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哀其愚,化奚由默。图维敷施,明用俊德。学校之兴,教育有经。贤率不肖,胥及群氓。岂伊异术,一本尔情。情之不极,沦以蹈刑。止邪未发,将保尔生。靡戢靡正,渎性之灵。自禽自弃,乌足与齿。师生其难,思迪于礼。在昔有若,去座为耻。赐不受命,万世攸鄙。矧过是者,言行之伪。敢登此堂,宁无内愧。
斯庭燕闲,斯宇宏邃。揖让威仪,讲闻道义。下士背驰,君子来视。毋或坏隳,永锡尔类。”此箴表明韩的散文、韵文也颇可观。
绛亦能诗,韩绛与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多有唱和。知成都府期间,多咏蜀中事,如《复修府学故事》、《题琴台》、《游鸿庆寺》等篇,兴复旧学,凭吊遗迹,能发怀古之忧思。其《奉酬宋君见诒之作》(同上卷一三)云:“非才衰晚玷恩荣,假节西来镇锦城。远慕文翁兴旧学,窃希何武见诸生。银袍冉冉朝先圣,玉树森森识众英。传道喜将师席正,尚称官阀礼为轻。”《复修府学故事》(同上卷四):“文翁石室已千秋,世有兴衰化自流。贤嶲相望承学粹,朝廷由此得人优(自注:蜀中名士,布在显要)。太平典礼当传习,盛际文章正讲求。师友琢磨期不倦,岷峩秀气与云浮。”此二诗就是他慕文翁、何武兴学的表现。《题琴台》(同上卷七)咏成都司马相如、卓文君事:“车骑拥客安在哉,绮琴何事有遗台?
当时卒困临邛辱,异日宁知谕蜀才。园令官闲多病后,茂陵书奏侈心开。文章光焰留千古,陈迹犹存尚可哀。”范镇有《李才元寄示蜀中花图》:“自古成都胜,开花不似今。径围三尺大,颜色几重深。未放香喷麝,仍藏蕊散金。要知空相喻,聊见主人心。”
韩绛和其诗云:“径尺千余朵,矜夸古复今。锦城春物异,粉面瑞云深。赏爱难忘酒,珍奇不费金。应知色空理,梦幻即欢心。”原唱与和诗皆写“锦城春物异”,皆以佛理结,既和其意,又次其韵。
韩绛《送周知监》还写到川南少数民族的情况:“唐家谕巴蜀,通道至邛僰。列郡徼西南,夷居半岩壁。”又:“土瘠事刀耕,家无终岁蓄。所资盐井利,持易他州粟。”
韩绛也出身于仕宦、文学世家,其父韩亿官至尚书左丞,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忠献。
兄弟八人,长兄纲,为尚书水部员外郎。庆历中知光化军,以张海之乱,坐弃城除名,编管英州。纲子宗彦,字钦圣,荫补将作监主簿。举进士甲科,累迁太常博士。以大臣荐,召试为集贤校理。历提点京西京东刑狱。以尚书兵部员外郎判三司盐铁勾院卒。
次兄综,官至知制诰。综子宗道,为户部侍郎,宝文阁待制。
韩绛居三。四弟绎,五弟维,其成就不亚于绛。维(1017-1098)字持国,以荫补官。富弼辟为河东幕府,欧阳修荐为史馆检讨,知太常礼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泾州。神宗为淮阳郡王、颍王,维为王府记室参军。擢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即位,除龙图阁直学士,出知汝州。数月后,召兼侍讲,判太常寺。熙宁二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兼侍读学士,充群牧使。出知襄州,改许州。七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出知河阳,复知许州,提举嵩山崇福宫。哲宗立,召拜门下侍郎。出知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入元佑党籍,贬左朝散大夫,均州安置。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着有《南阳集》。事迹见鲜于绰《韩维行状》(残)、《东都事略》卷五八、《宋史》卷三一五本传。
维自少喜为诗文,与欧阳修、梅尧臣多有唱和。鲜于绰《韩维行状》称其文章“典丽温雅,应用敏妙”,诗歌“句法谨严,平淡清远,有陶渊明、韦苏州气格”。《康熙御制文第三集》卷四一称其《国子博士种谔可左藏库副使殿中丞种诊可洛苑副使制》“简洁明当”,《淮南江浙荆湖南北路都大发运使、右谏议大夫马仲甫可依前右谏议大夫,充天章阁待制、高阳关路都总管兼安抚使兼知瀛州军州事管内劝农使制》“字字修洁”,《西京左藏库副使带御器械李元方可庄宅副使制》“语言苍劲”,《乞询问讲读臣寮状》“敷陈明练,指趣了然”。景佑五年九月所撰《送滕寺丞之官》是一篇赠序文:“夫玉之璞,粹乎?其温敦乎?其坚而弗入于用,则良工必为惜之。人之性,湛然其纯,穆然其和,放而不大以学,固亦君子之所叹惜也。玉之璞,必追之琢之而后器可成也;人之性,必修之发之而后道可入也。若君之性,其玉乎?而能追之以学,琢之以文,器之以道,将何用而不适哉?慎无置其璞以为良工之惜。穷乎?达乎?系于时而已,非予所能,必也勉之。”以玉不琢不成器,喻人不琢不知义,至于穷达则系于时,这就叫君子赠人以言,爱人以德。
苏轼《赠黄州官妓》云:“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宜?
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成都盛产海棠,杜甫两次居成都,却无咏海棠的诗。韩维相反,咏海棠的诗不少,如《展江亭看海棠遇风》、《西堂前双海棠花》、《展江亭海棠四首》、《杜君章家赋海棠二首》,有些诗未以海棠为题,但实是咏海棠的诗,如《闻彝叟游展江亭》。其《杜君章家赋海棠二首》(卷一四)云:“长条无风亦自动,繁艳着雨更相宜。少陵不奈被花恼,终日颠狂觅酒卮。”又:“濯锦江头千万枝,当年未解惜芳菲。今朝得向君家见,不怕春寒雨湿衣。”前首谓杜甫咏酒不咏海棠,后首言自己在成都作官时也不解海棠之美,现在才知其“繁艳着雨更相宜”,为了赏海棠,以致“不怕春寒雨湿衣”。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一八称其诗云:“衣上六花非所好,亩间盈尺是吾心”,“何由更得齐民暖,恨不偏于宿麦深”,雪诗无出晏元献(殊)、韩持国(维)之右。”韩维诗佳句还多,如“青烟人几家,绿野山四抱”(《下横岭望宁极舍》),“不如醉卧春风底,时使清香拂面来”(《酴醾花》),“睥睨峰高回过雁,琵琶宵寂语流莺”(《寄范德儒》),均广为人传颂。
韩维亦能词,《全宋词》存其词五首,其《胡捣练令》云:“夜来风横雨飞狂,满地闲花衰草。燕子渐归春悄,帘幕垂清晓。天将佳景与闲人,美酒宁嫌花皓。留取旧时欢笑,莫共秋光老。”况周颐云:“词境以深静为至。韩持国《胡捣练令》过拍云:“燕子渐归春悄,帘幕垂清晓。”境至静矣,而此中有人,如隔蓬山。思之思之,遂由浅而见深。盖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此等境界,唯北宋人词往往有之。持国此二句,尤妙在一“渐”字。”
维玄孙韩元吉(1118-1187)字无咎,号南涧,原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后徙信州上饶(今属江西)。少时师事尹焞。官至中书舍人、吏部尚书、礼部尚书。晚年隐居上饶,与其婿吕祖谦讲学于竹林精舍,时与叶梦得、陆游、范成大、张孝祥、辛弃疾等相唱和。着有《南涧甲乙稿》。元吉学识渊深,词章典丽,议论明彻,黄昇称其“文献、政事、文章为一代冠冕”。《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亦谓“统观全集,诗体文格,均有欧、苏之遗,不在南宋诸人下”。
六弟韩缜(1019-1097)字玉汝,登进士第,签书南京判官。
刘沆荐其才,命编修三班敕。为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度支判官。出为两浙淮南转运使,移河北。改使陕西,入知审官西院,直舍人院。以兄绛执政,改集贤殿修撰、盐铁副使。以天章阁待制知秦州。为人暴酷,曾以铁裹杖棰杀傅勍,落职,分司南京。
秦人语曰:“宁逢乳虎,莫逢玉汝。”还待制,知瀛州、开封府。
为枢密都承旨、龙图阁直学士。元丰五年官制行,易大中大夫,同知枢密进知院事。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元佑元年,御史中丞刘挚、谏官孙觉、苏辙、王觌论缜不可居相位,章数十上,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颖昌府,移永兴、河南。拜安武军节度使,知太原府。易节奉宁军,请老为西太一宫使,以太子太保致仕。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赠司空,谥曰庄敏。缜外事庄重,所至以严称。虽出将入相,而寂无功烈。《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缜子宗武,第进士。韩忠彦镇瀛州,辟为河间令。徽宗即位,为秘书丞。因日食上疏,言近世事有微渐而不可不察者五:
“大臣不畏公论,小臣趋利附下,一也;人主怠于政事,威柄下移,怨归上,二也;左右无辅拂之士,守边无御侮之臣,三也;开境土以速边患,耗赋财以弊民力,四也;岁谷不登,仓庾空竭,民人流亡,盗贼数起,五也。根治朋党,追复私怨,正士黜废,耆老歼亡,旋起大狱,害及善类,文章号令,衰于前世。大河决溢,饥馑荐臻,执政大臣,人怀异意,排去旧怨,以立新党,徒为纷纷,无忧国忘家之虑。诚愿躬揽权纲,收还威柄,敷言奏功,考察名实,不以侍御之好、钟鼓之娱为乐。仁祖恻怛至诚,以收天下之心;神宗厉精不息,以举天下之事,皆所宜法。”可见是一位直言敢谏之士。哲宗将祔庙,中旨索省中书画甚急。宗武言:“先帝祔庙,陛下哀慕方深,而丹青之玩,取索不已,播之于外,惧损圣德。陛下践祚如日初升,当讲劘典训,开广圣学,好玩易志,正古人所戒也。”比其父更能直言敢谏。累官至大中大夫,年八十二卒。
《宋史》卷三一五论韩氏一族曰:“亿不悦捃人小过,而君子知其后必大,皆盛德事也。亿有子位公府而行各有适,绛适于同,维适于正,缜适于严,呜呼,维其贤哉!”
第四节 “忧国常先众,谋身亦勇归”的范镇范镇
(1008-1088)字景仁,封蜀郡公,世称范蜀公,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他是北宋着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一生着述甚富,曾参与修撰《新唐书》、《仁宗实录》等着作。但除《新唐书》传世外,其他皆失传。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东斋记事》五卷,补遗一卷,《两宋名贤小集》存其诗一卷,《全宋文》辑得其文一百五十余篇,约十万字。如果进一步广搜其佚诗,也许还能为他重编一个集子。
范镇的一生,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景佑四年(1037)三十岁以前,是他名动场屋而屡试不第的时期。他出生在一个累世不仕的读书人家庭。他在《上蜀帅张公书》中说:“镇,西南后进生也,家无衣缨之贵,门惟蓬荜之陋,儒其业者,代实济之。”其《上蜀帅王密学书》(同上)云:“镇天与奇薄,幼即孤露。始生四岁而先人殁,七岁而母氏终。所赖诸兄养之长之,又从而诲之,得于盛明时服为儒者事业。”可见他父母皆早丧,靠诸兄抚育成人。文坛巨擘宋庠、宋祁兄弟名重于时,见镇亦奇之,与之为布衣交,由是名动场屋。苏辙《祭范蜀公景仁公文》(卷二六)云:
“公之少年,初以赋名。挟策来东,气和而平。微见圭角,人人目惊。宋氏叔仲,典司众盟。见公所为,屣履以迎。自毁其文,以致公名。士满太学,莫之敢争。”所谓“自毁其文,以致公名”,指二宋与镇同赋《长啸却胡骑赋》,镇赋先成,二宋读之,称其极佳,不敢出己作。从范镇给蜀帅张公、王密学、韩密谏等人的上书看,他虽然名满太学,却屡试未第。
从宝元元年(1038)进士及第,至熙宁三年(1070)六十三岁致仕,是范镇的从政时期。宝元元年举进士,为礼部第一。故事,殿廷唱第过三人,礼部第一人必抗声自陈,虽考校在后,必得升等,吴育、欧阳修皆由此得升一甲。独镇不肯言,他人屡趣之,皆不应。唱名至第七十九乃出拜,退就列,无一言,时人服其静退。
释褐为新安主簿,宋绶留守西京,召置国子监。秩满,又荐诸朝,为东监直讲。以参知政事王举正荐,召试学士院。谓其诗失韵,仅除馆阁校勘,充编修《唐书》官。而实未失韵,学者皆为其不平,而镇处之泰然。宰相庞籍荐其有异材,恬于进取,超迁直秘阁,为开封府推官。擢起居舍人、知谏院兼管勾国子监。镇在谏院,多所论奏,尤以论建储事知名。时仁宗在位已三十五年,无子嗣。镇上疏请立宗室子为嗣,连上十九章,待罪百余日,须鬓为白,朝廷不能夺,乃罢知谏院,改集贤殿修撰,判流内铨。
继修起居注,除知制诰,迁翰林学士,充史馆修撰,改右谏议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