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些时间了解自己,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追求什么事物——是自己内心真正所渴求的事物,还是别人期望自己获取的事物。与其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不如努力尝试改变一下自己。当你拥有了确定的生活蓝图,有了生活的热情,你就会发觉自己活得充实而富有生气,这才叫活出了人生的真滋味。
计较身材矮小,不如争做他人心中的巨人
假如你为身材矮小而选择抑郁寡欢的生活,你将会错过精彩的人生。诚然,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无从选择自己的身高,不过,却有能力去选择自己的行动方式。身材矮小并非什么应该计较的事情。说不定,正因为如此,你将拥有更多表现的机会呢。
小品演员潘长江的矮个子早已成为一道标志性的风景。在201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他凭借着出色的才艺和嘹亮的歌喉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他丝毫不计较别人说他身材矮小。在小品中,他曾幽默地用“浓缩的都是精品”来抖包袱。当有人称呼他为“小陀螺”的时候,他也是喜颜相对,甚至以此作为小品演出的笑料。
香港娱乐界的“大哥级人物”曾志伟,他是一个胖墩墩、矮墩墩的“搞笑高手”,凭借着1.60米的身高与其貌不扬的外貌在香港演艺圈混迹30年而不倒,出演过很多部喜剧,塑造过很多不同类型的角色。
再有,听说拿破仑也奇矮,可多少年过去了,他依然是人们心目中的“巨人”,站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
前些年,很多人喜欢看NBA的夏洛特黄蜂队比赛,尤其喜欢看1号博格士上场打球。
博格士只有1.60米的身高。这个数据就算在东方人中也不算高个子,更别说在就算是身高2米都嫌矮的NBA了。据说博格士不仅是当时NBA中身材最矮的成员,也是NBA有史以来破纪录的矮个子。可别小瞧了身材矮小的博格士。他可是简约不简单呢。他是NBA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除了有着一流的控球技术、精准的远投,甚至在高个队员中带球上篮也没有一丝畏惧。观众们每次望见博格士像一只小黄蜂那样满场飞奔,总是忍不住由衷地表示赞叹。
其实,博格士拥有如此高超的技能,并非是与生俱来,而是意志与苦练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博格士不仅安慰了天下身材矮小而酷爱篮球者的心灵,也鼓舞着普通人内在的意志。
博格士自幼就长得不是太高,但他对篮球酷爱至极,差不多每天都跟同伴们在篮球场上运动锻炼。当时他就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去打NBA,因为NBA的球员除了诱人的待遇,还享有风光的社会评价。这是所有酷爱打篮球的美国少年最梦寐以求的事情。
然而,每当博格士对他的同伴说出“我长大后要去打NBA”时,对方都会忍不住捧腹大笑,甚至有人笑倒在地上,因为在他们看来,一个1.60米的矮子打进NBA,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尽管如此,博格士的志向并没有因为遭受到同伴们的嘲笑而有丝毫改变。他更加刻苦地练球。在付出汗水之后,终于成为全能的篮球运动员,也成为最佳的控球后卫。这个时候,身材矮小居然可以成为优势。比如,矮小的控球员,能够像子弹似的,行动灵活迅速,运球的重心最低,不会失误。而且,个子小不引人注意,抄球屡屡得手。
博格士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身材矮小又如何?
我们要清楚,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有些缺点是可以战胜的,有些缺点战胜起来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比如身材矮小。对于身材矮小这件事,我们不一定非要战胜它,也没必要一直伤怀。与其计较外形矮小,不如争做他人心中的巨人。难道不是吗?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弱点或者说是缺点,就好比物理学上的位置变动一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们所参照的事物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弱点或者缺点从这种意义上讲,可能是缺点,但换另一个角度观看,可能就成了优点。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身材矮小这件事。由于自己身材矮小而陷入自卑与苦恼中,是得不偿失的。
安于自己的位置,才会让自己真正安心
一个人只有认清自己,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只有安于自己的位置,才会让自己真正安心。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一实践起来未必人人能够做到。生活中那些总是将目光盯向别人位置的人,最终将导致自己连原本应该享有的位置也失掉。
很久以前,有一名男子自感怀才不遇,便去寺院拜访一位高僧求解。
“施主,”高僧合掌问道,“你为何事凝眉蹙额?”
男子愁眉苦脸地回答说:“高僧您有所不知,我年龄将近40岁了,但时至今日,我仍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高僧问:“你要找什么样的位置?”
男子回答说:“我不知道……”话音未落,男子又改口道,“我要找适合我的位置。”
“你的位置就在你的脚下!”高僧说完,弯腰将一片落梅的花瓣捡起来,拈花浅笑。
男子听闻,一下子如醍醐灌顶。原来,自己正端然肃立在高僧的对面,自己的头上则是一树盛开的蜡梅,脚下是落满梅花的大地。抬头望天空,日薄西山,暗香浮动近黄昏,甚是醉人。是啊,这难道不正是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吗?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风景迷人的海滩上,有一位渔翁每天都按时坐在固定的一块礁石上垂钓。这位渔翁既神秘又举止古怪。首先,没有人知道他来自何方;其次,不管运气如何,钓多钓少,两小时的时间一到,他就会将钓具收起来,然后离开。
终于有一天,渔翁的古怪行为勾起了一位年轻小伙子的好奇心。
小伙子忍不住问:“大伯,当你运气好的时候,何不一鼓作气用一整天的时间垂钓呢?如此一来,你就会满载而归了!”
“可是,我钓那么多的鱼用来作甚?”渔翁微笑着问他。
“鱼数量多了,可以拿去市场卖钱啊!”小伙子觉得渔翁太傻。
“那卖到钱用来干吗呢?渔翁还是微笑着问道。
“你可以买一张大网,做一名渔夫,捕更多的鱼,卖更多的钱。”小伙子麻利地说。
“卖更多的钱又用来做什么呢?渔翁还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
“买一条鱼船,做上船长的位置,出海,然后捕获数量更多的鱼,然后赚得更多的钱。”
“赚了钱再干什么?”渔翁依旧露出那副无所谓的神态。
“组织一支船队,弄个船队老大当当,赚更多的钱。”年轻人心里直笑渔翁太笨。
“赚了更多的钱再干什么?”渔翁已准备收竿了。
“开一家远洋公司,做上总裁的位置,如此一来,你就可以扩大自己的经验规模,除了捕鱼,还可以运货,浩浩荡荡地出入世界各大知名港口,赚钱将更上一层楼!”小伙子说这番话的时候已经眉飞色舞。
“赚钱更上一层楼之后还做什么?”渔翁的口吻已经明显有些不耐烦,而且貌似还夹杂着一丝嘲讽的味道。
小伙子见渔翁这种态度,顿时怒发冲冠,大声质问渔翁:“你不赚钱干什么?”
渔翁开怀大笑,“我每天钓上两小时的鱼,其余的时间呢,我可以欣赏欣赏朝霞,看看落日,摆弄摆弄花草,走访走访亲朋好友,天天悠闲而过。我安于自己当下的位置,更多的财富于我何用?”渔翁边说边整理物品。话音刚落,行装也收拾好了,转身离去。
安于自己当下的位置,内心才会具有舒适而亮堂之感。位置可遇不可求。我们可以奋斗,可以追求,但万万不能死盯着某一个位置,认定它非己莫属。
很多时候,一个人处于怎样的位置,其实并不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选择。比如,父母赋予你生命,你一诞生,你的位置就注定是做这对父母的孩子;当你背着书包走进学校,你是学生。排座位的时候,也不是你想坐哪儿,就能坐哪儿;你踏入社会开始上班,你坐的总是属于你的工作位置,没有你的工作位置,你就不会去上班。
对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位置,追寻过甚,无异于海中捞月。诚然,人们在最初的梦想里,谁都不希望自己位置太卑微。人们总幻想着自己能够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成为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在社会上拥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然而,对大多数人而言,那种境界或许永远不会出现在人生中的某一瞬间。很多时候,我们扮演的,仅仅是银河系里再平凡不过的一颗星星。
所以,我们无须太在意自己没有坐在炫目的位置上,也不必在意鲜少有人为自己鼓掌喝彩,至少在亲朋好友的眼中,你是最棒的。我们努力调整心态,争取将自己平凡的角色演绎到最好即可。不妨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平日里多对自己说:“我非常满意现在的自己。”
举个例子,你经常将自己跟别人做比较吗?你曾想要超越所有人,稳坐第一名的位置吗?假如你每次都不能名列前茅,总是屈居其次,等类似的情景再次发生时,请注意调整自己的心理,学会对自己说:“我非常满意现在的自己,我很快乐,因为我已经尽力了。”有了这种达观的情绪,你的生活也会随之变得灿烂。
有时候,一个人如果努力地做好“老二”,当主客观条件具备,自然就会成为“老大”。这个时候的老大,将是一个货真价实的老大。
其次,要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理。
常言道:“人家骑马咱骑驴,走路遇见个挑担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无论是谁,都应该有一个比较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自我期望值。
我们要明白,人与人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比别人强,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要允许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既然不如别人,也就不要太心理失衡,总是对别人的位置耿耿于怀,或者觊觎别人的位置。
除了拥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理外,我们还得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自己竭尽全力了,就不要因为没有达到既定的位置而自责自怨。太过计较,心灵将永远得不到宽慰,也不会拥有快乐而幸福的人生。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对自我意识进行校正,对自我心态加以调整。比如,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与期待值,进而让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愤,莫名的惆怅,无忧无虑地去拨动自己的心弦,不失为生活之道的一种上乘选择。
第10节人人都是一座金矿,不计较自己眼下的无能
在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上,只要是正常人都潜藏着独特的天赋,都拥有巨大的创造潜能。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生命中;而这些潜能则好比是漂浮在海面上的一座冰山,我们只能看见它露出水面的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而绝大部分则隐藏在深处,不为人们所察觉。多数人只是将天赋潜能的10%使用了,剩下的90%还未被挖掘出来。那些总在羡慕别人而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人,是永远挖掘不到自身的金矿的。
你认定自己是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
李开复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候,有一天,领导突然问他什么时候能够接替自己的工作?李开复十分吃惊,表示自己缺乏像领导那样的管理经验和能力。但是领导却认为,这些经验是可以培养与积累的,并且希望李开复在两年之后就能够做到。有了这样的提示和鼓励,李开复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自己在这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果然,两年之后李开复就接替了领导的工作。
所以,李开复建议年轻人,给自己一些机会展示某方面的能力,说不定就像他一样,会吃惊自己在某方面的潜力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想象。
其实,只要是正常人,都拥有巨大的创造潜能。只不过,这些潜能就好比是漂浮在海面上的一座冰山,我们只能看见它露出水面的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而绝大部分则隐藏在深处,不为人们所察觉。多数人只是将天赋潜能的10%使用了,剩下的90%还未被挖掘出来。假如我们深刻领悟到这一点,就会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创造意识唤醒,将那部分未曾启用的潜能转化成捕获成功的强劲力量。那么,你就会像李开复那样走向成功。
通俗地说,每个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命运也是由自己掌控的。一个人只要自己热爱自己、相信自己,并看重自己,生命才有可能获得意义和价值。你是一块陋石,还是一枚宝石,完全取决于你对自己的定位:你认定自己是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
古时候,有一个生活无可依靠的孤儿。他没田地可以耕作,也没有钱财用于从商。对于自己的窘境,他感到非常迷惘和彷徨。无奈之下,他只好每天过着流浪与要饭的生活,没有人能瞧得起他。有一天,他感觉再也不能这样过下去,听人说起有一位智者专门为穷苦之人指点迷津,便慕名前去求教。
智者将孤儿带到一处杂草丛生的乱石旁,指着一块石头,告诉他:“明天一大早,你把这石头拿到集市兜售。但要记住,不管多少人出多少钱要买下它,你都别卖。”
孤儿听完疑惑不解,心想:“这块石头看上去的确很好,但怎么会有人愿意掏腰包买它呢?”不过,他还是听从了智者的话,拿着石头来到集市上,在一个不起眼儿的地方蹲下来,小声叫卖着。然而,那毕竟是一块石头啊。谁会将一块石头放在眼里呢!
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又过去了,仍旧没有买家上前询问。直到第三天,终于有买家询问了。第四天,真的有买家迫切地想买它了。第五天,那块石头已经能卖一个不错的价钱了。
孤儿听从智者的话,坚决不卖。傍晚时分,孤儿找到智者,高兴地对他说:“想不到一块石头居然值很多钱呢!”
智者微笑地说:“赶明儿你把它拿到黄金市场去,记住,不管买家出多少钱,也还是坚决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