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辛弃疾词选
8209000000034

第34章 水调歌头

再用韵答李子永提干

君莫赋《幽愤》〔1〕,一语试相开〔2〕:长安车马道上,平地起崔嵬〔3〕。我愧渊明久矣,犹借此翁湔洗〔4〕,素壁写《归来》〔5〕。斜日透虚隙,一线万飞埃〔6〕。断吾生,左持蟹,右持杯〔7〕。买山自种云树〔8〕,山下烟属斤莱〔9〕。百炼都成绕指〔10〕,万事直须称好〔11〕,人世几舆台〔12〕?刘郎更堪笑,刚道“看花回”〔13〕。

【题解】

这首词用上一首游云洞词韵,酬答李子永提干的和词。李子永,名泳,扬州人,弟兄五人,俱有文名,李子永淳熙间任坑冶司干官。南宋于淳熙闻设都大提点坑冶司铸钱公事,于饶州(江西波阳)置司,掌江、淮、荆、浙、福建、广南路冶炼与钱币铸造。提干为提点坑冶司干办公事的简称,是坑冶司的属吏。信州铅(yán)山县为当时主要产铜区,因此李子永常驻信州,能与寓居上饶的辛弃疾来往。这首词借酬答友人,揭示种种社会现象的丑恶,人际关系的扭曲,抒发其心中的不平,体现了不屈服于黑暗势力压迫的斗争精神。这是他被弹劾以后,对仕途生涯的一个总结,也反映了作者自食其力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同样是对社会现实的否定。词中感情色彩浓厚,憎爱分明,语言犀利。通篇虽以议论为主旨,但不是单纯说理,而是运用生动的形象语言,以及用典、比兴、嘲讽等手段,尽情地抒写他的幽怨愤慨,可以看出作者寓居带湖初期的心路历程。

【注释】

〔1〕《幽愤》诗:晋嵇康所作。《晋书·嵇康传》:“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引证,遂复收康。康性慎言行,一旦缧絏,乃作《幽愤》诗。”嵇康所赋幽愤诗,是抒发突遭变故,身陷囹圄的莫大冤愤。“君莫赋《幽愤》”的“君”谓李子永。李子永虽为小官,自身却并无类似嵇康的那种幽愤,这应当是指李子永在和词中对作者被弹劾的遭遇申说不平,但作者却说你不要为我申说不平。〔2〕相开:相开导,有破解、宽慰之意。苏轼《减字木兰花》词:“一语相开,匹似当初本不来。”这是作者试为友人破解自己在仕途上遭遇坎坷的原因。〔3〕长安车马道上:长安是汉代都城,通向长安的道路,喻指仕途。崔嵬既是以山石高大为比喻,平地起崔嵬,就是说在平坦的仕途上,经常会突然遇到高大的障碍,致使车马巅覆。这两句是故意作宽慰语,说类似遭遇不足为奇。〔4〕我愧渊明久矣:自己没有像陶渊明那样自动弃官归田园居,而是贪恋仕途,内心感到愧对陶渊明已经很久了。作者没有及早地从官场退身,当然不是贪图富贵,而是为了实现平生的理想抱负。在抗金恢复的大目标没有达到之前,作者当然不能半途而废,这是作者所具有的历史责任感,和陶渊明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但作者却因没能在仕途上大有作为而惭愧,所以仍然借陶渊明而自责。〔4〕湔洗:洗涤。犹借此翁湔洗,仍然借陶渊明来洗刷自己久在官场的污点。〔5〕素壁:白色墙壁。《归来》,指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此辞前有小序,自言其在彭泽县令任上弃官的经历:“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遂见用为小邑。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一百八十馀日,冈事顺心,命篇日《归去来兮》。”写《归去来兮辞》,是用陶渊明弃官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惭愧心情。〔6〕斜日透虚隙,一线万飞埃:斜日透过空隙,平常看不见的万千灰尘在光线中清晰可见。比喻尘世的污浊黑暗。《景德传灯录》卷一三:“虚隙日光,纤埃扰扰;清潭水底,影像昭昭。”苏轼《和陶杂诗十一首》:“斜日照孤隙,始知空有尘。”〔7〕断:了结。《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毕茂世即毕卓。〔8〕《世说新语·言语》载支道林因人从深公买印山。云树:山上种树,如同在云中种树。〔9〕(zhú)烟莱:砍伐荒地的荆棘。莱是棘藜,烟莱指如烟雾成片的棘藜。山下烟莱是亲自开山下荒地的意思。〔10〕晋刘琨《重赠卢谌》诗:“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文选》注引应劭《汉书注》:“说者以金取坚刚,百炼不耗。”刚同钢。这句词以百炼成钢比喻历经磨炼,性格由刚毅变为柔顺。〔11〕《世说新语·言语》注引《司马徽别传》:“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有人伦鉴识,居荆州,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谈议时人。有以人物问徽者,初不辨其高下,每辄言佳。其妇谏曰:人质所疑,君宜辨论,而一皆言佳,岂人所以咨君之意乎?徽曰:如君所言,亦复佳。”司马徽“所言皆佳”,即“万事称好”,乃是在压迫下避祸、一种不评论人过的处世方式。黄庭坚《次韵任食荔支有感》诗:“一钱不值程卫尉,万事称好司马公。”作者这两句,是说经过磨炼才学会圆滑处世,对万事就应当都说好。〔12〕舆台是春秋时的十个等级中的两个。出《左传·昭公七年》芋尹无字语:“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阜,阜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人世几舆台?反问人世上有几多等级压迫。〔13〕刘郎指刘禹锡。刚:偏。“看花回”,刘禹锡《赠看花诸君子》诗有“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句,是讽刺朝政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