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万事云烟忽过〔1〕,百年蒲柳先衰〔2〕。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3〕。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4〕。乃翁依旧管些儿〔5〕:管竹管山管水。
【题解】
嘉泰元年(1201),作者六十二岁,他的儿辈们应已成人。作者把家事付托给他们,对家庭经济的出入收支不再操心,于是写下这首词作个交代。但这首词并不是简单的示儿词,作者在这样一个普通的交代家事的题材中,却隐寓着对世事的不满,以及自立自强不愿依附任何人等深刻含义,表达了作者独立于风尘之表的情操和风范,也抒写了作者性格中刚强旷达的一面。上片借叹老伤逝描述了老人的生理需求,似乎作者已变成万事不关心眼的世外高人,但开头一句“万事云烟忽过”带出了多少世局变幻和人生感慨,喻示着作者多年痛苦的人生经历,它与“宜醉宜游宜睡”相对照,就不再是两句平常的叙述,而是对践踏人才和生命的控诉。下片也是如此,“早趁”、“更量”两句,表面上说要做一个奉公循法的普通百姓,实则是说自己不欠任何人,也不接受任何人的诱惑和拉拢,反映了作者不与当权的统治者主动合作的态度,这当然是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示。
【注释】
〔1〕苏轼《宝绘堂记》:“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去而不复念也。”〔2〕《世说新语·言语》:“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3〕陈与义《菩萨蛮·荷花》词:“南轩面对芙蓉浦,宜风宜月还宜雨。”〔4〕早趁:趁早,有及时的意义。催科:官府催促科赋。了纳:交足赋税。量:计划。〔5〕乃翁:老父。乃指你们。翁即父亲。些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