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音与杜峰是一对大学恋人,临近毕业的时候,杜峰对祁音说,希望她能跟随他一起回家找工作,这样两人既不用过“牛郎织女”式的生活,也方便照顾父母。祁音明白杜峰说得都在情在理,但她担心杜峰的父母不能容下她这个农村儿媳妇。因为平时在彼此的交谈中,她知道杜峰的父母排外思想比较严重,而她是农村人,两人的出生差距太大,他父母不一定接受她。杜峰很有信心地安慰她说自己是父母的独子,他们会尊重他的意见的。
就这样祁音随杜峰回到家,未来公婆见祁音温柔漂亮,又是儿子的同学,还是比较满意的,只是当他们知道祁音来自农村时,脸色一下子变得难看了。祁音敏感的意识到自己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不过,事后杜峰安慰祁音说,结婚是他俩的事,让祁音见他们只是走个程序,剩下的事他来办,如果父母反对,他们就迅速结婚,看父母怎么着。
虽然祁音和杜峰顺利结婚,并住进了公婆的大房子,但结婚不到半年,她就受到婆婆的百般刁难。有好几次,她无意中听到婆婆背地里教训儿子,说祁音有许多坏习惯和毛病,根本就不该找一个农村女孩做媳妇。杜峰为祁音辩解说,她虽然来自农村,可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很爱祁音,而且现在她已经是他们的儿媳妇,大家能成为一家人要相互善待等等。祁音虽然要经常看婆婆脸色行事,但听了杜峰这番话,心里感到暖乎乎的,暗下决心一定要忍受住婆婆的各种考验,与婆婆处好关系。
有一次,祁音的一个表妹来办事,顺道来看看她,当她听说祁音与公婆一起住时,又买了好多礼物带给老人家。祁音还在心里暗想,虽然咱们是农村人,可做人的礼数不差,看我表妹做人做事多到位啊。岂料,她婆婆听说是老家表妹来了,一脸的不高兴,祁音原本想留表妹吃饭,可表妹也看出来了,说什么也不在那儿吃饭。晚上,杜峰回家后,祁音如实把白天发生的事说了,杜峰劝她说,父母世俗了几十年,别跟他们计较。
祁音倒是不想与他们计较,公婆却处处找她茬儿。也许是祁音与杜峰说了他父母的事,他劝了父母,婆婆便不再公开让她难看,但她总会找杜峰不在家、或出差的时候找事,向祁音发难。不是嫌弃祁音做的菜太咸,就是说她做的饭太硬,要么就指责她洗的衣服不够干净。
为了不让杜峰为难,祁音不再跟杜峰诉苦,而是希望用自己的善良和孝顺来感化、感动他们,可他们还是不放过她。祁音很为难,感到实在是再也没办法忍受了。就在上个礼拜的时候,杜峰去南方出差,婆婆就想了一个无耻的招数,她把祁音刚洗过的衣服扔到了楼下,其中有一件公公花了1000块买的外套,然后唆使公公对她发火,一直把她往外赶。祁音感到好委屈啊,很想当时就给杜峰打电话,让他评评理,可她爱杜峰,不想让他为难,拨好的号又挂掉了。
祁音实在是被婆婆刁难得没办法,真的很想跟公婆大吵一架,可是既怕杜峰为难,又怕到时候他不会站在她这边,说她不孝顺老人。现在祁音怀孕了,长此以往,她真怕以后出个什么大事。
从古到今,家庭里最难处理和解决的矛盾是婆媳矛盾。多少年来,这个千古难题,令许多英雄好汉大伤脑筋。在旧社会,做媳妇的属于“弱势群体”,与婆婆无法“分庭抗礼”,那时的婆媳矛盾,表现形式只能是媳妇受婆婆的气。如今,女性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提高了,讲究平等了,媳妇和婆婆“势均力敌”,可以分庭抗礼,于是婆媳矛盾就形成了对抗的局面。
婆媳矛盾一形成,解决起来就比较棘手。祁音的婆婆有着传统的世俗观念,看不起农村人,尤其是杜峰违背他们的意愿娶了祁音当儿媳,于是耿耿于怀,处处找她的茬儿,目的就是要让杜峰看看:早就说这个农村儿媳妇不行,你看现在把家里闹得人人不得安宁。婆婆的频频发难的确可恶,尽管祁音很想与婆婆大吵一架,可吵一架,就能缓解这种紧张吗?不能。所以,她理智地选择了忍让,因为她深爱杜峰,不想让他夹在母亲和媳妇之间为难。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祁音应该将她与婆婆之间发生的事情,如实地跟杜峰谈一谈,要是杜峰明白事理,会站在她这边的。如果可能,祁音可以找一个机会再与公婆认真地谈一次,比如在过节的时候,好好把自己想法和自己的理解告诉他们。
如果实在无法调和与婆婆的关系,祁音还可以跟杜峰商量搬出去住。他们有照顾自己的能力,没有必要成天在一起勾心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