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外名家习惯教育格言与故事
8323900000015

第15章 心理教育故事(5)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温柔的抚摸

小男孩6岁时就开始学钢琴。6岁的小男孩学钢琴要比同龄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泪水。小男孩很认真地练着,他知道妈妈就坐在他的旁边,妈妈一定在慈祥地注视着自己。每天上午,妈妈都带小男孩到文化宫来练习弹琴,那种弹奏是单调的,所以在弹到高潮的时候,妈妈常用手抚摸他的头,妈妈那温暖的气息就随着这温柔的触摸传遍他全身,让他振作起所有的精神。中午的时候,妈妈再牵着小男孩的手回家。在路上,一边走,妈妈一边告诉小男孩,小心点,你的左边有一口下水井,别踩到里面去——小男孩看不见路,他一出生就双目失明。

16岁时,这个男孩弹奏钢琴的技术已经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并且有了第一次登台演出的机会。主持人给他描述现场的情况:今天到场的有很多国家领导人,都在第一排就座,他们可以看清楚你的一举一动。会场上共有五千多名观众,都是社会名流,其中还有一些是音乐界的权威,主持人说这话时没有注意到小男孩手在微微发抖,脸上流出了细密的汗珠。

正在现场采访的香港凤凰卫视的记者吴小莉发现了这一细节,她上前握住了男孩的手问:“你怎么了?”小男孩说:“我,我的心里真的好紧张啊……”吴小莉想了想告诉他:“孩子,你妈妈今天来了吗?”“是的,不过她现在在台下的观众席上。”“好孩子,你一定要记住,今天最重要的观众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你的妈妈。你今天只是在为你的妈妈演出!”小男孩点点头,从容地上场了。

行云流水般的琴声从男孩手下汩汩流出,忽而高亢,忽而缠绵,忽而又如小鹿欢快跳跃。长达8分钟的演奏强烈地震撼了每个观众的心灵。那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演出,当男孩起身向台下观众致谢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

节目结束时吴小莉现场采访了一位观众,让他谈谈自己的感受,观众很激动地告诉她:“那个小男孩弹得太棒了,我闭眼听着的琴音,就好像妈妈的手在抚摸我的头。”

每一个脚印都是你自己走的

6岁那年,他得了一种怪病,肌肉萎缩,走路时两腿无力,常常跌倒,且每况愈下,直至行走越发困难。他父母急坏了,带他走遍了全国各地有名的医院,请了无数专家诊疗,甚至动过让他出国治疗的念头。每一家医院的结果都一样——重症肌无力。专家说,目前此病只能依靠药物并辅以营养搭配与身体锻炼来调节。他的生活从此变得不同于常人。

上小学了,他开始有了自己的苦恼。他家离学校很近,正常孩子10多分钟便能走完的路程,他却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到达。

9岁那年的冬天,一个下午,天气骤变,随后便雪花飞舞。到放学时,路上已铺满厚厚的一层雪。很多家长赶到学校来接孩子。他想自己腿脚不方便,雪又这么大,爸妈一定会来接的。他站在校门口,等着。直到孩子都被家长接走了,也未见到自己的父母。他的焦急变成了伤心:爸爸妈妈为什么不疼爱我?工作再忙也得想到我呀?他的泪在脸上流淌。终于,他吸了一口气,咬咬牙,迎着暮色,踏上返家的路。这一段路途走得实在艰难,不知摔了多少跟头,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委屈、恐慌、愤怒交织在一起。他想等到了家里,父母不管说什么理由,他也不理会他们。此时,他恨极了父母。

终于,他蹒跚着到了家门口。让他没想到的是,眼含热泪的爸爸急急地跑过来为他开了门。随后,他那掩面痛哭的妈妈一下子扑上来,紧紧地抱住了他。一家三口哭成一团。许久,哭红眼睛的妈妈无比怜爱地摸着他的头,对他说:“孩子,你回头看一看,那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都是你自己走的。今天,爸爸妈妈真为你感到骄傲与自豪!你在以后的生活中,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如果都能像今天这样顽强地走过来,那你将永远是爸妈心中最有出息的孩子,是最棒的男子汉。”

他是我的学生,告诉我这件事的时候,他已是个14岁的少年,必须借助拐杖才能走路,但他很乐观。他说,永远忘不了那个冬夜傍晚的一幕,牢牢记得妈妈跟他讲的话——“每一个脚印都是你自己走的”。这句话,让他树立起强大的信心,让他敢于面对一切困难。

是的,每一个脚印都是你自己走的。人生的旅途中,父母只能陪伴你一程,更多的艰难险阻需自己去克服。

母亲的信念

有一个女孩,没考上大学,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学教书。由于讲不清数学题,不到一周就被学生轰下了讲台。母亲为她擦了擦眼泪,安慰说:“满肚子的东西,有人倒得出来,有人倒不出来,没必要为这个伤心,也许有更适合你的事情等着你去做。”

后来,她又随本村的伙伴一起外出打工。不幸的是,她又被老板轰了回来,原因是剪裁衣服的时候,手脚太慢了,品质也过不了关。母亲对女儿说:“手脚总是有快有慢,别人已经干很多年了,而你一直在念书,刚开始干怎么快得了呢?”

女儿先后当过纺织工,干过市场管理员,做过会计,但无一例外,都半途而废。而每次女儿沮丧回来时,母亲总安慰她,从没有抱怨。

30岁时,女儿凭着一点语言天赋,做了聋哑学校的辅导员。后来,她又开办了一家残障学校。再后来,她在许多城市开办了残障人用品连锁店,很快成了一个拥有几千万资产的老板。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儿凑到已经年迈的母亲面前,她想得到一个一直以来想知道的答案,那就是前些年她连连失败,连自己都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是什么原因让母亲对她那么有信心呢?

母亲的回答朴素而简单。她说:“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长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如果瓜果也不济的话,撒上一些花种子一定能够开花。因为一块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终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

听完母亲的话,女儿落泪了。她明白了,母亲恒久而不绝的信念和爱,就是一粒坚韧的种子;她的奇迹,就是这粒种子执著生长出的奇迹。

阳光下的守望

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7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早冒出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将她的衣衫浸染得像水洗一样,她的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比初冬的冰还薄的笑,小声嗫嚅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

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她仍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学生说,这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不准打我哥哥

刚上小学时,每到放学,我总喜欢拖着弟弟,偷偷摸摸地溜到国小的沙坑里玩沙子。有一天,在这个有欢笑有汗水的沙堆中,发生了一件令我毕生难忘的事。那是一个比我高一个头的小子,大声嚷嚷,怪我弟弟侵犯了他的地盘。我站在沙坑外边看着弟弟紧抿双唇,睁着大眼睛瞪着他。我幸灾乐祸地看调皮捣蛋的弟弟会怎么整他。

那个国小二年级的小子看我弟弟不理他,开始有点生气了。他上前一步,二话不说就朝弟弟的胸前用力推了一把,弟弟那瘦小的身躯就像是纸扎的,向后跌倒在地。我来不及细想,就发狠似的冲过去,整个身体朝那小子撞上去,两个人滚倒在沙堆中。

他把我的头朝下压在地上,用拳头猛捶我的身体,然后伸脚朝我踹过来,结结实实地踹在我的脸上!我被踢得往后滚了一两圈才坐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弟弟惊恐的表情!我顺手抹一下脸,血!满手掌的血!我呆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脑中一片空白。

“不准打我哥哥!”我抬起头,看见弟弟站在我的面前,两只小手张得开开的,身体呈大字形挡在我身前,脸上的泪还没有干,一抽一吸的……

“不准打我哥哥!”他大声地说了第二次。我看着那个平时供我使唤、调皮捣蛋的小鬼头,胸口莫名地悸动。

不知何时,那个恶狠狠的小子早已离开了。我站起来去牵弟弟的手,他站在那不动。我把他拉过来。他紧闭双眼,泪水却从他长长的睫毛中涌出。他只是流泪,却不哭出声,口里喃喃地说:“不准打我哥哥……”

原来,些感情是会直接用生命去保护的啊…

孔融让梨

孔融,是孔子的后代。孔家是有名的书香门第,号称“诗礼传家”,家中十分注重礼的教育和依礼行事。孔融从小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下便很懂礼貌。

孔融兄弟7人,他排行第六。父母从小就教育他要孝敬父母,尊重兄长,讲究礼让。所以孔融虽然兄弟很多,却是兄友弟恭,从来没发生过吵嘴打架的事情。

小孔融爱吃梨,爸爸妈妈也常给他们兄弟买梨吃。在他4岁那年,一位客人带来一筐梨子,父母把他们兄弟叫来一起分梨。大大小小的梨子放了一桌子。家里几个孩子数孔融最小,大家都让他先挑。哥哥说:“弟弟,又大又黄的好吃,你挑个大的吧!”

4岁的孔融站在凳子上,挑来挑去,却挑了一个最小的。家人看了都很奇怪,问道:“孔融,你为什么挑最小的呢?”孔融手里拿着小梨子,认真地说:“哥哥们年岁大,应该吃大的,我是小弟弟,按礼来说,应该吃小的。”

听了小孔融的话,家里人都夸他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小小的阳光

以前,有一位女孩,名叫埃尔莎。她有一位年纪很大的老奶奶,头发都白了,脸上也布满了皱纹。

埃尔莎的父亲在山上有一栋大房子。每天,太阳都从南边的窗户里射进来。房子里的每件东西都亮亮的,漂亮极了。奶奶住在北边的屋子里。太阳从来照不进她的屋子。

一天,埃尔莎对她的父亲说:“为什么太阳照不进奶奶的屋子呢?我想,她也是喜欢阳光的。”

“太阳公公的头探不进北边的窗户。”她父亲说。

“那么,我们把房子转个个吧,爸爸。”

“房子太大了,不好转。”她爸爸说。

“那奶奶就照不到一点阳光了吗?”埃尔莎问。

“当然了,我的孩子,除非你给她带一点儿进去。”

从那以后,埃尔莎就想啊想啊,想着如何能带一点儿阳光给她奶奶。

当她在田野里玩耍的时候,她看到小草和花儿都向她点头,鸟儿一边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一边唱着甜美的歌儿,世间万物好像都在说:“我们热爱阳光,我们热爱明亮、温暖的阳光。”

奶奶肯定也喜欢的,孩子想,我一定要带一点儿给她。

一天早晨,她在花园里玩时,看到了太阳温暖的光线照到了她金色的头发上。然后,她低下头,看到衣摆上也有阳光。

我要用衣服把阳光包住,她想,然后把它们带进奶奶的房子。于是,她跳了起来,跑进了奶奶的屋子。

“看,奶奶,看!我给你带来了一些阳光!”她叫着。然后,她打开了她的衣服,可是看不到一丝阳光。

“孩子,阳光从你的双眼里照出来了,”奶奶说,“它们在你金色的头发里闪耀。有你在我身边,我不需要阳光了。”埃尔莎不懂为什么她的眼睛里可以照出阳光。但她很愿意让奶奶高兴。

每天早上,她都在花园里玩耍。然后,她跑进奶奶的房子里,用她的眼睛和头发,给奶奶带去阳光。

苹果的最佳分法

那时,我在一个农民工子弟小学教1年级的数学。

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从年龄与智力发育水平来说,让7、8岁的孩子来回答这道题,应该是很简单的。

但是当试卷交上来后,我却大吃一惊,我发现,由于打字员疏忽,“10”变成了“1”,这样,这道题变成了“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我想,试题本身就错了,所以这道题根本就不可能有答案了。

但阅卷时,我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在那道题下写出了各自的答案。

其中有一个答案震撼着我的心灵。答案的内容是:每个人能分到一个苹果。

后面接着写了原因:假如爷爷买来一个苹果,他一定不会吃了它,因为他知道有病的奶奶一定很想吃,他会留给奶奶的;但奶奶也不会吃,她通常会把苹果送给她最疼爱的小孙女——我;但我也一定不会吃这个苹果,我会把它送给每天在街上卖报纸的妈妈,因为妈妈每天在太阳下晒着,口渴的她一定需要这个苹果;但是,妈妈也不会吃的,她一定会送给爸爸,因为爸爸进城这一年来每天都在工地上干很累很累的活,却从没吃过苹果。所以,我们家每个人都会得到一个苹果。

我含着眼泪,给孩子的答案打了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