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不必太计较
8291900000067

第67章 坎坷牛人路,曲折奋斗史——成功需要不计较的心态铺路(10)

在职场中,我们也不要只是为了薪水而工作,因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也是最短视的。

为了真实地了解人们对于同一件事情在心理上所反映出来的个体差异,曾有一位心理学家去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现场访问了一些忙碌的敲石工人。

心理学家问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呢?

工人没好气地说:“我在做什么,难道你没长眼睛吗?你看不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可恶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十分坚硬,该死的石头!它们让我的手酸麻极了!报酬又低,这真不是人做的活儿!”

心理学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呢?”

第二位工人无奈地答道:“为了每天500美元的工资,我才会做这个活儿,如果不是为了要养活一家人,我才不乐意做这份敲石头的粗活呢!”

心理学家问第三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呢?”

心理学家与第三位工人眼睛对视的时候,发现这位工人眼光中闪烁着喜悦的神采。只听这位工人回答说:“我正参与兴建这座雄伟华丽的大教堂。落成之后,这里能够容纳许多人来礼拜。尽管敲石头的工作不怎么轻松,不过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数不胜数的人们来到这儿,接受上帝的爱,我的心里就经常为这份工作献上感恩。因此,我干劲十足。”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

第一种工人,是彻底不可救药的人。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他将不会得到任何工作的眷顾,甚至可能沦为工作的弃儿。

第二种工人,是欠缺责任和荣誉感的人。对他们抱有任何指望肯定是徒劳的,他们抱着为薪水而工作的态度,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绝对不是企业可依靠和老板可依赖的员工。

第三种工人,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他们充分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荣誉,同时,因为他们的努力工作,工作也带给了他们足够的荣誉。在第三种工人身上,我们看不到丝毫抱怨和不耐烦的痕迹。他们就是很多老板想要的那种员工,最终将成为最优秀的员工,进而获得不菲的报酬。

由此可知,—个人如果只为薪水而工作,没有更高尚的目标,并不是一种好的人生选择,受害最深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一个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

那些不满于薪水低而敷衍了事工作的人,固然对老板是一种损害,但是长此以往,无异于使自己的生命枯萎,将自己的希望断送,一生只能做一个庸庸碌碌、心胸狭隘的懦夫。他们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湮灭了自己的创造力。

所以,面对微薄的薪水,你应当懂得,雇主支付给你的工作报酬固然是金钱,但你在工作中给予自己的报酬,乃是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才能的表现和品格的建立。这些东西与金钱相比,其价值要高出千万倍。

反过来,为薪水而工作,看起来目的明确,但是往往被短期利益蒙蔽了心智,使我们看不清未来发展的道路,结果使得我们即便日后奋起直追,振作努力,也无法超越。

尤其是一些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工作的时候更应该注意工作本身带给自己的报酬,比如,发展自己的技能,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而无须过分考虑薪水的多少。虽然工资应该成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能真正获得的更多的东西却不是装在信封中的钞票。老板支付给你的是金钱,你自己赋予自己的是可以令你终身受益的黄金。

如果你不只是为薪水而工作,而是全心全意地努力工作,你就会发现,你的工作能力会逐步提高,这样的话,你就会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高兴。同时,你的薪水也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得到提升。因为你工作努力,就会为老板创造业绩,为老板创造业绩,老板就会奖励你,不管这种奖励是提升薪水,还是提升职务。

当自己被大材小用时,无须太计较

在职场中,当亲身遭遇被“大材小用”的时候,按照人们的表现态度,通常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的人,对此没有丝毫计较之心。他们只是用心地努力工作,拿优秀的业绩说话,对领导加以旁敲侧击,让领导发现自己在用人方面存在失察现象,进而对他们礼遇有加,获得升职加薪,最终得偿所愿。

第二种类型的人则刚好相反,这种人总认为命运对自己不公,自己被“大材小用”,于是,整天浑浑度日,消极怠工,进而造成业绩普通,甚至连难度不高的分内之事也处理得不尽如人意,最终让企业领导觉得他们“大可不用”。

张磊就读于北京某名牌大学,每个学期都拿到一等奖学金。研究生刚一毕业,她就被一家公司优先聘用了。与她同期入职的同事不是学历没她高,就是毕业的院校没她好。她因此感到非常优越,颇自命不凡。

当上级指派她做一些基础的工作时,她顿时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了。有一天,在账目结算时,她将一笔投资存款的利息反复计算了两遍,尽管最终未给公司造成实际损失,但却扰乱了整个公司的财务进程。

然而,张磊并未因这件事而感到愧疚,或是耿耿于怀。在她看来,这就好比是上学的时候算错了一道数学题,及时改正,下次多注意便是了。她的这种态度让上级非常不放心,以后再有什么要紧的差事,总找理由将她“晒”在一边,尽量避免她参与其中。没过多长时间,这位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就跟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说再见了。与其说她败给了别人,不如说是败给了自己。

一个人到底是由于牢骚满腹而得不到升迁,还是由于未能升迁而牢骚满腹?这个问题犹如究竟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很难说得清楚。不过,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它们之间肯定是互相影响的,并且会进入恶性循环。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或者是大材小用。我们要搞清楚自己的才华究竟如何,然后再给自己恰当地定位。

柳屹是一位留学美国的计算机博士。自博士毕业后,他在美国求职屡遭拒绝。这样高的学历,这样紧跟时代的专业,缘何总是被公司拒之门外呢?

他痛定思痛之后,打算换一种方法试试。他将所有的学位证明收起来,用一种最低身份去用人单位求职。没过多长时间,他便被一家电脑公司聘用了,成为一名基层的程序录入员。程序录入员的差事但凡稍有学历的人都不情愿去做,但他却做得一丝不苟。

没过多长时间,他的上级就察觉到了他才华出众:他竟然可以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这绝不是普通的程序录入人员所能做到的。上级问及此事,他把自己的学士证书拿了出来。后来,老板知道了此事,便给他调换了一个跟本科毕业生相符的岗位。过了一阵子,老板发现他在新的岗位上做起事来依然游刃有余,还会说出大量有价值的提议,这可比普通大学毕业生卓越。老板问及此事,他就把自己的硕士身份亮了出来。爱才如命的老板再次提拔了他。

有了头两回的经验,老板也比较注意观察柳屹,察觉到他还是比硕士更上一层楼,其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都不是普通人比得了的,就再次找他深入谈话。这时他才拿出博士学位证书,并阐释了自己如此行事的缘由。这时,老板才恍然大悟,当下便决定重用他。因为在老板看来,柳屹的学识、能力及敬业精神都是一流的。

柳屹是明智的,前期找工作碰壁后,他学会了放低身份,然后在实际工作中一次又一次地展示出自己的才能,让老板接连几次地对他刮目相看,他的形象也因此而逐渐变得高大。

倘若柳屹过于计较自己“大材小用”,那么,他的才华不可能如此快地得到用武之地。

不管何时何地,身处怎样的境遇,我们必须明白,自命不凡,或感觉自己“大材小用”,对自己的工作和发展不会有丝毫益处,而且还会成为我们向上攀升的致命伤。假如你的确卓尔不群,那么请放心,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的。用不了多久,你肯定会获得别人赏识。智者之所以为智者,就在于他可以超然面对所有的公平与不公平之事。

假如是一棵小草,就别计较自己得不到麦稻的待遇;假如是一只井底之蛙,就别抱怨别人小瞧和鄙夷的神态;假如你的本领不高,就别哀叹自己现在的职位太低。在企业的职场上,时常听到有人抱怨怀才不遇。但仔细想想,到底有多少人当真是怀才不遇呢?在抱怨怀才不遇的同时,你自己是否真的怀“才”呢?很多时候,不是怀才不遇,而是你还不够努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要知道,给你一个太高的职位,只会让你摔得更疼。这时候,需要做的不是计较自己被“大材小用”,正确的做法是努力让自己成为“大材”。

有些计较之人可能会自负地说:“我做这工作,简直是大材小用。我在这做事太委屈自己了。这工作太不尊重我的才华了,根本就没有我的‘用武之地’。”这种人往往会拒绝在利小薪薄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这样的人最终会落寞失意、无比烦躁,不会有喜悦与幸福可言。

不当“机械式”员工,而是自动自发地工作

在职场中,消极被动的员工,通常是将工作视作“要我做”的事情,而自动自发的员工则会将工作视作“我要做”的事情。相较之下,主动者更容易脱颖而出。因此,我们要积极发扬主动率先的精神,化“要我做”为“我要做”。不管面对的工作是多么枯燥乏味,“我要做”的主动精神会让你取得优秀的业绩。

自动自发的作风,并不是某些人所理解的强出头、富有侵略性或无视他人的反应。自动自发的人反应更敏锐、更理智、更能切合实际并了解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因为唯有掌握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积极主动,方可取得骄人的成绩。

自动自发型员工的“积极主动”,通常会体现在工作的点滴之中。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工作能力才与日俱增,工作业绩才得以更上一层楼。

大概说来,自动自发型员工的积极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认真全面地了解公司。认真全面地了解公司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它主要包括公司的年目标、组织结构、营销方式、经营策略等等。主动让自己像老板一样了解所在的公司,能够使你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采取的行动更准确、效果更好。

第二,别等待上司下指令。假如你习惯于“等待指令”,那么你首先就会从思想上缺乏工作积极性而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其次,你还会形成“有所为而为”的工作态度,或者只做你情愿做的事情。一个人一旦被这些消极思想所影响,任何时候他都很难要求自己主动去做事。就算是被交代甚至是一再交代的工作,他也会想办法去拖延、敷衍。事实表明,“等待指令”是对自己潜能的“约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平凡的结局。

第三,主动找事情做。工作中别让自己清闲下来,主动找点事做,你就能更加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优秀的员工每当做完一项工作时,总会扪心自问:“我是否所有的目标都已达到?还有什么需要加上去的项目吗?同事有什么地方值得我去学习呢?”在清闲之际,主动出击,你就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不断增强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