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释放一段时光给心灵
8164200000007

第7章 先打扫好自己的阳台(3)

男人狠狠闪了自己一个耳光,然后发了疯的加入到了救人的队伍中去,男人先是救下了那个被铁架压伤的狱警,然后,又加入到了废墟挖掘队伍中去,两个小时后,震魔暂停,狱警清点了一下犯人,无一人逃跑。男人在这次地震中表现突出,被减刑3年。

后来,男人又因为出色的表现,两次获得减刑。10年后,男人被提前释放。

这时候的男人55岁,在自己的家乡开办了一家电子管制造厂。又5年,男人的生意越做越大,为国内多家着名品牌提供零部件制造。在这5年间,男人的工厂吸纳了有前科的刑满释放人员近3000人,资助了多家孤儿院。

男人因此成了方圆百里家喻户晓的名人,还曾多次受过政府的表彰。

媒体铺天盖地地宣扬男人的善举,男人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曾经是个有伤的人,是我通过心灵的努力抑制了伤口的感染,如今我痊愈了,我要把我克制伤口感染的方法推荐给和我一样有病的每一个人。

媒体评价男人说,他是通过自我疗伤走出了一条灵魂涅盘的路,面对现实的滩涂,他还曾挽着难兄难弟的手臂,与他们一同飞越,这样的男人,才是真男儿!

这是一个发生在日本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叫藤野。

藤野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这样一句话: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改变自己是在心里给自己修一条路,一条由崎岖变得平坦的路。

影响别人是在路两旁栽种了无数形色各异的花草,让别人行在路上,美妙在心间泛起波澜。

对于一个人来说,改变自己是自我修炼的过程,在这样的修炼中,道德淳化、心底无私、胸怀大爱。然后,自己的“内心建设”臻于完善了,自然而然地就会影响你身边的人,让他们也跟着你的脚步,同一个节拍,共赴一条通向光明和友善的路。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改变自己的产品风格,是为了换一种套路出牌,以赢得先机;企业自身强大了,会带动它的合作伙伴,和自己实现联动,最终实现了产业开拓领域的“共同富裕”。

改变自己的人是强者,影响别人的人是圣贤。

捏糖的老人

我曾在一条名叫“白布”的大街街口遇见过一个捏糖的老人,他衣衫上打着补丁,却十分干净,他戴着斗笠,古铜色的皮肤,一副走街串巷的老江湖艺人的造型。他能把糖捏成小兔子、小狗甚至是福娃的形状,在他的糖架上,“站”满了各色卡通人物。

老人说,他的糖人可以吃,都是食糖和糯米面做的,不光好看,吃起来也十分可口。我从街口经过的时候,一群孩子正围着老人的摊子充满好奇,我也停下来,这时候开始看到老人的生意很快火爆起来,不知道从哪条胡同里钻出来的孩子,蜂拥而至,转瞬间,老人糖架子上的糖人就被卖掉了“半边天”。

那些手拿糖人的孩子们,先是大口地沿着唾沫观赏,实在忍不住,就下了口,转瞬间,一个美妙的形象被孩子吃掉,仍意犹未尽地走向老人的糖摊儿。

我问老人,你从事的生意这么赚钱,为什么还要穿着这么简朴?

老人答,简朴吗,我觉得这样很好啊!一个跑江湖的手艺人穿那么好干啥呀?再说,我家里还有老婆孩子要养,那些花哨的东西对我来说,没有丝毫的意义。

我接着问老人,你孩子多大了?

老人接着答,大女儿29了,研究生刚刚毕业,小女儿才15岁,上初中呢。

那岂不是负担很重?我反问。

可不是吗?家庭开销大,所以,我才支起了多年不干的糖摊子。

我转瞬间对老人肃然起敬,原来他是要用自己的漂泊来换取女儿的安定呀。

你这么供养自己的女儿,真是太伟大了!我赞叹他说。

哪呀,都是一个父亲应该做的。老实说,这么多年,风里来、雨里闯,度过了许多寄人篱下的日子,但我的心里始终记得一句话:我是捏糖人的,糖人是甜的,我心里也要像糖人一样甜。相反,如果一个人心里是苦的,他捏出的糖人来,越是用得糖多,就越苦,心里的糖远比糖人里的糖要重要得多。

我对老人竖起了大拇指。原来他一直都在用自己的糖一样的人生哲理,在经营着属于自己的甜蜜事业,老人是在捏糖人,也是在捏制自己的生活。

不是吗?

钥匙在窗前的阳光里

艾伦·金斯堡是一位非常有名气的美国诗人。然而,他也被称为“垮掉的一代”诗人代表。艾伦·金斯堡是位特立独行的人,他反对现行体制,凡事喜欢唱反角。年轻时分的遭遇让他成为了一个放浪形骸的人。

他倡导“同志”运动,认为同性恋可以结婚,曾经与一位名叫Peter Orlovsky的男性作家相恋18年,他还在公众面前鼓吹“同性恋是件好事情”!

这样一位诗人怎能让人放心呢?

艾伦·金斯堡的母亲疯了大半生,尽管意识模糊,但是,在弥留之际她仍不忘给自己的儿子留下这样的近乎诗一样的字条:“钥匙在窗台上,钥匙在窗前的阳光里。结婚吧,艾伦,不要吸毒。”

“钥匙在窗台上,钥匙在窗前的阳光里。”这是一个疯子母亲能写出来的句子吗?这样近乎神来之笔的语言,令艾伦·金斯堡本人津津乐道许多年,后来,他还把这段话用到了自己的诗作《祈祷》中。

“钥匙”、“结婚”、“不要吸毒”。可以想见,这样三个短语应该是艾伦·金斯堡的母亲临死之前吃力地蹦出来的几个词,她已经是个疯子,却积蓄了浑身的力量挣脱了病痛的重壳,蝉蜕自己,用超乎常人的清醒警示自己的儿子,要紧紧握住阳光里的那把钥匙,找个女人结婚,不要同性恋,更不要吸毒……

这件事,从医学的角度应该是无法解释的,或许,我们能归结到的,就是超强的母性力量的驱使,这样一股力量,不停地告诫儿子,朝阳光的深处走,拿到打开美好生活的钥匙,过正常人的生活,攫取生活中的快乐泉眼!

我们可以这样想象,一扇窗口里,春天来了,推开窗子,黄鹂的叫声涟漪一样地漾开,闯进窗口来,窗外阳光明媚,百花盛开,蝴蝶蹁跹,窗台上的阳光里,回家的艾伦·金斯堡用自己近乎颤抖的双手拿起了那把“钥匙”,他多该听母亲的话,向美好生活的深处走去……

每一位母亲手里都拿着一把钥匙,一把惦念的钥匙,一把叮嘱的钥匙,一把可以根除灵魂弊病的钥匙,一把可以转危为安的钥匙,一把可以涅盘的钥匙,在她生命垂危的那一刻,不管怎样,她都会通过各种方式把它传到子女的手中去,让她的子女们去打开幸福的门扉!

赶上前去,和命运打个照面

去朋友的饭店吃饭,端菜上来的是一个年届四旬的侍应生,戴着大黑框眼镜,系着围裙,很干净,他出门以后,我便问朋友,这是新来的主厨吧?

朋友说,不,是侍应生。

真看不出来,我怎么看,他像个公司老总呢?比你这个老板还像?我打趣朋友。

朋友连连对我竖起大拇指说,你眼睛真毒!他以前是做药材生意的,做得很大,我开饭店的钱都是借他的,这不,一不小心赔了,非要到我这边来帮衬几天,我安排大堂经理给他,他说啥也不做,非要做侍应生,真搞不懂。

我接茬说,放心吧,他在你这里做不久的,好好待他吧。

朋友若有所思。

一年后,我再次来到朋友的饭店,问起那个戴眼镜的侍应生,朋友说,他呀,真被你说准了,在我这干得不到3个月就走了,我资助了他一笔资金,做起了海鲜生意,半年就咸鱼翻身了,现在又是身家上千万的大老板了,在东北做虫草生意呢。

听到这些,满桌子的人都叹服道,人才呀!这种人,是属七星瓢虫的,你打趴下他八次,他还照样能反过身来。

朋友感叹说,是呀,你知道“眼镜”在我这做侍应生的时候是怎么说的吗?

他说,人人都是侍应生吗,我是在你饭店侍应顾客,同时,我也和大家一样,都是在侍应命运。人交好运的时候,可以和命运称兄道弟,不怕也无畏,人走背运的时候,就怕了命运了吗?我不这样看,我偏偏要赶上前去,和给我背运的命运打个照面。

听了朋友的转述,满桌沉静,接着,我们共同举杯,为敢于和命运打个照面的“眼镜”干了一杯!

影子再长也是暂时的

人潮如鲫的大街上,一辆公交车在站台前戛然而止,七八个上一起向公交车门往上挤,这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闪入我的眼帘,他是我以前的老领导,被几个年轻的小伙子挤得东倒西歪,最终踉跄上车。上车后,老领导还未站定,车就开了,惯性把他晃得差点跌倒。

这不禁使我想起未退之前的他,专车接送,大会上、调研工作时、批示文件时,指点江山,神采飞扬,而此刻的他,被拥挤的人潮推推攘攘,满额头都是汗珠。

我不知道老领导自己有没有失落感,我心底里暗自替他感到失落。俗世的光华退尽,他如同一棵树,遭遇了阴天,先前那个在他脚下厮守的冗长影子支离破碎,拾也拾不起来。

老领导的这种遭遇,让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影子再长都是短暂的。

有没有恒久的影子,让我们一生都不寂寞?有没有恒久的光环,让我们一生都红光满面?

我还看过一类人,也许他并没有多少钱,但是,身边总有一大帮人围着他转悠,出了事,有一大帮人前来帮他解围,有了喜事,一大帮人跟他道贺,有了不开心,一大帮人前来宽慰。

这是什么?是人格魅力!

伟大的人格是一个人恒久的影子,在这样的影子里,太多的人都愿意前来乘凉、帮衬、赏光。

可见,一个人拥有让其他人为其锦上添花的本事并不高深,高深的是,有人穿越千里冰封,为你送来温暖的炭火……

野草终将覆盖所有的脚印

我的少年时光在农村度过。那时候,屋后就是园子,我经常和爷爷在园子里采摘新鲜的黄瓜,西红柿,或者用塑料薄膜给西瓜育苗。小时候的我十分顽皮,尤其是在夏日,整天整天的赖在园子里,清晨,我会采摘一根带着露珠的黄瓜,嘎吱嘎吱地嚼出幸福的滋味,或者是在太阳落山的时候,跳进园子旁边的湖里扎几个猛子,无限的惬意。

15岁的时候,爷爷因病离我而去。我发疯似的的哭,谁也拉不起来,直哭得天昏地暗,我在经常和爷爷共处的园子里沉沉睡去。爷爷临终前,有遗言,说要安息在屋后的园子里,出殡那天,下了很大的雨,前往送殡的亲朋好友把园子踩得一团糟,我的伤心又加重了一倍,爷爷走了,连他的园子也成了这幅样子。

第二天,雨过天晴,天刚蒙蒙亮,我就跑到屋后的园子里去平那些脚印。父亲走到我身边,怜惜地拉起我,说,孩子,起来吧,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就不要管了,一切终将过去的,孩子。

那这些脚印怎么办?我红着眼睛问。

把这些脚印交给野草和庄稼吧,再多的脚印也终将被植物覆盖。

爷爷已经离开我们十多年,我也早已告别了青涩的时光,参加了工作。

刚开始找工作那会儿,怎么都不顺。吃了不少苦,也跨过了许多沟沟坎坎,终于在一家企业安定下来,主要工作的编发内刊,在我的努力下,内刊形式逐渐灵活,内刊的内涵逐渐丰富,也全国的企业内刊交流会上赢得了好评。