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爷爷、奶奶、二婶、谢辽沙和谢小雅进山采蘑菇。他们起了个大早,带着一些吃的东西,天刚蒙蒙亮就进山了。
谢辽沙和谢小雅埋怨爷爷起得太早,想睡懒觉。
爷爷说,“起早了才能采到好蘑菇,起晚了好蘑菇都让别人采走了。”
山里有各种各样的蘑菇,比如松蘑、黄蘑等等,这些蘑菇的味道鲜美极了。采的蘑菇吃不了,还可以晒成蘑菇干,留着冬天当菜吃。每年夏天,山村里家家户户要晒一些蘑菇干,还有的人家留到过年才吃。
谢辽沙也爱吃山里的蘑菇,他最吃的是小鸡炖蘑菇。
他们拿着小刀和布口袋,还有篮子。清凉的小风吹着,让人感到很凉爽。
越往山里走,空气越新鲜。呼吸着山里的新鲜空气,听着鸟儿欢快地歌唱,谢辽沙感到心里很舒服。
路上没有人,显得空空荡荡。
快进山时,太阳出来了,鲜红的太阳冒出东方地平线。
太阳红得像一团火。
谢小雅指着冉冉升起的红日说,“多漂亮的一块儿大蛋糕啊,真想吃。”
“ON ON!(不不!)”谢辽沙摇头,“那不是蛋糕,那是烤羊心,再来点儿啤酒的话,肯定更ok!”
“好好说中国话,不要放洋屁。”奶奶不高兴了。
“我是人,不是羊,不会放羊屁。”谢辽沙非常不高兴地冲奶奶喊,“奶奶,你要向我道歉。”
“我向你道歉?你搞错了没有?” 奶奶不肯道歉。
“没有搞错,你要向我道歉。”
“我向石头道歉也不向你道歉。”奶奶倚老卖老地说,“我是你奶奶。”
“你是我奶奶也不行。”谢辽沙说,“在美国,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错了就要道歉,大人和孩子是平等的。”
“道歉吧老太婆,你错了,就要道歉。”爷爷说。
“我是他奶奶,走遍天下,没有奶奶向孙子道歉的道理。”奶奶显得特别不讲理。
“就是没有老人给孙子道歉的道理。”二婶说,“奶奶是老人,老人说得对的就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
“错的就是错的,错的怎么会是对的呢?”谢辽沙说,“我把人杀了,本来就是错的,难道你们能说是对的吗?”
“杀人是错的,我是说……我跟你也说不清了。”奶奶反正不想道歉。
“快道歉吧。”爷爷说,“老人说错话,办错事儿,特别是对孩子,更应该道歉。孩子蛮不讲理,或者蛮横无理,都是跟大人学的。”
“你说我蛮不讲理和蛮横无理?”奶奶急了。
“我没说你,你一贯正确,谁敢说你啊。”爷爷嬉皮笑脸,抬举奶奶地说,“还是向孙子道歉吧,你是中国的老太太,中国是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又是一个十三亿人的大国,你是大国的老太太,要有大国的风度,向孙子道歉不丢人,这也是跟国际接轨嘛。”
爷爷很会说话,把奶奶哄高兴了,她向谢辽沙道歉说,“孙子,对不起,是奶奶不对,奶奶不该说那么难听的话,请原谅。奶奶爱你。”说着,学着用美国方式拥抱了一下孙子谢辽沙。
“没关系,我原谅你了。”谢辽沙也亲了一下奶奶。
“和平的景象多好啊。”爷爷夸奖着奶奶和孙子。
“讲个故事吧,太闷了。”谢小雅央求爷爷。
“好!我给你们讲个我和你奶奶的老故事。”
“你不会说我老太太坏话吧?”奶奶警惕地看了爷爷一眼。
“哪儿能呢,我表扬你。”爷爷说。
“表扬我?那我批准了,说吧。”奶奶笑了。
“对你们这些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古老很古老的故事了。”爷爷讲起来,“我和你们的奶奶年轻的时候,我进城上大学了。我是个离家三步远就想家的人,我就给远方的、你们的奶奶、我的女朋友写信。那时她很美丽,比桃花还美,比美人蕉还美,比美梦还美,比美国还美;我为了表达对她深深的爱,就在信的后面画上了一颗鲜红的‘心’,然后又在‘心’上画了一支剑,然后又画了一串剑穿‘心’的图画。我不是画家,我画这些是为了让你们的奶奶知道我是多么的爱她。画完了以后,我又写上了一句话:瞧我有多爱你!我把信寄给你们的奶奶,不久我收到了她的信,她在信中问到:你画那串羊肉串是什么意思?”
“哈哈哈……那是奶奶想吃羊肉串了,笑死我了。”谢辽沙笑起来。
“我知道那不是羊肉串,我们老师说那是丘比特的箭。”谢小雅说,“爷爷画的是爱神丘比特的箭,凡是被丘比特的箭射到的人,心中会立刻燃起恋爱的热情。奶奶,恋爱是什么?”
“恋爱是洗脚水。”奶奶说。
“啊,恋爱是洗脚水?”谢小雅有些吃惊。
“恋爱不是洗脚水,是最美的玫瑰,我妈咪说的。”谢辽沙说,“奶奶太可爱了,不知道爷爷用丘比特的箭射中她了。”
奶奶脸红了,“不是奶奶太可爱了,是奶奶太少学问了。你们俩要好好上学,别人念到博士后,你们要给我念到博士前……”
奶奶的话太搞笑了,大家笑傻了。
“老太婆,不懂就不要瞎说。”爷爷打住笑,认真地解释说,“博士后指的是一些获得博士学位的人,1983年至198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两次致信邓小平同志,建议中国实行博士后制度。1984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李政道,并仔细听取他的关于实施博士后制度的意见和方案,邓小平当即表示:‘这是一个新的方法,是培养使用科技人才的制度。’次年7月,国务院批准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试行博士后制度的方案——博士后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
“次年是什么意思?”奶奶问。
“次年就是下一年,第二年。”爷爷说。
大家说说笑笑来到山里。
前几天山里下了几场雨,有很多蘑菇,一片一片的像盛开的花朵。
“蘑菇真多啊!”谢辽沙喊起来。
“蘑菇多得跟星星一样啊!快采啊!”谢小雅也喊着。
大家在树林里埋头采蘑菇,都不说话了。
谢辽沙采了一会儿蘑菇,累了,伸懒腰时,抬头看见树上长着一个大蘑菇,他喊叫起来,“爷爷快看!树上有个好大好大的蘑菇。”
大家听了,都围拢过来。
“我来帮你。”爷爷说。
“没经过我的允许,你不能随便帮我,这是美国的规矩。”谢辽沙说。
“美国的臭毛病不少。”奶奶小声嘟囔着。
“我自己来!”谢辽沙说着,找了根儿树枝,想把蘑菇捅下来。
蘑菇长得很结实,谢辽沙用力捅了很久,才把它捅下来。
蘑菇正好掉在谢小雅的脚下,她把它捡了起来交给谢辽沙,谢辽沙欣赏着。那蘑菇是黄褐色,跟一顶帽子似的,用鼻子闻闻,有一股清香的味道。
谢辽沙很自豪。
大家又继续捡蘑菇,捡着捡着,谢小雅找到几个像喇叭花一样的蘑菇,上面有玫瑰红色的花纹,非常漂亮。
“看!多漂亮的蘑菇啊。”小雅拿给大家看。
“不要那蘑菇,它是毒蘑菇。”奶奶说,“喇叭花一样鲜艳的蘑菇是毒蘑菇,这种蘑菇雨后很常见,不能吃,吃了会中毒。”
“真的会毒死人吗?”谢辽沙问。
“当然。”奶奶说,“有一年,一户人家误吃了山里的毒蘑菇,全家死得只剩下一个六岁的小姑娘,很惨。那些蘑菇很好看,五颜六色的,可它们是毒蘑菇,我们山里人管它们叫鬼菇,因为那大多是坟头长出来的。”
“山里的孩子大都认识毒蘑菇,你们记着,颜色花哨的就是有毒的。”二婶说。
“采一次蘑菇,长不少知识。”谢辽沙很满意。
采了半天蘑菇,每人都采了很多,一个个累得腰酸背痛。爷爷捶着腰,看看当顶的太阳说,“到中午了,也累了,饿了,休息吃午饭。”
大家找了个有山泉水的地方,坐在树下休息吃午饭。吃过午饭,大家喝山泉水,山泉水很甜。二婶也把手伸到水里,捧着水喝起来,喝了一会儿,喊叫起来,“哟,我忘了,我这是老寒手,不能沾凉水。”
“你的老寒手还没好啊?”奶奶问。
“没有。”
“什么是老寒手?”谢辽沙问。
二婶说,“老寒手是一种病。我生雅雅时,没坐完月子就用凉水洗衣服,落下个见凉水就手疼的病根儿。有人说,逮只狐狸,用狐皮做双手套,戴上三年,就会把手疼的病治好。”
“真的吗?”谢辽沙又问。
“真的。”
“前天我和小雅还碰上一只狡猾的老狐狸,让它跑了。”谢辽沙说,“那天我给你逮只狐狸,给你做一双狐皮手套,治好你的病。”
“那先谢谢你了。”二婶说。
大家又休息好了,也玩好了,爷爷觉得该下山了,就招呼大家下山。
他们路过一道沟时,听到一阵恐怖的叫声。
“鬼!”谢小雅吓得躲在妈妈身后。
“别怕,大白天那会有鬼。”妈妈虽然这样说,还是被鬼叫一样的声音吓得头皮发紧。
“好像是狐狸叫?”奶奶说,“好多年没听见狐狸叫了。”
爷爷听了听,乐起来,“是狐狸,有狐狸被夹住了,快找!”
他们很快在山沟里找到了惨叫的狐狸,它的一条后腿被猎人下的铁铗子夹住了,腿上的血已经凝固了。
谢辽沙一看,高兴了,“二婶,你有狐皮手套戴了,我可以给你尽孝心了。”
谢辽沙说着,举起刀就要砍下去时,那狐狸突然流泪了,两只前腿向谢辽沙跪下来。
谢辽沙没有多想,只是感到有些滑稽,刚要狠心用刀劈下去,被奶奶大声喝住了,“住手!”
“为什么?”谢辽沙问。
“你看看!你看看!”奶奶用手指着附近的三只哀叫的小狐狸说,“它有儿女啊!放了它吧。 ”
“放了它吗?”谢辽沙看看二婶。
“放了它吧。”二婶点点头。
“你不是想要狐皮做双手套吗?”谢辽沙不理解。
“罪过啊。”二婶说,“不能伤害狐狸,它们对我们谢家有恩啊。”
二婶给大家讲了一个狐狸对谢家有恩的故事。
那是多年前隆冬的一天,那天雪下得很大。
二婶进山砍柴去了,谢小雅等妈妈等不来,就一个人进山找妈妈去了。
山太大,到处白茫茫一片,哪儿找去啊!
谢小雅冒雪在山里艰难地走着、喊着,把腿走软了,把嗓子喊哑了,连妈妈的影子也没见着。
等二婶回到家才知道女儿进山找她了,她急了,返回去找女儿谢小雅。
二婶找了半天,也没结果,这时一只狐狸突然出现了。
它在二婶身边转了几圈儿,就非常着急地领着她走。
走了一会儿,在一道山沟里发现了谢小雅,她已经冻昏了,小嘴青紫,身上落了一层雪。那天如果不是狐狸引路,谢小雅就没命了。
二婶把谢小雅救上来,她流着感激的泪水对那只狐狸说,谢谢你,谢谢你,救命恩人啊!
谢小雅听了妈妈讲的故事,泪流满面,她哭着把夹住狐狸的铗子掰开,把狐狸放了,“去跟你的孩子们走吧。”
“慢着。”爷爷说,“我这儿有随身携带的云南白药,可以给它治伤。”说着,从口袋里摸出云南白药,给狐狸抹上药以后,用布条给它包扎了一下伤口,把狐狸放了。
“再见!”大家向狐狸一家挥挥手。
狐狸感激地看看大家,领着它的儿女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