自简单的八个字:同船出海,合伙发财。”

从学校毕业之后,王天年有一肚子的想法,想立刻就在社会上大显身手,马上就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在学校里,他学的是进出口贸易,王天年经常随着经理参加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不久之后,王天年就有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有一次,他们接了一单子农作物生意,和王天年合作的是一位农民企业家,那时候的王天年,对农民企业家多少有些不屑一顾。但是从后来的接触当中王天年看到农民种庄稼,不仅有丰富的农业实战知识,而且还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办企业非常务实,少些浮躁,懂得知足,耐力比较持久。而有些所谓的城市“精英”倒是外强中干。

在和这位农民企业家接触的过程当中,激起了两人之间的强烈共鸣,两人在销售理念和战略上,好多都是不谋而合,不久两人就开始了他们的合作。王天年先后辞去了自己的工作,由这位农民企业家提供部分资金,两人开始了在商战中的打拼,在合作中,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影响。王天年学习他的老实、踏实、务实。农民播种时要深耕细作,搞经营也一样,不像有的人,方案虽然漂亮,但效果却不是很好,农民企业家也运用王天年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加在这个领域大显身手,没过几年,两人的公司就开始做大、做强。

说起成功,王天年的心得是:人不是万能的,善借,就是善于寻找有共同目标的合作伙伴,组合各方的优势,让彼此都能得到实惠,这样才能不断地催生更多的商机。正如那句广告词:“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首先,合作伙伴在一起合作最直接的认同就是“志”相同。“志”指的是目标和动机。从广义上讲包含了合作人的动机、目标等许多复杂的内容。

其次,认同的就是“道”相合。“道”就是实现“志”的方法、手段。一些成功人士选人的首要标准就是志同道合,要求部下必须熟知他的领导作风,对他的管理方法能贯彻执行。选择合作伙伴时,志同道合同样重要。

再来就是要选择能够取长补短、优劣互补的人做你的合作伙伴,这样才能让彼此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

《山海经》里有一个故事,长臂国的长臂人和长腿国的长腿人,各有自己的长处,但同时也各有自己的短处。下海捉鱼,一个涉水深,另一个却够不着。于是两国人就开始想办法,当长臂人骑到长腿人的肩上时就既能涉得深又能够得着了。这就是互相补充组合的道理。同样,合作伙伴有缺点,你也有缺点;合作伙伴有优点,你也有优点,如果能进行互补的话,合作的整体力量必会得到极大的加强。

最成功的合作事业是由才能和背景不相同而又能相互配合的人合作创造出来的。在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路上,不要一味地只顾单单的往前走,看看你的身边和周围,找一个能让你信任,一个与你具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观念的人,一个能与你的才能、性格等方面形成互补的人,这就是你在渐进目标中最需要的人。

7.漂亮的撤退和漂亮的进攻同样重要

《菜根谭》中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此是涉世的一种方法。”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懂得洞察撤退的美,他们明白迅速而漂亮的撤退与漂亮的进攻同样重要。有时候的成功不是到场时博得别人的喝彩,而是离开时别人对你的尊重。

成功并不是一味地吹着前进的号角,需要我们灵活掌握和认真对待,只有懂得及时转身的人才能全身而退。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不缩手缩脚,不患得患失。

做事情就像在跳交谊舞,有进有退。有时,退一步路更宽,有人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去登一座名山,往往会只想着怎么能攀到顶峰,有一股子“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倔强,所以对沿途的景色不管不顾,等到他们爬上了峰顶,力气早已用去大半,满头大汗,结果没见到日出,也没见到极光,这个时候在他们看来,又觉得不过如此,扫兴而归。此时,不妨换一个角度,张弛有度,不慌不忙,一路从容赏景,会觉得处处美不胜收,还会有意外的发现与惊喜。

乔丹曾经承载了多少球迷的红色梦,公牛队红色的队服不仅被我们穿在身上,乔丹带领的公牛精神更是刻进我们的信仰。

看看以下世界级名人对乔丹的评价我们就能知道乔丹的地位。

大鸟伯德:“如果说张伯伦是上帝派到人间的篮球皇帝,那么乔丹就是上帝本人。”

NBA总裁斯特恩:“乔丹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整个,他是史上最好的,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我要看他的比赛,而且我要亲自买票,对了,我还要帮我儿子要到他的签名。”

奥运主席萨马兰奇:“他是伟大的运动员,全世界都要向他学习。”

阿伦·艾弗森:“对乔丹,除了尊重之外还是尊重,我小时候家里的墙壁上贴满了他照片。”

科比:“没有人能替代他,他是我的前辈,我们都尊重他。”

姚明:“我有他的签名球鞋,太棒了。”

小罗纳尔多:“我从小就是他的球迷,是他的精神激励着我前进。”

贝克汉姆:“他来英国时,我和妻子为他做了导游,哈哈,现在仍记忆犹新。”

马拉多纳:“哪里都有他的球迷,他是一个被神化的人。”

球王贝利:“他统治着整个篮球界,他似乎比我出名。”

回首公牛王朝,乔丹的篮球生涯充满传奇色彩,但是在乔丹最光辉灿烂的时候,他却选择了急流勇退。也正是这一次的撤退,给世界乔丹迷留下了一个完美的背影。

完美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缺憾,缺憾也是一种完美。1998年的完美谢幕,他没有什么需要证明了。

引退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学,是一种善始善终的美丽。它的关键是“终”的时机和方式。顺利抽身退出要比顺利地进入时更难,因为山顶很美,因为下山的时候人一般都比较疲惫。

滚动的石头上不长青苔,不下这座山便上不了那座山。人的一生会爬无数的山。每一座山都是那样的别致,但没有一座山真的值得你永远地留下来。

影响引退的一个因素是贪恋,另一个因素就是贪恋我们过去的成绩。对于人生利益,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过分执著。所谓不过分执著,就是不偏执于某一个方面、某一种企图、某一种目的、某一种过程。任何偏执都可能使人失去正确的判断,从而失去了美景,贻误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