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人无意间获得了一颗有小斑点却异常美丽的珍珠。他心想:“要是能够将这个斑点除掉,这颗珍珠就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无价之宝了。”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将珍珠的表层削去,可是斑点依然存在;他又小心翼翼地将第二层削去,满心觉得这下子斑点一定消失了。殊不知,斑点依旧存在;他不断地削掉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斑点的确是消失了,可珍珠也变得不堪入目了。
处事如此,与人相处亦如此。古语有训:“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不存在没有缺点的人,与人交往的时候,不必太计较,无须过于苟求。
第15节人无完人,对他人何必吹毛求疵
假如挑剔可以让一部被撞坏的汽车恢复完好如新的话,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然而,这只是天方夜谭式的幻想罢了,在现实中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常言道:“瓜无滚圆,人无完人。”只有神才是至善至美、无可挑剔的。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对他人过于挑剔、吹毛求疵,本身就是不恰当的。如果我们能够改变态度,对他人少一些吹毛求疵,少一些指责,多一些赞美,则有助于赢得别人的尊重与好感,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崔浩宇在一家洗化公司的采购科工作。一天,有位洗化厂家的业务员来到采购科推销产品,碰巧公司的孔总经理正在采购科交代工作。互通过姓名之后,这位业务员递上自己的名片,便想当然地认为孔总经理是采购科的负责人,开始对自己的产品兴致勃勃地推销道:“孔科长,这是我们公司最新研发出来的去屑控油洗发露,市场反响很好……孔科长,倘若您能代销我们的产品的话,必然会为贵公司创造可观的收入,赢得老总对您的欣赏……”
他滔滔不绝地推销着,孔总经理则时不时地点头微笑着,并穿插地说一些自己的观点,都能得到这位业务员很专业的答复。
在这个过程中,崔浩宇始终站在孔总经理身旁。他见这位业务员口若悬河,心里非常着急。他看出来了!这位业务员误将总经理视作了科长,擅自给老总降了级,这显得不是很有礼貌。他屡次想把业务员的观点予以更正,奈何孔总经理对业务员的产品很是兴趣盎然,两人一问一答甚是投机,他并没有机会插嘴说话。
后来,孔总经理认为这笔生意是有丰厚的利润空间,就答应这位业务员先留下一些产品试销。待业务员走后,崔浩宇对孔总经理小声说:“刚才那‘业务菜鸟’把您当成是科长,当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孔总经理笑着说:“这没什么。我在采购科里待着,小伙子一瞧我又像个管事的,把我误当成科长也在情理之中,不能完全怪罪他嘛。更何况,他初来乍到,尚还年轻,缺乏经验,我们无须为这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跟他计较的,人至察则无徒嘛!”
两人说得正火热的时候,刚才那位业务员忽又跑了回来,走到孔总经理面前满脸歉意地说:“真是抱歉,孔总经理,我刚才把您误当成科长了,不晓得您是这里的总经理,我真是有眼无珠。我下楼时一问门卫才发现自己犯了这样的错误,还望您多多包涵!”
“嘿嘿,不知者不怪,科长也好,总经理也罢,只要生意谈成了,我们就是朋友嘛!”孔总经理微笑着说道。一个小小的误会就这样被化解了。
如今,昔日那位业务员已经成长为一家私营企业的经理了。他现在依旧难以忘记自己初次上门推销产品时的事情。每次回忆起来,都会被孔总经理的大度感染。后来,他一直与这家洗化公司保持着不错的合作关系。可以说,是孔总经理当初的“不察”成就了这段佳话。
古语有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如果水流过于清澈,就很难在其中滋生鱼类。同样,一个人如果对事物的观察太过敏锐,就会认为他人从头到脚都是缺点,不值得与之相处与交往。
一提美国总统林肯,可谓是家喻户晓。很多人也都知道他曾经做过伐木工人,但他有一封写给胡克的信,却并不怎么广为人知。事实上,这封信理应被更多的人知晓。因为这封信能够让我们看到一位睿智、率直、老练又不失慈爱,具有外交天赋和宽大胸襟的林肯。
我们先来说一下该信的写作背景。胡克曾经粗鲁、不公正地批评自己的总司令——林肯,这让他的上司伯恩赛德感到非常难堪。不过,林肯对此却并没有一点儿计较之心,反倒是充分发挥胡克的优点,为自己所用。林肯提拔胡克,接替了伯恩赛德的职务。也就是说,被冤枉的人提拔了冤枉他的人。事实上,林肯与伯恩赛德的私人关系非常好。
尽管如此,误会依旧存在。为了让被提拔的胡克获悉事情的真相,林肯用一种既不让他难堪也不至于惹怒他的方式告诉了他,用理智的方法将他跟胡克间的矛盾化解掉了。
下面就是这封信的大概内容。
少将:
我已经将你任命为波托马克军的首领。我如此行事,当然有我充分的理由,但我依旧觉得你最好知道,这并不意味着你在我眼中是完美无缺的。也就是说,你身上依旧存在着一些我不太满意之处。
我相信你是一位勇敢又才华横溢的军人,当然,这是我所欣赏的。
我也相信你不会将你的职业跟政治倾向混为一谈,这一点是有价值的优点。
你有着雄心壮志,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它利大于弊。然而,我觉得你在接受伯恩塞德将军统帅时,你的雄心壮志曾经受到过挑战。在这一点上,你犯错误了,且这个错误很大,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那位战功显赫和令人尊敬的长官。
近些日子,我曾听你说过,不管是军队还是政府都需要一位最高统帅,对你的观点,我表示认同。因为这方面的原因,但并不局限于此,我给你下达了任务。只有那些赢得战争胜利的将军才可以升级为统帅。我现在要求你的是,在军事上取得胜利,而我自己也冒着独断专行的危险,把你提拔。
政府将竭尽所能给予你最大的支持,而且对所有的司令官一视同仁。指责自己长官甚至让他失去自信心,我忧虑这些由你带入军队的思想会发生在你自己身上。我会尽自己所能来帮助你加以控制。不管是你,还是拿破仑(假如他还活着),欲从一个充斥着此种情绪的军队中有所获益,实属海市蜃楼。
现在,请将这种轻率加以克服,保持这种旺盛的精力,勇敢向前冲,争取伟大的胜利。
此致
敬礼
林 肯
1863年1月26日
于华盛顿
从信中不难看出,虽然胡克有种种缺点,但他依然受到了林肯总统的提拔。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林肯能够永远保护胡克。假如胡克战败了,林肯不得不再起用其他人取而代之——一个更沉着冷静,一个不妄加评论,不吹毛求疵的人。
对别人不要吹毛求疵,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重要原则。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最大的缺点莫过于自己瞧不到自己的缺点,反倒对别人吹毛求疵,斤斤计较。试想,如果你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浪费在评论别人的是是非非上,你自己用来经营成功的时间与精力又能有多少呢?想提高自己,并不需要对别人吹毛求疵,贬低别人,也不需要恶意中伤其他的人。
世上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自己没有办法做到十全十美,却要求其他人尽善尽美。一旦其他人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他们便毫不客气地对其展开嘲笑与批判。殊不知,如果一个人养成了对别人吹毛求疵、嘲笑与批判的习惯,就好比是任由在自己的生命土壤中滋生出类似龙葵的致命物质。对此不加克制,最终将贻误甚至毒害自己的一生。
苛求他人,等于孤立自己
苛求他人,顾名思义,就是对待别人过于严格要求,看别人这也不顺眼,那也不顺眼,确切地说,就是喜欢鸡蛋里挑骨头,对别人身上的刺太过计较。假如总这样,时间长了,自然没有人情愿接受你的百般挑剔,因为一个人假如总是活在对方的挑剔中,这对他而言,必然是一种心灵上的折磨。
在心理学上,一个人如果过分地对别人施加压力,称得上是一种精神施暴。即便是强者,他的承受力和忍耐力也是有限的。更何况,在这世界上生活的更多的是普通人,并非都是强者。假如总是被你如此严苛地“礼遇”,除了极少数无限包容你的人,大多数就算没有表示抗议,估计也会如同躲瘟神一样对你避而远之吧!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相信都没有人愿意看到吧。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并不乏苛求他人和抱怨他人的场景。
“你看人家莉莉的老公,多有本事啊!他可跟你是同班同学,现在人家是一个公司的经理了。住别墅、开宝马车、穿名牌服装。再瞧瞧你,到社会上混了五六年了,还是一个小职员,啥时候才能像莉莉她老公那样风光呢!”
“真让人上火!做题的时候有没有动脑筋?每次考试都比邻居家的萱萱低十几分,你啥时候给我争口气,考个好成绩回来!你这样的分数,让我这当妈的脸往哪里搁呢!”
“老爸啊,我同事的爸爸跟你年龄相当,人家是局长级的了,你怎么还是个小办事员呢!跟同事聊起天都不好意思说!”
……
生活中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很多人总是在无休止地苛求别人。试问,一个人整天抱着这样的态度生活,他的幸福指数能高到哪里去呢?
刘先生是一家建筑公司的职员,妻子王艳除了上夜大之外,就是赋闲在家料理家务。
一天,路上遇到堵车,刘先生下班回家晚了一小时。他刚进门,王艳就一脸不悦地抱怨说:“哎哟喂,刘先生,咋回来得这么晚啊!刚才房东来电话,又催缴房租的事情呢!你这个月的工资啥时候发呢?”
“老板说这个月资金周转有点难,估计得迟几天,大概得……”刘先生的话还没说完,王艳就扯开嗓门喊道:“等,等什么等?你一个大男人,在北京一个月才赚3000来块钱,每个月还拖,拖,拖!你瞧人家张培的老公,月薪过万,还做了行政部的经理!”
“你觉得他能耐大,那你去找他啊!我一天到晚在外奔波,压力再大也自己扛着,下班回到家,你不仅没有好脸色,还冷锅冷灶的,连口热饭我都难吃上。如果是你,你还有心思做事吗?猴年马月也坐不上经理那个位置,我就是让你给拖累的。”刘先生被王艳数落得火冒三丈,反击王艳,毫不示弱。
王艳听到老公说自己拖累了他,心里觉得非常憋屈,歇斯底里地反驳:“我哪天没做饭啊?不就今天没准备晚饭吗?我每天在家当洗衣妇、煮饭婆,累得腰酸背疼,你觉得在家是享清福啊!你既然说你吃不上热饭,那我今天还真不做了!”
“你说你辛苦?难道我不辛苦吗?你知不知道现在形势越来越不好,公司又要裁员了,我有多大的压力,你明白吗?”刘先生越说越气,到最后怒火无从发泄,便随手将背着的公文包朝着王艳砸过去。
王艳见状,气愤地走回卧室,越想越委屈,终于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生活怎么会这样!这日子过不下去了!”刘先生夺门而出,喝闷酒去了。
刘先生并不晓得,王艳之所以没做晚饭,是因为她的毕业论文没通过,她郁闷极了。等刘先生回来后,坏情绪终于有了一个发泄口。但她哪里知道,老公正面临着失业的压力,情绪也不是很好呢!他们缺乏必要的沟通,动辄苛求对方,指责对方,最终引发了一起家庭口舌之战。很多时候,人们总是过于在乎自己的感受,却忽略了家人同样需要安慰与理解。
对他人不要过于严格要求,这样才会生活得快乐。虽然不少人知道这个道理,但做起来却未必就如此。当然,在家庭中如此,在职场中同样如此。
做员工的总是希望老板能给他升职加薪,但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的。于是,有一些员工便三五结群地谈论起来:“这老板就跟葛朗台似的,简直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好几年都不涨工资了,还让员工天天加班……”“是呢,每天下班后都快累趴下了!我来公司三年了,等着加薪等得花儿也谢了……”诸如此类的人,不能从老板的角度去考虑事情,去改变自己,可能终其一生,也只能眼睁睁地望着别人过潇洒的生活,自己却在抱怨中日复一日。
是谁给了你一份差事?是老板!是谁每个月给你发放薪水?是老板!
是啊!是老板!那为何还要抱怨呢?比尔·盖茨曾说:“老板就是老板,职场不是理想世界。”假如你不满意这份工作,大可以拍屁股走人,抱怨是解决不了任何事情的!所以,对老板也不要太苛求了。
当然,对于老板来说,不要成天将“有压力才有动力”的话挂在嘴边。要清楚“管理无情人有情”的道理。只有重赏才能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假如只晓得苛求员工多做事、多干活儿,却又舍不得多发些必要的补贴作为奖赏,又有什么理由抱怨员工舍你而去呢?
因此,作为老板,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员工的立场思考,也不要对员工太苛求了。
最后,对待周围的朋友,更不能太苛求。只要是朋友,无论你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差异,都应该懂得去欣赏,去包容。无谓的抱怨和指责是没用的,只能让你失去珍贵的友谊。
苛求他人是一把刺向自己的剑。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如果你总是对别人提出过高的要求,久而久之,你就会越来越缺乏伙伴,最终变得孤立无援!所以,不要太苛求别人。与其苛求别人,不如苛求自己!苛求自己善待亲朋好友以及身边所有的人!
学会接纳别人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