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人世间
8282700000011

第11章 曲径通幽(1)

穷小子王阿海的亲事,能办得空前热闹,应归功于老十二郁牛弟和老五郁大乐。但也不可忘了高老夫子的贡献。

那天老大郁阿土派这两个小兄弟,去镇上请高老夫子写个双喜红字,外加一副门联。他嘱咐道:“最好能不花钱,到时候礼请他老人家来吃喜酒作数,说好礼银会退还给他。我们这样做,只不过多一双箸、多一把调羹的事。”

两个小子到了镇上,见老夫子正闲着没事,就在他的摊头前坐下,说明来意。高老头想:村里的酒席虽然粗制滥造,但我每天吃麦糊番薯钱,到时候可换个口味,何乐不为!于是他就很干脆地答应了。不过,他还是客气了一句:“礼银我还是要送的,不会空手去道喜。”这话是不费多少唾沫,老夫子自然乐得说说。

随之,他摊开红纸,醮饱浓墨,大笔写了个囍字。但写门联,他就有话要问了:“女家是……”

“那天,老太坐轿来……”

“噢,我记得。”

“那男家呢?”

“阿海。”

“哪个阿海?”

“就是神枪阿海!”老十二牛弟抢先答道。

“他祖籍是港头乡,姓王。”老成一点的老五作了补充。

老夫子沉思道:“这‘王家’且作帝王之家解,对‘林府’自无问题。但用‘神枪’对‘千金’就勉强了,而且,容易引起粗俗之联想。”

两小子不知老夫子自语些什么,但见他挥笔写了:

“林府千金长在深闺人未识

王家才郎航行大海久闻名”

老五识字,大声叫好。但老夫子自知,落俗了,对仗也欠工整,因此,难得谦虚地说:“见笑!见笑。”

落笔前,老夫子想用“横行”二字,但他即刻感到那是写海盗用的,应改为“航行”。此外,他本要维新一下,用“万银”对“千金”,但记起“爱情风波”便作罢。老五趁势得寸进尺,请老夫子免费写个长轴:“港头王阿海迎亲队”。但老夫子将“阿海”二字改为“府”字。自然,迎亲是家长的事,岂能由阿海本人出面,连这一点都不懂,老夫子在龙田街怎立得住脚?

今天高老夫子兴致很高,想说话,便问道:“请谁主厨?”此事将要跟他关系密切。

“还未定,办几桌酒席也不知。我瞒着阿海哥,家家户户去请他们来送‘礼银’吃酒席,明说不要‘枕头套’、‘珠仔鞋’,但至今说要来的没有几个。最让人气恼的是,不来也罢,还说难听的话!”牛弟诉苦似的说着,老夫子听了哈哈大笑。他笑了之后,倒也感到这小子重义气,可敬,便神秘地说:“在下可助阁下一臂之力!”这江湖上的口气,两兄弟都爱听。

老五便急忙也学着说书先生的书语,追问道:“敢问先生有何见教?”

“你可传出去,说今番请本县第一勺阿雅师的徒弟主厨!”他接着说,“我给你用红纸写个菜单,你们在人前露一露,管保宾客盈门,说不定连镇上的人也来凑热闹哩。”于是,他提起笔,一边想,一边写,有时笑得出了眼泪。老五边看便问,老夫子边写边解释:

一,高汤太平蛋。那是油炸过的鸡蛋,回锅煮汤而已。本地办喜庆场合永恒的第一道菜。老夫子说,把它叫得好听些,并无新花样。

二,芙蓉煨港头。那是蛏子炒鸡蛋,过半数人可以猜出。因为,谁都知道港头蛏子最有名。不过,今日新郎是港头人,这菜名就别有一番情趣。

三,鲤鱼跳龙门。本地人不喜欢吃河鱼,可用海鱼代替,只要整条鱼上桌便可。这道菜,无人猜不出。

四,曲径通幽。这道菜就难猜了,其实是“糟田螺”!本地不难买到花海螺,那口味更好些。

五,春风得意。猪脚权当马蹄,加香料红烧之。懂诗词的人,才能联想到。

六,双龙戏珠。每碗清炖两条鳗鱼,加个肉丸便是。食客大体可猜出,但它听来高贵。

七,八仙过海。浔蛝(即膏蟹)炖米糊。蟹有八只脚,权且美其名八仙。

八,金蝉脱壳。姜葱豆豉烤海蛎便是,难猜。

九,笑嘴常开。红糟炒花蛤(即花蚬),难猜。

十,金凤还巢。清炖雌鸡,多些金针、木耳垫底便是。半数人能猜出菜料。

十一,蚂蚁上树。炸粉丝或炒米粉,撒些芝麻即可。未必有太多人猜得出。

十二,鞠躬拜谢。那是油闷对虾,意取其弯曲状名之。这最后一道菜,也不容易猜对。

还有一碗甜汤,不算正菜,但列入菜谱,美其名曰:“花好月圆。”那是用整个去皮橘子嵌入叩碗八宝饭,冲汤并撒下桂花便是。老五数了一下,十二道菜加甜汤,原料多是本地货,不贵。

高老夫子并非美食家,他只有难得吃一次酒席的经验。但他认为,我们龙田海货新鲜,怎么烹调都好吃,只要煮熟不叫客人拉肚子即可。至于厨师名气嘛,那算不了什么。不是每个给阿雅当一次帮厨的人,都声称自己是“阿雅徒弟”吗?那饭店阿三,何止给老师傅帮过一次厨?他担心的倒是每桌要用一只全鸡,恐怕太贵。还有那金蝉脱壳,虽然这菜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但那菜式是听张老爷说的。张老爷在城内楼锦霞吴老爷家吃过这道菜,说那香味从鼻子透出,鲜味粘在舌头上久久不退。原本这菜名叫做烤海蛎,除了阿雅大师,别人都做不来。老夫子想到这里,决定要跟阿三合计一下,实在不行就换两道菜。他预计这菜单一出,会造成一定影响,到时候说不定要席开十余桌呢。因此,他郑重其事地交代这俩小子,必须跟“喜具店”打个招呼,免得到时租不到碗箸。他还热心地说:“到时候如果送礼的人多,我会来掌管库房。”

福清人办喜事,如果你收礼,就不限贺客。因此,你见到陌生人来送礼、来吃喜酒,不必感到奇怪。这年头龙田街的确对不起本地有一点钱的食客,因为这里没有一家像样的酒家可让那些人解馋。他们不得不跑到县城或渔溪镇,尝一顿福州师傅的手艺,不然,就得等猴年马月,城里亲戚办酒席时吃顿阿雅大师亲手掌勺的酒菜。

郁牛弟把菜单一宣扬,先是村里,随后镇上的人也都热闹起来了。有兴趣猜测这特殊菜谱真味的人,比元宵节猜灯谜的还多。因此,期待着去品尝的人越来越多了,连镇上的张老爷、施老爷也来问阿三师傅,究竟“曲径通幽”是什么菜?要他先煮一碗尝尝。阿三只好推说佐料未备齐,无法起锅而搪塞过去。阿三感到害怕,人家来店吃“蛏炒蛋”,好吃不好吃我早把菜料讲明白,那是“姜太公钓鱼”的事,如今什么“芙蓉煨港头”,叫我变什么把戏!更严重的是,人家问阿海的身份,牛弟如实说,是林大少爷的乌龙船总管,但被传说精简为“林府大总管”,那么,人们自然猜想,林尚南秀才说不定也会屈架光临道贺。因此,张老爷说,如果林秀才来龙田,这里的举人、秀才也会到贺,因为他们都很敬仰林的学识,特别是字画。

阿三暗暗骂道:“你他妈的高老头子躲在后面,到时候我阿三要被人丢下油锅炸!”张、施两老爷一走,他就去找高老夫子。老夫子也紧张了,但他还未到慌乱地步。这个牛田师爷只沉思片刻,便告诉阿三:如此如此。

第二天一早,阿三就挑了一篮“港头蛏”、一篮“下遥蛤”这两件龙田特产,进了县城。他从楼锦霞转下施井附近,找到一位熟人引导,好不容易才见到阿雅大师,并献上那两篮“面前礼”。阿雅问他:“你在外面说,是我的徒弟?”

“我自己没说,是别人说的。”

“说也不要紧,那是不值钱的事。做手艺,要靠真本事!”阿雅睥一眼礼物,接着问,“喜主是什么身份的人?”

“听说是渔溪林府的总管,林老秀才也会来吃酒。”阿三照高老夫子的交代,说得更加精简了。

“那你就回去吧,到喜庆前一天,放个竹轿来就可以了。”老师傅一口答应。

阿雅这样干脆,事出有因。那年他到林府精制一桌“仿谭家菜”。一来林尚南吃得很满意,二来这老秀才一向很看重厨师,敬仰厨神伊尹。老秀才少年时读《吕氏春秋》,就知道中华烹饪史上最早的文献《本味篇》,是被商汤尊为阿衡即宰相的伊尹与商汤的对话录。因此,秀才宴罢趁着酒兴,挥毫给阿雅师写了几个字:

“玉融雅味

齐鲁余香”

老秀才想,给这做手艺的人,写得浅白易懂为好。玉融是福清县的别称,福清人没有不明白的。但谭家菜是京菜,京菜源于鲁菜,却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秀才并不了解谭家祖籍广东,因此他随口问道:“阿雅师傅,你知道‘齐鲁’二字是什么意思?”

“你问的是‘齐卤’?”阿雅反问道。

“没错,‘齐鲁’。”秀才肯定地答道,并未注意到音同字不同这回事。

阿雅认为,厨艺行里没有这种叫法,这是秀才在班门弄斧,我不能答得太简单。因此,他想了想才答道:“制‘佛跳墙’虽然是把山珍海味‘齐齐’下酒坛,但那是重绍兴老酒,并不用酱料,因此那不叫做‘齐卤’,叫‘煨烩’!”

阿雅口气强硬地指出秀才的无知!继祖三兄弟听阿雅把“齐鲁”误解为“齐卤”,都笑弯了腰!但老秀才没有笑,他被阿雅的话引到福州城内。当年他与同侪会餐“聚春园”酒家,快进店时仰首见门前悬挂的那副嵌字联:“聚多冠盖;春满庭院。”觉得口气太大,入席后方知“昙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并不夸张。

阿雅见秀才不笑也不说话,认为是文人摆架子,不领教,因此,心里不太高兴。但他看在东家办一桌酒席,付五个大洋的包银面上,把这张字纸折好,放入他的厨具袋带回去。不料他儿子多话,把此事吹出去,引得城里文人络绎不绝地来观赏。后来不识字的也来观光。因为林秀才写一字,县太爷跟班放一个“一声雷”鞭炮,被传为“响一声雷”,岂不神了?莫说观光,来朝拜的也有。阿雅此时才觉得这东西贵重,请人裱好并做了镜框,将它高挂在客厅墙上。它的重要性,无疑是仅次于祖宗“神主牌”了。

叶举人消息不灵通,迟迟才到阿雅家里去观赏。他的功名比林尚南高一等,但为学“瘦金体”,曾对林秀才行师礼。这也不奇怪,举人梁启超,不也拜秀才康有为为师吗?因此,他熟悉林的字画。叶举人看了摇头道:“这是仿伯野,非真迹!”

“你说林秀才仿伯野先生?”

“伯野是林老的书斋名。”

“但我亲眼看他老人家写这字!”

叶举人不问便知,必是“荣禄坊”阿五这小子,欺负阿雅不识字,裱作时偷走真迹。果然不出所料,阿五认为,这真迹放在你阿雅家里,岂不是“好花插在牛粪堆上”,他是“好意保护文物”作了偷梁换柱把戏。此事后来由城内绅士十五落大厝吴老爷出面,叫阿五送回原件加“猪脚面”赔礼了事。自此之后,只要林府的亲友办喜事,阿雅大师有请必到,牛田师爷十分了解这个要点。

阿三回到龙田,如释重负。他尽快地传播了阿雅大师亲临乡下主厨的佳音。四乡八里的食客,都纷纷打听王阿海的住址,尽早送来贺礼。喜庆的日子还没到,郁家村就沸腾了,兄弟们都很兴奋。

在婚事的筹备过程中,阿海自己却像被泡在浑水池里那样,懵懵懂懂。好在经常替人料理喜、丧事的高老夫子,一直在关心此事。他于三天前就收了摊头,到阿海家当库房先生,指挥若定。小兄弟们都听从老夫子调遣。

一间小屋是不能办这么大场面喜庆的,又因阿海不姓郁,无法借用郁家词堂;近邻奶兄郁家贵家也不够大,摆不开场面。因此,累得大锣与牛弟都说干了口水,才在离阿海家十几个门面远处,找到一家远亲勉强同意借出大厅,行礼拜天地。高老夫子决策:文雅贵客及外乡来的,在客厅及临近各家的屋里就席;本村粗客的席位,统统摆在门外。老人嘴里还念念有词,无疑是祈求天公作美,届时不要下雨。

每桌坐八人,挤不下就坐十人。桌数由预计的十几桌,增加到五十桌。兄弟们分头跑了高山、海口、县城三个街市,才购足五十只雌鸡当“金凤”。几乎借用了全村所有像样的饭桌、椅子。不过,吃麦糊番薯钱的人,本来也不是离开饭桌就不能进餐,因此大家意见不大。

头天一早就请来了阿雅大师。他看到客数大大超过预计,即刻着人赶回县城,叫了六位徒弟来赶工,总算没塌台。老厨师听了高老夫子读的菜谱,也感到有趣,但认为分量太单薄,怕牛田哥们吃不饱。因此,他另加了“扣碗鱼豆”及“福清山羊扣”两道菜。这后一道菜,福清哥自己吃惯了,以为羊肉就是这个味,不觉得什么特别。但福州城内的美食家们,都能品尝得出这种用花生藤饲养的福清山羊,其柔嫩的肉质中含有一股香醇的美味。因此,阿雅师傅在省城主厨时就看重这道菜。

高老夫子知道,场面大就更应尽早去迎亲,迟了,要应付客人的一顿点心,开支就大了。因此,离中饭还早,迎亲队伍就出发了。一对珠灯开道,两个唢呐吹奏,郁家贵伯母跟在空轿后,她这次自然不能顺便坐花轿回娘家。老五高高举着“港头王府迎亲队”的红长轴。他后面跟着三十多个小伙子,都穿了过年的好衫、好裤,没有一个赤脚的,包括郁牛弟。他是硬着头皮,穿小鞋跟上大家。“余家鬼”今天“肚子痛”,不能参加热闹,很遗憾。阿海自己呢?他自然照规矩不亲自去迎亲,去了就不是男子汉,这与抢亲不同。当然啰,娶亲本来就不是新郎要忙的事嘛。不过,他此刻有些心神不定,看着大家都在忙,自己却不知做什么为好。

女家不出花招相为难,小兄弟们准时迎来了新娘。到了要“拜堂”的时候,阿海才开始当婚礼的主角。他穿一身租来的最大号的长衫、马褂,但还是不敢深呼吸,更不能打喷嚏。珠帽子及上头插的两串“金钱”,也是租的,只有那双布鞋是郁家贵伯母替他新做的,因为实在租不到那么大号的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