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小学的孩子,多半还没有完全从幼儿园的玩乐状态转向小学的学习状态,思维方式偏重感性,保留着幼儿园时期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
这时,孩子好玩无可厚非,做家长的不仅要允许孩子玩,还要教会孩子玩,逐渐引导孩子将注意力由玩转到学习。
学前阶段我们常带儿子在住地附近尽情地游玩,使他对外面的世界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保持这种兴趣太重要了。儿子上小学后,我就计划每年至少带他旅游一次。
小学一至四年级的学生为低年龄段,为这类孩子选择旅游地应以玩为主,如科技馆这类寓教于玩的场所,最能让孩子感受到玩的乐趣。
同时,家长先要想玩和会玩,如果家长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怎样激发孩子探求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呢?如果家长不会玩,怎样引导孩子玩出名堂?
浓缩景观——活力深圳的诱惑
1996年7月的一个清晨,我和先生带着7岁多的儿子,从厦门坐长途车抵达深圳。虽然路上经历了十几个小时颠簸,但儿子一点疲态都没有,始终兴奋不已。
到达深圳后,我们把行李寄放在同学家,匆匆吃完早餐就直奔景区——世界之窗和锦绣中华。
看到沿途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一幢幢高大的建筑,儿子毫无倦意地向我问个不停。我耐心地跟儿子介绍:深圳本来是个小渔村,自从邓小平爷爷提出要把它变成特区后,这个小渔村迅速发展起来,成了如今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以前,深圳几乎没有什么引人关注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景观,但改革开放后兴建了一批人造景观还是值得一看的,尤其是对小孩子。锦绣中华和世界之窗浓缩了国内外的主要景点,可以让游人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把世上的美景一网打尽。
锦绣中华园中,全国各地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都一一呈现在游人面前:北京的天安门、故宫、长城,巍峨的乐山大佛,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神秘的布达拉宫,奇妙的悬空寺,一览众山小的泰山……这些在书上、电视上看过却没到过的地方,对7岁多的儿子太有吸引力了。
每到一个景点,儿子就要问这个景点在什么地方,我都会一一作答。在观看圆明园时,我介绍了100多年前,中国遭受列强任意欺压的历史,从儿子认真倾听的神态来看,他对这段历史似懂非懂。
一路走着、看着、聊着,儿子充满了新鲜与好奇。我乘机问他想不想到这些景点所在地去看实景,儿子使劲地点着头说好啊好啊。
锦绣中华玩了半天,但我们仿佛日行了数万里,看尽了祖国的名山大川、风景名胜,给儿子上了一堂实景地理课,也让他对今后的实景旅游充满了期待!
选择深圳的理由
深圳为什么是我带儿子旅游的第一站呢?
几年前我曾受朋友之邀来过深圳,深圳给我留下了很好印象。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到处生机勃勃,发展机会非常多,对许多外地人有很大的吸引力,想去深圳谋求发展的人不在少数。
当时深圳速度和效率在全国影响很大,凡到过深圳的人,都会被这种速度与效率唤醒,觉得这才是现代人想要的生活,从而产生到深圳去发展的冲动。
我就有不少同学和老乡到深圳后发展得都很好,如果去深圳看望他们,自然可以对深圳有更深入的了解。
另外的原因就比较简单,厦门离深圳不远,坐长途车睡一觉就能到,省钱省时;去香港玩办手续不方便,去深圳的中英街转转,买些便宜的时尚货回来,感觉也是很不错的。
我们在深圳玩的时间不长,但收获还是很大。如果把我们的旅游比做一本书的话,深圳游就像这本书的概论,让你在有限篇幅里对后面的章节有大致了解。
我们母子的旅游从深圳开始,十几年下来,儿子去过三个国家、四个特区、三个直辖市、十三个省、近三十个城市。登过玉龙雪山、五台山、嵩山、华山、武夷山,漂流过小三峡、九婉溪、长泰,欣赏过青海湖、纳木措、东湖、西湖,游览过布达拉宫、故宫、悬空寺、龙门石窟和云岗石窟,等等。
“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处子游
儿子尽管不到2岁时已坐过飞机,完成了第一趟新奇的长途旅行;2岁多时随父母从武汉移民到厦门坐过火车、看过滕王阁;但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深圳算是第一次。
深圳的世界之窗、锦绣中华和国贸旋转餐厅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我那时还不会写日记,照片也部分遗失,但脑中仍然浮现着几个清晰的片段:登上“埃菲尔铁塔”看夜景,在“荷兰风车”旁的小路上奔跑,对比我还矮的“大笨钟”心生向往,第一次看到小山包上的“布达拉宫”和“万里长城”,俯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饱览深圳飞速发展的全景……
书本上的埃菲尔铁塔是那么陌生和遥远,电视里、画面中的埃菲尔铁塔也略显模糊,世界之窗里仿造的“埃菲尔铁塔”却是真实生动的,登上塔顶“一览众山”,那是多么的快意——没有什么比“身临其境”更能激起人的好奇和热情了!
现在回想起来,世界之窗和锦绣中华,的确在我心中播种了“行万里路”的种子,让我对中国的大好河山、对世界的风景名胜眷恋不已、期盼不已。
我们家去深圳是为了造访爸妈的同学,世界之窗和锦绣中华之行,并非刻意为了培养“对美好河山的热爱”,但这次出游无心插柳却成效卓著,是个好开头。
儿时的旅游能影响人一生
妈妈有个朋友告诉我,他是山里的孩子,在他刚上小学时,他父亲去天津办事,带着他到天津走了一趟。父亲是个沉默的人,路上和他没有太多的交流。但就是这么一趟沉寂的出游,在他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一粒火种,他立志要好好读书,能有机会到外面的世界看看。
这个朴素的想法一直激励着他,促使他从山区走向特区,从山里娃走上了领导岗位。
一名在著名外资银行工作的小伙子说,旅游对他人生的影响也很深。小学毕业那年,父亲带他到清华大学游玩,父亲当时告诉他,这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从此,清华成了他追求的梦想。六年后,他实现了梦想。他说他要感谢父亲,正是父亲带他的这次清华游,为他打开了人生追求梦想的大门。
一个人只要有梦想,他就会活得有目标、有价值。
类似的故事非常多,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大,帮助孩子打开认识世界的窗户,点燃孩子的梦想,正是我们家长的责任。或许对成年人来说,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带孩子出去玩玩而已;可对孩子来说,一次旅行可能会影响他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