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制胜:开口就能打动人,句句说到心里去
8388400000015

第15章 良性互动,让你在应酬中魅力无限

开口之前,先要了解他人的兴趣

每一个拜访过罗斯福总统的人,都会对他那渊博的知识感到惊讶。“不论是牧童还是骑士,或纽约的政客和外交家,”研究罗斯福的权威作家伯莱特福这样写道,“罗斯福都知道该和他说什么话题。”

罗斯福究竟如何具备的这种魅力呢?很简单!不论罗斯福要见什么人,他总是会在对方到来的前一个晚上稍晚些睡,翻阅一些对方特别感兴趣的知识。罗斯福和所有领袖人物一样,深知接触对方内心思想的妙方:就是和对方谈论他最感兴趣的事情。

似乎成功人士都懂得这个道理,耶鲁大学原教授菲利普先生,是一个非常和蔼的人。他曾经说过自己早年时的故事。

8岁那年的一个周末,菲利普去了姑妈家做客。那天晚上,一位中年人来到姑妈家。在和姑妈随便聊了几句之后,他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菲利普身上。当时菲利普对船很感兴趣,而这位来访的客人和他谈论了这方面的知识,当然令菲利普产生了特殊的兴趣。他离开之后,菲利普还对他赞赏不已。他是纽约的一位律师,本来他对有关船的事情是不应该如此热心的,甚至是根本不会有兴趣的。

后来菲利普问姑妈,为什么这位律师自始至终都在与他谈论船的知识呢?姑妈说:“因为他是一位高尚的人。他见你对船很感兴趣,就谈论这些你关注并感兴趣的话题。通过这种方法,他使自己成了一个受欢迎的人。”

菲利普教授明白了姑妈的意思,从那之后他就深深地记住了姑妈说的这些话。

可见,人人都对自己感兴趣,只要你能表达出你对别人的兴趣,主动引导对方说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你就不仅仅是一位说话的高手,更是一位操控人心的高手。

纽约电话公司曾对电话中的谈话内容做过详细研究,以了解哪些字在电话中是最常用的。结果发现用得最多的是“我”。在500次电话谈话中,这个字曾被用过3990次。

当你看一张你也在里面的团体照片时,你会先看谁呢?如果你以为别人对你很关心,那么就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假如你今晚死去,将会有多少人来参加你的葬礼?”

“如果你不关心别人,别人会关心你吗?”

假如我们只想让别人注意自己,让别人对我们感兴趣,我们就永远也不会有许多真挚而诚恳的朋友。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用那种方法交来的。

维也纳已故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写过一本书叫《生活的意义》。在那本书中,他说:“对别人漠不关心的人,他的一生困难最多,对别人的损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是由这些人造成的。”也许你读过几十卷关于理学方面的书,但是却再也找不到比这句话对你和我更重要的了。我并不喜欢重复,但阿德勒这句话太具有深意了,所以我希望重复一下:“对别人漠不关心的人,他的一生困难最多,对别人的损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是由这些人造成的。”

如果我们想要交朋友,并成为受人欢迎的说话高手的话,就要用热情和生机去应对别人。当别人给你打电话时,你也应该用同样的心理学。你和他说话的声音,要表示出你是如何喜欢他给你打电话。纽约电话公司开设了一门课程,专门训练公司的接线员,要求他们在说“请问您要拨什么号码?”时,要向对方表达出“早安,我很高兴为您服务”的语气。明天我们接电话时,也要记住这一点。

这种哲学在商业中管用吗?让我们来看一下。

查尔斯·华尔德是纽约市一家大银行的员工,他有一次受命准备一份关于某公司的机密文件。他知道某个人掌握了他所急需的这些材料。

于是,华尔德就去拜见这个人,他是一家大实业公司的董事长。正当华尔德被引进董事长办公室时,一位青年女子从门外伸进头来,告诉董事长说她今天没有什么可给他的邮票。

“是这样的,”董事长对华尔德解释道,“我正在为我12岁的儿子搜集邮票。”

华尔德向他介绍了自己的来意,开始问他一些问题。这位董事长的回答十分含糊不清——很明显,他不愿讲话,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引起他的兴趣并令他开口的,因此这次会谈变得简短而枯燥。

“说实话,我当时不知如何是好,”华尔德后来回忆这件事时说,“然后,我想起他的秘书对他说过的话——邮票,12岁的儿子……同时我又想起我们银行的外汇兑换部经常收集邮票——世界各地寄来的信上取下的邮票。

“第二天下午,我再次前去拜访这位董事长,并请人传话进去,说我有些邮票要给他的儿子。结果呢,我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即使是他要竞选国会议员,也不可能那么热情地握着我的手了。他发出善意的微笑,说:‘我的乔治肯定会喜欢的。’他抚摸着邮票,不断地说,‘看这张!这可是无价之宝啊!’

“我们花了一个小时谈论邮票,并看了他儿子的照片。然后,他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谈到了他所知道的一切情况,又把他的下属叫进来询问。他还给他几位常有来往的人打了电话——他把所有的事实、数字、报告以及信件全都给了我。用一位新闻记者的话来说,我得了一个‘大丰收’。”

在公元前100年,古罗马著名的诗人西拉斯就曾说过:“我们对别人产生兴趣的时候,恰好是别人对我们产生兴趣的时候。”所以,与人相处的重要一条原则就是:真诚地关心他人,讨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切莫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打断对方的讲话是没有礼貌的行为,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在聚会时,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但是许多人过分相信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往往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中途插嘴,因此常常引起误会。这种急躁的态度,很容易带来麻烦,不仅会弄错了话中的意图,还会因中途打断对方而显得失礼。

听人讲话,务必有始有终。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却不多。有些人往往因为怀疑对方所讲的内容,便脱口而出:“你这样说不太好吧。”或因不满意对方的意见而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当对方有些停顿时,抢着说:“你要说的是不是这样……”由于你的插话很可能打断了他的思路,要讲些什么他反而忘了。打断对方的讲话是没有礼貌的行为,有时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说不定对方会想:你来讲好了。

也许由于你的插话,会导致对他们有利的解决办法告吹,到后来场面气氛就会转为尴尬而无法收拾。此时,大家一定会觉得你没有礼貌,进而人家都厌恶你,导致社交失败。

一个精明而有教养的人在与别人交谈时,即使对方长篇大论地说个不休,也绝不会插嘴,因为打断他人的言谈,这种行为不礼貌不说,而且什么事情也不易谈成。

在社交场上,也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当你的一个朋友和另外一个不认识的人聊得起劲,此时,你可能就会有加进去的想法。因为你不知道他们的话题是什么,而你突然加入,可能会令他们觉得不自然,也许因此话题接不下去。更糟的是,也许他们正在进行着一项重大的谈判,却由于你的加入使他们无法再集中思想而无意中失去了这笔交易;或许他们正在热烈讨论,苦苦思索解决一个难题,正在这个关键时刻。有一点要注意,你不要静悄悄地站在他们身旁,好像在偷听一样,尽可能找个适当机会,礼貌地说:“对不起,我可以加入你们吗?”或者,大方地、客气地打招呼,叫你的朋友介绍一下,自然地加入谈话。你千万不要打断他们的话题,也不要制造尴尬的气氛。

当然,聚会中插话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但一定要注意插话的分寸,不能乱插一通,否则会影响聚会的氛围,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麻烦。

假设一个人正讲得兴致勃勃时,你突然插嘴:“喂,这是你在昨天看到的事吧?”说话的那个人因为你打断他说话,绝对不会对你有好感,很可能其他人也不会对你有好感。许多不懂礼貌的人总是在别人谈着某件事的时候,在说到高兴处时,冷不防半路杀进来,让别人猝不及防,不得不偃旗息鼓。这种人不会预先告诉你,说他要插话了。他插话时有时会不管你说的是什么,而将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有时是把你的结论代为说出,以此得意扬扬地炫耀自己的口才。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让说话的人顿生厌恶之感,因为随便打断别人说话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尊重别人。

培根曾说:“打断别人,乱插嘴的人,甚至比发言者更令人讨厌。”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最无礼的行为。

有一个老板正与几个客户谈生意,谈得差不多的时候,老板的一位朋友来了。这位朋友插进来了,说:“哇,我刚才在大街上看了一个大热闹……”接着就说开了。老板示意他不要说,而他却说得津津有味。客户见谈生意的话题被打乱,就对老板说:“你先跟你的朋友谈吧,我们改天再来。”

客户说完就走了。

老板的这位朋友乱插话,搅了老板的一笔大生意,让老板很是恼火。随便打断别人说话或中途插话,是有失礼貌的行为,但有些人却存在着这样的陋习,结果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就破坏了自己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会有情不自禁地想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但如果不去了解别人的感受,不分场合与时机,就去打断别人说话或抢接别人的话头,这样会扰乱别人的思路,引起对方的不快,有时甚至会产生误会。

根除随便打断别人说话的陋习,在别人说话时千万不要插嘴,要做到不用无意义的评论打乱别人说话,不为争论鸡毛蒜皮的事情而打断别人的话题。那么你就能获得好人缘,获得别人的喜欢和接纳。

谈吐幽默风趣,让你左右逢源

大家都喜欢跟幽默的人交往。因为幽默的人更容易接近,能够带给别人一种亲切感。幽默的人,他们身边的人自然而然会被他睿智的内心世界所吸引,使周围的人愿意向他靠拢。

幽默能显示一个人的风度、素养和魅力,能让人在忍俊不禁、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工作、生活和学习。幽默是一种高深的说话艺术,幽默不仅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欢乐和愉快,同时也可以提高个人的语言魅力,为谈话锦上添花。生活中更应该具有幽默感,在那些具有幽默感的人身上都会有一种不同凡响的魅力。

多数人在公开场合中都不太幽默,不是因为他没有幽默感,也不是因为他缺乏表达幽默的能力,而是因为他有一种思维定式:在公共场合中要保持认真、严肃的工作作风。你若过于严肃,别人往往不知该如何与你沟通,要迈开交流的第一步实在很难,因此容易与你保持距离。

如果我们想在人际关系中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那么幽默明显就是一个最好的方法。如果你懂得并善用幽默,你将很容易被别人所接受。特别是当众人被你逗得开心地欢笑时,你会在众人的欢笑中更加看清你自己,从而对别人更加坦诚。于是,你就可以拥有温暖而和谐的友情,甚至你还可以和那些只见过一面的人成为很要好的朋友。这就是幽默的力量。

用轻松的心情面对生活,用幽默、自嘲的方法去化解问题才能使许多小小的烦忧消弭于无形之中,避免产生更大的忧虑。你用轻松幽默的方式为他人营造了一个温暖的氛围,这就向他们传达了那些小事完全没有必要放在心上,并让他人更加开心,你也因此给别人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下面这则使气氛由尴尬转为融洽的故事也可以证实我的说法: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希望能在订婚宴上给未婚夫的家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于是她笑容满面地走进了屋子,不料一不小心把一个座灯碰倒了,接着灯又把小桌子弄翻了,最糟糕的是她自己也跌在了小桌子上,形象十分狼狈。

但是这位姑娘急中生智,马上站起来说:“看,我还能表演杂技呢!”

就是她这样自嘲的戏谑即刻扭转了宴席上尴尬的气氛,她不但消除了别人的紧张情绪,也表现出了她自己的自信,最终给在座的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可见,一句得体的幽默会消除一场误会,一句巧妙的幽默言辞能胜过好多句平淡无味的攀谈。

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如果你总能适时地妙语连珠、谈笑风生,那么,你肯定就很容易接通感情的热线。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在适当的场合,以幽默的谈吐来增强交际的生动性和亲切感,已被看成是一个人的优点,国外把“有幽默感”作为评价人格好坏的标准之一,可见,幽默感对人们来说是何等重要。

当然,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一定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适当的选用幽默话语。另外,幽默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人的才能不一样,有的会幽默,有的不会幽默。不会幽默的人,则不必强求。否则,故作幽默,反而弄巧成拙。

当然,幽默感也像其他技巧一样可以培养出来的。你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提高你的幽默感:

(1)专门建立一个收集好玩卡通书和笑话的收藏库。

(2)把有趣的东西贴在随时看得见的地方,这样你就能在每次看到这些东西时笑出来。

(3)把你最喜欢的滑稽电影、滑稽书籍收集在一起,时不时翻阅一下。

(4)回忆自己当初做过的事情,把它们写成一些有趣的轶事或可笑的故事,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那些过去让你辗转反侧的事情也是十分可笑的。

当然,凡事都要有个分寸,幽默也要合时适“度”,不能违背礼仪。在人际交往中,开个得体的玩笑,可以松弛神经,活跃气氛,创造出一个适于交际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如果过了度,做出了有失礼仪的事,则其效果肯定也将适得其反,伤害感情。

“冷场”的秘密宝典

在面对冷场的尴尬情景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出来打圆场。那什么是打圆场呢?它是指交际双方因为某种原因产生误解、不快、尴尬或即将引发不必要的争端时,第三者及时适宜地出面,把此事向好的、吉祥的、有利的、愉快的方面加以解释,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把双方的矛盾“扼杀”在“摇篮”中的一种方式。打圆场辞令,就是在这种解说、解释中所运用的机智、巧妙、智慧、灵活、幽默等让双方都能接受的恰当得体的语言。

在交际活动中,由于交际双方彼此缺乏了解以及种种突发事件的存在,往往会导致尴尬或僵持场面的出现,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人站出来打圆场,那么就很可能引起一方或双方的不快,干扰事情的正常进行,甚至影响到彼此的关系和友情。由此可见,在交际中把握对方的心理,审时度势,然后凭借恰到好处的解说来化解尴尬与僵局,这确实是一项值得重视的能力。要想成功地打圆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其一,制造幽默的气氛。其二,强调事件的合理性。其三,肯定交际各方的价值。其四,指出交际各方观点的合理性。其五,根据事物与语言的谐音关系向好处发挥。其六,根据事物与语言的意义关系向好处联想。其七,从问题或事物的反向去思考。其八,把事物、事件原来的概念和意义引申。其九,把事件加以善意的曲解。其十,换一个角度重新解释。

1.制造幽默的气氛

在现实生活中,过于严肃和枯燥的东西往往不易为人接受,所以人们会想方设法把它变得灵活些、有趣些。在交际场合中也是一样,如果某个较为严肃、敏感的问题搞得交际的双方都很尴尬,甚至于阻碍了正常交际的顺利进行时,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幽默的解说将其诙谐化,利用它把原来被搞僵的场面激活,使交际活动得以顺利推进。

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国宴上,外宾见了盘内汤菜中的笋片的样子是法西斯纳粹的标志的形状,感到迷惑不解,于是询问陪同同志。陪同同志一看,发现是民族图案“万”翻滚后造成的,便解释说:“这不是法西斯标志,是中国传统图案,叫‘万’字,象征福寿绵长,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接着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我们大家一齐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听了这机智巧妙的解说,宾主哈哈大笑,气氛更加友好热烈,这道汤菜很快被吃了个净光。

在这一外事交际活动中,中国传统图案“万”字符由于与法西斯的标志相似,结果制造了尴尬局面,这一事件当然令宾主都感到不悦。然而,机智过人的陪同同志使用了“将严肃问题诙谐化”的交际技巧,在对“万”字符进行解说之后,号召大家吃掉法西斯,结果一下子令僵化的气氛活跃起来,宾主双方的尴尬与疑虑烟消云散。

2.强调事件的合理性

人们之所以在交际活动中陷入窘境,常常是因为他在特定的场合做出了不合时宜、不合情理或有辱身份的举动,而旁人又往往不便于直接指出这种举动的不合理性,于是进一步导致了整个局面的尴尬或僵持。在此情形下,最行之有效的打圆场方法莫过于找一个视角或借口,以合情合理的依据来证明对方举动在此时是正当的、无可厚非的。这样一来,个人的尴尬解除了,正常的局面也得以继续下去了。

有一次,一位著名演员和丈夫举办一次敬老宴会,请文化艺术界许多著名前辈参加。90多岁的老画家由他的看护陪同前来。老人坐下后,就拉着一个年轻女演员的手目不转睛地看。过了一会儿,老人的看护带点责备的口气对老人说:“你总看别人做什么?”老人不高兴了,说:“我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不能看她?她生得好看。”老人说完,脸都气红了,弄得大家很尴尬,此时这位演员笑着对老人说:“您看吧,我是演员,不怕人看。”

在这个例子里,年轻的女演员恰当地使用了“强调事件合理性”的打圆场技巧。在有许多文化界老前辈参加的宴会上,90多岁的老画家拉着女演员的手目不转睛地看,这确实是有悖常理的举动。考虑到老画家的地位和自尊问题,女演员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对此事的态度,而是以“自己是演员”为依据,证明老画家看自己是正当而合理的,给老人铺了一个舒服的台阶。老人顺利摆脱了尴尬,宴会就可以正常继续下去了。

3.根据谐音向好处发挥

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猝不及防的意外事件,往往会让当事者遭遇尴尬、不快或引发不必要的麻烦,轻则烦恼伤心,重则结下疙瘩,有的甚至一生都在心中笼罩着一层厚厚的阴云。这时如果利用突发事件及事物与语言间的关系进行机智巧妙的阐释,就会使当事者转忧为喜。

4.根据意义关系向好处联想

生活中的任何事物之间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如果细心体味、挖掘与联想,总能找到内在的联系。打圆场者就是根据事物、事件同语言之间的意义上的关系进行巧妙、积极的推衍联想、生发,从而将两者紧密地联想在一起,做出一种吉祥、快乐、令人高兴的解释,使对方从烦恼与不快中解脱出来,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这从表面看是辞令,其实更本质的东西是打圆场者的思维与智慧。

5.加以善意的曲解

在交际活动中,交际的双方或局外人由于彼此不甚了解,常常会做出一些让对方迷惑不解的举动,导致尴尬、紧张场面的出现。为了缓解此种局面,我们可以采用故意曲解的策略,假装不明白尴尬举动的真实含义,而给出有利于局势好转的理解,进而一步步将局面朝有利的方向引导过去。

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偕夫人赖莎访美,在赴白宫出席里根的送别宴会的途中,他突然在闹市下车,和站在路旁的美国行人握手问好。苏联保安人员急忙将汽车扭转回头,冲下车,围上前去,并喝令站在戈尔巴乔夫身旁的美国人赶快把手从裤袋里抽出来(怕他们口袋内藏有武器)。行人被搞得不知所措,有人责问这是为什么?站在戈尔巴乔夫身后的赖莎十分机智,赶快打圆场,向被责问的美国人解释说:“他们的意思是要你们把手伸出来,跟我丈夫握手。”

这种随机应变、顺水推舟的圆场话真是两全其美,既维护了苏联领导人与美国人的友好感情,也消除了由此带来的尴尬局面。顿时,周围的美国人都伸出手来同戈尔巴乔夫等人握手致意。

人际交往,语言宜周详

无论一个人在社会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充当什么样的身份,语言一直是维持人际关系良好互动的工具之一。

语言看似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却直接影响着你的形象,以及别人对你的态度。语言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人的名片,谈吐大方的人总是更受人欢迎的。可以说,“优雅的语言是与人共处的金钥匙”,这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为珍贵的东西。

语言是双方信息沟通的桥梁,是双方思想感情交流的渠道。语言在人际交往中占据着最基本、最重要的位置。语言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能随着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而表达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说话礼貌的关键在于尊重对方和自我谦让。

称谓是开启交流之门的第一把钥匙。无论是新老朋友,一见面就得称呼对方。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人们比较看重自己业已取得的地位。对有头衔的人称呼他的头衔,就是对他莫大的尊重。直呼其名仅适用于关系密切的人之间。你若与有头衔的人关系非同一般,直呼其名来得更亲切,但若是在公众和社交场合,你还是称呼他的头衔会更得体。对于知识界人士,可以直接称呼其职称。但是,对于学位,除了博士外,其他学位就不能作为称谓来用。

在比较正规的社交场合,与师长或身份、地位较高的人交谈时,与人初次打交道或会见不太熟悉的人时,或者出席会议、谈判等公务场合时,需要用到敬语。如我们日常使用的“请”字,第二人称中的“您”字,代词“阁下”“尊夫人”“贵方”等;另外还有一些常用的词语用法,如初次见面称“久仰”,很久不见称“久违”,请人批评称“请教”,请人原谅称“包涵”,麻烦别人称“打扰”,托人办事称“拜托”,称赞别人的见解称“高见”等。这些敬语虽然都是简简单单两三字,但其在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与“敬语”相对的是谦语,是向人表示谦恭和自谦的一种词语。谦语最常用的用法是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和自己的亲属。例如,称自己为“愚”,称家人为“家严、家慈、家兄、家嫂”等。自谦和敬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尽管日常生活中谦语使用不多,但其精神无处不在。只要你在日常用语中表现出你的谦虚和恳切,人们自然会尊重你。

雅语是指一些比较文雅的词语。雅语常常在一些正规的场合以及一些有长辈在场的情况下,被用来替代那些比较随便,甚至粗俗的话语。使用雅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尊重他人的个人素质。在待人接物中,要是你正在招待客人,在端茶时,你应该说:“请用茶。”如果还有点心招待,可以说:“请用一些茶点。”假如你先于别人结束用餐,你应该向其他人打招呼说:“请大家慢用。”雅语的使用不是机械的、固定的。只要你的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人们就会对你的个人修养留下较深的印象。

恰当地使用好这些细节语言,就可以帮助你恰到好处地处理人际关系。但是,一定要注意语言使用的恰当性,虽有“礼多人不烦”的说法,但过分夸张地运用这些词语,又不免给人留下刻意奉迎的印象,有时甚至会影响他人对你能力的怀疑。记住上面列出的敬语、谦语、雅语还不足以应付每天的职场,你还要记住以下一些常用词汇:

(1)见面语:“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您好”“很高兴认识您”“请多指教”“请多关照”等。

(2)感谢语:“谢谢”“劳驾了”“让您费心了”“实在过意不去”“拜托了”“麻烦您”“感谢您的帮助”等。

(3)致歉语:“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请稍等”“请多包涵”等。接受对方致谢或致歉时:“别客气”“不用谢”“没关系”“请不要放在心上”等。

(4)告别语:“再见”“欢迎再来”“祝您一路顺风”“请再来”等。

(5)忌用语:“喂”“不知道”“笨蛋”“你不懂”“你能死了”“狗屁不通”“猪脑袋”等。

在各种场合都不免有与人接触交流的机会。古有训: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不管是名流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作为交谈的双方都应该是平等的。交谈一般选择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但是,有些不该触及的问题,比方对方的年龄、收入、个人物品的价值、婚姻状况、宗教信仰,还是不谈为好。打听这些是不礼貌和缺乏教养的表现。

说话通常是为了与别人沟通思想,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必须注意说话的内容,其次必须注意说话时声音的轻重,使对话者能够听明白。

说话时与人保持适当距离,除了考虑对方能否听清自己的说话,还存在一个怎样合乎礼貌的问题。从礼仪上说,说话时与对方离得过远,会使对话者误认为你不愿向他表示友好和亲近,这显然是失礼的。然而如果在较近的距离和人交谈,稍有不慎就会把唾沫溅在别人脸上,这是最令人讨厌的。有些人,因为有凑近和别人交谈的习惯,又明知别人顾忌被自己的唾沫溅到,于是先知趣地用手掩住自己的嘴。这样做形同“交头接耳”,样子难看也不够大方。因此从礼仪角度来讲,一般保持一两个人的距离最为适合。这样做,既让对方感到有种亲切的气氛,同时又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在常人的主观感受上,这也是最舒服的。

由此可见,在生活当中若一个人总是习惯于出言不逊,那么他自然很难得到他人的喜欢。因此,我们在日常交往当中一定要注意礼貌待人,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1)不说粗话:一直以来,我们都要求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雅。尤其是现代网络暴力充斥的时代,更是要远离不文明礼貌的用语,要知道或许就是你的一句不经意的粗话会使你苦心经营的形象瞬间垮塌。

(2)注意展现你的良好教养:在交际的过程当中,说话讲求分寸、讲礼节,用语雅致,谈话内容积极等,这些都是你有教养的体现。此外,有教养的人还会在别人不经意的冒犯之后懂得尊重和原谅他人,并且对于他人的缺点错误能够委婉而善意地指出。

酒桌上的巧言妙语

好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在洽谈业务、迎宾送客、传递友情等方面可以起到独到的作用。所以,作为一个聪明人,探索一下酒桌上的语言奥妙,将有助于你达到良好的公关效果。

在酒桌上的言谈举止尤其要引起人们的注意:

1.酒席桌上,切忌私语

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

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让人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2.瞄准宾主,把握大局

大多数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图。

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学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

4.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

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清主次。熟悉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的局面。

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于某位客人在席上时,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6.察言观色,了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7.锋芒渐射,稳坐泰山

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实力。

灵活应变,巧妙拒绝他人的劝酒

面对别人劝酒时,你不好不给面子,扫大家的兴,但喝得太多会伤身,那么如何才能拒绝别人的劝酒,又不扫大家的兴呢?这就要做到灵活应变,为自己找一个合理的借口。

1.工作论

每逢主陪、副陪和桌上其他人员表示劝酒时,你都可以面不改色,心不跳,轻轻松松、口口声声地以工作为由婉言拒绝喝酒。其表现为“我下午(晚上)还有工作(或者加班),并且工作是单位领导亲自安排的,非常重要,如果喝多了肯定耽误工作,如果耽误工作肯定会得到领导批评,如果得到领导批评肯定影响或破坏在领导心中美好的形象,等等”。劝酒的人听到你把喝酒提高到了事关个人前途命运、政治生命的高度,肯定会网开一面了。

2.酒量论

别人请你喝酒,你可以以酒量小为由,将别人的热情劝酒拒于“千里之外”。其表现为:当其他人都喝白酒时,你就说“我白酒不行,啤酒还能抵挡一阵”;当其他人都喝啤酒时,你就说“我现在喝啤酒不行,白酒能稍微喝一点”。

3.身体论

实事求是地说,过量饮酒是对身体健康颇有危害的。每个喜欢喝酒的人恐怕都知道喝醉后呕吐、情绪失控、破坏健康等危害。你可以“身体欠佳”为由,轻而易举地将劝酒者拒之门外。其主要表现为:要么说“近几天有些感冒,嗓子发炎,打着针呢”;要么说“最近胃不好受,正吃着药呢”;要么说“今天身体有特殊情况,不能喝酒”;要么说“身体不适应,喝酒就过敏”;要么不说话,从口袋里直接把药品拿出来示众等等。另外还有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等理由。你把喝酒上升到关系到生命、关系到健康的高度,如此危言耸听,劝酒者只好知难而退了。

4.家务论

凡是成年人都有体会,家务活是个无底洞,只要想干家务,就永远没有干完的时候。重要的家务活有:打扫卫生、做饭洗衣、照看老幼等等。如果你以家务活多为由,三下五除二就可以将劝酒者打发回去。其主要表现为:“晚上要回去看孩子(孩子尚不足5周岁),陪孩子玩玩具,看电视,讲故事”;“下午下班时要买菜、要买馒头、要做饭”;“不能喝酒,还要接老婆下夜班”等等。你把喝酒提高到事关家庭安定团结、和谐和睦的高度,劝酒者只好不强人所难了。

5.安全论

在酒场上有一类人可拒绝一切劝酒,不但理由充分,而且义正词严。毫无疑问,这类人非驾驶员莫属。不管别人如何花言巧语,如何情真意切,如何热情迫切,驾驶员只要说“我开着车,不能喝酒,请为安全考虑吧。”此言一出,谁人还劝?别人也就不好再强求了。你把喝酒上升到本人和他人生命财产以及事关无数人家庭幸福的高度,劝酒者无功而返也可理解了。

6.感情论

酒喝的多少,有时候要看感情的亲疏。感情深,酒量允许,自然可以多喝一点;感情浅,自然可以随意喝。比如说,领导敬酒,不管是不是第一次,你可以说:多年来一直得到您的栽培、关怀、帮助……神态也变得诚惶诚恐,酒自然不用说,一口喝干,甚至要追加一杯。一般的同事劝酒,你可以说:我们感情这么好,以后喝酒的机会有的是……酒是能少喝则少喝,甚至不喝。

7.花朵论

此论或者称为“希望工程论”或“为了祖国的花朵论”。持此论者大多属于刚刚结婚不久想要孩子者。出门前大约老婆们都有交代,“坚决不能喝酒,否则××××”等等。此时的男士大多还是怕老婆或尊重娇妻的,所以不管众人如何花言巧语也不为之动,可谓“任尔东南西北风”了。此招乃最具有杀伤力的一招。

以上是一些初步总结,当然还有不足之处。希望不想喝酒、酒量又小、又不能拒绝场合的朋友以此借鉴,必定能笑傲酒场,无往而不胜!

宴请话语门道深,掌握好了成大事

当代人把设酒宴、办招待当成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作为举办宴会者,更需要巧妙地用语言与宾客进行沟通。

宴请客人来了之后,应当负责介绍来宾的姓名、身份、工作,不要随意夸张,不要随意渲染,必须简要,两三句便可。当来宾坐下之后,不要独自和某一个人展开忘我的长谈,必须注意处理好与众人的关系,不要对这个冷,对那个热。对于那些遭到冷落或接不上嘴的宾客,应去为其解围。宴会结束,当大家成群离去时,也应送至门口,挥手互道晚安,并应致意:“感谢各位的光临,谢谢大家把宴会气氛维持得这样好。”如果时间还早,可稍示挽留。

乘车、船、飞机远道而来的客人,心理上常常会有一种陌生感和疲惫感,对接待人员一般采取观察的态度,往往不愿多问多讲。接待人员要事先了解客人的数量及他们的身份,考虑好接待时的姿态和语言,用热情的话去温暖客人,以博得好感、消除沉闷、增进友情。请看下面的例子:

“请问您是赵总吗?我是华夏公司公关部的李军,我代表公司全体员工欢迎您的到来!”“您好!请问您是海南天启公司的王经理吗?我是丽天集团公关部的孙宁,我们郑总派我来接您,欢迎您的光临!”

接待客人时要介绍必要的安排,使客人感到踏实。请看下面的例子:

“尊贵的各位客人,我们的车正向公司迎宾楼开去,再有大约半小时就到了,辛苦大家了!”“各位贵宾,本次购销洽谈会将从明天开始,今天下午大家可以好好休息,晚上专为你们举办欢迎晚会,请各位赏光。”

送客时,你要表示歉意和祝福,使客人感到心满意足。比如:

“王总经理,恭喜您这次洽谈硕果累累,祝贵公司来年大展宏图!”“吴总,这次来到我们这边远小市,条件不好,招待不周,委屈您了,请多包涵!”“贵宾们,祝大家都走好运,祝你们事业成功!欢迎各位再来!”

有了这样的语言,就能使宾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并给大家留下热情好客的印象,有利于扩大交流与合作。

精心设计“告别语”

学会察言观色是设计告别语的基础。

在拜访的过程中,告别时的应对非常难处理。在商业谈判结束后,什么时候提出告辞才合适呢?这个时间非常不好掌握。也许有人觉得要等对方先说“那么,我们就……”时起身告辞比较合适,实际上尽量在对方提出谈判结束之前,自己主动站起来。

如果你主动说“非常感谢您今天抽出时间……”这会充分显示出你是一个很果断的人。如果被对方催促的话,你就失去了这个难得的、显示你气势的机会。一定要不断提醒自己“要主动说告辞”。

对于告别时的技巧来说,最重要的是速度和流畅性,磨磨蹭蹭是最不可取的。应该说完告辞的话后,就退出房间。尤其要避免忘记什么物品,过5分钟又回去拿这种事情,这样将会让别人对你的良好印象一下子掉到底谷。

心理学上有个非常有名的法则,认为人的记忆具有“最初效果”和“亲近效果”两种功能。也就是说,最初见面的第一印象和告别时的印象,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换言之,哪怕你只是在临别时稍微磨蹭了一点,别人也会马上给你贴上一个糟糕的标签——“这个人做事很磨蹭”。

告别时千万不要说“不好意思,我可以用一下洗手间吗?”这种话该在和对方告别之后,去别的地方上洗手间。根据记忆的法则,不论谈判的过程有多么愉快,一旦这样做,留给别人的印象马上就会大打折扣。

告别时还应再提一次对方的名字,说“那么××先生,我就告辞了”,这会十分明确地向对方传达“我已经记住了你的名字”、“今天谈得真的非常愉快”等信息,会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因为能准确地记住对方的名字,表示你对对方非常尊敬,这是一个在谈判中很有效的战术。

另外,如果谈判是在你的办公室进行,你至少要把对方送到门口。如果想表达你非常重视和对方的关系,最好把对方送到电梯或是办公楼外。这种特意相送的举动,会有效地传递你非常认可对方的心情。

如果对方先说“今天就这样吧”,你不要只说一句“好的,再见”,而不去送对方。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去送对方。要让对方深深地感受到你的善意,因此要把对方送出门。

主动告别,可以掌握主导权,顺便讲一句话:“张总,您看我什么时候再来拜访您?”主动告别给自己预留下次拜访的时间。如果别人一再看表,而我们仍然没有提出告别,那是非常不明智的。如果,对方主动提出告别,那我们就失去了主导权!

学会察言观色是拜访人员应具备的基本功!

逐客令也要充满人情味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比如当你下班后吃过饭,希望能静下心来看看书或做点事,但总有些不请自来的“好聊”分子来扰你。他可能会絮絮叨叨,没完没了,一再重复你毫无兴趣的话题,越说越起劲。你勉强敷衍,却又焦急万分,想下逐客令却又担心伤感情,难以启齿。

但是,如果你经常这样委屈自己“舍命陪君子”,你的时间就会被别人这样无情地浪费掉。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对付方法就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将“逐客令”说得美妙动听,做到两全其美:既不挫伤对方的自尊心,又能让其知趣。也就是说,要将“逐客令”下得充满人情味。

1.以婉代直

你可以用婉言柔语来提醒、暗示滔滔不绝的人:主人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与他闲聊。与冷酷无情直接拒绝的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更容易让对方接受。

比如:“今晚我有空,咱们可以畅谈一番,不过明天我就开始全力以赴地写职评小结了,争取这次能评上优秀教师。”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请你明天不要再来打搅我。

再比如:“最近我太太的身体不太好,吃过晚饭就想睡觉,咱们是不是说话稍微轻声点?”这句话的商量口气其实在传播一个十分明确的信息:你的高谈阔论影响我太太的休息,你最好还是少光临为妙。

2.以热代冷

用热情的语言和周到的招待来代替冷若冰霜的表情,让好聊者在“非常热情”的主人面前感到今后不好意思多登门。每当闲聊者登门,你就笑脸相迎,沏好香茶,捧出点心、水果,对他客气有加,这样他就会下次吓得不敢贸然再来。一般来说,你用接待贵宾的高规格来接待他,他也不敢老是以“贵宾”自居。

实际上,过分热情的实质无异于冷待。这就是生活辩证法。但以热代冷,既不失礼,又能达到“逐客”的目的,效果之好,不言自明。

3.以疏代堵

喜欢闲聊的人,大多是想用嚼舌来消磨时间,原因在于他们既无大志又缺乏高雅的兴趣爱好。如果改用疏导法,让他能有计划地完成一些事情,他就无暇光顾你这里了。显然,以疏代堵的方法能从根本上防止闲聊者上门干扰。

如果他是青年,你可以用激励的方法疏导他,比如跟他讲:“人生一世,多学些东西是很有必要的,有真才实学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你不妨多抽点时间学点你感兴趣的东西,充实充实自己。”如果他是老年人,可根据他的自身条件,诱导他培养某种兴趣爱好,如养花、读书、练习书法等。不妨对他说:“您的毛笔字那真是有功底,如果能再上一层楼,完全可以参加全市书法大赛啦!”这话一定会让他欣喜万分,跃跃欲试。一旦他有了兴趣,恐怕你请他来他都不会来了。

4.以攻代守

这种方法就是用主动出击的姿态堵住闲聊者的登门来访之路。先了解一下对方一般会在什么时候来你家,然后不妨在他来访前一刻钟“杀”入他家。这样,你就由主人变成了客人,他则由客人变成了主人。这样,你就掌握了交谈时间的主动权。你去的次数一多,他就会让你给黏在家里,本来打算去你家的习惯很快就会改变。一段时间后,他很可能就不再“重蹈覆辙”。以攻代守,先发制人,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逐客令。

拒绝别人是件不太容易的事,但一定的时候还是需要拒绝的。不过,人是需要有点风度的,即使你是在拒绝别人,也应努力以一种平静而庄重的神情讲话。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个客气的拒绝,人们是不可能非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