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星璀璨:北宋嘉祐二年贡举考论
8299700000020

第20章 榜首章衡及其家世(1)

如果说嘉佑二年贡举的主持者与具体组织者代表了仁宗朝的文学成就,那么这年的进士及第者则代表了神宗、哲宗两朝的文学成就。洪咨夔《豫章(黄庭坚)外集诗注序》说:“我列圣以人文陶天下,学问议论文章之士莫盛于熙(宁)、(元)丰、元(佑)、绍(圣)间。”魏了翁《黄太史文集序》也有“苏氏(轼)以正学直道周旋于熙、丰、佑、圣间”的提法。熙、丰即神宗朝,佑、圣即哲宗朝。嘉佑二年进士及第者的主要活动时间是在神宗、哲宗两朝。

这一时期政争激烈,学派林立,形成所谓变法派与反变法派,有所谓新党、洛党、蜀党、朔党。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一三云:“哲宗即位,宣仁后垂帘同听政,群贤毕集于朝,专以忠厚不扰为治,和戎偃武,爱民重谷,庶几嘉佑之风矣。然虽贤者,不免以类相从,故当时有洛党、川党、朔党之语,洛党者以程正叔侍讲为领袖,朱光庭、贾易等为羽翼;川党者以苏子瞻为领袖,吕陶等为羽翼;朔党者以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安世为领袖,羽翼尤众。

诸党相攻击而已,正叔多用古礼,子瞻谓其不近人情。如王介甫深疾之,或加抗侮,故朱光庭、贾易不平,皆以谤讪诬子瞻,执政两平之。是时既退元丰大臣于散地,皆衔怨刺骨,阴伺间隙,而诸贤者不悟。自分党相毁,至绍圣初章惇为相,同以为元佑党,尽窜岭海之外,可哀也。吕微仲,秦人,戆直无党。范醇夫,蜀人,师温公,不立党,亦不免窜逐以死,尤可哀也。”嘉佑二年的进士及第者,多为这些不同党派的代表人物。但也有一些人“无党”,或党系不明显;有些人正史无传,事迹或见于笔记、方志。

故下面先论述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最后再对一些不便归类或正史无传者,尽可能作一些考述。

《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之一一,既谓嘉佑二年“合格奏名进士李寔以下三百七十三人”,此指礼部考试;又谓“以新及第进士第一人章衡为将作监丞”,此指御试,二者并不矛盾,此科榜首为章衡。

章衡(1025-1099)字子平,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章得象族孙。章得象(978-1048)字希言,咸平五年进士,仁宗朝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浑厚有容,器量宏廓,工文辞,其诗如《留题宝相寺》“百尺岩中真像在,千年涧畔古松青”,《题延庆院》的“无时似风雨,绕院尽松篁。路僻人难到,僧闲日自长”,题咏佛寺颇多清趣。着《国朝会要》一百五十卷,记述宋初至庆历间史事,已佚,残存于《宋会要辑稿》。事迹见宋祁《章丞相得象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一本传。

章衡为榜首,是因他的应试赋颇当仁宗之心,叶梦得云:“得章子平卷子,破题云:“运启元圣,天临兆民。”上幸详定幕次,即以进呈。上曰:“此祖宗之事,朕何足以当之。”遂擢为第一。”

章衡历官通判湖州,直集贤院,改盐铁判官,同修起居注。出知汝州、颍州。熙宁初,还判太常寺。出知郑州,复判太常寺,知审官西院,判吏部流内铨。未几,知通进银台司,直舍人院。出知澶州,徙成德军。元丰四年,坐事免官。元佑中,历知秀、襄、河阳、曹、苏、扬、庐、宣、颍诸州府。元符二年卒,年七十五(同上卷五一四)。《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熙宁三年冬,苏轼《送章子平诗叙》(卷一○)云:“观《进士登科录》,自天圣初讫于嘉佑之末,凡四千五百一十有七人。其贵且贤,以名闻于世者,盖不可胜数。数其上之三人,凡三十有九,而不至于公卿者,五人而已。可谓盛矣。……(仁宗)在位之三十五年,进士盖十举矣,而得吾子平以为首。子平以文章之美,经术之富,政事之敏,守之以正,行之以谦,此功名富贵之所迫逐而不赦者也。虽微(非)举首,其孰能加之?然且困踬而不信(伸),十年于此矣。意者任重道远,必老而后大成欤?”可见他早年困踬不伸,以后也未大器晚成。宋王朝自建隆元年开始科举考试,至嘉佑二年欧阳修知贡举,历年各科榜首多达三十余人。

状元中固然不乏名臣名人,如王曾、王禹偁、苏易简、欧阳修、范镇、冯京等,但一生平平者也大有人在。章衡与同科其他及第者如曾巩、苏轼兄弟相比,就不算突出。

章衡有史才,曾编历代帝系曰《编年通载》奏献,神宗称善,以为可冠冕诸史。其《与郭祥正太博帖》对郭诗及其书法作了很高的评价:“介来,辱书并惠《杂言》及新诗十首。启缄伸读,感与忭会,怳然若掀雷掣电,霹雳群动,使人魂惊魄悸,何气质之壮至于此耶!泠然若冰壶雪窦,漱涤万物,使人骨寒而神潹,何词句之清至于此耶!而又挥毫落纸,洒然如龙蛇之蟠蛰,烟云之卷舒,使人心开而目明,何笔力之精妙至于此耶!天下之士,其才性如功甫者,孰为勍敌哉!郑毅夫、吾叔表民及梅圣俞,皆谓功甫为李谪仙之后身,吾不知谪仙之年如夫子之少时,其标格渊敏已能如此老成否?”称郭气质壮,词句清,笔力精妙,为李白托身,都颇能把握郭之特点。文末感叹无人荐郭,而自己也无能为力:

“惜乎贤士大夫未有以功甫之名为天子道者。予既力弱而言轻,难取信于当世,又不能与之陟虚阁,临清流,飞大白,笑傲万物,听玉声之琅琅,慊然于中,乌得而已耶!”

章衡之叔章惇(1035-1105)字子厚,也参加了此科进士考试。因耻于名列章衡之下,委敕而出。嘉佑四年(1060)再举,得进士甲科(《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九)。从后来的仕履及文学成就看,他耻居衡下,不是没有道理的,惇在神宗、哲宗朝曾两度为相。惇始生,族父章得象奇其风骨,以为必贵。章惇豪俊敏识,胆略过人。初知商洛县,尝与苏轼游终南山,临绝壁,苏轼惊惧不敢下,惇下之,濡墨书壁而还,意气自若。任雄武军节度推官。

以欧阳修荐,召试馆职,改着作佐郎。知常州武进县。熙宁初,王安石用为编修三司条例官,除秘书丞,加集贤校理,检正中书户房公事。为湖南北察访使。召还,擢知制诰、直学士院、判军器监,为三司使。察访荆湖,用兵溪洞,拓境数百里,沅州南方兵祸自此始。入修起居注,除右正言,知制诰,直学士院,判军器监。权三司使,以知制诰出知湖州。荆湖蛮复起扰边,移知荆南府,至则事平。以亲老再请湖州,俄改杭州,未至除翰林学士。

未授命,丁父忧。服阕,判三馆秘阁,知审官东院,拜谏议大夫,元丰三年拜参知政事。逾年出知陈州,移定州。五年召为门下侍郎。哲宗即位,知枢密院事。宣仁后临朝,用司马光、吕公着更革弊事,惇与宰相蔡确不肯引咎去位,窥伺得失,惇尤谑侮司马光,光不能堪。苏辙为谏官,连上书攻惇,黜知汝州。哲宗亲政,起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专以绍述为事。徽宗立,封申国公。罢知越州,贬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再贬雷州司户参军。崇宁二年,改舒州团练副使,睦州居住,徙越、湖州。四年卒,年七十一。事迹见《章丞相惇传》(《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八)、《宋史》卷四七一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