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星璀璨:北宋嘉祐二年贡举考论
8299700000032

第32章 曾巩家族及其亲友门生(5)

曾巩的文章结构严谨,条理分明,有纵横开阖的法度。《与孙司封书》哀悯孔宗旦在事变前能预测祸患,变乱时能以身死节,而变乱后反而与当时不御贼者同受责罚,清人何焯认为该文“反复驰骤,于作者为最有光焰之文,殆不减退之《张中丞传后叙》也”。曾巩的文章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自宋至清都尊崇有加,尤其是清代桐城派作家更将其作为文章典范。

三、古朴典雅、清新自然的曾巩诗

《后山诗话》云:“世语云,苏明允不能诗,欧阳永叔不能赋,曾子固短于韵语,黄鲁直短于散语。”此语一出,后人多袭之。如《梁溪漫志》卷七云:“作诗当以学,不当以才。诗非文比,若不曾学,则终不近诗。古人或以文名一世而诗不工者,皆以才为诗故也。退之一出“余事作诗人”(见《昌黎集》卷一○《和席八十二韵》)之语,后人至谓其诗为押韵之文。后山谓曾子固不能诗,秦少游诗如词者,亦皆以其才为之也。故虽有华言巧语,要非本色,大凡作诗以才而不以学者。正如扬雄求合六经,费尽工夫,造尽言语,毕竟不似。”其实,曾巩也能诗,其诗风与文风相近,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的手法略少,显示出宋诗擅长议论的特点。其诗有一些篇章反映了社会现实,像《追租》、《边将》、《湘寇》等诗表现出他对国家大事、民生疾苦的关切。

五古如《上翁岭》(卷一),前以写景胜:“放车秋崖望,所得过旧闻。初疑古轴画,山水秋毫分。时见厓下雨,多从衣上云。濯足行尚侧,心忧踏天文。八荒正摇落,独余草木薰。但觉耳目胜,未知筋力勤。”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称其“时见厓下雨,多从衣上云”十字,“王(维)、孟(浩然)不过也”。

《九月九日》(卷一)亦以写景胜:“凄凄风露滋,靡靡尘埃屏。

已忻庐舍清,未苦裘褐冷。眠食味尤嘉,起坐日尚永。虚天照积水,精鉴出幽矿。石莹见山棱,林疏觉窗冏。”重九离不开赏菊:

“黄花宿蕊破,艳艳晨妆靓。频寻远径香,每爱苍池影。为谁佳色鲜,慰我贫斋静。”更离不开饮酒:“寒醅出家法,异果得他境。”

末合写“时节”、“物景”、“献酬”:“幽闲重时节,老大珍物景。献酬兴未薄,比讽思犹骋。况同亲戚欢,讵匪田野幸。俱醉任栖鸦,烛炬尚可秉。”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称其“句句可人,但只有一层耳”,所谓“一层”就是九日赏菊饮酒之乐。

再如《追租》(卷四),首写秋收本应“田野乐”,但因大旱,却“老少颜色恶”:“耕耨筋力苦,收刈田野乐。乡邻约来往,樽酒追酬酢。生涯给俯仰,公敛忘厚薄。胡为此岁暮,老少颜色恶。”次写不顾天旱而“追租”:“国用有缓急,时议废量度。内外奔气势,上下穷割剥。今岁九夏(指整个夏季九十天)旱,赤日万里灼。

陂湖蹙埃壒,禾黍死硗确。众期必见省,理在非可略。谓须倒廪赈,讵止追租阁。吾人已迫切,此望亦迂邈。奈何呻吟诉,卒受鞭捶却。宁论救憔悴,反与争合龠(容量单位)。问胡应驱迫,久已罹匮涸。计须卖强壮,势不存尫弱。去岁已如此,愁呼遍郊郭。饥羸乞分寸,斯须死笞缚。法令尚修明,此理可惊愕。”末以希官府消浮费,“振虚落”作结,全诗表现了对民间疾苦的关切:

“公卿饱天禄,耳目知民瘼。忍令疮痍内,每肆诛求虐?但忧值空虚,宁无挺犁?暴吏体宜除,浮费义可削。吾卧避嚣喧,兹言偶斟酌。试起望遗材,霾风振墟落。”

七古如《南源庄》(卷一)主要写他自甘寂寞的处世态度:“床上不废看青山,门前便踏南涧路。绕墙顿失车马喧,岸帻日得沧洲趣。尝嗟秋蓬转,未有茅屋据。对此耳目新,始觉精爽聚。”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称其“发端独妙”。接着他举了一串甘贫乐道之人以明志:“医闾在夷蛮,罗浮若烟雾。子真自爱谷口家,仲尼老亦洙泗住。吾能放意游八极,此兴久与前贤附。……介推母厌俗,久思颠崖住不顾。梁鸿妻亦高,能快穿衣与藜茹。”医闾山,虞舜所封十二山之一。罗浮山,葛洪炼丹处。汉郑子真不屈其志,耕于谷口,名震于京师。孔子、介子推、梁鸿,也是安贫之人。他认为“攘攘天地间,万类殊好恶。欢合无一非,暌穷有百牾。吾独安能逐毛发,饮泉食力从所慕”。《历代诗发补遗》卷三○称此诗“见得透,放得下,故能随遇达观。内热者细读之,如饮甘露”。

《边将》(卷四)主要篇幅是歌颂宋初守边,“太祖太宗能得人,长垒横边遮烟尘”。边将懂军事,“追接吴与孙”;军储富,“酒利商租若山积”,“以屋量金乘量帛”;“岁费巨万不计籍,战士欢酣气皆百”;统帅镇定,“塞门千里常夜开”;百姓安居乐业,“壮耕老安且愉,桑麻蔽野华芬敷”。他之所以歌颂宋初边将,是因为“当今羌夷久倡蹶,兵如疽痈理须决。堂堂诸公把旄钺,硕策神韬困羁绁”。他希望学习国初的军政,表现了他对边事的关心。

《明妃曲二首》(卷四)自以王安石原唱压卷,欧阳修、梅尧臣、司马光、曾巩皆有和作,各有胜处。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称曾巩《明妃曲二首》“殊委婉曲折”,又称其“蛾眉绝世不可寻”句“直自比久弃外郡耳”,或许未必;但“延寿尔能私好恶,令人不自保妍媸。丹青有迹尚如此,何况无形论是非”;“汉姬尚自有妬色,胡女岂能无忌心”;“长安美人夸富贵,未央宫殿竞光阴。

岂知泯泯沉烟雾,独有明妃传至今”等句,确实是富有感慨之语。

他的诗长于五、七言近体。七绝如《荔枝四首》(卷八)之四云:

“金钗双捧玉纤纤,星宿光芒动宝奁。解笑诗人夸博物,只知红颗味酸甜。”白乐天咏荔枝诗有“津液甘酸如醴酪”,杜甫诗有“红颗酸甜只自知”,末二句即讥杜、白所咏荔枝“只知红颗味酸甜”。

七律如《钱塘上元夜,祥符寺陪咨臣郎中文燕席》(卷六):

“月明如昼露华浓,锦帐名郎笑语同。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东风。红云灯火浮沧海,碧水楼台浸远空。白发蹉跎欢意少,强颜犹入少年丛。”《上元》(卷八)亦极写上元灯火之盛:“金鞍驰骋属儿曹,夜半喧阗意气豪。明月满街流水远,华灯入望众星高。风吹玉漏穿花急,人近朱栏送目劳。”末以自己闹中求静结:“自笑无心逐年少,只寻前事捻霜毛。”曾巩诗本以古朴为特征,此二诗却秾艳,方回《瀛奎律髓》卷一六对此二诗评价极高:

“洪觉范妄诞,着其兄彭渊才之说,以为曾子固不能诗。学者不察,随声附和。今渊才之诗无传,而子固诗与文终不朽。两上元诗止是一意,“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东风”,岂不能诗者乎?非精于诗者不到此也。“人倚朱栏送目劳”,并上句看乃见其妙,谓游冶属意者不胜其注想,而恨夫夜之短也。大抵文名重足以压诗名,犹张子野、贺方回以长短句尤有声,故世人或不知其诗,然二人诗极天下之工也。子固诗一扫昆体,所谓饾饤刻画咸无之,平实清健,自为一家。”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亦为其秾艳深感惊奇:“人静朱栏送目长”,子固亦为是语耶?”

《寄顾子敦》(卷七)前四句写初春景色:“清旷亭边雁欲回,南湖分浪入城来。空山过腊犹藏雪,野岸先春已放梅。”后四句思顾:“三径未归聊自适,一尊寻胜每同开。如今试想长松下,玉麈高谈岂易陪。”《历代诗发补遗》卷三○称其“一气盘旋,自然入妙”,“空山过腊犹藏雪,野岸先春已放梅”二句堪与欧阳修《戏答元珍》的“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媲美。

《阅武堂》(卷七)云:“五朝坏冶归皇极,万里车书共太平。

朔马不窥光禄塞,汉家常隶羽林兵。柳间自诧投壶乐,桑下方安佩犊行。高枕四封无一事,腐儒何幸偶专城。”从“五朝”(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及“腐儒何幸偶专城”看,此诗当为曾巩知齐州(今山东济南)时作。阅武堂而极写太平景象,特别是“柳间自诧投壶乐,桑下方安佩犊行”二句。

齐州以湖山流泉之胜着称于世,曾巩知齐州时有不少描写齐州山水的诗。如《西湖二首》、《西湖纳凉》、《舜泉》、《鹊山亭》、《北渚亭》、《雨后环波亭次韵四首》、《金线泉》、《趵突泉》等等,多以写景胜。其《环波亭》(卷七)的“城头山色相围出,檐底波声四面来”二句,完全写出了齐州山水的特色。其《城南二首》(卷七)的“送春无限情惆怅,身在天涯未得归”还表现了长期留滞地方任上的抑郁之情。

其他如《哭尹师鲁》(卷三)的“悲公尚至千载后,况复悲者同其时”,《秋日感事示介甫》(卷六)的“烟云断溪树,风雨入山城”,《甘露寺多景楼》(卷七)的“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都意态高旷,形象清新,颇有唐诗风韵。

曾巩存词可靠者仅有一首《赏南枝》(《梅苑》卷一):“暮冬天地闭,正柔木冻折,瑞雪飘飞。对景见南山,岭梅露,几点清雅容姿。丹染蕚,玉缀枝,又岂是、一阳有私?大抵是、化工独许,占却先时。霜威莫苦凌持,此花根性,想群卉争知。贵用在和羹,三春里、不管绿是红非。攀赏处、宜酒卮,醉捻嗅,幽香更奇。倚阑干、信何人去,嘱羌管休吹。”在“柔木冻折”的暮冬季节,而梅花尽显“清雅容姿”,而“此花根性,想群卉争(怎)知”,热烈歌颂了梅的“根性”。可见他亦能词。

第三节 “不雷同熙丰”、“不附元佑”的曾布

曾布(1036-1107)字子宣,曾巩弟。嘉佑二年与巩同科登第,调宣州司户参军、怀仁县令。熙宁二年,徙知开封县。上疏言为政之本,神宗召见,授崇政殿说书,加集贤校理,判司农寺,检正中书五房。曾布是力主变法的,与吕惠卿共创青苗、助役、保甲、农田等法。熙宁四年七月,其《条奏役法疏》为新法辩护说:“臣伏见言事官屡以近日所议差役新法不便,论议纷纭,上烦圣德。臣承司农之乏,而又备官属于中书,凡御史之言,臣所预见。考其所陈,皆失利害之实,非今日所以更张之意。虽陛下睿智聪明,洞照其说,然流闻四方,使任事者选懦观望,不敢营职;而怀贰沮善之人,将因此汹汹,转相倡和,以疑天下之人矣。在臣之职,固不敢畏避强御,俛默而不言也。”并连说十三个“臣所未喻”,逐条反驳“论议纷纭”。最后又说:“陛下方有大有为之心,固将举直错诸枉,以示天下,而左右耳目之士,以利为害,以直为曲,以是为非,以有为无,臣恐有伤陛下之明,而害陛下之政也。御史有言责者也,臣有官守者也。御史之所论,臣之官守也;御史以言责言,臣以官守言,此臣之区区所以事陛下之义,不敢不尽也。”熙宁七年,他又为市易法辩护说:“天下之财匮乏,良由货不流通;货不流通,由商贾不行;商贾不行,由兼并之家巧为摧抑。故设市易于京师,以售四方之货。常低印其价,使高于兼并之家而低于倍蓰之直,官不失二分之息,则商贾自然无滞矣。”

但他也反对吕嘉问借市易法谋利:“今嘉问乃差官于四方买物货,禁客旅无得先交易,以息多寡为诛赏殿最,故官吏、牙驵惟恐裒之不尽而息之不夥,则是官自为兼并,殊非市易本意也。”

擢修起居注,知制诰,为翰林学士兼三司使。为吕惠卿所排挤,黜知饶州,徙潭、广二州。元丰初,知桂州,游曾公岩。刘谊《曾公岩记》云:“元丰元年冬,交人入贡。上方择人处置疆事,乃诏曾公自广州移帅桂府。二年,南方无事,民和岁丰,公以其余暇访寻桂之山水奇胜处。一日,率郡僚游所谓风洞者,纵步而东行,得一岩于榛莽间。岩之前有石为之门,屈曲而入,则流水横其中,碧乳垂其上。周环四视,其状如雕镌刻镂,殆出于鬼工,而不类于融结者也。公于是拂石求前人之迹,则未尝有至者焉。

乃构长桥跨中流而渡,以为游观宴休之处,且与众共乐之。自是州人士女与夫四方之人,无日而不来,其岩遂为桂林绝观。夫桂之洞穴最多,南有白龙,北有石门,回穴据其东,隐山在其西,皆唐名流之所尝游也。观其咏歌序刻,莫不极道其胜概,而叹前人之所遗者。斯岩之景亦冠绝矣,而乃独遗之,是真可叹也已。岂当时忽于寻访而不见邪?将唐人所谓天作而地藏之,必待君子焉后显邪?”

后又知秦、陈、蔡、庆诸州。元丰末年,复翰林学士,迁户部尚书。元佑初,以龙图阁学士知太原府,历真定、河阳、青、瀛等州府。其知河阳时,吴则礼为作《燕居堂记》云:“龙图学士曾公布来为此州,公道德文章为世所慕,政治所加,上下宁悦,而设施于此者,特其绪余土苴,曷足以观公之大?因获登斯堂,望公之舄履,饱公之謦欬,因持兹说以进。”其知瀛州时,龚彦和为签判,其弟大壮特立不群,布欲见之而不可得。“一日径过彦和,邀其弟出,不可辞也。遂出相见,即为置酒,从容终日乃去。曾题诗壁间,其末句云:“自惭太守非何武,得向河阳见两龚。”近世贵人,如曾子宣之能下士,亦难得也。”何武,西汉大臣。两龚,指龚胜、龚舍,曾为何武所荐。此以龚胜、龚舍喻龚彦和、龚大壮,用典十分贴切。

绍圣初,为翰林学士,迁承旨兼侍读,知枢密院。李纲《书曾子宣事》(一六○)云:“绍圣中,董敦逸为侍御史,奏疏论宫禁中《能改斋漫录》卷一一,196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