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为什么人们会认可同类商品的巨大价格差异?
问题2:人们是如何判断一个产品的价格的?
在古代商业社会中,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都是简单的。不同产品的价格不同,但是会有一个波动范围,如布鞋,普通的布鞋价格可能是1个铜板,好一点的布鞋价格是5个铜板,绣花布鞋的价格可能是10个铜板,虽然三种布鞋因为质量不同而定价不同,但始终在1~10个铜板内波动。
现在商业社会的商品价格却远不是那么简单。比起简单直接的古代商品价格(或者1个铜板,或者10个铜板),现代商品的价格波动巨大。
汽车的核心功能是交通代步工具。5万元就能买到一辆质量不错的国产汽车,但是一辆高级奔驰汽车价格却超过了百万元,同样是汽车,两者之间的价格却相差20倍以上,更不用提那些价逾千万元的超级汽车了。
同样地,一部体积小巧、通话质量良好、待机时间优异的手机只要500元就能买到,而一台外观更加时尚、功能完善强大的苹果手机价格却达到了5 000元,更夸张的是某款手机虽然功能十分平常,但是采用了蓝宝石屏幕、贵重金属镶钻的外壳,价格竟然高达21万元人民币,而且不愁销路。
以手表为例,手表的核心功能是计时,一枚计时准确、设计时尚、功能丰富的普通电子手表(2年一换电池、一枚电池价格2元)的价格是30元,如果使用得当的话可以使用10年以上;一枚瑞士出产的品牌机械表的价格是3 000元,两者都有人购买,并且购买3 000元机械表的人会觉得物有所值(尽管他们知道电子表的存在),这是为什么?
如果你问他,他可能会说:我知道电子表很便宜,可是我这个是机械表,而且是瑞士出产的牌的机械表!
真的是这样吗?100倍的差距只是电子表和机械表的差距?那么同样产自瑞士,同样是机械表,并且不是古董机械表,有的品牌机械表价格却能达到30万元一枚甚至更贵。这100倍的差距又出现在哪里呢?
难道30万元一枚的机械表会比3 000元的机械表更加精准耐用,并且性能优越到可以价格相差100倍?
那么30万元一枚的机械表和30元一枚的电子表,同样是计时工具,价格上10 000倍的差距又出在哪里呢?
这就是我们要说的重点:其实它们的实际使用价值的差距并不像价格那么遥远。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巨大的价格差,原因是人们对价格其实很迟钝。
如果某位富豪认可30万元一枚的某品牌的瑞士机械表并前往购买,经销商却告诉该富豪:手表涨价了,涨到32万元了,该富豪是否还会购买这枚原本定价30万元的手表?
很显然他应该会的。因为“32万元”和“30万元”看起来差别不大。舍得花30万元购买手表的人通常也不会在意多出的2万元。
人们会接受第一次听到的价格
为什么人们会认可30万元的手表价格?因为人们第一次听说这种手表时,它就是这种价格。那位富豪也是。他第一次听到某块手表要卖30万元时可能吃了一惊。但是他很快接受了“世界上有一种表价值30万元”这一事实,并且他有机会的时候,就会去试试这种产品。
人们的第一印象和决定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很重大的影响,当你遇到一个新商品和它的价格,你会接受你第一眼看到的价格。那个价格会对你以后购买此类商品时的出价产生长期影响。
第一次看到的价格都是“任意的”,而且有可能受到任意的因素影响;但是如果这个价格在我们大脑中确立下来,那它就不仅会成为我们对一款产品的出价意愿,还包括我们对其他有关产品的出价意愿。
当然,这里要说明一点,价格标签本身不是锚,锚是在我们经过思考之后,愿意用特定的价格购买一件产品或者服务的时候,这个价格才是锚。之后我们对于这件产品或者服务等其他相关系列价格都需要用原来的锚进行比对参考。所以,第一个锚的影响并不仅是我们当时购买的决定,而且它还会影响我们对于其相关产品价格的决定。
通过其他人对一件事物好坏的评价来决定自己是否要效仿他们,这就是“羊群效应”。而“自我羊群效应”就是我们通过自己先前对一件事物的好坏评价而判断其相关事物的好坏。
我们对于价格变化的反应很大程度上是由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这两方面因素是我们记忆中的过去价格和我们想同过去价格保持一样这个想法的强烈程度。我们自己真正的喜好和需求其实对我们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并没有多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