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让你内心强大的气场心理学
8284800000006

第6章 腹有诗书气自华,做人有涵养,气场才优雅

腹有诗书气自华——气场新鲜能量

东山魁夷写道:“我心中有一条路,这条路既不是明朗的骄阳普照的路,也不是笼罩着凄迷的暗淡阴影的路,而是一条在清晨微明中,平静安详地呼吸着的、坦荡的、自由自在的路。”在静谧中,你的心灵是否被悄悄地触动?回顾自己的人生,你的人生之路是否洋溢着淡淡的书香?

塞缪尔·斯迈尔斯说:“人如其所读(Maniswhatheread)。”读书的过程,就是再造生命的过程,你读什么样的书,反映出你是什么样的人。那么,仔细回想一下,你曾读过什么?沉浸于什么样的书籍?这些读物,符合你做人的愿望吗?是否你的愿望,就是凭借读物而生发?而今后,展读之际该作怎样的选择?要知道,那可是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的选择!

1.阅读是奢侈的

很多人在上学时在书店看得多,买得少。而工作后,常常买得多,看得少。买了新书,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从头到尾地看完,大部分只是翻翻,看个大概。一则忙没时间,二则忙没精力,三则忙没心情,四则忙没有读书的效率。久而久之,读书成了件奢侈的事。现在的职场很流行“人生规划”,人们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几乎都用在与规划职业生涯有关的专业范畴中,在这方面,他们很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因此大多数工作中的青年人,大部分时间当然是用来读书的,但绝不是小说之类的“闲书”,而全部是跟所做的工作有关的书,用他们的话说是“学习的书、专业的书”。“工作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看闲书。”他们说。他们中爱读书的一些人,转而去看《万象》这类关于读书的杂志。《万象》书如其名,包罗万象,关于阅读所能得到的,这里基本都可以给你提供。从王尔德的同性恋到梁朝伟的吸引力,从徐志摩的婚变到对简·奥斯汀的探谜,从董桥的书房夜话到林行止的伦敦做鞋记……可以从中掌握足够多的关于书、作者和历史人物的谈资,可以从作者的“书房读景”中享受一下读书的乐趣,还可以得到一些对大众事物不那么大众的看法和感悟,掌握读书的第一手资料。虽说也只是笼统一看,但也聊胜于无吧。

2.阅读应该成为人生的一部分

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选择了什么样的“文字食物”,就决定了你有可能具备什么样的精神品质。阅读,不仅是一种“知识哺乳”的过程,也是一种锻炼思维的运动,是智力体操、神经按摩,更是心灵的抚慰。阅读的意义在于,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一个人的阅读史,即是他的心灵发育史。每个人都是阅读的主人。阅读仅仅是为了活着,快乐地活着,有灵魂地活着,高质量地活着,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活着的人。阅读使文字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它比图像更空灵,比记忆更清晰,比冥想更深邃。它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让你凌驾于伟人的思考之上。阅读是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人生、社会,很多源于阅读。阅读与人生同步,却可以与时间逆行,揭晓迷离的过去,抵达遥远的未来。它可以开启无数个维度空间,让思想纵横,通向伟大的心灵。阅读是幸福的发祥地,缜密的逻辑,深奥的思想,崇高的境界,伟大的灵魂,都环拥着阅读者。你可以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做一个读书人,就是做一个幸福的人。

3.理性思维能力

理性地认识大自然,就形成人类的自然科学;理性地认识社会,就形成人类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能够在自己的历史发展水平上,以理性的方式为人类论证和解释大自然与社会的各种现象,论证和解释人们关心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并以自然现象的确定的表现形式和人类社会实践的确定结果,证明或者检验这些论证和解释的合理性。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修养的人,以及那些在新格局下对自己的处境有信心的人,处于强势发展潮流中的人,一般选择这种路向;而一些人文素质较低的人,或者对新格局缺乏理性思维认知力的人,或者在新格局中处境逆变的人和突然遭遇困难的人,或者缺乏社会关怀和社会理解力的人,他们在新格局中缺乏自己给自己定位的能力,缺乏驾驭新格局的能力,缺乏以理性的方式理解自然和社会的变化的能力,或者不相信这种理解的合理性,他们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上产生了对人文理性的动摇或者迷茫,为应对、确保、伸张自己在新格局中的生存处境和原有自我意识的合法性,往往会选择以迷信神鬼巫术的方式来为自己寻找想象中的虚幻的慰藉,甚至以假当真,以为想象的虚幻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摆脱实际的困境。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4.读书计划

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要拥有智慧知性的书香气质,最好的办法就是养成阅读好书的习惯,让自己在这样一个喧嚣的世界里,拥有一颗宁静的心。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夫人曾说:“我们必须让我们的青年人养成一种能够阅读好书的习惯,这种习惯是一种宝物,值得双手捧着,看着它,别把它丢掉。”如果你每天阅读15分钟,这意味着你将1周读半本书,1个月读两本书,1年读大约20本书,一生读1000或超过1000本书。这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博览群书的办法。找出自己每天的15分钟,最好是每天的固定时间,这样所有其他的空闲时间就都是额外收获了。我们唯一需要的是读书的决心,有了决心,不管多忙,你一定能找到这15分钟。这15分钟里的每一秒都不应该浪费,事先把要读的书准备好,穿衣服的时候就把书放在口袋里,床上放上一本书,卫生间放上一本书,饭桌旁边也放上一本,书架上,书桌上,永远不能让书本缺席。当你心生烦恼或忧愁或觉得形单影只,或觉得委屈、沮丧,有怨恨情绪时,请把与你心境有关的书抽出来阅读。刚开始拟订自己的读书计划时,忌“偏食”,不能只读今人书,不读古人书;也不能只读母语书,不读外语书;还不能只读自己感兴趣的一类书,不读其他自己兴趣不大的书。要让自己的所思所想具有世界眼光和历史意识,就必须充实、平衡自己的知识结构,让它不偏不倚,而民国时期的学人、学者已经给我们作出了榜样,如严复、辜鸿铭、梁启超、鲁迅、陈寅恪等,无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财富,让自己拥有散发着智慧芳香的理性气质。

5.怎样读书

有人曾总结过,读书大概有三个层次、三种境界。第一个层次,或者说读书的第一重境界,就是见书就读,什么书都读。学生时代往往如此,这样也有利于扩大视野、博古通今。比如四大名著,当代文学杂志,或西方大师级作家的作品,像莎士比亚、歌德、福克纳、海明威、博尔赫斯等,从类别上所有人文类图书——历史、哲学、人类学、心理学书籍都可以阅读。读书的第二个层次,就是读一部分你特别喜欢的作家的作品。到这个阶段,你会发现,你越来越喜欢一小部分作家,甚至是一些作家的小部分作品,这时你就可以缩小范围了。你明白了,你的兴趣和兴奋点在哪些作家身上,也许他们只有十几个人,但是,你应该读他们的全集和文集,甚至还该读有关他们的传记、研究资料和他所处时代的其他背景资料。这样,你会把这些作家吃透,你会明白,他们在他们的时代里到底是如何思考、写作和生活的,你也就明白了,从人到文,你为什么喜欢这些作家和作品,为什么会缩小到这一小部分人。然后是读书的第三个层次,这是最高境界了。那就是,只读一本或几本你最最喜欢的书,或者反复阅读你喜欢的一两个作家的书,然后精心研究他的作品。这个境界是很难达到的。部分人在读书的第一重境界之后,就不再怎么深入了;第二重境界,很多人也达到了,他们在阅读小范围的真正感兴趣的作家的作品之后,也许会变成和那些杰出的作家一样的人;而第三种境界,很少有人达到。因为这种境界需要你去确定阅读一本书的时候,这多少变得有些困难了,因为你很难确定最喜欢的是哪一本书,它到底在哪里?人类文化是一个金字塔,人类的精神现象是有高度的,一旦你攀缘到了一定的高度,那么这之下的很多东西,就不用理会了。比如,很多书,只需要读它开头的几句话,再随便翻一翻它,就知道这本书处在什么样的精神和创新层次,因而读书应该加倍地将目光投向那些被时间淘洗后,剩下的少数的东西。这样读下来,书香气质也就不期而至了。

6.读书笔记

读书须做笔记,钱钟书先生开始并不以为然。钱钟书在清华,“宋以后集部殆无不过目”,毕业后到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时,在备课、写文章的实践中,方认识到读书单凭记忆是不行的,遂开始读书必做笔记,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钱钟书的读书笔记本很厚,有普通练习本的四倍,上面写得密密麻麻,有中文,也有英文,别人很难看懂。他每读一书,都做笔记,摘出精华,指出谬误,写下心得。他很珍视自己的读书笔记,“文革”期间,他曾被下放到河南“五七”干校劳动,行李箱里也忘不了放上几本字典、词典和读书笔记,一有空便反刍似的阅读。他著书时,主要是参考读书笔记。诸如《宋诗纪事》、《宋诗钞补》、《宋诗钞续补》及各种宋人笔记、诗话、文集、方志等,在阅读时做了大量笔记,纠正了前人的错误,遂将一本普及读物编写成了学术价值甚高的宋诗选本。《管锥编》这部洋洋百万言的学术巨著,主要资料来源就是钱钟书写下的五大麻袋读书笔记,这些素材是他多年读书心血的积累,整理成书稿又费时3年,自然还是用札记形式。1979年此书一出版,便轰动了学术界,此后再版,成了学者们书架上的必备书。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此言不差。熟悉钱钟书的学者都认为,他的记忆力着实惊人,几十年前读过的东西还能记住,在现代中国学者中,除了史学大师陈寅恪外,可能没有第二人能与他相比,外国学者说他的记忆是“照相机式”的记忆。即便如此,钱钟书仍然要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钱钟书攀上学术高峰的重要阶梯。

钱先生尚且如此,对记忆力一般的人来说,读书做笔记就更为必要了。

一脉书香浸润气场大世界

“书香”从何而来?许多人不太清楚。从前古人为防止蠹虫咬噬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芸香草亦称芸草,产于我国西部,这种草有一种特别的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为“书香”。一个具有书香气质的人,其身上也仿佛散发出淡淡清香。说到书香气质,当然离不开书。人的气质文雅卑俗、清明混浊往往与读书多少紧密相关。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海伦·凯勒说:“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高尔基说:“我爱书,每一本书都为我打开了一扇面向新世界的窗户。”书对人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读书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品位等。更为重要的是,在书的背后有着另一个绚丽的、安宁、博大的世界。在那里,鲜花盛开,云蒸霞蔚,人们仿佛得到了重生。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些装腔作势、附庸风雅的人往往因形式大于内容,气质也就趋于浮躁。读书人的感性、直觉造就的是理性的深刻思想,这种体验是令人神往的精神追求。因此,书香气质往往是以沉静的理性气质为基础的。其实不只是书,自然界里的诸多现象一旦经由人的心灵感悟和深切思考,都会充满思辨之美、统一和谐之美,散发着浓厚的人文和哲理的气息,对人生具有启迪性,对个人气质也具有陶冶性。一花一世界,书香气质的神韵,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1.知性气质

知性气质洋溢着一种理性的智慧的光辉,不是直觉的感性,而是知性的警醒。不是取象传情,而是理蕴涵示。知性并不意味着没有强烈的情绪,而是说与理性色彩极浓的冷静观察相比,情绪不再张扬,而显得有节制,情感也不那么奔放,而显得聚敛。这种理性气质,在钱钟书的作品中处处可见。

钱钟书摒弃那种温和的取笑,代之以对人性弱点和人性困境的探察,对文化人格作出极其深刻的心理审视和道德批判,从而呈现出与传统忧患意识常有的那种沉郁缠绵格调迥然不同的气质:觉醒和警悟。钱钟书先生被誉为“文化昆仑”。在他的著作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是长篇小说《围城》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他的散文大都收入在《写在人生边上》一书中。他的学术著作如《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等,援引的参考书目数以万计,且涵盖了文、史、哲、心理学等多门学科。钱钟书先生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接受经史子集的熏陶,在青年时期,他便成了一个出色的旧体诗诗人。同时,他非常重视西方思想家的著作,尽管他并不一定赞同这些思想家的思想体系,却非常重视他们的某些具体论断。因此,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色彩。他对文化、人生、人性的文学思考是那么真挚,使得文学再也不是那种有感伤色彩的哀怨掩抑,悲慨兴怀,而是一种以人类学、哲学为本体的现代忧患意识。这一点,钱钟书与鲁迅惊人地相似。在对生命存在的文化哲学反思上,鲁迅和钱钟书都以坚劲的否定性力量透视以恶为形式的人性的弱点,不过,两人的侧重有所不同,鲁迅着眼于它的阶级性和族类性,而钱钟书则侧重于它的人类性。如果说鲁迅是一个坚强的斗士,于人生深处呐喊以醒世,那么钱钟书则是一位睿智的学者,炽卷于人生边上欣然独笑以醒世。这是真正觉醒者的冷笑,冷峻而尖刻,炽热而深沉。钱钟书明确地说他最终的兴趣不在于他自己归属的知识阶层这一小类,也不在于中国的族类,而是整个两足无毛、圆颅方趾的人类。钱钟书执著地追求一种类性相通的精神境界。与大多数中国当代先锋作家相比,钱钟书受过西方理性主义的深刻洗礼,他的气质就和他的作品一样,透露出极其强烈的理性精神,达到“无痕有味”的境界。

并非只有学术界才具有书香气质,在人们印象中,集唱、演、导于一身的张艾嘉身上也带着一种典型的知性女子的气质。她温文尔雅、才华横溢却又不失个性,可以称得上是德艺双馨的代言人。美国《时代》杂志曾以三页篇幅推介她。出生于台湾的张艾嘉16岁涉足影视圈,从影三十多年来主演过近百部电影。20世纪80年代后,张艾嘉减少了台前演出,醉心于幕后工作,所执导的电影得到行内人肯定,其中的《少女小渔》、《今天不回家》荣获多个电影奖项。

看张艾嘉的戏,总是感觉无比过瘾,这个知性女人已被时光打磨得异常圆润和干练,岁月的沉淀悄悄堆积成诱人的魅力,大有厚积薄发之势。戏外的生活延伸到戏内,流淌的尽是张扬和自信,一举手、一投足、一回眸,都是属于女人独有的精彩。

2.含蓄的气质

含蓄的气质包括一种寓意性、象征性和哲理性,使人感到神韵无穷,具有发人深省的美感和力量。朱光潜先生韬光养晦,洁身自好,不喜张扬。他的一丝不苟,反映了其治学的严谨,为人的低调。他强调勤奋和努力,他说有些人天资颇高而成就平凡,他们就如同有大本钱而没有作出大生意的生意人,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别高而成就斐然可观,他们就好比拿小本钱而做大生意的生意人。这中间的差别就在于努力与不努力了。

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风格朴实、自然、洒脱,看似寡淡实则丰腴,表面软塌塌、实则硬朗。这样的气质迥然不同于鲁迅的剑拔弩张,郭沫若的豪荡爽利。孙伏园说朱自清:“他从来不用猛烈刺激的言辞,也从来没有感情冲动的语调,虽然那时我们都在二十左右的年龄。”朱先生的气质如他笔下的“春雨”,如同细细的牛毛,刺得我们的肌肤痒痒的、酥酥的,无声无息地在心上留下经久不灭的印痕。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听听那冷雨》,余光中这段文字可谓字字珠玑、步步生莲。当使用最少的文字传达给读者最大限度的美感含量之时,这种美,应是多层次多方位的,不仅限于感情的美和表意的美,还应有语言密度、弹性和节奏的圆融浑成。这段美文给人的美感愉悦是多方位而且是深层次的,如同含蓄的气质,将情感完全浸透在眉里眼间,那恰到好处的距离美,那优美而鲜活的意象都因情而生态。含蓄的书香气质之所以让人感动,因之不是棒喝的顿悟,而是修习的渐悟。含蓄的气质充溢着饱满的才华,如同针灸师手中的一根细针,在你不经意间,猛一下针尖就穿透了你敏感的皮肤,进入了你的肌肉,其感受慢慢地蔓延到你的神经、精神。

3.灵锐气质

说到灵锐的气质,就想起张爱玲译的《爱默生选集》,她在译者序中说:“他(爱默生)并不希望有信徒,因为他的目的并非领导人们走向他,而是领导人们走向他们自己,发现他们自己。每个人都是伟大的,每一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思想。”独立的思想,怀疑的精神,精致的感情,敏锐的才情,概括了灵锐气质的内涵。张爱玲就是最典型的代表。称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灵锐而有生命。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得如此精致以至于几乎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

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当数《传奇》,此两字用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不快乐的童年,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文坛成名后却远走他乡,她在美国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最后孤独地离开人世。以至于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就文字的技巧而言,她在这个领域,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了。语言的精当,感觉的准确和细腻,结构的天衣无缝,意境的凄迷哀婉,使后继者难以步其后尘。而精致聪明的叙述与阅尽人生悲凉的情怀的糅合,创造了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

张爱玲是个思想独立的人。她既不信中国文明的教条,也不信西洋文明的教条。她是个怀疑论者,但她不是虚无主义者。她是轻松地跳出所有的圈子,从极高的高处来看问题的。她尽兴享受着尘世的繁华,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对周围的人与事,她总是站在一旁,“阴阴的,不怀好意的一笑”。读张爱玲的作品,如果只见其怨,那是糟蹋了她。跟着她一起笑的人,才算懂得她。她是真的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在张爱玲的脸上总有一抹疲倦、玩世的微笑,显露出她敏锐的怀疑。

4.洒脱气质

洒脱的气质是行者无疆的气质,余秋雨说行者无疆就是行者独步于遥远的旷野,遭遇种种难题,只因为心中执著的信任,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放在脚下,走出一望无垠的疆土。余秋雨所著的散文集《千年一叹》、《山居笔记》、《行者无疆》、《霜冷长河》、《文化苦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非常畅销。其中《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他在1983年出版的《戏剧理论史稿》,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其学术成就可见一二。

让气场变得高雅的艺术

除了读书之外,让气场变得高雅的艺术还有很多。

1.琴棋书画

琴棋书画,人生四韵,蕴涵着魅人的东方情韵,犹如一缕淡淡的幽香,让人充分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韵雅致,也是培养书香气质不可缺少的瑰宝。

(1)琴。音乐的魅力。琴棋书画,琴居其首。琴心剑胆,柔情侠骨,这是最美的境界!这种境界应该指的就是音乐的魅力吧!喜欢欣赏高亢的音乐,就多听些民族乐曲,感受一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种意境,就像腾格尔唱的歌曲《天堂》,苍劲有力,粗犷豪迈。如果你喜欢关于大海的音乐,那你就欣赏那种充满沁人心脾的波涛澎湃声和海鸟鸣叫声的乐曲吧,如德彪西的《大海》。如果喜欢那种壮观的音乐,就多欣赏古典交响乐,如《第九交响曲》、《第一钢琴协奏曲》、《意大利随想曲》、《睡美人》。如果你喜欢那种清脆的音乐,就去听钢琴曲,如《月光奏鸣曲》、《天鹅》、《费加罗的婚礼》。如果你喜欢那种欢快的音乐,就去欣赏简单的时尚的曲子。有时你也可以自己演奏,买一种自己喜欢的乐器,小提琴、古筝、琵琶、二胡、吉他、笛子,哪怕是一只口琴,把自己的心情散发到音乐当中去。

(2)棋。“天地日月小,棋中乾坤大。”一提到棋,总是让人感觉到它是那样的古老,特别是那落棋之音,清脆得像珍珠掉落玉盘,厚重得像铁锤掷地,不免神秘。

有一则故事写得好,话说一群棋痴,专在皓月当空下,坐在船上对弈。有一天晚上,同往常一样,很多人欣然前往。结果由于人多,船上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了,于是多余的人不得不惋惜地折了回去。而船上的人在搏杀着,时至天明,忽然听到有人在水中号啕大哭:“可惜,可惜!好好的一盘棋竟给输了!”棋下输了没有什么奇怪的,输赢乃棋家常事,你猜怎么着,别人在船上下一夜棋,而这人则站在水中看了一夜棋,真奇!眼睛紧盯棋盘,一副忘我情景,让人不可思议。

人的智慧通过下棋可提升到一定高度。不是有人说“棋风如其人”吗?那种性格稳重的人,下棋也是不紧不慢,步步为营;而那些性格浮躁的人,则不假思索,一股脑儿地把对方直往死里逼,到了最后却很容易败下阵来。为人谦虚,每一步都谦让,而为人好胜,棋风也就只善攻不善守,棋风就如其人也。“走,一步,莫回顾,漫漫长路,弈人情深处,迷倒棋痴无数……风萧萧昏鸦老树,谁敲晨钟暮鼓,月下饮天露,弈棋作赋,阑珊处,方始,悟。”(摘自紫夫子游《玫瑰女人》)最后一个“悟”字,就道出棋能修身养性。懂得下棋规则的人只要懂得这些战术,自然地就能悟出一番道理来;下棋要静下心来。心无杂念,慢慢体会,自然而然地内心也就丰富起来,平添无穷的魅力。

(3)书。书法也是一种艺术,古人把书法当做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艺术。无论是字画,还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都讲究其艺术的精巧,它们也显示出一种品位和修养。中国的书法有几千年的历史,西汉以前,人们用树枝、刀把字刻在龟骨上、竹简上,一条一条的,实在是辛苦,也许正是辛苦,如今看起来才显得那样的苍劲有力、奇趣丛生,字也就显得有气度。

篆书是有小篆和大篆之分。唐代篆书,以李阳冰最为著名,其代表作《三坟记》笔画婉转,尚存籀意,简单瘦硬,锋棱峭利,结构方正匀称。隶书起源于秦朝,又名左书、史书。早期隶书,字形构造保留篆书形迹较多。后来打破了“六书”传统,奠定了楷书基础,标志着汉字演进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楷书又叫正书、真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楷书盛行在唐朝,当时的颜真卿、柳公权两人享有盛名。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它既没有楷体那样严谨,也没有草书那样狂放豪迈。

晋代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献之的《洛神赋》是行书,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后者笔墨洗练、秀逸潇洒。草书的“草”字,有草创、草稿的意思,这种字体又分“章草”和“今草”两种。草书体势连绵,笔意奔放,“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终,而为下字之始”最能体现草书的艺术特点,书法史上“颠张醉素”,指的就是草书大家张旭和怀素。

书法作品除了注重字的点画之外,还有就是书法作品的结构章法。有的人喜欢用横幅,从右到左,挥毫泼墨,有的收敛,有的伸长,却又在情理当中。而有的人喜欢条幅,从上到下,飞流直下,看似弱柳扶风,实则柔韧有力。欣赏书法作品除了观摩章法之外,还有其表现的风格、性情。有的书法作品呈现出中规中矩、温文敦厚的意蕴,想必书法家书写时,宁静平和,心如止水。而有的书法作品,气势犹如大海之汹涌,黄河之奔腾,这种作品书法家书写时应是满腔豪情。

(4)画。

一次,唐伯虎给妻子画了一幅《美女嬉鱼图》。只见那画中的美女,半倚假山石,把花撒入池中,逗引池鱼作嬉。她云鬓高耸、粉面低垂,真是画得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尤其是那种少妇独特的娇媚俏丽的神态,活现纸上。后来据说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个读书公子,从一家败落乡绅的子孙手里买到了这幅画。见画后,他每日如醉如痴,越看越爱,越爱越迷。心里想道:这位美人背影这么动人,正面更不知又何等标致!从此茶不思、饭不想,口口声声念着:“美人儿,你怎么不回过脸儿来?”人家说,唐伯虎的画是活的,一张背影图还害得后世人生了一场相思病哩。

欣赏国画应从构图、线条、神态、气势、用墨轻重等方面来欣赏,比如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轴》,此画采高远法,图大景宽,气势逼人,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浑厚,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不朽杰作。中国画的名作多,流派也不少,我们可先了解有代表性的珍品,例如,唐朝: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张萱《捣练图》,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宋朝: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朝:吴镇《秋江渔隐图》,王蒙《葛稚川移居图》;明朝:沈周《庐山高图》,仇英《桃源仙境图》,唐寅《孟蜀宫妓图》,吕纪《三思图》;清朝:胡湄《鹦鹉戏蝶图》,焦秉贞《仕女图》,梅清《高山流水图》;近代:张大千《美人图》,徐悲鸿《奔马》,齐白石《虾》,蒋兆和《流民图》。懂得欣赏画的人,不一定有出众的外表,但都有绝对的魅力,这种魅力产生于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神态,产生于古朴典雅的美感。

把绘画的艺术融入到自己的衣着和谈吐中,华贵又不失典雅,这样的气质是那么的迷人,其笑容让人遐思不已,把心灵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我们看到的国画,往往是字中有画,画中有字,也就是说,书法往往和国画是分不开的。

2.笔墨纸砚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编》中记述了四十多种文房用品,通常较为常见的有:笔掭,臂搁,诗筒,笔架,笔筒,笔洗,墨床,墨匣,镇纸,水注,砚滴,砚匣,印章,印盒。可见,古人一旦要动笔需要多么复杂而精细的手续,又是多么郑重其事。一提笔,全身心地投入,情感、才华、思想、智慧、精神都融入其中,合而为一了。

(1)笔。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了。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古笔的品种较多,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就曾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从性能上分,则有硬毫、软毫、兼毫。从笔管的质地来分,又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檀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漆、螺钿、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

古人写字是需费一番思索的,什么笔配什么纸都很有讲究,比如健毫笔可任意配纸。“墨须浓,笔需健,以健笔用浓墨,斯作字有力而气韵浮动。”而淡墨柔笔并非书人特好之配合,但是别具特色,富有姿媚之韵,王文治善于淡墨柔毫,世称之“淡墨探花”,也是极为适合的。清代书法家如张照、梁同书、王文治皆善以羊毫笔书写于笺纸或绢上,风格姿媚丰腴、温润含蓄,另创一格。

(2)墨。墨的世界不仅不乏味,而且内涵丰富。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痕迹。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墨分“油烟”和“松烟”两种,油烟墨用桐油或添烧烟加工制成,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加工制成。油烟墨的特点是色泽黑亮,有光泽;松墨的特点是色乌,无光泽。

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中国画的用墨是很讲究的,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要靠墨的应用才能得以实现。

(3)纸。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纸,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从目前出土的早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痕字迹,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4)砚。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所以,现今社会上“四宝”中以砚最为多见,受人喜爱的范围也最为广泛。早先的砚附带磨杵或研石,其形制是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发生改变,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于现在的砚的呢?据目前所知,是两汉时期。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须再借助磨杵或研石来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笔墨纸砚实是密不可分的,好的砚台,如果端正、光泽明亮,极易下墨与发墨。所谓“墨在砚中,随笔旋转”,“墨逾坚者,其恋石也弥甚”,其关系之密切可想而知!

培养审美力,聆听气场跳动的脉搏

要拥有艺术的气场,首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我们只有懂得去欣赏美,才能塑造自身的美。美术作品以美的艺术形式,产生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美的感受。无论是绘画、雕塑、建筑还是工艺作品,在感受它们的同时,似乎都能感受到诗歌般的抒情,音乐般的韵律与节奏,甚至感觉到人类思想进步的脉搏……它以其丰富的种类、诸多的风格和巨大的成就,为人类文化宝库提供了大量的艺术资源,并影响着人类的情感、思想和观念。用我们中国儒家的艺术功能论来说,可谓“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它通过直观、可视的艺术形式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和情感。其作者用高度提炼、概括和具有典型意义的瞬间来表达内容,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从中得到美的感受和熏陶。

罗丹曾这样说:“艺术是一门学会真诚的功课。”美术作品不仅以美的形式打动人,其间更凝聚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智慧,诉说着他们最真最美的感受。所以,它能立刻激起我们的感性认识,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感慨……这就是艺术独具魅力的地方。因为它让人感受真诚,同时也学会真诚。

(1)培养艺术鉴赏的能力。相对于审美能力来说,艺术鉴赏能力要更加专业和深刻。如果你希望培养自己的艺术气质,那么你对艺术作品既可以广泛地涉猎,也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悉心钻研。拿建筑来说,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西方建筑充溢着科学理性和人文气息,优雅和谐的古希腊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等。而中国建筑的显著特征是“守成”,和古老的文化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极稳定的系统。

建筑艺术作品鉴赏,你可以从最具有代表性的开始: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古罗马大斗兽场、巴黎圣母院、流水别墅、朗香教堂、悉尼歌剧院、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北京天坛等等。以此类推,还有雕塑、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戏曲、书法、设计……你可以列出一个清单,然后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深入了解,细细品味。假以时日,你会发现自己的精神突然呈现出了一种新的面貌,那就是艺术气质的开始。

(2)学习多种艺术形式。你还可以通过对很多艺术形式的学习,来塑造自我的艺术气质,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你要喜欢它们,而不是为了附庸风雅。在中国,古文是现今许多文人墨客最喜欢揣摩的一门艺术。如是你认为自己缺乏艺术修养,那你完全可以学古文,学习古文可以让人变得充实而高雅,另外,在个人气质及社会交际中可以增加亲和力。不过,学习古文时,心态非常重要,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必然有很多难解的字词,没有耐心就很难成功地欣赏古文。学古文这门艺术大的收获是让人活得更舒坦,你不仅会觉得自己像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也会发现它能改善自己的人缘。品读山水,既要领略山的雄伟、险峻、奇特,水的幽深、秀美、浩渺、辽阔,还要品出山水的性情、品格、神采、魂魄,这样才能真正抓住山水的真谛。人与山水之间的审美关系从发生、发展到不断变化,积淀了非常丰厚的文化内蕴,一方面形成以山水为载体的景观文化,另一方面形成了以表现山水为内容的文学艺术。研究山水文化,就是以山水为对象,揭示其文化内蕴,研究人与山水的关系。舞蹈,正是对人生的肯定。尼采笔下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哦,生命哟,我最近凝视着你的眼睛,我在你的夜眼里看到了黄金的闪耀,我的心为欢乐而停止了跳动了!”这是舞者之歌,也是生命之歌,舞蹈在塑造美妙形体的同时也塑造了不凡的艺术气质。陶艺,既是门艺术,也是集中注意力、帮助舒缓身心的休闲活动。做陶艺是很需要心力的,需要精神和情感的投入,你可以暂时把其他事丢开,专心体验一下制作陶的乐趣。而且,在制陶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一个艺术品原来是这般艰辛创造出来的,从制陶的过程中你会学会珍惜。剑道也是一种艺术,它让人在不断地被击打中学会忍让和承受,教会人们从容面对生活。如果你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或者最近在事业上不太顺,建议你去学学剑道。纸艺能充分培养和表现学习者的创造力,如果你是一个缺乏浪漫、没有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人,那么通过制作纸艺培养一点艺术气质是很有用的。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艺术,也被人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如果你是个工作狂,那么不妨学习茶道,使头脑得到休息,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摄影是比较容易学习的一门艺术,能满足人们的视觉美感,而且技艺娴熟的话还可利用它来获取经济效益。如果你正面临就业难题,可以去学摄影,之后自主创业开家影楼,既可解决温饱问题,又能常与艺术打交道,一举两得。

做一个有情趣有格调有品位的人

古人曾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你成功了,必须有人在一旁欣赏你的成功,羡慕你的成功,这成功才有滋有味。而成功的标尺是什么呢?金钱和地位,你有,他也有,不必招摇也招摇不出什么花样来。每个算个人物的人,都置办了豪宅名车,即使是私人飞机和游艇也不稀奇了。要彰显自己有钱有闲、功成名就的超然地位,你必须玩一些别人玩不了的东西,烘托出自己的风格和品位来。例如,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因为能拿出几幅书法作品参展、经常举办属于装置艺术的“观念地产展”,让他在“没有文化”的房地产界鹤立鸡群;中坤房地产公司老板黄怒波,因为出版了一本又一本的诗集,开了一场又一场的诗歌研讨会,成了备受瞩目的“地产诗人”。

万科集团的老总王石,是企业家中的半职业化运动员。从1997年攀登了西藏的第一座雪山之后,他一发而不可收,每年抽出1/3的时间用于登山、漂流、滑雪、滑翔、跳伞、热气球之类的活动。这让他成为一位明星企业家,并获得了“国家登山运动健将”的称号。他戏谑地说,他将“不是死在山顶上,就是死在山脚下”。2003年5月,52岁的王石成功登上珠峰,成为中国登顶珠峰的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2005年12月,他又成功抵达了南极极点,完成了“7+2”的目标(七大洲的最高峰,加上南极点和北极点),为全世界所有完成“7+2”壮举的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也是华人中的第一位。

针对登山是否妨碍了正业的质疑,王石的名言是:“不要把我当个工头来要求,不要这样要求一个董事长。”王石要表明的是,在事业上,他已经登顶,可以自由地安排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而不必担心经济条件的限制和他人的反对。另外一层含意是,万科集团的企业管理已经走上了正轨,公司的老总不必再陷入具体事务的焦虑之中。

我们可以看出,追求品位不是附庸风雅,更多的时候,是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优越地位与超强实力。

人们都有一种心理,谁越有实力,就越有吸引力,大家都以与其交往、与其合作为荣;谁若没实力或者正在走霉运,大家就会有意无意地躲着他,好像与其走得太近,就会连累自己也低人一等。以此为出发点,我们无论做什么,自己都要先撑起门面来,什么时候也不能让外界看轻了。世上的事就是这样,你想要在这个世界上树立起怎样的形象,争取到怎样的身份地位,就必须拿出上佳表现。人们也许会同情弱者,怜悯弱者,却绝不愿意与他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的出身不见得多好,职位也不见得多高,却一直坚持高雅的、有品位的生活,举止文雅,待人彬彬有礼。长期下来,在周围人的心目中,他就是一个有修养、有格调的人,大家对他的态度自然不会随便、敷衍。后天的贵族,就是这么培养起来的。

要知道,一个人所受到的待遇与自己的表现密切相关,如果周围有很多人抬举自己,那么我们也会变得信心十足。但如果自己都不善待自己,那么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可能受到别人的礼遇。其实,外在表现也是一种资产,有很多人就是因为外表看起来卑微,而失去了绝好的工作和发财的机会。

在生活中,交朋友尤其是交异性朋友时,在时尚品位上更不能露怯。总是庸碌繁忙地过日子,会给人一种很没有情趣的感觉。平日多接触一些如登山、打网球、游泳等时尚的运动,学会演奏一种乐器,最低限度,也要有几首拿得出手的歌,在聚会时表现一番。至于听歌剧、看画展,真正能领略其精髓的人又有多少呢?你可以不喜欢它,但是有必要了解它,即使仅仅作为一种谈资也是好的。

我们很多人有一个误区,以为只有钱够多的时候才有余力讲品位,其实这倒不尽然。只有你的见识和气度像那么一回事儿,才不会有人看轻了你。我们可以暂时没有钱,但不能没思想。比如,同样是旅游,他去欧洲,你可以去苗寨,虽然花费大大的不同,却只代表你们的不同趣味罢了;他喝几千元一瓶的红酒,你只喝苏打水,倒也显得返璞归真;他吃海鲜,你吃蔬菜;他听歌剧,你听民乐;他在蓝天绿草间打高尔夫,你在波光荡漾的水塘边钓鱼。只要你有自己的风格和主张,一样让人另眼相看。

穿着打扮可以改变人的气场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选择穿什么衣服实质上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正如走在纤尘不染的大厅里,你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扔垃圾一样。当你穿着放浪形骸的前卫装时,你会给自己一种玩世不恭的心理暗示;当你穿上传统经典的职业装,你会觉得自己正向职业化方向靠拢;当你穿上活泼明朗的牛仔服,你会感觉自己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当你穿上优雅得体的淑女服,你会觉得自己温柔娴静。这种种不同的心理感受直接影响你表现出相应的谈吐举止,进而形成你独特的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