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听说过这样一首诗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它的意思不用我多说,父母应该都明白。勤俭节约一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珍惜粮食自然不在话下。然而,由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宝宝浪费粮食的现象也层出不穷。
案例大放送
午睡过后,小美饿了。妈妈从冰箱里拿出一块果酱面包给她,然后忙自己的事情去了。过了一会儿,妈妈出来问小美吃完了没,小美拍着自己的小肚皮对妈妈说:“全部都在里面了,一点也不剩。”妈妈笑了笑,但是转念一想又觉得有些不对劲:“小美平时吃东西没这么快呀!而且昨天她还拒绝吃果酱口味的面包呢!”想到这里,妈妈快步走到厨房,面包果然安安静静地躺在垃圾桶里,一点也没吃。妈妈顿时火冒三丈,把小美数落了一通,并且罚她晚上不许看动画片。因为这件事,小美和妈妈一整天没说话。
宝宝为什么会浪费粮食?一方面是因为宝宝没有珍惜粮食的概念,另一方面与家庭的教育、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很多父母对孩子浪费粮食的现象感到烦恼:如果孩子从小就这样,长大后就不只是浪费粮食了。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学会珍惜粮食呢?
专家方法集
父母要以身作则
有的父母饮食习惯不太好,例如吃东西时习惯剩一些,不喜欢吃的就丢掉,总是狼吞虎咽,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孩子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看到父母这么做就会不自觉地效仿,浪费粮食也就成为了必然。所以,父母在斥责孩子的行为时先要进行自我反省。只有以身作则才能给孩子传递珍惜粮食的信息。
教孩子正确的进餐方式
吃饭太快除了会引起消化不良外,还会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这种行为也是在浪费粮食。所以,父母要教孩子正确的进餐方式,细嚼慢咽、不掉食物。
这样既有益于身体健康,又不会浪费粮食。此外,在吃饭时最好不要让孩子看电视,这样容易分散他的注意力,把饭菜洒出来。
提升孩子的食欲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饭菜不可口而拒绝吃饭,或者吃几口就不吃了。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可以想办法提升孩子的食欲,例如做孩子喜欢吃的饭菜、提高自己的厨艺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爱上食物,防止出现浪费粮食的现象,还可以预防孩子挑食、厌食,有益于身体健康。
让孩子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
保证孩子每一餐都吃,并且吃饱,也是珍惜粮食的好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孩子因为食物太多吃不完而造成浪费,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孩子吃零食的机会。既节省粮食,又有益于身体健康。
增强孩子的“惜粮意识”
父母要随时向孩子传递珍惜粮食的信息,例如让孩子看一些有关饥荒的影片、书籍,让他了解粮食的重要性。不论是在家吃饭,还是在外面吃饭,都要让孩子把自己碗里的食物一次性吃完。面对孩子好的表现,父母还要给予鼓励,这样可以增加他珍惜粮食的信心,有助于“惜粮意识”的形成。
好妈妈妙招
明明吃饭时总掉饭粒,爸爸妈妈说过他很多次,可是每次他都记不住。这天,明明在吃米饭时又开始往桌子上掉米粒了,妈妈看到后转身走进厨房,拿了一个小碟子出来。她把明明掉下的米粒全部装进碟子中,然后接着吃饭。明明对妈妈的举动很好奇,于是问道:“妈妈,为什么把饭粒装进碟子里?”妈妈回答说:“因为你每次吃饭时都会掉很多饭粒,妈妈把它们搜集起来,给你随身带着。等你饿了可以拿来吃,多方便!”明明撇撇嘴说:“凉凉的一定很难吃,我才不要吃呢!”“你必须把它们吃了,男子汉大丈夫怎么可以连自己的食物都吃不了呢?”明明一听妈妈的话,立刻来了劲头:“那我现在就把它们吃了,这样就不用吃凉的了。”说完,明明把妈妈装好的饭粒放回自己碗中。以后再吃饭时也小心翼翼,不往桌上掉了。
讲个小故事
浪费粮食的小鸡
鸡妈妈做好香喷喷的饭菜让小鸡吃,小鸡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把饭菜撒得到处都是。妈妈看到了,对它说:“快把桌上的饭菜捡起来,多浪费粮食呀!不要看电视了。”小鸡满不在乎地回答道:“反正饭菜多的是,又不在乎这一点。”说完,继续边看边吃,饭菜掉得更多了。妈妈无奈地看着它,摇了摇头。
吃完饭后,妈妈对小鸡说:“穿好衣服,妈妈领你去一个地方。”小鸡好奇地问:“我们要去哪里?”妈妈没说话,只是领着它向田野走去。
现在正是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很快,小鸡就变得满头大汗了。这时,妈妈带它走到一块庄稼地,那里有几位农民伯伯正在劳动,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一滴滴掉下来。妈妈对小鸡说道:“我们吃的所有食物都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他们那么辛苦地种粮食,你却把饭菜撒得到处都是。这样对吗?”小鸡惭愧地低下了头。
从此以后,小鸡吃饭时再也不浪费粮食了,它还经常告诉小伙伴要珍惜粮食呢。
粮食是我们生存的基本保障,让孩子从小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不仅是发扬优良的传统美德,还可以保证身体健康。此外,孩子在珍惜粮食的同时还会学会珍惜其他东西,怀有一颗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