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姓名与人生
8272500000014

第14章 改名方法

自古以来。人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名,所谓“美名扬天下”即是人们的一种希望。但自己的的名字往往是出生不久父母就早已取好了,可能很符合长辈们的心愿,但不见得自己也满意。在实际生活中,也确实有不尽人意的名字。常常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便,比如重名、谐音名、字意不佳、字音拗口、男女同名等等,总使自己每感遗憾。此外,还有一些是由于环境、身份、地位的变化,原有的名字已经不能适应自己的社会交往需要。需要更改原名。我们中国人喜欢讲“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然而出于种种原因而改名的情况还是很多的。如果说取名是一种艺术的话,那么改名就更需要较高的专业造诣了。

怎样取一个适合自己新情况的名字,打开名主人生的新局面,是需要很好的研究和论证的。但是,不断地更名改号,变化过多过烂也未必是件好事。如果你的名称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就会使人难以对你产生信任感,同时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因此,要改名就要争取一次性改好,尽量做到一改永逸。大体说来,原名变动宜尽量小,变字不变音,如王止洋,可改名为王志洋,章辛香可改名为章月香,赵文德改名为赵文星,只改一字。名字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改名不要轻率地随意更改,或者根据自己的喜好乱加组合,而应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广泛听取别人意见,或向有关专家咨询,使自己改的名字真正达到形义音的最佳组合。

我们通常说的改名,其实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原有的名字进行改动。如李谷贻改名为“李谷一”,王玉凤改为“王丹凤”。另一种是重取一个新名,如张菊霞改名为“韦唯”。我们这里所要谈的属于前者,后者可归为起名方法与艺术。

一、谐音换字法

以同音字或近音字来改名,既可保留原名的发音,又可改变原名的寓意和书写,达到改名的目的,是人们比较容易接受的改名方法。一字、之易,往往可以点石成金。

着名游泳运动员庄泳,父母都爱好音乐,希望自己的女儿将来能成为歌星,所以给她取名“庄咏”。可是庄咏却似乎天生与水有缘,上幼儿园时就学会了游泳。后来就以谐音换字的方式将“咏”改为“泳”,遂使这位游泳健将得以名符其实。电影明星傅艺伟,原名傅意伟,现名是她在拍摄《她从雾中来》时电影厂的师傅们改的。这一字之改,顿然生辉,为后来的大明星改出了一个响亮而又贴近职业的名字,确很贴切。着名播音员虹云,原名冯云,1960年作为北京广播学院培养的第一批播音员进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电台的老师给她起艺名“虹云”,意味着要像彩虹一样与听众朋友紧密联系。“虹云”,既基本保留了原名的发音,又蕴含着深切而美好的寓意,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浪漫的名字!

二、易音换字法

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是有很限的,当改名的要求与保留原名的发音产生冲突时,人们便只好忍痛割爱,而求诸其他发音的字了。有时虽然仅仅是一音之改,但名字的寓意、风韵都焕然一新。

现代着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将“华”改为“清”,不仅比原来的高雅,而且还蕴含典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楚辞·卜居》)含有保持清白、绝不同反动势力同流合污之意。现代诗人何其芳,原名何永芳。是一个字辈名。他在四川万县中学读书时,因为文章写得漂亮而深得国文老师青睐。“何其芳”便是这位老师为其高足所改。虽是一字之改,却顿使名字大放光彩,就像一个激情洋溢的感叹句,表达老师对弟子发自内心的欣赏。

三、部首改动法

部首作为汉字的构件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本身具有一定的含义,另一方面它又是造字材料。部首的这种双重性,使得名字可以仅仅由于增减、替换其中一字或两字的部首而含义大变。因此改变名字的“形”,也成为人们常用的改名方法。

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评论家罗大冈教授,原名罗大刚。1947年他从国外回来,在天津南开大学任教。当时他受罗曼罗兰“非暴力主义”的影响,反对国民党暴力迫害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有一次在南开大学同学会组织的一个悼念遇害学生的追悼会上,他应邀登台发言。当时会场上坐着许多装作学生的国民党特务。他冲着特务们说:“我奉劝手中拿武器的人,不要滥用你们的武器!”事后他想,自己名字中的“刚”字带一个侧刀,也应去掉。于是从那时起,他便以“罗大冈”代替“罗大刚”,作为自己的正式名字。

四、添字改名法

将单字名加上一字,使它成为双字名,也是一种有效的改名法。它不但可以增加名字的内涵,而且可以减少重名,便于称呼。

着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原名闻家骅。为了使自己的名字容易让人记忆,他在考入清华后郑重宣布改名为“闻多”,取消原来的“友三”和“友山”的号和别号。闻一多取了单字名后,人们只能连名带姓一起叫他。可是按我们的传统习惯对人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于是他决定换一个双字名。这时潘光旦、吴泽霖等同学建议他在名字前面加个“一”字。闻一多马上表示赞同,以后他便采用了这个添字修改后的名字了。虽然仅仅是“一”字之加,叫起来却比原来要方便得多。

作家冯毅之,原名冯登瀛,最初改名为冯毅,其名中的“之”字也是后来才添上的。他的《人生之歌》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和事业的态度:“人一生路崎岖,行径像‘之字,艰险时阻拦,前进应刚毅”,充分表现了其改名的用意。

五、删字改名法

有时名中有一字使用不当,就会破坏整个名称的韵味,于是删掉不适的字,也成了改名艺术之一。

着名电影导演、电影剧作家成荫,在兄弟之间排行第五,故曾用名成荫五。1938年他投奔延安参加革命后将原名中的“五”字删掉,将名字改为“成荫”。“成”既为姓,又有“变成”这一双关意,让人想到“绿树成荫”这个成语。一字之删,韵味全出。

着名作家、文学翻译家萧乾,原名萧秉(炳)乾,“萧乾”这个名字也是由原名删字(秉或炳)而来。

六、前后易序法

有时人们改名字既不加字减字,也不更字,而仅仅是把名字的先后顺序变动一下。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大教育家陶行知了。陶行知原名陶文浚。他年青时受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知行合一”论的影响,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陶知行”。后来他发现先知后行是个错误,于是便将“知”和“行”前后顺序颠倒过来,这样“陶知行”就变成后来的“陶行知”了。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的名字在被别人叫的时候,顺序给叫颠倒了。如“兰玉”被叫成“玉兰”、“明新”被叫成“新明“、“农建”被叫成“建农”。这种呼叫中的错误如果频频发生,那么则属于另一种情况,这些名字的顺序不符人们的一般语言习惯,应当用前后易序法改名。

七、综合改名法

有时人们改名不单使用一种,而是同时使同几种方法,我们称之为综合改名法。

着名诗人艾青,原名蒋海澄。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他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同胞在巴黎遭到歧视、排挤和侮辱。有一次,艾青在一家旅馆填写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叫什么名字,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马上嚷嚷开了。艾青在气愤之下,就把“蒋”字下面的“将军”叉(×)掉为“姓”。又根据金华方言。取了“澄”的谐音字“青”。于是“艾青”这个名字便一直被诗人沿用了下来。将“蒋海澄”改为“艾青”,诗人综合使用了部首改动法、谐音换字法、减字改名法等多种改名方法。名字的改动不仅深含寓意,而且改后的名字简洁而又富有个性,显示出诗人深厚的语言修养。

着名诗人、翻译家冯至教授,原名冯承植。“冯至”这一名字也来自他对于原名的综合改造——删去原名中的前一字“承”,然后再对后一字进行谐音换字,选了个“至”字。于是有了“冯至”这个新名字。

以上我们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改名方法,也许有的朋友看后早已跃跃欲试了。这里我们最后要提醒大家,尽管许多美名都是改出来的,但一般情况下,我们最好还是不要改名。因为名字寄托了父母长辈对我们的恩爱深情,名字是我们人生的伴侣和见证,是我们一笔永久性的精神财富,我们不应该随便改动它。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一定要改。那么我们以上介绍的7种改名方法可供参考。不过,我们希望你从我们以上所讲的改名艺术中更多地学习和体会“取名的艺术”,能够“一举成名”,那才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