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年轻人要懂的心理学
8187200000049

第49章 酝酿效应——遇到困难偏要迎难而上

古希腊的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怀疑工匠缺斤少两,在里面掺了银子。可问题是光凭外表什么都看不出来,王冠的重量也和当初交给工匠的金子一样重。国王犯了难,就把问题交给了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尝试了很多办法,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当坐进澡盆时,发现盆里的水微微外溢,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

谁都会碰到棘手的问题,不管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这些问题往往过去没见过,处理起来没有套路可循,但不一定非要钻牛角尖,不达目的不罢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难题放在一边,一段时间之后,自然会有满意的答案浮现。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酝酿效应。

我们在解数学题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道题好像会,但就是解不出来。在年纪尚小,“不达目的不罢休”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经常为解一道难题,冥思苦想一个小时,始终也没有思路。但当你放下它去做别的题,或干脆关灯睡觉,把这道题放上几小时、几天或几周,再想起来,再去解答时,过去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就找到了解题的方法,霎时豁然开朗。

日常生活中也一样,我们常常会对一件事情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如果你对它死缠烂打、揪住不放,未必会出现好结果。但如果你暂时放下它,进入酝酿阶段,说不定你的思维就会绽放“灵感的小火焰”,反而能迅速得到答案。

不管不顾反而解决问题,道理说得通吗?很多人并不相信其中的逻辑,酝酿效应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人的知识分为两种,直觉和逻辑。直觉可以引领我们绕过逻辑认为不可跨域的高山,带领我们找到柳暗花明的境界。心理学家认为,即使你暂时放下了手中的任务,脑细胞却没有随着停止运动。处在酝酿阶段,在你潜意识的层面,存储在大脑里的相关信息仍在组合,之所以会在休息或是一段时间内突然找到答案,很大部分原因是前期的紧张感消失了,错误、教条的思维被抛弃了,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死胡同”走上了“康庄大道”。

1825年,人们发现了苯,但此后的几十年,一直不知道它的结构,许多科学家都在为之努力着。德国化学家凯库勒从事这项研究,同样对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在1864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他在火炉边看书,不知不觉睡着了,还做了一个梦,谁能想到竟是这个“梦”解开了一直困扰化学家的难题。凯库勒这样描述他的梦:原子在眼前飞舞,长长的队伍,变幻莫测,然后,他们靠近连接,扭动回转,就像一条蛇咬住了尾巴。这个时候,化学家惊醒了,为这个梦中的假设工作了一整夜。事实证明蛇形结构确实是苯分子的结构。

毫无疑问,帮助凯库勒解决这道难题的正是酝酿效应。一道困扰他已久的难题,竟在睡梦中得到启示,听起来有些神秘,但这正是酝酿效应的神秘之处。在某种机遇下,新思想、新想法的出现会帮助你打破在工作或学习中的僵局,一些棘手的问题往往一下就找到解决的办法。

酝酿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你面临一个难题并为之苦恼时,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看看电视或上上网,也许答案真的会像“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经过沉淀之后,当初不适合的定势便被打破,不合适的知识结构得到破除,个体便能运用新的定势去解决这个问题。

年轻人在工作中遇到各种麻烦在所难免,在很多时候,甚至会遇到不知该如何解决的难题。这个时候,酝酿效应告诉我们,与其埋头苦想,不如暂时放松,静静等待解决问题方法的出现,等待固有的思路被打破,等待你的灵感迸发和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