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是电脑知识大王
8304900000033

第33章 未知的世界(4)

电子购物。

在信息高速公路时代,将会出现所谓的“电子商业街”。那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你可以方便地操纵身边的遥控器,在电视屏幕上来回“巡视”于欲选购的某类商品的货架之间。譬如,当你在“服装城”里相中某件衣服时,可以把映在电视屏幕上的画面放大,还可将有关你体型的特征数据传送过去;接着,你便可以在电视屏幕上从不同角度看到这件衣服在你身上的穿着效果。当你决定要购买时,只需通过遥控键盘告知购买的数量,然后用信用卡付款。过不了多久,便会有人送货上门。所有这一切,都进行得如此轻松而简捷。

在家办公。

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后,将使“在家办公”从理想变为现实。往日在办公室里办的事,包括职员之间的联络和对外交往,可以统统地在家里进行。因为,通过家里的多媒体终端,不仅可与外界互通电话,还可以传送报表,进行屏幕对屏幕的洽谈,或召开大大小小的电视会议。由于节省了往日上班和出差往返路途的时间,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异地教学。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最终也将促进教育方式的改变。那时,教师用不着给学生面对面授课或辅导。学生可以通过视频信息通道聆听远地名师的讲演;老师可以通过双向的信息通道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也可以自测学习效果。有人作了粗略的估计,教育方式改变后,可望节省40%的时间和30%的费用,并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和“阿波罗登月”、“星球大战”计划一样,都是耗资巨大、非能一蹴而就的大工程。计划的实现,少说也得花费几十年时间。

21世纪的家庭影院。

科学家们对未来的影视充满了憧憬。

电视形状将不再是立方体,而是壁挂式的液晶式电视。

首先,它的清晰度极高,解像度是2000多条线,而我们现在观看的电视机才625条线,加上电视台发射后广播信号的损耗,我们实际看到的电视节目的清晰度仅为300~400条线。

科学家们最新研制的高清晰度电视的解像度是1125条线,试想2000条线的画面该有多清晰呀!

其次,那画面是三维的,也就是立体的。

再次,这种壁挂式电视机是多功能的,它既是一台家庭电脑,还是一台可视电话。借助于一根细细的光学纤维,它可四通八达与世界各地进行联系,真是神通广大啊!

还有,这种电视具有“智能选择”功能,只要作用钮向它提出要求,机内的程序会自动进行内容处理,从诸多的频道中选出你所需要的节目。

大家知道,传统的录像机和VCD机使用录像带和VCD盘,而手边的录像带和VCD盘总是有限的。

经过科学家们的努力,一个可使用户在任意时间欣赏任何电影、电视录像节目的系统——“随需随放”系统即将问世。

科学家为我们描绘了这样的“蓝图”:

第一,节目选择:只需坐在家中的电视机前,通过遥控器使电视机显示出节目分类索引,并从中自由选择,譬如电影、游戏、电视节目等。

若选择了电影,需进一步选择何类电影和片名。选择完毕,信号会自动通过电话线传送到所谓信息库。

第二,信息库:信息库中存放有数以千计的录有各种节目的8毫米录像带,这些节目是以数字模式经过压缩后录制上去的,每盘录像带可录制5部完整的电影。

这样,接收到用户信号后,设在信息库内的机器手会准确无误地将录有所需节目的录像带取出,放入专门的放像机中进行“播放”。

第三,电话中转站:载有所需节目的音、视频数字信号,通过电话网被传送到离用户最近的中转站,并将这信号以比正常放像快100倍的速度,输入到设在中转站中的用户电话线卡上。

第四,收视:由铜电话线传输的信号,经过信号分离器后进入你家的电话和配有转换器的电视机。该转换器将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进行解码,临时存储并播放。

信号分离器的作用,是使你在看电视时,仍可以使用电话。

当你按暂停、向前、向后快速倒带时,信号通过电话中转站中你的线卡返回到信息库,这样,信息库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操作,十分方便。

可见,未来的家庭影院,将极大地方便观众。

摩尔法则是否还有用

从1950年到现在,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增长超过了10亿倍!是什么力量推动计算机以如此惊人的速度发展的呢?科学家悄悄地告诉我们:答案就是摩尔法则。

在计算机世界,有一个公认的规律:今天所买的电脑,明天就会过时。然而,对我们这些门外汉来说,“过时”只是因为电脑又贬值了,又有新型号出来了。但实际上,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中央处理器里的芯片,正在不断地增强它的功能,而与此同时,它的体积却在不断缩小。早在1965年,后来成为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就预言:在1975年以前,芯片上的晶体管(即传输电子信号的电路)数量每,18个月左右就会增加1倍。这意味着,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将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长。

到2002年的今天,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了摩尔预言的期限。技术专家根据摩尔法则揭示的秘密,不断地扩展芯片的功能,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但是,专家们都清楚地感觉到,已经有一个界限在一步一步的逼近。为了让“摩尔法则”的期限再延长10年或更多的时间,各地的计算机工程师们都在努力工作。这对计算机用户来说当然是好事,但对芯片制造商们来说,则意味着从未有过的艰巨挑战。

芯片打算怎么办

按照摩尔法则,10年后的电脑芯片每秒钟能完成10000亿次运算。但如果继续沿用现在的设计技术制造这样的电脑芯片,它散发的热量将不亚于一座核电厂。而我们知道,电脑必须有良好的散热装置,否则就会经常死机,严重的还会把电脑烧坏。在“核电厂”这样的环境中,怎么可能使用电脑呢?因此,在获得高速度的同时,如何限制芯片的功率,就成为第一堵横在路上的墙。

把电脑芯片的功率限定在一个额定单位里,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晶体管的体积极其微小,要想同时实现高速度和低功率,就要降低功率,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现在,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由此可见,这个问题似乎还不是最难应付的。

对芯片设计人员来说,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如何缩小芯片的体积。摩尔法则之所以成立,主要是因为随着技术的进步,晶体管的体积在不断缩小,这样便可以在一枚硅片上集成更多数量的晶体管,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计算机的工作能力也就由此增强了。

但是,晶体管数量的增加,意味着硅片空间的缩小和热量的增加。设计工作也因此变得日益复杂起来。目前的情况,已经像要往一个针尖上塞进越来越多的人——样困难。这些矛盾该如何解决呢?

开发新的计算机

越来越多的专家认识到,试图在传统计算机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计算机的性能,永远都是一个空想。只有一切重新开始,才可能找到计算机发展的突破口。很多专家都在探讨,如何利用生物芯片、神经网络芯片等全新技术,促进计算机的再次飞跃。但也有很多专家把目光投向了最基本的物理原理上,他们认为以光子、量子和分子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将推动新一轮的超级计算技术革命。

分子计算机

分子计算机之所以成为可能,靠的是当信息变成正负电荷存在时,分子晶体可以充分的吸收它们,并且以更有效的方式组织和排列这些电荷,实现对信息的高效处理。而且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分子计算机的体积将剧减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此外,消耗在分子计算机上的电能也将大大减少,但这并不影响它长期存储大量数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