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智谋通鉴
8324500000016

第16章 智谋的基本原则(5)

现代社会已从小生产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化大生产下的经济,已不是以生产为单一内容了,而是一个包括市场需求、发展规划、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工厂生产、包装运输、批发零售、市场服务等等环节的复杂的动态大系统。其中每个环节都有它的重要意义,一环脱节,便会导致整个活动的中断,影响整体的谋划。这就迫使权谋者要具备高瞻远瞩的智谋头脑,透过变动不定的情况,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整体性谋划。故步自封,因循守旧,不作长远的整体性考虑,只能以失败而告终。世界闻名的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是仅次于通用和福特两家汽车公司的大型企业,由于它在经营战略上的失误,在1979年9月亏损7亿美元,打破了美国有史以来企业亏损的最高纪录。原因是1973年的世界石油危机,严重冲击了依赖石油的汽车制造业。通用和福特两家汽车公司及时汲取教训,开始在经营方向上从耗油量大的大型汽车向耗油量小的小型汽车作战略转移。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却一如既往,照样生产大型汽车,结果损失惨重。现代权谋最忌目光短浅,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局部利益,必须作长远的战略考虑。否则,将会造成严重的甚至不可逆转的后果。建国以来,我们在城市发展的谋划上片面地强调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把建设的重点过分集中在工业生产上,而忽视了它与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以致相当普遍地造成了“骨”与“肉”的失调,导致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生活设施短缺等问题,到头来阻碍了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经验和教训都说明,智谋者必须时刻遵循整体性的原则。离开了整体性原则去谋划整体,其结果必然是局部、眼前获益,整体、长远受损。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偌大的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资源是世界性的,资本是世界性的,技术是世界性的,人才也是世界性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风吹草动”,很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蝴蝶效应”。战略思维是每个社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战略思维,也可以叫做全局性思维,主要指对国际国内有着重大以至决定意义的现实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到全局的高度进行观察和思考、研究和讨论。战略思维的能力,就是洞察全局、思考全局、谋划全局、指导全局、配合全局的思想方法和工作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历来是我党领导人所极为关注的。毛泽东同志指出:“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他所指挥的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邓小平同志也一贯强调:“要看到大事、要有战略观念”,“不能只在眼前的事务里面打圈子,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我们一些领导干部担负着组织某一地区、部门和单位加快发展的重任,更要特别重视战略问题,加强战略思维,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绝不能只埋头具体业务,当忙忙碌碌的事务主义者。战略思维离不开理论、信息、智谋这三者。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就要从加强理论武装、注重信息扩展和智谋训练这三个方面来把握。一是注重理论武装。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从一定意义上说,理论思维的深度,决定战略思维的高度。很难想像,一个没有理论思维的领导者,能总揽和驾驭全局。而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的根本途径就是学习理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这里要特别强调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掌握唯物辩证法。学好唯物辩证法,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有主心骨,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在千头万绪中抓住主要矛盾,才能不纠缠于一时一地的得失,博大胸怀,登高望远,从容应对重大问题,牢牢掌握领导工作的主动权。二是注重信息扩展。在当今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它可以被提炼成知识和智慧。因而在战略问题的研究中越来越具有突出作用。中青年领导干部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战略思维,必须以了解和掌握大量的信息为前提,这样方可开阔眼界,启发思路,作出具有远见卓识的行动决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战略上的政治主动权来自于对信息的广知、真知、深知上。事实证明,一个领导,了解、掌握的信息量越大,知识面越广,思辨鉴别能力就越强,工作就越来越得心应手,应付自如,从而真正做到讲政治、谋大局、抓大事。三是注重智谋锻炼。智谋即智慧,具体表现为预见、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智谋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决定战略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要注意学习古代智谋思想的精髓,学习马克思主义战略思想和一般的战略学知识,以激活思想、启迪智慧。另一方面,要独立思考,开动脑筋,培养自己探讨问题的兴趣,并经常同人讨论、切磋。讨论要做到敞开思想,有思想交流、有观点碰撞、有学术争鸣。这是第五个原则。

尊阳鄙阴

口蜜腹剑、口是心非、两面三刀、阳奉阴违等等,这些是阴谋家惯用的伎俩,这些伎俩,连同阴谋家本身,一向为世人所唾弃。在秦汉时期,阴谋和智谋是一个意思,那时的阴谋不具有贬褒的意思。阴,不过是放在暗处,形容一种思考状态。而且智谋同世界万物一样,它所具备的阴阳之分有多重含义,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既有怀抱个人狭小目的的阴谋诡计,也有治理国家的宏图大略。但阳谋始终占据着智谋的主要部分。在百舸争流的诸子百家时代,老子、庄子、孔子、孙子、韩非子、苏秦、张仪等等这些思想家、军事家、纵横家,各路智谋家,群星争辉,为了各个诸侯国的生存、发展和壮大,为了个人的仕途和声望,纷纷献计献策,一时间,高谋迭出,奇计横生,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的兴旺和发展,也极大地影响了后世,但他们的智谋却并非现代人所理解的阴谋诡计所能完全概括的。我们中华民族对待智谋、使用智谋,对于阳谋都是非常推崇的、非常尊敬的。对于阴谋,尤其对在人民内部,在军队内部、单位内部那种煽阴风,点鬼火,说小话,两面三刀,阳奉阴违,阿谀奉承,吹牛拍马的行为和思想,一直是鄙视的。只有大家都鄙视这种阴谋诡计,单位的正气才会上升,邪气才会被抵挡。所以,鄙视阴谋,崇尚阳谋,也是我们用谋的一个基本原则。然而,在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美与丑、阴与阳、奸与忠、正与邪,无时不在共同的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和延续,阴谋家不会随着善良人们的诅咒而绝种,阴谋诡计更不可能在世界上自动绝迹。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文化教育的提高,文明程度的进步,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客观现实,只是阴谋家把自己的脸谱画得更加巧妙和诱人,他们的阴谋诡计则更加阴险和诡秘,具有更大的欺骗性罢了。善良的人们要在充满险滩暗礁的激流中驾驶生命之舟胜利地航行而不被颠覆,就必须具有识破暗礁的眼力和绕过险滩的本领,就必须通晓阴阳之谋,熟练破奸之法。

军阀混战中,阴谋诡计满天飞,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军阀们为了争夺地盘以成霸业,往往视民如草芥,不惜屠杀人民,抢劫人民的财物。陈寿的《三国志·董卓传》中记载了这种情况,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虽不全部是史实,也有生动的记述:“(董卓)尝引军出城,行到阳城地方,时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卓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掠妇女财物,装载车上,悬头千余颗于车下,连轸还却,扬言杀贼大胜而回。”(第四回)第六回中记载:董卓想西迁都长安,司徒杨彪曰:“关中残破零落。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百姓惊动。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望丞相鉴察。”卓怒曰:“汝阻国家大计耶?”太尉黄琬曰:“杨司徒之言是也。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时,焚烧长安,尽为瓦砾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无一二。今弃宫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司徒荀爽谏曰:“丞相若欲迁都,百姓骚动不宁矣。”卓大怒曰:“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遂下令迁都,限来日便行。李儒曰:“今钱粮缺少,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人官。但是袁绍等门下,杀其宗党而抄其家赀,必得巨万。”董卓即差铁骑五千,遍行捉拿洛阳富户,共数千家,插旗头上,大书“反臣逆党”,尽斩于城外,取其金赀。李、郭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前赴长安。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淫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如有行得迟者,背后三军催督,军士手执白刃,于路杀人。卓临行,教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宫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廷,尽为焦土。又差吕布发掘先皇及后妃陵寝,取其金宝。军士乘势掘官家坟冢殆尽。董卓装载金珠缎匹好物数千余车,劫了天子并后妃等,竟望长安去了。董卓的残暴行为令人发指,但历史上将百姓作为智谋筹码并非只有董卓一人。《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还记载:郭图谓(袁)谭曰:“来日尽驱百姓当先,以军继其后,与曹操决一死战。”谭从其言。当夜尽驱南皮百姓,皆执刀枪听令。次日平明,大开四门,军在后,驱百姓在前,喊声大举,一齐拥出,直抵曹寨。两军混战,自晨至午,胜负未分,杀人遍地。操见未获全胜,弃马上山,亲自击鼓。将士见之,奋力向前,谭军大败,百姓被杀者无数。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战争中不惜杀害老百姓,牺牲公众的利益,这种智谋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容易遭到人们的唾弃。而同样是不择手段的智谋,历史上有人却做得很巧妙。他们或者“以敌借敌”,分化敌人,或者借他人之手铲除异己。而不择手段的智谋,还更表现在对既不是自己的敌人也不是异己的屠杀上面。《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记载曹操借王垕之“头”以防兵变的故事,就是不择手段智谋的典型。“操军相拒月余,粮食将尽,致书于孙策,借得粮米十万斛,不敷支散。管粮官任峻部下仓官王垕入禀操曰:‘兵多粮少,当如之何?’操曰:‘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王曰:‘兵士倘怨,如何?’操曰:‘吾自有策’。垕依命,以小斛分散。操暗使人各寨探听,无不嗟怨,皆言丞相欺众。操乃密召王重入曰:‘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心。’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垕再欲言时,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讫,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重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于是众怨始解。”曹操的智谋虽解了众怨,但并小足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