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欲以其学同天下”的王安石
就在嘉佑二年贡举后的第二年,王安石有《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洋洋洒洒,体大思精,被称为“秦汉以后第一大文”,可与贾谊《陈政事疏》媲美,实为以后王安石变法的政纲。而嘉佑二年进士及第的各派文人无不卷入变法之争,故除榜首外,先从变法派讲起。王安石早在十六年前即庆历二年(1042)已登进士甲科,嘉佑二年(1057)贡举时,他在京为群牧判官,与这次科举考试无直接关系。但这次进士及第的人中有不少是王安石变法的中坚人物,如王韶、吕惠卿、林希、邓绾、曾布等均属变法派,故仍需论述。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庆历二年进士,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公事,知鄞县,通判舒州。嘉佑初,召为群牧判官,提点府界诸县镇公事。出知常州、提点江南东路刑狱。三年,入为三司度支判官,奏献《万言书》,极陈当世急务,除直集贤院。
五年四月,除同修起居注,固辞不拜,遂除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移判三班院,同知嘉佑八年贡举。丁母忧,服除,英宗朝累召不起。神宗即位,除知江宁府,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除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三年十二月,拜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神宗支持下,进行变法改革,遭致反变法派猛烈攻击。
七年四月,罢相,出知江宁府。明年二月,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六月,《三经义》成,立于学官,进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九年十月,拜检校太傅,依前尚书左仆射、镇南节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江宁府。元丰三年九月,封荆国公。
哲宗即位,拜司空。元佑元年四月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王安石的着述甚丰,学术着述有《新经周礼义》二十卷、《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诗经新义》三十卷;编有《唐百家诗选》二十卷。
这些着述大多已亡佚。现存《临川先生文集》。事迹见《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本传。
王安石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改革家,而且在文学上也有巨大成就,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作为政治家,王安石的文艺思想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论文重事功而轻文辞,主张“文章合用世”。在他看来,文章就是政教,政教就是文章。他说:“治教政令,圣人之所谓文也。”他在《上人书》(卷七)中说:
“文章,礼教治政云尔。……所谓文者,务有补于世而已;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矣。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这就是说,文似器,是“适用”的,不适用的,就不成其为器;辞是“器之刻镂绘画”,是器之“容”(外表),无“容”也无损于器之用。最后虽补了一句“容亦未可已也”,但全篇主旨是重功用而轻辞章。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还力图按照自己的主张来统一文化。他在推行新法时,改革了科举考试,罢诗赋而试经义,他在《乞改科条制札子》(卷四二)中,要求“先除去声病对偶之文,使学者得以专意经文”。后来又献《三经新义》,颁于学官,统一对经书的解释,以“使学者归一”:“帝尝谓王安石曰:今谈经者人人殊,何以一道德?卿所着经其以颁行,使学者归一。”苏轼《答张文潜书》(卷四九)云:“王氏之文未必不善也,而患在于好使人同己。自孔子不能使人同,颜渊之仁,子路之勇,不能以相移。而王氏欲以其学同天下。地之美者同于生物,不同于所生,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
王安石的诗词文成就都颇高。其文以议论说理见长。长篇政论文具有独特的见解与严密的论证,如《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等,系统地阐述自己对国家政治状况的意见,提出改易更革的主张,结构谨严,析理精微,言辞激切,富于鼓动性。他的一些短论、书简、序跋也充分体现出长于议论的特色,其《伯夷论》(卷六三)以为伯夷无叩马谏武王伐商纣之事,《周公论》(卷六四)以为荀子言周公吐哺握发是以乱世之事猜测圣人,一反传统之见,发前人所未发。《读孟尝君传》(卷七一)一文仅八十八字,论孟尝君不知士,层层转折,照应关合,抑扬吞吐,笔力警策。《答司马谏议书》(卷七三)驳斥司马光来信指责他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事,言辞凝练概括,是一篇极好的书信体驳论。其记叙散文亦借端说理,明道见志。《伤仲永》
(卷七一)写仲永因后天不学而由神童沦为常人的经历,申说为学日进之旨。《游褒禅山记》(卷八三)借游山抒写自己奋进之志,都有精警的说理成分。李光地称其“借题写己,深情高致,穷工极妙”。
其诗自成一家,退居江宁以前,写了不少政治诗,他把自己的匡俗济世、抗敌图强的政治抱负通过诗歌表达出来,如《发廪》、《兼并》、《省兵》、《读诏书》、《感事》、《河北民》、《酬王詹叔奉使江东访茶利害见寄》、《入塞》、《西帅》、《阴山画虎图》、《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等等。这些诗内容丰富,政治热情饱满,缺点是议论太多,形象不够鲜明。这期间的怀古咏史诗,含义深刻,富有韵味,如《商鞅》、《贾生》、《韩信》、《范增》、《明妃曲》之类。其《明妃曲二首》(卷四)之一云: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此诗前四句以优美的文笔刻画出绝代佳人王昭君的形象;五至八句以意态难画,画工冤死进一步烘托其美;后八句对她远离家国的不幸命运表示深切的同情,同时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人生失意无南北”,远嫁塞北固然是她的不幸,但“咫尺长门闭阿娇”也同样不幸。其二有“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句,对她来说汉恩甚至还不如胡恩。这些议论十分大胆,故议者纷纷,和者纷纷。欧阳修、司马光、曾巩、刘敞等皆有和诗。朱弁云:“太学生虽以治经答义为能,其间甚有可与言诗者。一日,同舍生诵介甫《明妃曲》,至“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咏其语称工。有木抱一者,艴然不悦曰:“诗可以兴,可以怨。虽以讽刺为主,然不失其正者,乃可贵也。若如此诗用意,则李陵偷生异域不为犯名教,汉武诛其家为滥刑矣。当介甫赋诗时,温国文正公见而恶之,为别赋二篇,其词严,其义正,盖矫其失也。诸君曷不取而读之乎?”众虽心服其论,而莫敢有和之者。”宋赵与旹云:“范冲实对高宗云:诗人多作《明妃曲》,以失身沙漠为无穷之恨。独王安石曰:“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然则刘豫之僣非其罪君恩浅而外交深也?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为盗贼者,皆合于安石之意。此所谓坏天下人心者也。”
王安石退居江宁以后的十年,一方面他继续写了不少政治诗,如《歌元丰》、《元丰行》、《后元丰行》等。但更多的是陶冶性情,寄情山水,写了大量的田园山水诗,如《南浦》、《北山》、《江上》、《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之类;并借助佛家学说来解脱自己的精神苦闷,写下了《示宝觉》、《示无着上人》、《拟寒山拾得二首》。后期诗风亦为之一变,在对仗、格律上更加精益求精,正如叶梦得《石林诗话》所说:“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他更多地追求王维的闲淡诗风,“遣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
王安石存词不多,但艺术成就较高,其《桂枝香·金陵怀古》、《千秋岁引》(别馆寒砧)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桂枝香》(卷三七)词咏金陵古都形胜及其历史兴衰,清隽飘逸,极富情韵,在同类词中推为绝唱:“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歌,《后庭》遗曲。”宋吕滨老《圣求词》卷首《圣求词序》云:“荆公《桂枝香》词,子瞻称之:“此老真野狐精也。”诗词各一家,惟荆公备众作,艳体虽乐府,柔丽之语,亦必工致,真一代奇材!”
王安石一家也是文学世家。其父王益(993-1038)字损之,大中祥符八年进士,为建安主簿,改殿中丞、知新繁县。天圣八年,知韶州。宝元元年卒,年四十六。着有歌诗一百余篇,王安石为作《先大夫集序》(卷七):“大夫少而博学,及强年,有仕进之望,其志欲有以为而遽没。于文,所不暇也。一日,诸子阅橐中,乃得旧歌诗百余篇。虽此不足尽识其志,然讽咏情性,其亦有以助于道者,不忍弃去也,辄序次之。呜呼!公之诗,君子视之,当自知矣,不敢赞也。”其集已佚。《成都文类》卷五、《全蜀艺文志》卷一九还存其诗五首,皆知新繁时所作。其《新繁县东湖瑞莲歌》是一首七古,描写瑞莲颇为形象:“火云烁尽天幕腥,水光弄碧凉无声。荷华千柄拂烟际,杰然秀干骈双英。……嫋嫋飘风起天末,绿华当佩来琤琤。”亦能词,《能改斋漫录》卷一八载其《诉衷情》云:“烧残绛烛泪成痕,街鼓报黄昏。碧云又阻来信,廊上月侵门。愁永夜,拂香裀,待谁温?梦兰憔悴,掷果凄凉,两处销魂。”
其子王雱(1044-1076)字元泽,性聪敏,未冠已着书数万言。治平四年进士,调旌德尉。尝作策三十余篇,极论天下事,又作《老子训传》及《佛书义解》。邓绾、曾布荐之于神宗,召见,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受诏撰《书义》、《诗义》,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熙宁九年卒,年三十三。着有《南华真经新传》二十卷、《论语解》十卷、《孟子注》十四卷。今仅存《南华真经新传》。
事迹见《东都事略》卷七九、《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传》附传。
王雱善属文,议论刻深,有决断。为人颇自信,其《答吴子经书》云:“于性命之理,自少有所得,而未尝辄与世俗人道。此非敢为高而秘藏不与众共也,诚以为彼之所见者不过尺寸之间耳,吾方称其无边际之说,以震骇其听,则不唯不能使之信受,而笑讥怒骂将缘此而至。故特阴观默数,深究天地万物之情,而以心语口,每有所悟则未尝不抚髀浩叹,悼世之人不与于此,而思得高明独见之士与之称说也。”其《南华真经新传序》云:“世之读庄子之书者,不知庄子为书之意,而反以为虚怪高阔之论。岂知庄子患拘近之士不知道之始终,而故为书而言道之尽矣。夫道不可尽也,而庄子尽之,非得已焉者也。盖亦矫当时之枉而归之于正,故不得不高其言而尽于道。道之尽则入于妙,岂浅见之士得知之,宜乎见非其书也。”又曾注老子,其《老子注解序》云:
“末世为学,蔽于前世之绪余,乱于诸子之异论,智不足以明真伪,乃或以圣人之经与杨、墨之书比。虽有读者,而烛理不深,乃复高言矫世,去理弥远。今世传注释,王弼、张说两家,经文殊舛,互有得失,害于理意者不一。今辄参对,定于至当,而以所闻,句为之解。”雱亦工诗。刘克庄云:“王元泽诗不满百,《度关山》篇云:“万马度关山,关山三尺雪。马尽雪亦干,沙飞石更裂。归来三五骑,旌旗映云灭。不见去时人,空流碛中血,”古乐府无以加。《春怀》云:“朝日上屋角,百鸟鸣不休。岂复辨名字,但闻闹钩辀。乱我读书语,惊我梦寐游。弯弓弹使去,暂去还啾啾。弹十不得一,丸穷来愈稠。拔弓坐榻上,咄咄空自尤。时节使汝鸣,我何为汝雠?”《绝句》云:“一双燕子语帘前,病客无聊尽日眠。开遍杏花人不到,满庭轻雨绿如烟。”“霏微细雨不成泥,料峭轻寒透夹衣。处处园林皆有主,欲寻何地看春归?”殊有乃翁思致。”
王雱词作不多,其《眼儿媚》词有“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之句;《倦寻芳》词有“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之句,清新婉倩,人所不能及。陆佃《祭王元泽待制墓文》称其“才豪气杰,超群绝类。据依六经,驰骋百氏。金版六韬,坚白同异。老聃瞿昙,外域所记。并包渟蓄,迥无涯涘。形于谈辩,雄健俊伟。每令作人,伏首抑气。譬彼沧溟,万川俱至。惊澜怒涛,驾天卷地。又如白日,云雾斗起。风裂雨骤,雷震霆厉。倏忽敛氛,澄霁妩媚。
异态殊状,率有义味”。读读他残存的诗文,可知并非虚美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