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神山瑰丽美姿
8321600000018

第18章 地藏道场--安徽九华山(5)

密封的陶缸隔绝空气,木炭汲取遗体内的水分使之脱水干瘪。一旦遗体腐烂散发异味,就将陶缸底部的发火孔掏开,引燃木炭火化。

坐缸只是形成真身的外部条件,其内因取决于他们生前的修行道行。长年食素不沾荤腥,注重修炼持久坐禅,必然气脉贯通,筋骨干连,加上坐化前知其大限来临,一般都是十天半月食不沾、水不进,使腹肠空空,体内脂肪和水分极少,这为死后坐缸蜕变为肉身奠定了基础。

但即便如此,能成为不腐之身的也是寥寥可数。只有极少的僧尼一直保存着肉身,这样在3年后开缸,就是肉身菩萨了。

形成肉身后,首先是妆漆,3年后再妆上金粉,这样就基本上可以把肉身与外界隔离开。

在九华山目前供奉的肉身菩萨,除了着名的金地藏外,还有无瑕和尚真身、慈明和尚真身、明净和尚真身和仁义师太真身等。

金地藏即金乔觉,唐代僧人。原籍新罗国鸡林州,是新罗国王室金氏近属子弟。他心慈而貌恶,颖悟天然。顶耸奇骨,躯长7尺,力倍百夫。

金乔觉曾说:六籍寰中,三清术内,唯第一义与方寸合。正是基于这种学修佛法的信念,遂于新罗圣德王在位期间,也就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毅然辞荣就苦,落发出家,他涉海西渡,入唐求法,历尽艰辛,访道名山。辗转至江南池州,卓锡于九华山。

金乔觉最初居住在东岩石室中,后归山潜心修法。过着夏则食土,冬则衣半火的生活。这种请法以资神,不以食而养命,南方号为枯槁众的苦修精神,世人无不敬仰。化城寺建成之后成为新罗僧地藏传经布道的大道场,他在此广施教化,德被四方。

金乔觉晚年仍学修不止,每当中夏结夏时期,常带领一名从者居南台,攻读佛经,独味深旨。

大师99岁的时候,在夏末的一天忽然召集徒众告别,跏趺示寂。当时山鸣石陨,扣钟嘶嘎,群鸟唉啼。其肉身趺坐石函,经3年开启,颜状如生,摇撼骨节,发出金锁般声音。

《藏经》中说:菩萨钩锁,百骸鸣矣,知其为圣人降世也。僧徒据此视其瑞相为菩萨灵迹示现。于是在大师晏坐的南台之上立小石塔安奉其肉身。因其地上空曾现圆光如火,人们称之为神光岭,又在岭头建肉身殿,以护石塔。

无瑕真身在九华山的百岁宫中,是一尊500多年前的肉身菩萨。海玉为明代高僧,字无瑕。顺天宛平人,嘉靖年间在五台山出家之后曾云游参访峨嵋等佛教圣地。万历年间来到九华山,在插霄峰摩空岭结茅安居,取庵名摘星庵。

无瑕刻苦清修,戒律精严,终年以烟霞为伴,扬清吐浊,不食人间烟火,饥来食黄精、葛根,渴来饮山涧泉水,并刺舌血拌和金粉,抄写《大方广佛华严经》费时20余年,抄完经书81卷,为后世留下血经珍宝。

天启年间,海玉拈偈一首:

老叟形骸百有余,幻身枯瘦法身肥。

岸头迹失魔边事,洞口言来格外机。

天上星辰高可摘,世间人境远相离。

客来问我归何处?腊尽春回尽见梅。

说完偈词之后嘱咐弟子将其遗体坐缸,刚说完就安详地入定了。

3年之后开启缸,肉身面色如生,身体完好,遂装金供奉。其徒慧广随即建寺宇,造戒堂,立方丈,易庵名百岁宫。

明毅宗于1630年敕封海玉为应身菩萨,并题额为善为宝,赐海玉肉身塔名莲花宝藏。

慈明俗名陈万超,字福如,法名道参。

江苏高邮县人,6岁时进本地普提寺依当年少林寺武术教练了庆禅师习武。回家3年之后,重返普提寺依禅师剃度出家,法号为慈明。

后来,在扬州的高寺跟随来果老和尚参学,得到赏识,委以行堂、知客、寮元、当家等职。慈明一度参与兴建水利,他一人能挑数人的筐土,重400千克,被人称为八百斤,享誉苏中一带。

不久,慈明来到九华山双溪寺,先后住过水府庙、百岁宫、一宿庵、东崖禅寺等寺庙。慈明平时总是头戴济公帽,手持方便铲。洒脱轻逸,面恶心善。

慈明在正天门维修灵宫殿,塑菩萨像,严持戒律,坐禅悟道。临终前写下4句偈语:

忘我成生灭,如是不变迁。

真持亦放下,谁住叹空也。

圆寂之后,他的徒弟谨遵嘱咐,将其入殓装缸。3年后开缸,见和尚毛发尚存,喉结清晰,体肤无损,关节能动,遂安放肉身宝殿,存放在地藏殿内。

明净俗名徐方柱,人呼站和尚。安徽郎溪县人,3岁丧母,家境清贫,年少常以打短工贴补家用。受祖辈信佛影响,从小不茹荤腥,心地善良。逢旱年将自家天地里的水放给别人田地灌苗,乡人称赞其菩萨心肠。

明净自悟禅道,长期坚持修习,多以坐禅为主。据说他出家前连日坐禅入定,乡人不解,将其捆绑,也不能阻止。

之后来到九华山,在天台寺拜师出家,把多年的积蓄全部供养寺庙。后常住旃檀林,昼夜不倒单,称其站和尚,定力非凡。曾站禅3年,坐禅3年,卧禅3年,苦修头陀行,戒定慧三品佛教尚无人出其右。不论寒冬酷夏,长年赤足,身着破衲,站、坐或卧,均丝毫不动,闭关10多天才吃一顿饭。

明净修慧若愚,偶发颠倒妙语,又被人视为疯和尚。后在旃檀林安然圆寂,弟子遵和尚生前保护其身的嘱咐,将其趺跏坐缸。

3年之后开缸,其肉身完好,颜面如生,体有弹性。于是弟子心兰为其涂漆、装金,在其坐缸处,即肉身宝殿西北侧建明净禅师进行安奉。

仁义是近代的比丘尼,俗名为姜素敏。原籍辽宁沈阳,后出嫁至吉林通化市。姜家家境富裕,按当时的习惯,父母将素敏的小脚裹成三寸金莲。

8岁时,送素敏读私塾,学琴棋书画,想把她培养成淑女型的富家小姐。可素敏经常偷偷到附近庙里听和尚诵经,还从家里取些粮食接济庙里。几年下来,《心经》《大悲咒》她已能熟练背诵。

仁义18岁时潜心学医,主攻中医学针灸一门。之后在山西五台山的显通寺落发出家,取法名仁义。出家后仁义潜心修持,农禅并用。

仁义一生施药救人,乐此不疲,85岁时安然圆寂。后来,其弟子打开存放3年多的坐缸,见仁义师太端坐缸里,黑白相间的头发长出寸余,牙齿完好,皮肤毛孔清晰,身体尚有弹性,入缸十指相向的手势已有变化,右手稍抬高做捻针状,这是她几十年来为病人扎针的姿势。

仁义师太是我国佛教史上出现的首尊比丘尼肉身,被供奉在通慧禅林。

【旁注】

陶缸古希腊用的大型陶器,口圆而大,用以贮存大量食物或液体,有时用于安葬死者,而在我国,古代陶缸一直作为贮藏酒的容器,用其贮藏酒,可以保持酒质在窖藏过程中不受到外界的影响,使酒保持原有的口感,提升口感度。

气脉指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合称,也包括十二正经。

唐玄宗(685年~762年)李隆基,也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玄宗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石函由6块石板组合而成,侧面四周均可见到5尊浮雕佛像,后面的正尊主佛或盘坐,或椅坐,神态各异,主佛火焰光背,两侧比丘、菩萨背后顶有光环。石函的基座环绕着瑞云纹浮雕。

万历(1573年~1620年)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前期,张居正主导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

寮元禅宗丛林寺院中云水堂的负责人,其下又有寮长、寮主、副寮等若干名助手。云水堂又称众寮,是专门接待四方僧侣云游参学的机构,只有十方丛林才设云水堂。

方便铲一种及棍、叉、枪、刀于一身的综合兵器,其动作主要由钩、挂、劈、架、刺、铲、扫、撩、拍、打、缠、绕等所组成,其风格特点是反防为攻,反退为进,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快慢相兼,刚柔相济。

比丘尼俗称尼姑,满20岁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称为比丘尼。我国第一个比丘尼是净检,在东晋升平元年受了具足戒,正式成了比丘尼。

私塾以儒家思想为中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地方儒学有名无实,青少年真正读书受教育的场所,除义学外,一般都在地方或私人所办的学塾里。因此清代学塾发达,遍布城乡,后来逐渐消失。

【阅读链接】

应身菩萨生前曾脚穿草鞋,身披袈裟,敲着木鱼,走了九天九夜,到了江西景德镇,听说一个窑老板非常恶毒,就来到窑老板门前敲起木鱼,一敲又是九天九夜。

窑老板一听说他要化缘求碗,就愤怒地将应身菩萨赶走了。应身菩萨来到窑场,取得窑工们的同意,在碗坯上绘了黑色花纹,写上大九华山摘星庵百岁僧人字样,并嘱咐在所有的碗坯上打上字样。

几天以后,碗开始出窑,窑老板见一窑4000只碗全都有大九华山摘星庵百岁僧人11个大字,气坏了,拿起一只狠摔在地,只听哐啷一声,碗片砸到他的头上,窑老板当场气绝身亡。

窑工们将这一窑3999只碗送到了九华山摘星庵,找到了那位化缘的老和尚,并感谢他为窑工们除了一害。

后来,人们传说谁用了百岁碗就可逢凶化吉,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